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灰茶尺蠖核型多角体病毒对两种尺蠖的致病性 被引量:7
1
作者 谭荣荣 陈勋 +2 位作者 黄丹娟 王红娟 毛迎新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684-689,共6页
灰茶尺蠖核型多角体病毒(Ectropis grisescens Nucleopolyhedrovirus,EgNPV)是灰茶尺蠖幼虫的重要病原微生物。为明确其对茶树重要害虫尺蠖类的两个近缘种灰茶尺蠖Ectropis grisescens Warren和茶尺蠖E.obliqua Prout的致病性,进行了一... 灰茶尺蠖核型多角体病毒(Ectropis grisescens Nucleopolyhedrovirus,EgNPV)是灰茶尺蠖幼虫的重要病原微生物。为明确其对茶树重要害虫尺蠖类的两个近缘种灰茶尺蠖Ectropis grisescens Warren和茶尺蠖E.obliqua Prout的致病性,进行了一系列的生物测定。结果表明,EgNPV对2龄灰茶尺蠖和茶尺蠖幼虫的剂量对数-死亡机率值回归方程和LC50分别为y=0.943x+0.3582,LC50=8.3×10^(4) PIB/mL;y=0.663x+1.614,LC50=1.3×10^(5) PIB/mL。当使用不同浓度EgNPV处理不同龄期灰茶尺蠖和茶尺蠖幼虫时发现,两种幼虫致死率趋势大致相同;在虫龄一致时,达到相同的致病率,灰茶尺蠖所需的时间比茶尺蠖平均短一天。使用2×106 PIB/mL浓度处理不同代别灰茶尺蠖和茶尺蠖2龄幼虫,在第1、2和第6代,EgNPV对两种幼虫的致死率均大于80%。上述结果表明灰茶尺蠖核型多角体病毒对灰茶尺蠖、茶尺蠖的幼虫都比较敏感,具有致死能力。这为灰茶尺蠖核型多角体病毒的合理应用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尺蠖型多角体病毒 茶尺蠖 茶尺蠖 致病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灰茶尺蠖核型多角体病毒对灰茶尺蠖的致病性研究 被引量:17
2
作者 毛迎新 刘明炎 +1 位作者 王友平 龚自明 《华东昆虫学报》 2007年第3期216-219,共4页
采取室内毒力测定和田间防效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对灰茶尺蠖核型多角体病毒(Ectropis grisescensnucleopolyhedrovir-us)的致病力进行了研究。毒力测定结果表明,该病毒对2龄灰茶尺蠖幼虫的剂量对数-死亡机率值回归方程为y=-0.8774+0.9498x... 采取室内毒力测定和田间防效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对灰茶尺蠖核型多角体病毒(Ectropis grisescensnucleopolyhedrovir-us)的致病力进行了研究。毒力测定结果表明,该病毒对2龄灰茶尺蠖幼虫的剂量对数-死亡机率值回归方程为y=-0.8774+0.9498x,LC50=1.5417×106PIB.mL-1;田间用浓度为1×107、1.5×107和2×107PIB.mL-1的EgNPV防治灰茶尺蠖,防效分别达58.81%、89.51%和94.8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尺蠖型多角体病毒 毒力测定 田间防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临界CO2萃取灰枣核黄酮类化合物的研究
3
作者 谢新华 艾志录 +2 位作者 王娜 潘治利 郑煜臻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2009年第B10期390-393,共4页
对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技术从灰枣核中提取黄酮类化合物进行了工艺优化。研究了萃取压力、萃取温度、萃取时间以及夹带剂用量对黄酮类化合物萃取效果的影响,结果显示:萃取压力和夹带剂用量对黄酮类化合物得率有显著影响,而萃取温度和... 对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技术从灰枣核中提取黄酮类化合物进行了工艺优化。研究了萃取压力、萃取温度、萃取时间以及夹带剂用量对黄酮类化合物萃取效果的影响,结果显示:萃取压力和夹带剂用量对黄酮类化合物得率有显著影响,而萃取温度和萃取时间影响不显著。优选得到的最佳萃取工艺条件为:萃取压力30MPa,萃取温度50℃,萃取时间2.0h,夹带剂(75%乙醇)用量3ml/Mg,得率为1.6665%,比溶剂法提高2.9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临界流体萃取 黄酮类化合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灰斑古毒蛾核型多角病毒EcoR I-O片段的克隆与生物信息学分析
4
作者 杨丽荣 闫海霞 +2 位作者 全鑫 薛保国 达楞巴雅尔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55-60,共6页
分析了灰斑古毒蛾核型多角体病毒(Orgyia ericae nucleopolyhedrovirus,OrerNPV)EcoR I-O片段分子生物学特征,为研究egt基因分子特性和杆状病毒遗传改良提供科学依据。克隆和分析了OrerNPVEcoR I-O片段所包含的2个基因,并应用生物软件... 分析了灰斑古毒蛾核型多角体病毒(Orgyia ericae nucleopolyhedrovirus,OrerNPV)EcoR I-O片段分子生物学特征,为研究egt基因分子特性和杆状病毒遗传改良提供科学依据。克隆和分析了OrerNPVEcoR I-O片段所包含的2个基因,并应用生物软件对OrerNPV蜕皮甾体尿苷二磷酸葡糖转移酶(egt)基因及其启动子进行了比对分析。结果表明OrerNPVEcoR I-O片段包含egt基因和Ol-129同源基因,在该区域中编码egt基因的开放阅读框(ORF)由1 539个核苷酸组成,可以编码512个氨基酸,预计蛋白质分子质量为57.9 kDa。OrerNPV和NPVs之间的同源性为46%-89%,与白斑天幕毛虫核型多角体病毒(Orgyia leucostigmaNPV,OlNPV)egt基因同源性最高,达89%,与棉褐带卷叶蛾核型多角体病毒(Adoxophyes oranaNPV,AoNPV)同源性最低为46%;而OrerNPV和GVs之间的同源性为44%-55%,小于与NPVs之间的同源性;与昆虫UGT间同源性最低,与家蚕UGT间同源性为41%。EcoR I-O片段+M13端含有编码OlNPV ORF129(Ol-129)Ol-129同源基因ORF,由597 bp个核苷酸组成,在其起始密码子ATG上游-64,-24 nt处各有1个TATA box,其推测的氨基酸序列与Ol-129同源性最高达81%,与LdNPV ORF127同源性最低,为40%。明确了OrerNPVEcoR I-O片段的序列特征,以及OrerNPVegt基因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斑古毒蛾型多角体病毒 EcoRI-O片段 EGT基因 Ol-129同源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灰斑古毒蛾核型多角体病毒EcoRⅠ-U片段的克隆与序列分析
5
作者 杨丽荣 薛保国 +2 位作者 刘红彦 王正军 王秀美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55-160,共6页
【目的】分析灰斑古毒蛾核型多角体病毒(Orgyia ericae nucleopolyhedrovirus,OrerNPV)EcoRⅠ-U片段分子生物学特征,为研究其分子特性及其在OrerNPV感染周期中的功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克隆、分析OrerNPV EcoRⅠ-U片段所包含的... 【目的】分析灰斑古毒蛾核型多角体病毒(Orgyia ericae nucleopolyhedrovirus,OrerNPV)EcoRⅠ-U片段分子生物学特征,为研究其分子特性及其在OrerNPV感染周期中的功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克隆、分析OrerNPV EcoRⅠ-U片段所包含的若干基因,并应用生物软件对OrerNPV泛素基因(Ubi基因)进行了进化分析。【结果】OrerNPV EcoRⅠ-U片段包含Ubi基因、AcORF34同源基因和39K基因部分序列,在该区域中编码Ubi基因的开放阅读框(ORF)由246个核苷酸组成,可以编码81个氨基酸,预汁蛋白质分子质量为8.9ku。OrerNPV Ubi基因与苜蓿丫纹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AcMNPV)、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毒(BmNPV)、薄荷灰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RaouM-NPV)的同源性最高,均达92%,与小菜蛾颗粒体病毒(Plutella xylostella granulovirus,PxGV)的同源性最低,为62%。OrerNPV与AcMNPV、BmNPV和RaouMNPV的亲源关系最近。EcoR Ⅰ-U片段+M13端含有编码39K基因(pp31)的部分序列,该多肽与10种NPV的39K序列有48%~52%的同源性。【结论】明确了OrerNPV EcoRⅠ-U片段的序列特征及OrerNPV Ubi在泛素蛋白家族中的进化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斑古毒蛾型多角体病毒 EcoRⅠ-U片段 泛素基因 AcORF34同源基因 39K基因 分子进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然寄主替代茶叶增殖EgNPV的方法 被引量:2
6
作者 谭荣荣 毛迎新 +1 位作者 黄丹娟 王友平 《浙江农业科学》 2018年第1期37-39,53,共4页
本研究采用接骨草代替茶叶饲养灰茶尺蠖幼虫,并增殖灰茶尺蠖核型多角体病毒。结果表明,接骨草饲养的灰茶尺蠖生长正常,形成完整的生活史。室内病毒增殖试验表明,用接骨草饲养灰茶尺蠖增殖病毒的适宜时期为3龄幼虫,适宜浓度为5.0×10... 本研究采用接骨草代替茶叶饲养灰茶尺蠖幼虫,并增殖灰茶尺蠖核型多角体病毒。结果表明,接骨草饲养的灰茶尺蠖生长正常,形成完整的生活史。室内病毒增殖试验表明,用接骨草饲养灰茶尺蠖增殖病毒的适宜时期为3龄幼虫,适宜浓度为5.0×10~6PIB·mL^(-1),且以灰茶尺蠖第1、2、3和6代增殖病毒效果最佳。毒力回归方程为y=-4.152 3+1.53 x,LC_(50)=5.25×10~5PIB·mL^(-1),接骨草饲养的产毒量略高于茶叶饲养的产毒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尺蠖 茶尺蠖型多角体病毒 接骨草 增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