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辽东半岛南辽河群锆石U-Pb年代学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59
1
作者 李壮 陈斌 +2 位作者 刘经纬 张璐 杨川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589-1605,共17页
本文报道了辽东半岛古元古代胶-辽-吉活动带南辽河群中变质火山岩和沉积岩的锆石U-Pb年代学数据。变质流纹岩的锆石具典型的岩浆振荡环带结构和较高的Th/U比值(〉0.3),锆石U-Pb年龄为-2.2Ga,该年龄可代表其原岩形成年龄,在误差范围内... 本文报道了辽东半岛古元古代胶-辽-吉活动带南辽河群中变质火山岩和沉积岩的锆石U-Pb年代学数据。变质流纹岩的锆石具典型的岩浆振荡环带结构和较高的Th/U比值(〉0.3),锆石U-Pb年龄为-2.2Ga,该年龄可代表其原岩形成年龄,在误差范围内与古元古代辽吉花岗岩年龄一致,表明辽吉花岗岩并不是辽河群的基底。变质玄武岩的锆石阴极发光强度较弱、弱分带或无分带,同时具较低的Th/U比值(〈0.1),为典型的变质成因锆石,锆石U-Pb年龄为-1.9Ga,代表其变质时代。变质沉积岩的碎屑锆石年龄主要介于1981-3520Ma之间:峰期年龄为2033Ma和2092Ma的锆石年龄信息暗示辽东半岛至少存在一期2000-2100Ma的岩浆事件,并且该时期的中酸性岩浆岩是南辽河群沉积岩的一个重要物源;峰期年龄为2155Ma、2446Ma、2509Ma、2594Ma、2668Ma、2790Ma、3356Ma、3467Ma和3520Ma的锆石年龄信息,区域上与古元古代辽吉花岗岩、辽河群火山岩及太古宙基底年龄相吻合,暗示它们为南辽河群沉积岩提供了重要物源。沉积岩中最年轻的碎屑锆石U-Pb年龄为-2.0Ga,可代表其沉积时的最大年龄。所以,辽河群火山-沉积-变质的时限为2.2-1.9Ga,其演化时间约300Myr。结合前人有关辽东半岛前寒武纪岩石的研究成果,本文研究认为胶-辽-吉活动带的形成演化与弧-陆碰撞有关,而不是许多人坚持的裂谷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辽东半岛 南辽河群 年代学 火山-沉积-变质 华北克拉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南石碌铁钴铜矿床成因及其成矿模式 被引量:10
2
作者 杜保峰 魏俊浩 +5 位作者 李艳军 石文杰 燕长海 赵少卿 裴中朝 白国典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70-182,共13页
海南石碌矿床是以富铁矿为主,并伴生有钴铜等矿产的著名大型矿集区。通过对该矿床控矿地质条件的再认识,并对其成矿物质来源、岩浆活动与成矿的关系、成矿时代进行了讨论,认为铁钴铜等物质来源很可能来自原始火山沉积地层石碌群中,后期... 海南石碌矿床是以富铁矿为主,并伴生有钴铜等矿产的著名大型矿集区。通过对该矿床控矿地质条件的再认识,并对其成矿物质来源、岩浆活动与成矿的关系、成矿时代进行了讨论,认为铁钴铜等物质来源很可能来自原始火山沉积地层石碌群中,后期区域变质作用和岩浆活动对其形成起重要的改造富集作用,初步定义其为火山-沉积变质+多期热液叠加改造型矿床。该矿床成矿模式概括为:1)新元古代海底火山喷流沉积期,奠定了铁钴铜等成矿物质的基础;2)加里东—海西期的变质改造成矿期,形成了沉积变质型贫矿体;3)印支—燕山早期热液叠加改造富化期,石碌矿床发生了重要的改造富集作用,形成了富铁矿体;4)燕山晚期热液叠加改造富化期,对原来矿体进行改造富集,并形成了脉状、角砾状铁矿体及伴生的铜钴矿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碌 铁钴铜矿床 成矿模式 火山沉积-变质 热液叠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牟定安益地区超贫磁铁矿产出特征 被引量:5
3
作者 杨宗良 张正清 +1 位作者 李石英 董诗位 《地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S01期122-126,共5页
牟定安益地区元古界龙川群变质岩地层及侵位于其中的基性超基性岩体出露较广,近期工作发现了产于路古模组第三段绿片岩中的超贫磁铁矿及产于基性超基性岩体中的含铂钯超贫磁铁矿两种铁矿化类型,该区具有找超贫磁铁矿的前景。
关键词 火山-沉积变质型贫磁铁矿 岩浆熔离型含铂钯贫磁铁矿 牟定安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