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多尺度地球化学数据的联系与成因:以黔西南灰家堡金矿田为例
1
作者 丰玉涣 于萍萍 +5 位作者 刘向冲 张文高 肖昌浩 杨富强 禹斌 王旭 《地质与勘探》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762-775,共14页
为深入挖掘多尺度地球化学数据中蕴藏的成矿信息,需系统解析不同尺度数据间的异同特征及成因机制,深入探究数据间的内在联系,从而为矿产资源勘查与预测提供科学依据。本文以滇黔桂金三角地区灰家堡金矿田为例,基于1∶20万水系沉积物地... 为深入挖掘多尺度地球化学数据中蕴藏的成矿信息,需系统解析不同尺度数据间的异同特征及成因机制,深入探究数据间的内在联系,从而为矿产资源勘查与预测提供科学依据。本文以滇黔桂金三角地区灰家堡金矿田为例,基于1∶20万水系沉积物地球化学数据(As、Au、Hg、Sb)和1∶1万构造地球化学数据(As、Au、Hg、Sb、Tl),采用等距对数比变换(Isometric log-ratio Transformation,ILR)与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方法,进行多尺度统计分析。计算与分析表明,水系沉积物化探数据中Au-Hg元素组合既包含了与金矿化直接相关的成矿信息,又混杂了其它热液活动(如含汞热液)的干扰信号。同时,As-Sb元素组合在两种比例尺化探数据协同变化,可作为大比例尺化探分析和金锑矿勘查的有效指标。此外,1∶1万构造地球化学数据的Au与Tl在空间上的紧密关联,建议重点关注Tl元素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其与断裂构造的相互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尺度 化探数据 成分数据 灰家堡金矿田 黔西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黔西南灰家堡金矿田成矿流体来源及演化:流体包裹体和稳定同位素证据 被引量:20
2
作者 彭义伟 顾雪祥 +3 位作者 章永梅 刘丽 吴程赟 陈思尧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666-680,共15页
为厘清滇黔桂地区卡林型金矿床成矿流体的特征,本文以灰家堡金矿田为代表,对太平洞、紫木凼、水银洞和簸箕田4个典型矿床中热液矿物的流体包裹体进行了系统研究,并对热液矿物进行了碳、氢、氧、硫同位素的分析测试。结果表明,灰家堡金... 为厘清滇黔桂地区卡林型金矿床成矿流体的特征,本文以灰家堡金矿田为代表,对太平洞、紫木凼、水银洞和簸箕田4个典型矿床中热液矿物的流体包裹体进行了系统研究,并对热液矿物进行了碳、氢、氧、硫同位素的分析测试。结果表明,灰家堡金矿田流体包裹体类型丰富,包括NaCl-H2O溶液包裹体、CO2包裹体、CO2-H2O包裹体、烃-H2O包裹体和烃类包裹体五大类。从成矿早阶段到晚阶段,成矿流体组分大致经历了从H2O+NaCl→H2O+NaCl+CO2+CH4±N2→H2O+NaCl±CH4±CO2的演化,均一温度和盐度略有降低。流体包裹体及稳定同位素组成特征显示,成矿流体属于富含金属和碳氢化合物的盆地流体;沉积黄铁矿的硫主要来源于封闭海洋盆地中硫酸盐的细菌还原硫;热液硫化物与沉积黄铁矿的硫同位素特征相似,表明成矿流体中的硫来源于成岩黄铁矿的溶解作用,同时有机质热分解和硫酸盐有机质热还原作用亦提供了部分硫。成矿主阶段发生的H2O-NaCl-CO2流体不混溶作用是导致Au沉淀富集的重要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矿流体 流体不混溶作用 流体包裹体 稳定同位素 灰家堡金矿田 黔西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黔西南灰家堡金矿田有机岩相学和地球化学 被引量:9
3
作者 彭义伟 顾雪祥 +2 位作者 吴程赟 章永梅 陈思尧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17-128,共12页
灰家堡金矿田是黔西南卡林型金矿床的集中产地之一,对其中的水银洞、紫木凼、太平洞和簸箕田4个代表性金矿床进行了有机岩相学和地球化学研究。灰家堡金矿田的矿床中固体沥青主要产于矿石内,与矿化关系密切,产出形态受孔隙、构造裂隙控... 灰家堡金矿田是黔西南卡林型金矿床的集中产地之一,对其中的水银洞、紫木凼、太平洞和簸箕田4个代表性金矿床进行了有机岩相学和地球化学研究。灰家堡金矿田的矿床中固体沥青主要产于矿石内,与矿化关系密切,产出形态受孔隙、构造裂隙控制;沥青与热液期矿物的共生组合关系表明其形成时间与成矿时间大致一致。矿石中普遍发育有机质包裹体。有机地球化学特征表明,金矿石和围岩中的有机质成熟度均较高,经历了类似的地质作用过程;有机质形成于强还原、中低盐度的沉积环境;有机质来源以海相菌藻类等低等生物为主,有少量陆源高等植物的输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体沥青 有机质包裹体 有机地球化学 灰家堡金矿田 黔西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黔西南灰家堡金矿田成矿构造特征研究 被引量:23
4
作者 邱小平 孟凡强 +1 位作者 于波 任卫波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783-793,共11页
灰家堡矿田中水银洞等金矿床具有极高的矿石品位,成为卡林型金矿床特例。通过矿田构造与矿床地质研究,结合CSAMT深部探测,文章提出了灰家堡背斜为含金超压流体上拱形成的气液热隆褶曲,含金超压流体沿背斜轴部破裂带和盲断裂爆破上涌,交... 灰家堡矿田中水银洞等金矿床具有极高的矿石品位,成为卡林型金矿床特例。通过矿田构造与矿床地质研究,结合CSAMT深部探测,文章提出了灰家堡背斜为含金超压流体上拱形成的气液热隆褶曲,含金超压流体沿背斜轴部破裂带和盲断裂爆破上涌,交代上覆围岩形成高品位的层控型和断裂型金矿体的成矿模式,中二叠统与上二叠统之间岩溶不整合构造(构造蚀变体)作为深部含矿流体的中转聚集站,本身也赋存大规模的金矿体,据此提出了多方位的深部成矿预测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学 超压流体 气液热隆褶曲 富金卡林型金矿 CSAMT探测 灰家堡金矿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黔西南灰家堡金矿田热液方解石稀土元素与C-O-Sr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 被引量:9
5
作者 杨成富 顾雪祥 +5 位作者 刘建中 王泽鹏 陈发恩 王大福 徐良易 李俊海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24-137,共14页
为探讨灰家堡金矿田矿化剂和成矿物质来源,系统开展了热液方解石的稀土元素和C-O-Sr同位素研究。结果表明,热液方解石的稀土元素具有"上凸型"配分模式,低的(La/Sm)N值(0.003~0.580),较高的(Gd/Yb)_(N)值(1.21~15.73),Eu正异常... 为探讨灰家堡金矿田矿化剂和成矿物质来源,系统开展了热液方解石的稀土元素和C-O-Sr同位素研究。结果表明,热液方解石的稀土元素具有"上凸型"配分模式,低的(La/Sm)N值(0.003~0.580),较高的(Gd/Yb)_(N)值(1.21~15.73),Eu正异常,显示成矿流体的壳源特征;产于龙潭组(P3l)的矿体中的方解石δ13CPDB为-9.3‰~1.7‰(均值为-3.93‰);产于构造蚀变体(SBT)的矿体中的方解石δ^(13)CPDB为-7.8‰~3.3‰(均值为1.04‰),C-O同位素组成介于地幔碳酸岩与海相碳酸盐岩之间,在δ^(13)CPDB-δ^(18)OSMOW图解上呈近水平分布,与矿体全岩及围岩碳同位素组成相似,表明成矿流体的C可能具有多来源特征。成矿流体与围岩之间的水-岩反应并未改变矿石的碳、氧同位素组成,流体-岩石相互作用不是导致热液方解石沉淀的主要机制,而更可能与CO_(2)的脱气作用有关;方解石的^(87)Sr/^(86)Sr值接近碳酸盐岩围岩、明显高于幔源物质的平均值,表明成矿热液中的Sr可能主要来自碳酸盐岩围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Sr同位素 稀土元素 方解石 卡林型金矿 灰家堡金矿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贵州灰家堡金矿田成矿与蚀变元素迁移
6
作者 赵廷严 董树义 +6 位作者 程文斌 李葆华 公凡影 刘鹏 李永玲 王洋 刘琳琳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494-505,共12页
选择贵州省灰家堡金矿田内最为典型的水银洞矿床和太平洞矿床,研究卡林型金矿床围岩蚀变过程中元素迁移规律与方式,探讨围岩蚀变与金矿化的内在联系。典型矿床围岩→矿化围岩→矿石的岩相学特征及与其对应的Grant质量平衡方程计算结果表... 选择贵州省灰家堡金矿田内最为典型的水银洞矿床和太平洞矿床,研究卡林型金矿床围岩蚀变过程中元素迁移规律与方式,探讨围岩蚀变与金矿化的内在联系。典型矿床围岩→矿化围岩→矿石的岩相学特征及与其对应的Grant质量平衡方程计算结果表明,卡林型金矿各成矿阶段所对应的围岩蚀变类型与通过计算所反映的元素迁移规律相一致;地球化学热力学计算结果显示,Au主要以AuHS0络合物的形式在成矿溶液中迁移。元素迁移研究的结果证明不同成矿阶段发生的围岩蚀变促进卡林型金矿主要成矿物质发生迁移,进而沉淀富集成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球化学 元素迁移 金的迁移形式 围岩蚀变 灰家堡金矿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黔西南灰家堡卡林型金矿田硫铅同位素组成及成矿物质来源研究 被引量:18
7
作者 王泽鹏 夏勇 +2 位作者 宋谢炎 闫宝文 谭亲平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746-752,758,共8页
为探讨黔西南灰家堡金矿田中成矿物质来源,作者对其部分典型矿床中硫化物进行了系统的硫、铅同位素分析。结果显示,雄黄护‘s值为o.81%o~5.20‰,均值为1.96%。,两件辉锑矿8“s值分别为-o.47%o和-4.88%0。雄黄和辉锑矿扩“... 为探讨黔西南灰家堡金矿田中成矿物质来源,作者对其部分典型矿床中硫化物进行了系统的硫、铅同位素分析。结果显示,雄黄护‘s值为o.81%o~5.20‰,均值为1.96%。,两件辉锑矿8“s值分别为-o.47%o和-4.88%0。雄黄和辉锑矿扩“s值主要在0‰附近,硫同位素直方图显示明显的塔式效应,指示成矿流体中硫可能主要来源于深部。雄黄、黄铁矿铅同位素组成变化均较大,雄黄铅同位素组成的变化明显大于黄铁矿且更接近于区域地层及峨眉山玄武岩。矿石铅”值为9.33~9.61,主要小于9.58,推测为循环大气降水淋滤围岩地层岩石中高放射性成因的铅加入原始成矿流体,从而导致晚期雄黄显示出部分壳源铅特征。矿田内雄黄、黄铁矿的铅同位素可能为壳幔混合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同位素 铅同位素 成矿物质来源 灰家堡金矿田 黔西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