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关于灞桥纸及其对纸和非织造材料的影响 被引量:2
1
作者 齐永胜 徐淮中 杨斌 《产业用纺织品》 2013年第7期33-36,25,共5页
以灞桥纸为研究对象,解密历来针对灞桥纸争论不休的原因,分析灞桥纸的性质,证明灞桥纸的产生不是在自然条件下偶然形成的结果。介绍了灞桥纸的成型工艺,并论证了灞桥纸对造纸和湿法成网非织造技术的影响。
关键词 灞桥纸 漂絮 湿法成网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纸史述略 被引量:2
2
作者 赵权利 《中国书画》 2005年第7期142-145,共4页
作为中国绘画最重要的底子,尤其是所谓"宣纸",以其特殊的材料、工艺、质地和特性,在中国绘画用材中担当着重要角色。纸发明于汉代,后经历代改良,工艺日益精湛,品种也日益繁多,以适合绘画的不同需要。一、纸的发明纸的发明,是... 作为中国绘画最重要的底子,尤其是所谓"宣纸",以其特殊的材料、工艺、质地和特性,在中国绘画用材中担当着重要角色。纸发明于汉代,后经历代改良,工艺日益精湛,品种也日益繁多,以适合绘画的不同需要。一、纸的发明纸的发明,是中国绘画底子变革的重要开端。它起初主要缘于书写简便的要求。史籍中关于汉代造纸、用纸的记载有很多。以往人们多认为,造纸术是东汉蔡伦发明的。但据考古发掘,证明了中国造纸术至少早在西汉初期即已出现。东汉蔡伦则对造纸原料加以拓展,并改进造纸技术,做出了一定贡献。现在所见西汉最早的纸,是1986年出土于甘肃天水放马滩西汉墓的"放马滩纸"和1957年出土于西安灞桥汉代墓葬区的"灞桥纸",据科学测定,两纸均以麻为原料,但纸质较粗,色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绘画 白麻 澄心堂 放马滩 灞桥纸 创始阶段 技术 汉代墓葬 原料 西汉初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汉已有植物纤维纸了吗?
3
作者 我是楮先生工作室 《造纸信息》 2021年第11期75-77,共3页
20世纪60年代以来,以"灞桥纸"为代表而形成的"西汉已有植物纤维纸"之说,与东汉蔡伦发明造纸术后再有植物纤维纸之说,两种学术观点一直为业界所争议。那么,西汉确实已有了植物纤维纸了吗?就此问题,基于阅读的大量历... 20世纪60年代以来,以"灞桥纸"为代表而形成的"西汉已有植物纤维纸"之说,与东汉蔡伦发明造纸术后再有植物纤维纸之说,两种学术观点一直为业界所争议。那么,西汉确实已有了植物纤维纸了吗?就此问题,基于阅读的大量历史文献,并多次与轻工业部造纸工业科学研究所(现为中国制浆造纸研究院有限公司)王菊华、李玉华二位专家进行交流,专家们应用现代科学手段,在对多种样品进行反复分析检测的基础上,得出了鉴定结果。基于此,现就上述问题进行分析阐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业 植物纤维 现代科学 李玉华 灞桥纸 西汉 历史文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彩笺尺素雅集
4
作者 回声 《中华手工》 2014年第A12期96-97,共2页
薛涛笺、宣德笺、澄心堂、玉版宣……历史上扬名天下的纸品,远远不止这些。"宣纸走笔搁一半,静等圣贤泼墨还。"中国古代名纸,为今人所熟悉的,似乎只剩下宣纸。即便流传至今,妇孺皆知,可宣纸除了书画家,也只剩下练字的学子和... 薛涛笺、宣德笺、澄心堂、玉版宣……历史上扬名天下的纸品,远远不止这些。"宣纸走笔搁一半,静等圣贤泼墨还。"中国古代名纸,为今人所熟悉的,似乎只剩下宣纸。即便流传至今,妇孺皆知,可宣纸除了书画家,也只剩下练字的学子和极少部分书画爱好者还在使用。你还知道中国哪些名纸?富阳纸、夹江纸?其实还有很多。即便从蔡伦发明造纸术算起,我们用纸也有两千年时光,纸品何其丰富,写字用麻纸、画画有宣纸、抄经用磁青纸、封书皮找洒金纸、护叶(书皮)用蜡笺纸、作诗有薛涛笺……几乎囊括所有的需求。仅从原料来分,传统手工纸就有麻纸、皮纸、藤纸、竹纸、宣纸五大类,细细数来,更是有几百种之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薛涛笺 澄心堂 磁青 手工 灞桥纸 夹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书法、文化输出与中国文化的未来
5
作者 王岳川 《中国书画》 2003年第2期78-80,共3页
一经济发达与文化对话的前沿性前几年,韩国学者发现了一张纸,经测验比蔡伦造纸还要早。其实在西汉时,中国就有灞桥纸等多种纸了。一波未平,一波又起。韩国有学者提出,活字印刷是韩国最早出现的,西方还有人认为是德国人发明的。如果这些... 一经济发达与文化对话的前沿性前几年,韩国学者发现了一张纸,经测验比蔡伦造纸还要早。其实在西汉时,中国就有灞桥纸等多种纸了。一波未平,一波又起。韩国有学者提出,活字印刷是韩国最早出现的,西方还有人认为是德国人发明的。如果这些事实成立的话,我们非常骄傲的四大发明就只剩下两大发明了。为什么东方周边国家,不同我们比经济、比军事、比科技,反而要来给我们比文化呢?而且要抢夺古老发明的'专利权'呢?在我们发展经济而不重视文化之时,东西方国家是否更重视了呢?日本的一个考古学家,十几年以来频频作伪。我们知道,一个科学家频频作伪是拿他的学术生命和前途开玩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书法 文化战略 灞桥纸 中国美术馆 学术生命 《兰亭序》 德国人 一波未平 北京故宫博物院 姨母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