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徐家围子断陷营城组火山岩分布特征及火山喷发机制的新认识 被引量:37
1
作者 姜传金 陈树民 +2 位作者 初丽兰 张广颖 鞠林波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63-72,共10页
基于深层钻井和连片处理三维地震资料,结合同位素测年,本文对松辽盆地北部徐家围子断陷白垩系营城组火山岩的分布特征及其喷发机制进行了研究。本区火山岩分布广、厚度大、沿深大断裂串珠状分布;纵向上分为下部营一段和上部营三段两套;... 基于深层钻井和连片处理三维地震资料,结合同位素测年,本文对松辽盆地北部徐家围子断陷白垩系营城组火山岩的分布特征及其喷发机制进行了研究。本区火山岩分布广、厚度大、沿深大断裂串珠状分布;纵向上分为下部营一段和上部营三段两套;营一段分布于断陷中部及其以南地区,岩性以酸性为主;营三段分布于断陷中部及其以北地区,酸性和中、基性火山岩均有发育。本区断裂类型及其组合复杂,正、逆、走滑和花状断裂都有发育;两组断裂交汇部位是火山喷发的主要通道。深大断裂与火山岩时空展布关系显示,营一段火山岩主要受徐中断裂控制,由北向南依次喷发,岩性以酸性为主;营三段火山岩主要沿着徐东花状断裂带由南向北依次喷发,表现为基性与酸性交替的双峰式。营城组火山岩喷发类型有三种:裂隙式、中心式与复合式。徐家围子断陷营城组火山岩储集性能优良且毗邻烃源岩,与断裂、源岩及盖层有利匹配,可构成有利的生储盖组合,具有良好的天然气勘探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徐家围子断陷 营城组 火山岩分布特征 火山喷发机制 地震资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吉林省靖宇县龙泉龙湾火山第三期喷发的火山碎屑物堆积特征及其形成机制
2
作者 孙玉菁 刘永顺 +3 位作者 聂保锋 冯玮霞 江姗 李冰 《地质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28-445,共18页
射气岩浆喷发的火山碎屑物特征和形成机制的研究,一直是火山喷发动力学和火山沉积学研究的重要主题。本文针对吉林省靖宇县龙泉龙湾火山第三期喷发的火山碎屑物及其堆积物特征,开展了显微岩相学和粒度与粒形分析,并根据多段幂律分布方... 射气岩浆喷发的火山碎屑物特征和形成机制的研究,一直是火山喷发动力学和火山沉积学研究的重要主题。本文针对吉林省靖宇县龙泉龙湾火山第三期喷发的火山碎屑物及其堆积物特征,开展了显微岩相学和粒度与粒形分析,并根据多段幂律分布方法对火山碎屑物的分形特征进行了研究,在此基础上反演了火山喷发的复杂机制。本文所研究的典型剖面可分为上、下部的基浪堆积物层与中部空落浮岩质火山碎屑夹层。中部空落浮岩质火山碎屑夹层的粒径峰值较大,为单峰式分布;上、下部基浪堆积物层的粒径峰值较小,大部分为单峰式分布,也存在双峰式分布,爆炸成因较复杂。中部空落浮岩质火山碎屑夹层主要受岩浆初始破碎、浅层二次破碎、高能二次破碎和风力搬运沉积作用的影响。射气岩浆喷发时,碎屑化过程主要涉及挥发分出溶导致的岩浆碎屑化过程,岩浆—水相互作用导致的脆性断裂过程以及火山碎屑涌浪内部的碎屑化过程;堆积物表现为细粒火山灰—火山砂层与粗粒火山砾—火山砂—火山灰层的层状韵律,层理清晰,展现层凝灰岩的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龙泉龙湾火山 射气岩浆喷发 火山碎屑物堆积 分形维数 火山喷发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