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4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分形理论在火焰稳定性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16
1
作者 张清宇 严建华 +5 位作者 倪明江 王飞 马增益 白卫东 林彬 岑可法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2期248-252,共5页
该文将分形理论运用于火焰稳定性的研究,提出一种基于分形特征的图像分割方法,把火焰从背景中分离出来。此方法适应性比较好,并具有良好的抗噪性能。同时通过实验表明,除了传统常用的反映火焰燃烧状态的特征参量外,分形维数也可作为一... 该文将分形理论运用于火焰稳定性的研究,提出一种基于分形特征的图像分割方法,把火焰从背景中分离出来。此方法适应性比较好,并具有良好的抗噪性能。同时通过实验表明,除了传统常用的反映火焰燃烧状态的特征参量外,分形维数也可作为一个反映火焰稳定性的图像指标,运用到火焰稳定性诊断中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站 锅炉 分形理论 火焰稳定性 诊断 图像分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稀释气对掺氢天然气层流预混燃烧火焰稳定性的影响 被引量:7
2
作者 苗海燕 焦琦 +1 位作者 黄佐华 蒋德明 《燃烧科学与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220-224,共5页
在定容燃烧弹内研究了初始压力为0.1 MPa,初始温度为285 K下掺氢天然气-空气-稀释气体混合气的层流火焰传播过程,获得了在不同掺氢比、稀释度和当量比下的Markstein长度,并结合Markstein长度以及纹影图片分析了氮气稀释气和CO2稀释气对... 在定容燃烧弹内研究了初始压力为0.1 MPa,初始温度为285 K下掺氢天然气-空气-稀释气体混合气的层流火焰传播过程,获得了在不同掺氢比、稀释度和当量比下的Markstein长度,并结合Markstein长度以及纹影图片分析了氮气稀释气和CO2稀释气对火焰稳定性的影响及其异同.研究结果表明,Markstein长度随着掺氢比的增加而减小.Markstein长度随稀释度的变化规律与掺氢天然气的掺氢比和当量比有关.CO2稀释气对火焰稳定性的影响较氮气更为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气 氢气 稀释气 定容燃烧弹 火焰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受限空间下散热对微火焰稳定性的影响 被引量:4
3
作者 甘云华 罗燕来 +1 位作者 冯清颖 史艳玲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37-41,27,共6页
以无水液体乙醇为燃料,用铁铬合金电热丝为燃烧室内反应物加热,采用实验与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乙醇-空气小尺度层流扩散火焰散热对受限空间微火焰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电热丝向受限空间内的燃烧反应物加热,可以减少散热损... 以无水液体乙醇为燃料,用铁铬合金电热丝为燃烧室内反应物加热,采用实验与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乙醇-空气小尺度层流扩散火焰散热对受限空间微火焰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电热丝向受限空间内的燃烧反应物加热,可以减少散热损失的影响,对稳燃有一定的帮助。电加热功率为合适值时,稳定燃烧极限最宽。电加热可提高火焰温度,增大化学反应速率,使火焰中心向上游移动。一定范围内,电加热功率的增幅大于散热的增幅,外加热功率对散热损失有抑制作用,增强微火焰的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尺度燃烧 受限空间 热损失 火焰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图像的火焰稳定性判别方法研究 被引量:10
4
作者 徐宝昌 张丁元 程亮 《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CSCD 2012年第9期168-171,共4页
针对锅炉燃烧监控系统所采集的火焰动态图像,提出了一种基于在线模糊聚类算法的炉内火焰燃烧诊断方法。该方法分析了火焰图像的特点,提取了判别火焰稳定性的特征量,以提取的特征量作为在线模糊聚类算法的输入参数,分析燃烧图像的隶属度... 针对锅炉燃烧监控系统所采集的火焰动态图像,提出了一种基于在线模糊聚类算法的炉内火焰燃烧诊断方法。该方法分析了火焰图像的特点,提取了判别火焰稳定性的特征量,以提取的特征量作为在线模糊聚类算法的输入参数,分析燃烧图像的隶属度,给出判别标准对燃烧稳定性进行综合评估。将在线算法与离线算法进行比较,实验结果表明,在线算法比离线算法的准确率提高了5.3%,验证了算法的有效性。该方法对实现燃烧状态自动监测,保障锅炉安全运行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锅炉 燃烧 火焰稳定性判别 在线模糊聚类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数字图像处理的生物质混燃火焰稳定性检测方法 被引量:4
5
作者 葛红 徐伟程 +1 位作者 闫勇 卢钢 《热力发电》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64-70,共7页
低质燃料或混合燃料(如煤粉+生物质等)的燃烧常常出现火焰不稳定现象,导致燃烧效率低、NOx排放量偏高等。由于燃烧器火焰本身的复杂性和现有检测方法的局限性,目前还无法对火焰的稳定性进行定量检测和评估。本文提出一种基于数字图像处... 低质燃料或混合燃料(如煤粉+生物质等)的燃烧常常出现火焰不稳定现象,导致燃烧效率低、NOx排放量偏高等。由于燃烧器火焰本身的复杂性和现有检测方法的局限性,目前还无法对火焰的稳定性进行定量检测和评估。本文提出一种基于数字图像处理的生物质混燃火焰检测及稳定性评价方法。该方法定义了一个在[0,1]范围内连续取值的通用火焰稳定指数,并采用数字CCD相机采集火焰图像信息,通过图像分析提取火焰长度/高度、亮度、温度、闪烁频率等特征参数,经过对火焰特征参数进行统计分析和数据融合,求得火焰稳定指数,实现火焰稳定性的定量检测和评估。在生物质燃烧试验台对玉米芯、麦秸、柳木和花生壳4种不同生物质两两混合形成的3种混合生物质燃料进行了燃烧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定义的火焰稳定指数能够有效表征火焰燃烧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质 火焰 特征参数 火焰稳定性 火焰稳定指数 图像处理 数据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孔陶瓷蒸发腔火焰稳定性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孙惠贤 杜声同 +2 位作者 唐明 陈炳录 吴二平 《推进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5期21-24,共4页
对陶瓷蒸发腔稳定器用于模型加力燃烧室的火焰稳定性进行了初步的实验研究及分析。结果表明:由于陶瓷材料的多孔性质,不仅对燃油有很强的吸附及渗透能力,而且可以大大改善燃油的蒸发条件,加快化学反应速度。因此,与金属稳定器相比,陶瓷... 对陶瓷蒸发腔稳定器用于模型加力燃烧室的火焰稳定性进行了初步的实验研究及分析。结果表明:由于陶瓷材料的多孔性质,不仅对燃油有很强的吸附及渗透能力,而且可以大大改善燃油的蒸发条件,加快化学反应速度。因此,与金属稳定器相比,陶瓷蒸发腔稳定器具有火焰稳定范围宽,再点火性能好及能减弱或消除振荡燃烧等特点。性能占明显优势,但强度可靠性有待进一步考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力燃烧 陶瓷材料 火焰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孔介质钝体火焰稳定性 被引量:1
7
作者 刘明侯 许胜 +1 位作者 陈靖 陈义良 《燃烧科学与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11-116,共6页
提出采用多孔介质材料制作钝体火焰稳定器,旨在利用其通透和弥散性能改善钝体后燃空比,从而提高火焰稳定性.通过对实心钝体、平均孔径为1.27,mm和0.32,mm的多孔介质钝体尾迹冷态流场、钝体火焰及其稳定特性对比实验,发现基于来流速度和... 提出采用多孔介质材料制作钝体火焰稳定器,旨在利用其通透和弥散性能改善钝体后燃空比,从而提高火焰稳定性.通过对实心钝体、平均孔径为1.27,mm和0.32,mm的多孔介质钝体尾迹冷态流场、钝体火焰及其稳定特性对比实验,发现基于来流速度和钝体特征长度尺度的雷诺数对实心和多孔介质钝体回流区产生特性影响较大.多孔介质钝体回流区出现在x/D=1,其长度为(0.8~1.0)D,回流强度35%;实心钝体产生的回流区紧贴钝体,长度为1.4D、回流强度为82%.当空气伴流速度为6.0,m/s时,实心钝体燃料流速度小于3.1,m/s时熄火,而平均孔径为1.70,mm和0.32,mm的多孔介质则分别在实心钝体燃料流速度小于1.6,m/s和0.9,m/s后才熄火.由于多孔介质渗透和弥散作用,钝体后燃料空气混合更好,可获得更宽的火焰稳定范围.当燃料速度相同时,多孔介质钝体熄火的空气伴流速度更大;当相同燃料和空气伴流条件时,多孔介质火焰刚性更强,燃烧更充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孔介质 火焰稳定 熄火极限 火焰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热值气体燃料掺氢火焰稳定性的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张欣 郑士卓 +1 位作者 侯效森 张纪宝 《北京交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108-115,共8页
基于直接数值模拟方法和详细化学反应机理研究了流体动力学不稳定性和热-质扩散不稳定性共同作用下的低热值气体燃料掺氢胞状火焰的发展和演变过程.建立了多组分气体燃料燃烧控制方程,获得了不稳定性作用下的低热值气体燃料掺氢胞状火... 基于直接数值模拟方法和详细化学反应机理研究了流体动力学不稳定性和热-质扩散不稳定性共同作用下的低热值气体燃料掺氢胞状火焰的发展和演变过程.建立了多组分气体燃料燃烧控制方程,获得了不稳定性作用下的低热值气体燃料掺氢胞状火焰的多种演变形式:胞的分裂、局部熄灭、二次熄灭和再燃.研究结果表明随着燃料中H2的增加,胞状火焰出现的时间提前,火焰胞的幅值增加.随着燃料中CO2的增加,火焰的不稳定性受到抑制.低热值气体燃料掺氢火焰在不稳定时会出现火焰胞的分裂、局部熄灭和再燃等3种动力学形态.胞的二次熄灭只发生在热-质扩散不稳定性较强的稀燃H2/空气火焰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热值气体燃料 氢气 层流燃烧 火焰稳定性 直接数值模拟 胞状火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燃气互换性与火焰稳定性研究 被引量:5
9
作者 马晓茜 《燃烧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1996年第1期46-53,共8页
随着燃气品种增多,品质变化,燃气互换性和火焰稳定性成为燃气燃烧理论与技术中极有意义的课题。本文从火焰稳定、热负荷、排烟量3个方面来研究适合于锅炉动力及工业加热类的燃气互换性;推荐了BFG+COG置换COG的互换准则。... 随着燃气品种增多,品质变化,燃气互换性和火焰稳定性成为燃气燃烧理论与技术中极有意义的课题。本文从火焰稳定、热负荷、排烟量3个方面来研究适合于锅炉动力及工业加热类的燃气互换性;推荐了BFG+COG置换COG的互换准则。定量地计算了可燃物浓度、环境温度与反应速率、反应时间的关系;讨论了稳定强化燃烧的途径。最后,用集总参数法详细分析了钝体的稳焰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燃气燃烧 互换性 火焰稳定性 强化燃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燃尽风和喷水/蒸汽对重油燃烧NO_x排放和火焰稳定性的影响 被引量:3
10
作者 徐艳冰 黄燕 +2 位作者 周昊 邱坤赞 岑可法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247-252,共6页
重油火焰的低NOx排放非常重要,另外,油气锅炉容积热负荷大,极易发生燃烧振动。文中在9?MW燃烧重油试验台上进行试验,研究了投运燃尽风、喷水和喷蒸汽对重油NOx排放的影响,同时利用光谱仪进行火焰闪烁和火焰稳定性的研究。结果显示,投运... 重油火焰的低NOx排放非常重要,另外,油气锅炉容积热负荷大,极易发生燃烧振动。文中在9?MW燃烧重油试验台上进行试验,研究了投运燃尽风、喷水和喷蒸汽对重油NOx排放的影响,同时利用光谱仪进行火焰闪烁和火焰稳定性的研究。结果显示,投运燃尽风(over fire air,OFA)可有效降低NOx的排放浓度,不过,在开启OFA条件下,喷水法和喷蒸汽法对尾部NOx浓度影响都很小,喷水使火焰振荡频率升高,开启OFA下喷蒸汽会使火焰振荡频率降低,火焰振荡频率越小,火焰稳定性越差。试验结果证实了火焰频谱特性测试系统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OX排放 火焰稳定性 光谱分析 电站锅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压直流电场作用下的甲烷-氧气层流扩散火焰稳定性 被引量:1
11
作者 吴心祎 吴婧瑄 +1 位作者 龚岩 于广锁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653-659,共7页
设计开发了直流电场作用下层流火焰实验系统,通过对甲烷-氧气非预混层流火焰施加直流电场,改变电极间距及燃烧当量比(氧气与甲烷实际物质的量之比与氧气和甲烷完全燃烧时物质的量之比的比值),对高速相机下火焰脉动幅度受电场影响的变化... 设计开发了直流电场作用下层流火焰实验系统,通过对甲烷-氧气非预混层流火焰施加直流电场,改变电极间距及燃烧当量比(氧气与甲烷实际物质的量之比与氧气和甲烷完全燃烧时物质的量之比的比值),对高速相机下火焰脉动幅度受电场影响的变化规律进行分析,探究了直流电场对火焰稳定性的作用及电场约束火焰的可行性。结果表明:对于存在脉动的层流扩散火焰,当对其施加高压直流电场时,火焰受到离子风的作用,其脉动幅度会逐渐减弱直至趋于稳定状态,且火焰稳定时所对应的电场强度与其初始的脉动幅度有关,初始振幅越大则火焰稳定所需的电压越高。同时,电极间距的改变也会影响火焰稳定时所需的电场强度,当电极间距改变较大时,对同一当量比的火焰,间距越大则所需的稳定电压就越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流电场 扩散火焰 离子风效应 火焰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湿空气非预混火焰的稳定性 被引量:2
12
作者 顾欣 臧述升 葛冰 《燃烧科学与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320-324,共5页
利用粒子图像测速技术对钝体后的湿空气回流非预混燃烧火焰流场进行了测量,研究湿空气燃烧火焰的结构特性,以及水蒸气的加入对火焰稳定性的影响,得到湿空气燃烧火焰的稳定性区域图.通过对比湿空气燃烧和普通燃烧火焰转变的临界值,... 利用粒子图像测速技术对钝体后的湿空气回流非预混燃烧火焰流场进行了测量,研究湿空气燃烧火焰的结构特性,以及水蒸气的加入对火焰稳定性的影响,得到湿空气燃烧火焰的稳定性区域图.通过对比湿空气燃烧和普通燃烧火焰转变的临界值,发现湿空气燃烧回流火焰向过渡火焰转变时,燃空速度比的临界值比普通燃烧的低16%-22%,而发生局部熄火时的临界值与普通燃烧时的相比至少低25%.分析表明,湿空气火焰不稳定性主要是由于环流湿空气动量的减少引起的,另外稀释作用和化学发应的影响导致氧原子含量降低也是不稳定的一个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空气燃烧 非预混燃烧 火焰稳定性 火焰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RAGA-PPC模型的火焰燃烧特征量分析和稳定性预测 被引量:2
13
作者 白翔 刘石 《动力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318-323,共6页
通过从时域和频域提取能够反映火焰稳定性的5个特征量,采用基于实数编码的加速遗传算法的投影寻踪分类模型(RAGA-PPC模型)对这5个特征量进行分析和讨论,得到能够反映高维数据结构的最佳投影方向,给出这5个特征量在评价火焰燃烧稳定性时... 通过从时域和频域提取能够反映火焰稳定性的5个特征量,采用基于实数编码的加速遗传算法的投影寻踪分类模型(RAGA-PPC模型)对这5个特征量进行分析和讨论,得到能够反映高维数据结构的最佳投影方向,给出这5个特征量在评价火焰燃烧稳定性时的重要程度,并根据投影值和样本序号建立火焰燃烧稳定性评价模型,给出评价模型的函数关系式,分析了模型的误差.利用该模型对测试样本进行了预测.结果表明:强度均值这个特征量对火焰燃烧稳定性的影响贡献最小,火焰闪烁频率对火焰燃烧稳定性的影响贡献最大;该评价模型验证了经典的燃烧理论,基本能满足火焰燃烧稳定性判别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焰稳定性 特征量 RAGA-PPC模型 强度均值 火焰闪烁频率 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稳焰器结构对贫燃预混燃烧火焰不稳定性的影响 被引量:7
14
作者 段润泽 赵若霖 +2 位作者 刘联胜 田亮 王兴益 《动力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983-987,1015,共6页
通过实验对切向旋流稳焰器、径向旋流稳焰器和多孔介质稳焰器在贫燃预混火焰中的不稳定现象进行研究,主要分析了这3种结构稳焰器的熄火极限、贫燃预混燃烧时火焰的不稳定性以及火焰结构。结果表明:多孔介质稳焰器的熄火极限最好,其次是... 通过实验对切向旋流稳焰器、径向旋流稳焰器和多孔介质稳焰器在贫燃预混火焰中的不稳定现象进行研究,主要分析了这3种结构稳焰器的熄火极限、贫燃预混燃烧时火焰的不稳定性以及火焰结构。结果表明:多孔介质稳焰器的熄火极限最好,其次是径向旋流稳焰器,而切向旋流稳焰器的熄火极限最差;多孔介质稳焰器的火焰稳定性最好,其次是径向旋流稳焰器,切向旋流稳焰器的火焰稳定性最差;多孔介质稳焰器的火焰封闭性最好,其次是径向旋流稳焰器,切向旋流稳焰器的火焰封闭性最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贫燃预混燃烧 多孔介质 旋流燃烧 火焰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雷诺数对NH_(3)-CH_(4)预混旋流火焰燃烧特性的影响
15
作者 帅瑞洋 王平 +3 位作者 钱伟佳 戴凯论 张泽雨 ROY Subhajit 《推进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57-166,共10页
为了探究管道入口雷诺数(Re,自14600~37400变化)对NH_(3)-CH_(4)预混旋流火焰燃烧特性的影响,固定NH_(3)与CH_(4)的体积流量比为7∶3,预混火焰的当量比为0.85,进行了一系列实验和大涡模拟(LES)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当Re达到14600时,燃烧... 为了探究管道入口雷诺数(Re,自14600~37400变化)对NH_(3)-CH_(4)预混旋流火焰燃烧特性的影响,固定NH_(3)与CH_(4)的体积流量比为7∶3,预混火焰的当量比为0.85,进行了一系列实验和大涡模拟(LES)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当Re达到14600时,燃烧室内出现稳定的预混湍流火焰。随着Re的增加,燃烧室内部的温度和热释放率均增大,火焰变得愈加稳定。旋流器出口形成的旋转火焰能有效提升燃烧稳定性。在相同的旋流数条件下,增加管道入口Re,其燃烧室内流场结构和湍流强度变化不明显,然而在Re=14600工况下更长的停留时间有利于抑制主火焰区NO的生成和后火焰区NO的消耗。实验和LES结果均表明,燃烧室出口NO排放量随入口雷诺数的增加而增加,且两者吻合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燃烧室 氨气-甲烷预混火焰 火焰稳定性 一氧化氮排放 大涡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凹槽火焰稳定器结构对煤油超声速燃烧的影响 被引量:8
16
作者 刘欧子 蔡元虎 +2 位作者 胡欲立 刘敬华 凌文辉 《推进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354-359,共6页
采用混合分数平衡化学反应模型和离散液滴模型,研究了不同长深比和后缘倾角的凹槽在液体煤油双模态燃烧中的火焰稳定特性。结果表明,集燃料喷射、混合及火焰稳定为一体的凹槽,在所模拟的工作过程中增强了燃料与空气的混合和燃烧;并得到... 采用混合分数平衡化学反应模型和离散液滴模型,研究了不同长深比和后缘倾角的凹槽在液体煤油双模态燃烧中的火焰稳定特性。结果表明,集燃料喷射、混合及火焰稳定为一体的凹槽,在所模拟的工作过程中增强了燃料与空气的混合和燃烧;并得到最优的凹槽结构;混合分数平衡化学反应模型和离散液滴模型能准确地预测煤油在双模态燃烧室内的喷雾燃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航空发动机 燃烧室 超音速燃烧 双模态 火焰稳定性 超声速燃烧 火焰稳定 槽结构 煤油 凹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油超燃冲压发动机两相流场数值研究(Ⅱ)导流型凹槽对增强掺混和火焰稳定的影响初探 被引量:5
17
作者 黄生洪 徐胜利 刘小勇 《推进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0-15,共6页
对新型三维导流型凹槽的流动、燃料喷注、雾化、惨混及燃烧特征进行了初步研究, 并与传统二维结构凹槽的流动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 (1) 与传统二维结构的凹槽相比, 导流型凹槽能够诱导较强的横向漩涡和湍流, 促进凹槽内部及凹槽与主... 对新型三维导流型凹槽的流动、燃料喷注、雾化、惨混及燃烧特征进行了初步研究, 并与传统二维结构凹槽的流动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 (1) 与传统二维结构的凹槽相比, 导流型凹槽能够诱导较强的横向漩涡和湍流, 促进凹槽内部及凹槽与主流的动量、能量和质量交换, 从而增强超燃掺混和火焰稳定。但其效果随具体结构和流动条件存在差别。(2) 导流型凹槽在增强火焰稳定的同时加剧了凹槽内部的流动不平衡。这种不平衡对凹槽内部的燃油喷射及雾化有重要影响。应该在不同的凹槽结构和流动条件下合理设计并优化喷注方案。 (3) 计算中观察到由于凹槽附近剧烈的燃烧导致了局部回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冲压喷气发动机 超音速燃烧 导流型凹槽 火焰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孔毛细陶瓷稳定器背后火焰和回流区分析 被引量:2
18
作者 杜声同 孙惠贤 顾恒祥 《推进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2期62-65,共4页
多孔毛细陶瓷稳定器背后产生火焰是我们多次观察到的现象。通常认为,此处为高速区,不可能有火焰存在。经过反复观察分析认为:这是陶瓷的多孔毛细特性渗油蒸发的结果,产生强化燃烧效应,对组织燃烧有利。也由于陶瓷多孔毛细的作用,... 多孔毛细陶瓷稳定器背后产生火焰是我们多次观察到的现象。通常认为,此处为高速区,不可能有火焰存在。经过反复观察分析认为:这是陶瓷的多孔毛细特性渗油蒸发的结果,产生强化燃烧效应,对组织燃烧有利。也由于陶瓷多孔毛细的作用,陶瓷稳定器后的回流区亦有别于传统钝体稳定器的回流区。逆流区不复存在。稳定火焰的机制也有不同,对组织燃烧亦将产生有利的影响。这些将使燃烧室的工作得到强化或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涡轮喷气发动机 加力燃烧 陶瓷 火焰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逆向射流火焰稳定特性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5
19
作者 李劲 赵惠富 《燃烧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1996年第1期58-64,共7页
本文初步揭示了逆向射流的火焰稳定机理及火焰稳定准则。首先,通过实验测量,得到了冷态流场结构及预混可燃气在贫燃料侧的吹熄极限,并通过对这些数据的归纳整理,得出了火焰稳定准则关系式:在这一式中,包括了主流流速,逆向射流流... 本文初步揭示了逆向射流的火焰稳定机理及火焰稳定准则。首先,通过实验测量,得到了冷态流场结构及预混可燃气在贫燃料侧的吹熄极限,并通过对这些数据的归纳整理,得出了火焰稳定准则关系式:在这一式中,包括了主流流速,逆向射流流速,燃料空气当量比和逆向射流喷口内径等多个参数。其次,通过氮气侧吹熄火实验了解到,流场中的不同位置对火焰稳定有着不同的影响,并初步确定临界区位于逆向射流喷口前端的火焰头部。通过对以上实验现象的分析,确定了逆向射流的火焰稳定机理,这一机理认为:临界区相当一个均匀搅拌反应器,它提供了火焰稳定所必须的点火能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逆向射流 火焰稳定性 燃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液氧/甲烷同轴喷雾及火焰稳定的试验(英文) 被引量:1
20
作者 杨宝娥 Francesco Cuoco +1 位作者 汪亮 Michael Oschwald 《推进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262-268,共7页
介绍了液氧和气态甲烷的低温同轴喷雾燃烧试验,试验使用了光学诊断方法如阴影法和火焰分光光谱法记录了试验中的喷雾和火焰信息,讨论了不同燃烧室压力和喷注无量纲数如韦伯数(We)和气液动量流率比下的雾化和火焰稳定情况。试验结果表明... 介绍了液氧和气态甲烷的低温同轴喷雾燃烧试验,试验使用了光学诊断方法如阴影法和火焰分光光谱法记录了试验中的喷雾和火焰信息,讨论了不同燃烧室压力和喷注无量纲数如韦伯数(We)和气液动量流率比下的雾化和火焰稳定情况。试验结果表明,燃烧室压力对射流雾化和火焰稳定有显著影响,增加燃烧室压力有利于火焰稳定于靠近喷注器面的地方,研究中没有发现火焰吹离距离和韦伯数之间有明显的关系式。液氧射流核心长度随气液动量流率比的增大而下降。雾化质量对液氧/甲烷同轴喷雾的火焰稳定性有明显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氧甲烷^+ 雾化 火焰稳定性 光学诊断 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