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全球夜间灯光遥感数据的中国西南边境虚空化考察 被引量:41
1
作者 白利友 谭立力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9-15,共7页
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西南边境的一些地区出现了人口不断外流、人烟日渐稀少等现象。此类现象,实际上折射了陆地边境的虚空化。陆地边境虚空化的本质,是以边民为主体的边境常住人口对其传统生存生活空间的疏离。边境地区的人口问题已... 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西南边境的一些地区出现了人口不断外流、人烟日渐稀少等现象。此类现象,实际上折射了陆地边境的虚空化。陆地边境虚空化的本质,是以边民为主体的边境常住人口对其传统生存生活空间的疏离。边境地区的人口问题已引起了学界的关注,但现有研究仍不足以全面跟踪观测我国的陆地边境虚空化问题。为弥补现有研究的不足,本文基于1992~2013年的全球夜间灯光遥感数据,对中国西南边境区域与邻国相应区域的人类活动及其变化态势进行了考察并发现:1992~2013年期间,在边境乡镇尺度(10公里纵深),我国西南边境虚空化现象呈持续加剧之势。而在边境县域尺度(50公里纵深),我国西南边境虚空化情况则存在着波动。这充分体现了该数据在观测分析陆地边境虚空化方面的独到优势。不论是从边疆还是国家的整体发展来看,强化边疆地方政府尤其是边疆县一级政府的治理责任,利用好大数据资源并及早防范及治理陆地边境的虚空化,是当前中国陆地边疆治理面临的现实问题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边疆 边疆治理 边民 边境虚空化 全球夜间灯光遥感数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灯光遥感数据在监测建设范围扩张及其影响因素相关性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1
2
作者 喻舒琳 罗勇 《湖北农业科学》 2019年第16期133-138,共6页
准确了解区域人类建设扩张动态对于评估生态环境和社会影响不可或缺。基于DMSP/OLS、Landsat等多源遥感数据,采用阈值分割法提取2000—2013年攀西矿区的人类建设活动范围,并结合分形理论研究其动态变化特征,最后采用回归分析法研究其影... 准确了解区域人类建设扩张动态对于评估生态环境和社会影响不可或缺。基于DMSP/OLS、Landsat等多源遥感数据,采用阈值分割法提取2000—2013年攀西矿区的人类建设活动范围,并结合分形理论研究其动态变化特征,最后采用回归分析法研究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灯光遥感数据能够较好地提取人类建设活动范围,且分形维数总体呈现出先增加后稳定的变化趋势;灯光遥感数据的像元亮度与人口数量、矿山开采面积及经济等影响因素具有不同程度的相关性。研究结果将为优化土地利用模式,制定人口、经济等政策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灯光遥感数据 分形理论 相关性分析 攀西矿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中分辨率遥感影像的居民区震害信息提取 被引量:1
3
作者 张小咏 李庆亭 高娜 《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486-495,509,共10页
针对中分辨率遥感影像建筑物震害信息弱以及变化检测法受非震害信息影响大等弱点,本文建立了一种基于变化检测的居民区震害信息快速提取方法.该方法利用主成分变换增强震害信息,采用监督分类法提取似居民区,并用灯光影像数据进一步对似... 针对中分辨率遥感影像建筑物震害信息弱以及变化检测法受非震害信息影响大等弱点,本文建立了一种基于变化检测的居民区震害信息快速提取方法.该方法利用主成分变换增强震害信息,采用监督分类法提取似居民区,并用灯光影像数据进一步对似居民区提取结果进行优化,从而很好地消除了变化检测方法中非震害因素的影响.在此基础上,以2001年印度MW7.6地震的极重灾区为研究区域,利用震前、震后Landsat卫星TM图像和震区灯光影像数据,对本文算法进行了验证和分析.结果表明,在30—50m中分辨率遥感影像上,以建筑物为主的居民区震后图像变化最为显著的震害特征是反射率变大,本文所建立的居民区震害信息提取方法在解决中分辨率遥感影像震害目标信息弱、背景复杂等方面效果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震害信息 居民区 变化检测 中分辨率遥感影像 灯光遥感数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DMSP/OLS数据的新疆城镇化进程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陈瑞 王一山 《湖北农业科学》 2022年第17期69-80,共12页
基于DMSP/OLS夜间灯光遥感数据,采用“象限4分法”对新疆城镇化发展从整体-部分-局部的区域性差异展开分析,探究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简称新疆)1992—2013年城镇化发展进程。结果表明,1992年新疆城镇化水平较低,城镇化基础薄弱,城镇面积为4... 基于DMSP/OLS夜间灯光遥感数据,采用“象限4分法”对新疆城镇化发展从整体-部分-局部的区域性差异展开分析,探究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简称新疆)1992—2013年城镇化发展进程。结果表明,1992年新疆城镇化水平较低,城镇化基础薄弱,城镇面积为4867 km^(2),城镇夜间灯光DN均值为19.2。1992—2013年发展迅速,城镇夜间灯光DN均值增长至35.5;按照天山山脉划分为南疆、北疆,发现北疆城镇化水平高于南疆;依据“奇策线”划分为东疆、西疆,发现西疆城镇化水平显著高于东疆。1992—2013年南疆、北疆城镇面积差由2831 km^(2)增长至4049 km^(2);东疆、西疆城镇面积差由3689 km^(2)增长至11329 km^(2),表明相较于天山山脉,“奇策线”对划分新疆城镇化发展水平效果更为显著;运用“象限4分法”对新疆城镇化水平对比分析,各象限城镇化水平差异显著,城镇化水平由高到低依次为第二象限、第三象限、第一象限、第四象限。综上所述,1992—2013年新疆城镇化发展速度较快,城镇化区域性差距较大,不同区域内城镇扩张速率有所差异,总体呈现区域内的发展不平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疆 城镇化 夜间灯光遥感数据 象限4分法 奇策线 DMSP/OL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流域范围内县域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库兹涅茨效应研究——以钱塘江流域为例 被引量:5
5
作者 王迪 谢慧明 《生态经济》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47-152,164,共7页
以钱塘江流域范围内的38个县域作为研究对象,检验了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和经济发展水平之间的库兹涅茨效应,发现单位面积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和单位面积GDP之间存在倒“N”型的曲线关系,大部分县域处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和GDP呈负相关的第一阶... 以钱塘江流域范围内的38个县域作为研究对象,检验了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和经济发展水平之间的库兹涅茨效应,发现单位面积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和单位面积GDP之间存在倒“N”型的曲线关系,大部分县域处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和GDP呈负相关的第一阶段。上城区1995年开始进入库兹涅茨曲线的第二阶段,2000年、2005年、2010年一直处在第二阶段的水平,滨江区在2018年进入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和GDP呈正相关的第二阶段,上城区在经过第二个拐点之后,于2015年和2018年进入库兹涅茨曲线的第三阶段。最后,引入人口密度、二产占比、建成区面积三个协变量扩展库兹涅茨效应模型,发现库兹涅茨曲线没有发生明显变化,仍呈倒“N”型分布,但是达到拐点需要在更高的GDP水平上才能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库兹涅茨效应 生态系统服务价值 当量因子表 夜间灯光遥感数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