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北大巴山与志留纪火山作用相关的碳酸盐岩沉积学特征及形成环境 被引量:16
1
作者 闫臻 王宗起 +3 位作者 张英利 向忠金 闫全人 王涛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31-40,共10页
生物碎屑灰岩、生物礁是造山带内最为常见的岩石类型之一,它们可以形成于多种构造环境。研究这些岩石组合的结构组成及生物赋存状态可为古地理恢复及造山带演化提供依据。分布于北大巴山地区与富TiO2碱性火山岩紧密相关的碳酸盐岩组合... 生物碎屑灰岩、生物礁是造山带内最为常见的岩石类型之一,它们可以形成于多种构造环境。研究这些岩石组合的结构组成及生物赋存状态可为古地理恢复及造山带演化提供依据。分布于北大巴山地区与富TiO2碱性火山岩紧密相关的碳酸盐岩组合长期以来被认为是被动陆缘台地相组合。该套碳酸盐岩组合主要由生物礁、生物碎屑灰岩、砂屑灰岩、泥质灰岩、角砾灰岩共同构成。砂屑灰岩及生物灰岩中常伴随有薄层凝灰岩夹层;同时这些碳酸盐岩中富含不同比例的火山碎屑成分,发育粒序层理、平行层理、波纹斜层理和滑塌构造。生物碎屑灰岩通常与凝灰质砂岩、泥岩构成韵律层,火山质碎屑在类岩石中主要表现为粒径0.5~3 mm的棱角状—次棱角状玄武岩和凝灰岩碎屑,具有近源沉积特征;生物礁中通常出现1~2.5 cm棱角状—次棱角状玄武岩碎屑,且在生物礁之间的砂岩夹层中含有丰富的0.5~1 mm的次圆状玄武岩碎屑;砂屑灰岩中含有棱角状—次棱角状玄武岩和辉石两类碎屑,其中辉石碎屑粒径通常为1~2 mm,同时该类岩石中还含有丰富的黄铁矿,这些黄铁矿通常因其粒径变化而发育粒序结构特征。角砾状灰岩可分别由砂屑灰岩、生物礁及生物碎屑灰岩构成,也可由三者共同构成,玄武岩碎屑仅出现于角砾状生物礁灰岩中。这些碳酸盐岩中的生物化石具有曾经历过明显的搬运改造特征,其中生物碎屑灰岩和砂屑灰岩中的化石碎屑以次圆状为主,生物礁中的生物化石平行于砂岩夹层分布且发生不同程度的压扁和挤压变形,岩石中普遍发育滑塌沉积构造。这些特征共同表明,该套碳酸盐岩与下伏的碱性玄武岩形成密切相关,二者共同构成了与现代大洋中典型洋岛/海山相一致的结构特征,且这些碳酸盐岩多沿着下伏玄武岩的周边沉积,具有深水—斜坡环境的沉积组合,同时因其中所包含的生物化石经历了一定距离搬运作用而发生再沉积,进一步表明这些生物发育时代可能要略微早于该套火山—沉积组合的形成时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礁 生物碎屑灰岩 火山-沉积作用 洋岛/海山 志留系 北大巴山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火山碎屑岩分类评述及火山沉积学研究展望 被引量:76
2
作者 孙善平 刘永顺 +4 位作者 钟蓉 白志达 李家振 魏海泉 朱勤文 《岩石矿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313-317,328,共6页
火山碎屑岩是介于熔岩和沉积岩之间的过渡类型岩石 ,岩类复杂。长期以来 ,火山碎屑岩的分类研究受到了国内外学者的重视 ,先后提出了火山碎屑物、火山碎屑岩岩性和火山碎屑岩成因分类。虽然目前国际地科联火成岩分类命名委员会确定的火... 火山碎屑岩是介于熔岩和沉积岩之间的过渡类型岩石 ,岩类复杂。长期以来 ,火山碎屑岩的分类研究受到了国内外学者的重视 ,先后提出了火山碎屑物、火山碎屑岩岩性和火山碎屑岩成因分类。虽然目前国际地科联火成岩分类命名委员会确定的火山碎屑物和火山碎屑岩岩性分类已得到广泛推广 ,但此分类尚有不足之处。中国学者提出的火山碎屑岩分类时间较早 ,有自己特色 ,在一定的范围得到了应用。在此基础上 ,本文提出了新的火山碎屑物、火山碎屑岩岩性和火山碎屑岩成因分类。火山沉积作用是介于火山学和沉积学之间的边缘研究领域。近 2 0年来 ,火山沉积作用研究在理论和方法上得到了深化 ,火山喷发和沉积的物理作用及实验和数值模拟已经成为未来发展的趋势。尽管这样 ,野外地质和火山碎屑岩的岩性特征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山碎屑岩 成因分类 火山沉积作用 火山喷发物理 熔岩 沉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沉积变质型铁矿的分类 被引量:18
3
作者 李厚民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S1期117-118,共2页
沉积变质型铁矿主要是指早前寒武纪(特别是太古代)沉积的条带状铁建造(Banded Iron Formation,简写为BIF)经受不同程度的区域变质作用而形成的铁矿床。其原始沉积作用包括海相火山沉积作用(鞍山式铁矿床)、海底喷气沉积作用(镜铁山式铁... 沉积变质型铁矿主要是指早前寒武纪(特别是太古代)沉积的条带状铁建造(Banded Iron Formation,简写为BIF)经受不同程度的区域变质作用而形成的铁矿床。其原始沉积作用包括海相火山沉积作用(鞍山式铁矿床)、海底喷气沉积作用(镜铁山式铁矿床)、海相碎屑沉积作用(袁家村式铁矿床)、海相碎屑-碳酸盐沉积作用(大栗子式铁矿床)。此外,岩浆结晶分异作用叠加变质作用形成的赵案庄式铁矿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变质型铁矿 海相 赵案庄 元古代 火山沉积作用 接触交代 沉积 元古宙 地质年代 黑色金属矿床 铁矿床 条带状磁铁石英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松辽盆地东缘下白垩统营城组二段火山碎屑岩的发育特征 被引量:5
4
作者 李飞 程日辉 +1 位作者 王璞珺 侯景涛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803-810,共8页
通过精细的野外剖面测量,发现松辽盆地东缘营城组二段中发育熔岩、凝灰岩和凝灰质砂岩。凝灰岩包括熔结凝灰岩、岩屑晶屑凝灰岩、灰球泥粒凝灰岩和角砾凝灰岩。这表明作为火山活动间歇期的营城组二段沉积期依然存在一定规模的火山活动,... 通过精细的野外剖面测量,发现松辽盆地东缘营城组二段中发育熔岩、凝灰岩和凝灰质砂岩。凝灰岩包括熔结凝灰岩、岩屑晶屑凝灰岩、灰球泥粒凝灰岩和角砾凝灰岩。这表明作为火山活动间歇期的营城组二段沉积期依然存在一定规模的火山活动,其沉积作用具有独特的火山和沉积双重控制的特点,区别于正常的沉积作用。营城组二段是一套介于火山岩和陆源碎屑岩之间的过渡岩性,物源既有来自同期火山喷发,也有来自营城组一段和营城组下段以及更老的地层的风化剥蚀。由于存在火山物质和陆源剥蚀物质的双重物源及存在火山物质堆积和沉积作用的双重机理,这套岩石在类型上具有特殊性。存在特殊的火山-沉积作用类型,主要为冲积平原上热碎屑流河道沉积、冲积平原泛滥盆地上热基浪沉积、冲积平原泛滥盆地上空落火山灰云沉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辽盆地东缘 营城组 火山碎屑岩 火山-沉积作用 物源区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张广才岭造山过程的重构及其大地构造意义 被引量:34
5
作者 邵济安 李永飞 唐克东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2959-2970,共12页
前人的研究确认了"黑龙江群"是一套包括蓝片岩在内的构造混杂岩,同时发现张广才岭的下地壳内存在有俯冲的洋壳板片。本文拟通过对张广才岭的地层-建造、岩浆作用以及变形-变质作用的研究,反演与俯冲事件相关的造山过程。从东... 前人的研究确认了"黑龙江群"是一套包括蓝片岩在内的构造混杂岩,同时发现张广才岭的下地壳内存在有俯冲的洋壳板片。本文拟通过对张广才岭的地层-建造、岩浆作用以及变形-变质作用的研究,反演与俯冲事件相关的造山过程。从东到西横穿造山带的地质调查揭示:沉积岩相与厚度、火山岩的组合和花岗岩系列、变质程度及变形强度的时空分布明显地受到俯冲-碰撞造山作用的控制。造山带可以分成4个构造岩相带,显示了构造混杂岩带的水平增生作用和陆缘弧岩浆带的垂向增生作用。通过年代学的初步研究,表明本区与俯冲作用有关的弧岩浆作用发生在晚三叠世末-早侏罗世初,而高压蓝片岩及中-高压的硬绿泥石石榴石片岩的变质作用与挤压剪切变形发生在早、中侏罗世,后者与此时佳木斯地块持续向北西的挤压作用有关。通过区域构造的对比研究,显示张广才岭和北美西部中生代时期造山作用有某些共同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广才岭造山带 火山-沉积作用 变质-变形作用 陆缘弧的岩浆作用 斜向拼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乔夏哈拉铁铜金矿的矿床成因及其成矿模式 被引量:18
6
作者 应立娟 王登红 +1 位作者 梁婷 周汝洪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211-217,共7页
新疆阿尔泰乔夏哈拉铁铜金矿床,与火山-沉积型铁矿床和矽卡岩型铁铜金矿床具有相似性。铁的主要来源为火山岩浆源,铜的来源为侵入体岩浆源和部分基性火山岩。铁矿石和铜矿石为两期成矿,属于不同的成矿机制,分别与火山-沉积作用和后期的... 新疆阿尔泰乔夏哈拉铁铜金矿床,与火山-沉积型铁矿床和矽卡岩型铁铜金矿床具有相似性。铁的主要来源为火山岩浆源,铜的来源为侵入体岩浆源和部分基性火山岩。铁矿石和铜矿石为两期成矿,属于不同的成矿机制,分别与火山-沉积作用和后期的热液叠加改造作用紧密相关。该矿床的成矿模式可概括为:在大量岩浆喷发、喷溢过程中,铁质在海水中富集并发生沉淀,形成似层状磁铁矿矿体;断裂的活动,致使中基性侵入体侵位,热液中的铜在一定环境中形成硫化物矿石,同时发生广泛的绿帘石矽卡岩化;矽卡岩阶段形成的磁铁矿叠加在原来的磁铁矿之上;断裂的再次活动,导致深部岩浆源含铜金矿液的上升,叠加定位于铁矿层及围岩新生裂隙带之中,形成浸染状和块状硫化物铜金矿石。研究表明,在准噶尔北缘向东南具有进一步找矿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学 火山-沉积作用 热液叠加 铁铜金矿床 成矿模式 乔夏哈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学新星
7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CAS CSCD 1999年第3期70-71,共2页
董发勤男,1963年11月生于陕西省扶风县。1985年毕业四川建材学院。1992年获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矿物学理学博士学位。1992~1993年在加拿大劳伦丁大学从事CIDA项目资助的矿物科学工程项目,1993和19... 董发勤男,1963年11月生于陕西省扶风县。1985年毕业四川建材学院。1992年获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矿物学理学博士学位。1992~1993年在加拿大劳伦丁大学从事CIDA项目资助的矿物科学工程项目,1993和1997年两次破格晋升为副研究员和教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物材料 环境矿物学 水镁石 裂陷盆地 早古生代 火山沉积作用 应用矿物学 纤维水 成矿机理 北祁连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