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井下火灾位置判定及其应用程序
1
作者 李兴东 《山东矿业学院学报》 CAS 1997年第3期251-254,共4页
本文介绍了井下火灾位置判定系统。该系统利用井下烟雾探头的实测数据,结合通风网络解算和火灾位置判定计算机模型,可自动发现火灾和确定火灾位置,对矿井救灾避灾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火灾位置 监测 判定 计算机软件 矿井火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市域快线列车内不同位置火灾对隧道温度场分布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4
2
作者 徐志胜 王悦琳 +3 位作者 赵家明 谢宝超 何冠鸿 杨洋 《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3476-3487,共12页
区间隧道火灾时的温度场分布是保障隧道结构安全与制定人员疏散方案的重要依据。根据市域快线列车车厢内部不同因素引发火灾的常见位置,通过数值模拟的方法研究市域快线列车内部不同位置火灾对隧道温度场分布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在1... 区间隧道火灾时的温度场分布是保障隧道结构安全与制定人员疏散方案的重要依据。根据市域快线列车车厢内部不同因素引发火灾的常见位置,通过数值模拟的方法研究市域快线列车内部不同位置火灾对隧道温度场分布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在1~3 MW火灾中,行李火灾、人为纵火常见位置对隧道拱顶温度影响较大;在4~5 MW火灾中,设备火灾常见位置对隧道拱顶温度影响较大。隧道拱顶的高温区出现在火灾车厢某个客室侧门上方。2)隧道拱顶最高点处温度峰值的最大值常出现在车厢端部客室侧门处。在火灾车厢范围外,隧道拱顶最高点处温度呈指数衰减,且纵向轴线上的火源越靠近车厢中心,隧道拱顶最高点处温度衰减越慢。3)当火源位于车厢内,疏散平台上方的拱顶温度受影响范围较小、峰值较高,当火源位于贯通道内其受影响范围较大、峰值较低,且每个客室侧门处均形成了峰值。4)市域快线列车内部火灾会对3~4节车厢范围内的疏散平台2 m高处温度产生显著影响,在此范围内客室侧门正对的位置形成峰值。当火源功率达到3 MW时,疏散平台开始出现危险区域;当火源功率达到4 MW以上,不同火灾位置时疏散平台均会出现危险区域。行李火灾、人为纵火常见位置的火灾场景更不利于人员疏散。研究成果可为隧道结构安全设计与人员疏散方案的制定提供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市域快线 隧道拱顶 疏散平台 火灾位置 温度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火灾监测及其位置识别 被引量:2
3
作者 李兴东 《矿业安全与环保》 2001年第3期35-37,共3页
建立了火灾监测和位置识别系统,利用该系统可及时发现矿井外因火灾并较准 确地确定火灾地点,对矿井救灾避灾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火灾位置 计算机软件 火灾监测 矿井火灾 时间差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火源位置和风口尺寸对点式排烟烟气控制协同影响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赵鹏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525-529,共5页
为确保非着火列车处于无烟区,长大隧道通常设置中间风井。然而随着城市空间规划日趋严格和跨江越海隧道越来越多,有时难以设置中间风井,点式排烟成为一种有效的替代方案。采用模型试验、数值计算和理论分析研究火源位置和风口尺寸对烟... 为确保非着火列车处于无烟区,长大隧道通常设置中间风井。然而随着城市空间规划日趋严格和跨江越海隧道越来越多,有时难以设置中间风井,点式排烟成为一种有效的替代方案。采用模型试验、数值计算和理论分析研究火源位置和风口尺寸对烟气控制的协同影响,结果表明:当风口长度小于等于0.10 m时,临界排烟量为靠近火源风口所需的排烟量;当风口长度大于0.10 m时,临界排烟量为远离火源风口所需的排烟量。火源逐渐偏离隧道中心时,风口长度的增加先有利于烟气控制,而后对烟气控制具有反作用,风口长度临界值为0.15 m,这是排烟惯性力与由热压引起的水平惯性力竞争的结果。此外,当风口长度小于0.15 m时,最不利火灾位置在C处;当风口长度大于0.15 m时,最不利火灾位置在D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全工程 隧道火灾 点式排烟 最不利火灾位置 风口临界长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某铁路隧道内紧急救援站防灾通风方案及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8
5
作者 赵东平 蒋尧 《隧道建设》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952-957,共6页
为确定铁路隧道内紧急救援站防灾通风机合理的布置方案,分析相关因素对防灾通风的影响规律,合理简化防灾通风计算,以某铁路隧道内紧急救援站工程为依托,利用SES程序建立防灾通风计算模型,对风机仅布置于正洞、横通道及同时布置于正洞和... 为确定铁路隧道内紧急救援站防灾通风机合理的布置方案,分析相关因素对防灾通风的影响规律,合理简化防灾通风计算,以某铁路隧道内紧急救援站工程为依托,利用SES程序建立防灾通风计算模型,对风机仅布置于正洞、横通道及同时布置于正洞和横通道内3种方案进行比选,并研究自然风、火灾位置、火灾规模及隧道纵坡等因素对救援站防灾通风的单一及其综合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对于左右分离式隧道内紧急救援站,将风机布置于救援站前后两端的正洞内时,满足防灾通风要求的风机数量最少,是较优的布置方案;各因素均会对防护门处风速产生影响,影响程度依次为自然风、火灾位置、火灾规模、隧道纵坡;同时考虑自然风和火灾因素作用时,最不利工况下需要的风机数量约为不考虑其影响时的1.9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路隧道 紧急救援站 防灾通风 自然风 火灾规模 火灾位置 隧道纵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