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南方节水灌溉稻田能量通量特征及其规律分析 被引量:10
1
作者 刘笑吟 杨士红 +2 位作者 李霁雯 徐俊增 刘明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83-92,共10页
利用涡度相关系统在江苏省昆山市试验研究基地2013年水稻生育期所测的净辐射量、土壤热通量、潜热通量和显热通量等观测资料,分析了能量各通量在典型晴天、阴天的日变化规律和稻季能量通量的日变化、月变化及分配特征,讨论了能量各组分... 利用涡度相关系统在江苏省昆山市试验研究基地2013年水稻生育期所测的净辐射量、土壤热通量、潜热通量和显热通量等观测资料,分析了能量各通量在典型晴天、阴天的日变化规律和稻季能量通量的日变化、月变化及分配特征,讨论了能量各组分占净辐射量的比例和不同时间尺度上稻田的能量闭合情况。结果表明:能量平衡各分量在亚热带南部季风区节水灌溉稻田典型晴天以及水稻生育期间月均日变化均呈明显的倒"U"型单峰趋势,典型阴天能量平衡各分量日均值和峰值均小于晴天,但也呈单峰型变化趋势。稻季潜热通量占净辐射量的86.2%,土壤热通量占净辐射量的1.3%,不同时间尺度上净辐射量均主要以潜热形式加湿大气,感热通量占净辐射量的0.8%,与潜热通量差异显著,且占净辐射量的比例呈此消彼长的关系。在能量通量的测量过程中,与净辐射量相比,感热、潜热通量滞后于净辐射量约0.5 h,土壤热通量滞后1.5--2.5 h。热传输速度不同步,从而影响了能量的短期闭合率。但与其他生态系统相比,该节水灌溉稻田生态系统能量闭合度较高,说明该试验区涡度数据可靠,通量特征及规律具有较好的代表性,有利于通量研究的进一步开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节水灌溉稻田 能量通量 涡度相关法 能量平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灌溉稻田“麦作式”水稻旱种技术 被引量:7
2
作者 陶龙兴 谈惠娟 王熹 《中国稻米》 2005年第3期24-25,共2页
本文对灌溉稻田节水的重要性进行了分析,重点介绍了灌溉稻田“麦作式”水稻旱种技术的操作要点,并对该技术的应用前景作了展望。
关键词 灌溉稻田 “麦作式” 水稻 旱种技术 节水栽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史前灌溉稻田和古水稻土研究进展 被引量:28
3
作者 曹志洪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784-791,共8页
通过连续4 a多的研究,科学地证明了位于江苏昆山绰墩遗址的稻田群是迄今发现的地球上最早的灌溉稻田群(6 280 a BP),提出了一套诊断古水稻田和古水稻土的技术指标;获得了新石器时期"火耕水溽"——原始灌溉稻作技术的科学证据... 通过连续4 a多的研究,科学地证明了位于江苏昆山绰墩遗址的稻田群是迄今发现的地球上最早的灌溉稻田群(6 280 a BP),提出了一套诊断古水稻田和古水稻土的技术指标;获得了新石器时期"火耕水溽"——原始灌溉稻作技术的科学证据。阐明了史前水稻土和现代水稻土表层有机质、全氮和全钾含量接近,而全磷、有效磷则是前者大大高于后者的事实,是先民长期以动物残余物肥田的结果。古、今水稻土有机质含量均高于同时期旱地土,揭示了稻田生态系统和水稻土固持大气二氧化碳的巨大潜力。新石器时期水稻土也含有较高的多环芳烃(PAHs)等有机污染物,是源于田间秸秆的焚烧。微生物学的研究表明,史前水稻土产甲烷潜势很低,硝化功能完全丢失。提出了今后应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灌溉稻田起源 原始水稻土管理 古水稻土的特征 稻田固碳潜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方地区非充分灌溉稻田水稻根系吸水模型研究
4
作者 周明耀 陈红卫 钱晓晴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4年第5期402-404,共3页
作物根系吸水是土壤 -植物 -大气连续体水分传输问题研究中的一个重要部分 ,同时又是根区土壤水分动态模拟必不可少的资料。本试验对非充分灌溉稻田水稻根系分布特征进行研究 ,对水稻分蘖期根系吸水进行动态模拟 ,得到非充分灌溉水稻的... 作物根系吸水是土壤 -植物 -大气连续体水分传输问题研究中的一个重要部分 ,同时又是根区土壤水分动态模拟必不可少的资料。本试验对非充分灌溉稻田水稻根系分布特征进行研究 ,对水稻分蘖期根系吸水进行动态模拟 ,得到非充分灌溉水稻的根系吸水模型 ,并用实测资料对模型进行验证。结果表明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方地区 非充分灌溉稻田 水稻 根系吸水模型 土壤-植物-大气连续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节水灌溉稻田杂草群落多样性分析 被引量:4
5
作者 付浩龙 罗玉峰 +2 位作者 余琪 熊玉江 乔伟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31-36,共6页
为了明确节水灌溉稻田杂草种类、发生密度及其群落多样性,以常规灌溉为对照,在2013年研究了高邮灌区水稻控制灌溉对稻田杂草群落多样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控制灌溉稻田杂草种类共有10科13种,常规灌溉则有9科11种,控制灌溉稻田杂草物种丰... 为了明确节水灌溉稻田杂草种类、发生密度及其群落多样性,以常规灌溉为对照,在2013年研究了高邮灌区水稻控制灌溉对稻田杂草群落多样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控制灌溉稻田杂草种类共有10科13种,常规灌溉则有9科11种,控制灌溉稻田杂草物种丰富度要高于常规灌溉;常规灌溉稻田杂草各生育期发生密度总体大于控制灌溉,且部分生育期差异显著;同时控制灌溉稻田杂草危害优势种少于常规灌溉;虽然不同灌溉模式下杂草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随生育期变化不大且无显著差异,但控制灌溉稻田杂草Pielou均匀度在生育后期整体要大于常规灌溉,杂草群落相对稳定。由此可见,控制灌溉对稻田杂草密度和危害优势种具有一定的控制作用,可以有效地抑制部分杂草的爆发,对维护稻田杂草多样性及稻田生态平衡具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节水灌溉稻田 杂草群落多样性 稻田生态平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研究发现污水灌溉稻田会加剧温室效应
6
《绿色科技》 2009年第1期66-66,共1页
气候变暖同空调、汽车的使用等人类活动密切相关,甚至不恰当的农业耕作也会导致温室效应。研究发现,与河水灌溉相比,污水灌溉明显增加了稻田甲烷和氧化亚氮的排放。在不施氮处理和常规施氮处理下,污水灌溉较河水灌溉稻田的甲烷排放... 气候变暖同空调、汽车的使用等人类活动密切相关,甚至不恰当的农业耕作也会导致温室效应。研究发现,与河水灌溉相比,污水灌溉明显增加了稻田甲烷和氧化亚氮的排放。在不施氮处理和常规施氮处理下,污水灌溉较河水灌溉稻田的甲烷排放量分别增加了27%%和33%%,氧化亚氮排放量分别增加了68%%与170%%。甲烷和氧化亚氮增温潜势的计算结果表明,污水灌溉明显加剧了稻田甲烷和氧化亚氮排放的综合温室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灌溉稻田 污水灌溉 温室效应 氧化亚氮排放 甲烷排放量 气候变暖 人类活动 农业耕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能值理论与稻田灌溉多功能性农业水价机制分析 被引量:2
7
作者 尹越 陈菁 +3 位作者 施红怡 李普林 张蕴倩 邓鹏 《排灌机械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993-999,共7页
通过梳理国内外农业水价改革的现状,针对南方丰水地区农业现状水价偏低、农民用水粗放、水费征收政策不完善和部分地区改革后水价偏高、超过农民承受能力、改革的政策实行与落地困难等问题,融合能值理论和稻田灌溉多功能性理论,提出了... 通过梳理国内外农业水价改革的现状,针对南方丰水地区农业现状水价偏低、农民用水粗放、水费征收政策不完善和部分地区改革后水价偏高、超过农民承受能力、改革的政策实行与落地困难等问题,融合能值理论和稻田灌溉多功能性理论,提出了成本水价核算的新思路和新方法,定量计算了水价外部效益值.通过农业外部水价的构建和计算,解决了水价分担的部分问题,同时完善了水价改革机制.将该方法应用于扬中市农业水价综合改革的探索,给出了合理的水价价格为0.048~0.088元/m^3,结果证明了该方法的可行性和可靠性,能积极有效促进农业水价的综合改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水价 改革 能值 稻田灌溉多功能性 外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古代稻田灌溉中的水稻水分生理知识 被引量:2
8
作者 闵宗殿 《自然科学史研究》 CSCD 1991年第3期267-271,共5页
我国古代有相当发达的稻田灌溉技术,它既有根据水稻不同生育阶段的特点而采取的灌溉技术,又有根据不同的水稻生态环境而采取的灌溉技术。它集中地反映了我国先民对水稻水分生理的认识及其积累的知识。本文的目的,是通过对中国古代稻田... 我国古代有相当发达的稻田灌溉技术,它既有根据水稻不同生育阶段的特点而采取的灌溉技术,又有根据不同的水稻生态环境而采取的灌溉技术。它集中地反映了我国先民对水稻水分生理的认识及其积累的知识。本文的目的,是通过对中国古代稻田灌溉技术的研究,来探讨我国古代在植物生理学上所取得的成就和达到的水平。全文分两个部分,其一是论述我国先民对水稻不同生育阶段水分生理的认识,其二是探讨我国先民对不同生态环境下水稻水分生理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古代 稻田灌溉 生理知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生植物净化稻田灌溉排水探析
9
作者 王紫 郝鹏 +2 位作者 于小彭 李蔚然 贺双梅 《现代农业科技》 2020年第8期197-197,199,共2页
水生植物净化稻田灌溉排水可以降低成本、提高作物利用率、减少稻田灌排污水污染,是净化稻田灌排水体的重要技术手段。本文介绍了水生植物净化稻田灌排水质的主要功能,并且强调水生植物在净化稻田灌排水体时需要关注的相关问题,展望了... 水生植物净化稻田灌溉排水可以降低成本、提高作物利用率、减少稻田灌排污水污染,是净化稻田灌排水体的重要技术手段。本文介绍了水生植物净化稻田灌排水质的主要功能,并且强调水生植物在净化稻田灌排水体时需要关注的相关问题,展望了水生植物在稻田灌排水中的净化功能发展前景及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生植物 净化水体 稻田灌溉排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稻田灌溉及阴雨天稻穗病防治技术 被引量:1
10
作者 张琳 《农村实用技术》 2010年第11期34-34,共1页
1、稻田科学灌溉技巧 农谚说:水是稻之命,又是稻之病,这说明水分管理在水稻生长中的重要性。科学灌溉不仅满足水稻生理、生态需水,提高单产,改善品质,而且能显著节水节本。具体要求掌握浅水移栽、够苗晒田、寸水护苞、后期干湿交替、... 1、稻田科学灌溉技巧 农谚说:水是稻之命,又是稻之病,这说明水分管理在水稻生长中的重要性。科学灌溉不仅满足水稻生理、生态需水,提高单产,改善品质,而且能显著节水节本。具体要求掌握浅水移栽、够苗晒田、寸水护苞、后期干湿交替、以湿为主,收获前10d左右断水晾田的原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田灌溉 防治技术 稻穗 阴雨天 水稻生长 科学灌溉 水分管理 生态需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时间尺度节水灌溉水稻腾发量特征与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8
11
作者 刘笑吟 王冠依 +2 位作者 杨士红 徐俊增 王乙江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91-100,170,共11页
利用自制小型蒸渗仪系统在江苏省昆山市试验研究基地测定了2015年水稻生育期稻田蒸散量和土壤蒸发量,分析了节水灌溉稻田蒸散量、水稻蒸腾量和土壤蒸发量在水稻生育各期的日变化规律和稻季逐日变化趋势及分配特征,分别讨论了不同时间尺... 利用自制小型蒸渗仪系统在江苏省昆山市试验研究基地测定了2015年水稻生育期稻田蒸散量和土壤蒸发量,分析了节水灌溉稻田蒸散量、水稻蒸腾量和土壤蒸发量在水稻生育各期的日变化规律和稻季逐日变化趋势及分配特征,分别讨论了不同时间尺度上蒸腾量和蒸发量与净辐射(Rn)、叶面积指数(LAI)、饱和水汽压差(D)、空气温度(Ta)、风速(V)和表层土壤含水率(W)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节水灌溉稻田蒸散量(ET)与水稻蒸腾量(T)均呈明显的倒'U'型单峰变化趋势,变化规律也基本保持一致。土壤蒸发量(E)在水稻生育前期也呈倒'U'型单峰变化,之后没有明显的日变化特征。夜间蒸腾量正负波动,水汽凝结对蒸渗仪的测量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水稻生育期的T与ET逐日变化趋势及波动状况也都基本一致,总体上为先增加后减小,高峰期出现在分蘖后期。以分蘖后期为界,之前稻田蒸散以蒸发为主,之后以蒸腾为主。从水稻移栽到乳熟,E/ET从接近1逐渐减小至0.19,黄熟期略有增加。在小时和日时间尺度上,影响节水灌溉稻田蒸腾量与蒸发量的主要因素不完全相同,影响程度也不相同。Rn和LAI分别是小时和日尺度上水稻蒸腾量最主要的影响因素,而LAI和D则分别是两尺度上土壤蒸发量最主要的影响因素。在所有因素中,LAI对两时间尺度蒸腾量和蒸发量均有显著影响(α<0.001)。尺度差异的分析对田间水分管理及水转化研究都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节水灌溉稻田 蒸腾量 蒸发量 小型蒸渗仪 时间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阜新勿欢池三千年前灌溉水渠的发现及稻作的东传问题(摘要) 被引量:1
12
作者 孙守道 《农业考古》 1998年第1期410-410,共1页
阜新勿欢池三千年前灌溉水渠的发现及稻作的东传问题(摘要)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孙守道随着八十年代辽东半岛大嘴子青铜时代村落遗址出土三千年前的炭化粳稻谷粒之后,九十年代又在阜新勿欢池发现了与灌溉稻田有关的水渠遗迹。这一遗... 阜新勿欢池三千年前灌溉水渠的发现及稻作的东传问题(摘要)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孙守道随着八十年代辽东半岛大嘴子青铜时代村落遗址出土三千年前的炭化粳稻谷粒之后,九十年代又在阜新勿欢池发现了与灌溉稻田有关的水渠遗迹。这一遗迹是属公元前1500-1300年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灌溉水渠 东传 灌溉稻田 辽宁省 考古研究所 阜新地区 早期青铜时代 水利工程 村落遗址 研究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京津保地区水稻栽植的历史 被引量:3
13
作者 李仲均 《自然科学史研究》 1983年第4期338-346,共9页
在浙江省余姚县河姆渡村附近,发现了七千年前新石器时代的遗址,第四文化层出土有稻谷、谷壳、稻秆、稻叶.在湖北京山屈家岭、江苏无锡仙蠡墩、浙江杭州水田畈和吴兴钱山漾等地还发现了距今约五千年的稻谷、稻壳和痕迹.其中,钱山漾的稻... 在浙江省余姚县河姆渡村附近,发现了七千年前新石器时代的遗址,第四文化层出土有稻谷、谷壳、稻秆、稻叶.在湖北京山屈家岭、江苏无锡仙蠡墩、浙江杭州水田畈和吴兴钱山漾等地还发现了距今约五千年的稻谷、稻壳和痕迹.其中,钱山漾的稻谷经过鉴定,确认有粳稻和籼稻.在公元前八百多年的西周中期铜器铭文中,已有"稻"字.古代文献中,《周礼·夏官司马·职方氏》记载的农作物有五种,即黍、稷、稻、麦、菽.其中,稻为扬、荆二州的主要农作物.实际上,豫州、青州、兖州、幽州、并州也产稻,只是总产量不及扬、荆二州.《诗》三百篇中,《??风·七月》有"十月获稻".《小雅·白华》有"滮池北流,浸彼稻田".这里所说的是泾、渭流域种稻的情形.水稻与黍、稷等旱作物不同,离开水是不能种植的.所以,公元前405年魏文侯用西门豹治邺(今河北省临漳县西),引漳水溉邺.魏襄王时,史起又继续引漳水灌田,收效很大,当时老百姓歌颂他说:"邺有贤令兮为史公,决漳水兮灌邺旁,终古舄卤兮生稻粱."郑国于公元前246年凿郑国渠.至于京津保地区水稻种植的历史,据文献记载,可以上溯到战国后期(约公元前220年).我国广大的劳动人民、农学家、水利学家,对于京津保一带栽种小稻曾做过不少努力,取得了一些宝贵的经验.现以河渠为线索,按时间先后,叙述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北省 种植水稻 灌溉稻田 永定河 公元前 水田 京津 新石器时代 屯田 水稻种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高效节水与持续高产的灌排技术 被引量:15
14
作者 茆智 崔远来 +3 位作者 董斌 李新建 方荣杰 陈崇德 《水利水电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65-67,共3页
我国是世界上最主要的种稻国家,全国水稻总产量及灌溉面积居粮食作物中的前列.水稻灌区的节水、高产在我国有重要现实意义.近年来,我国试验研究、开发与推广了许多种水稻节水、高产灌排技术;国外通过先进的试验手段,发现长期采用一些水... 我国是世界上最主要的种稻国家,全国水稻总产量及灌溉面积居粮食作物中的前列.水稻灌区的节水、高产在我国有重要现实意义.近年来,我国试验研究、开发与推广了许多种水稻节水、高产灌排技术;国外通过先进的试验手段,发现长期采用一些水稻高效节水灌溉技术可能对水土环境及产量造成一些不良影响,探讨了此影响产生的原因及避免途径.在吸取国内外先进经验基础上,通过试验研究并开发出了水稻高效节水、持续高产的灌排与施肥综合技术,以及水稻灌区用水管理决策支持系统.具体是稻田轮流淹水与落干的间歇灌技术、与此相配合而增加追肥次数的施肥制度改革措施,以及易于推广应用的稻田实时灌溉预报与渠系用水实时调配技术.这些技术是水利措施与农业措施紧密结合既能高效节水,又能避免水土环境的不利影响,持续高产,符合农业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文中亦介绍了这些技术的推广情况及推广后取得的节水、增产经济效益和社会与生态环境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节水 灌溉 用水管理 决策支持系统 稻田间歇灌溉技术 环境改变 农业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晋祠水稻品牌恢复理论与实践 被引量:1
15
作者 束海刚 邢承玉 《农业技术与装备》 2010年第9期66-67,共2页
晋祠水稻栽培历史悠久,据史料记载,西汉即有大面积种植。隋开皇六年(公元586年),“引晋水灌溉稻田,周回四十一里”,以此计算,晋祠水稻已伴随晋祠风风雨雨走过至少1400多年的岁月。传统晋祠大米颗粒饱满,色泽晶莹,性软而韧,... 晋祠水稻栽培历史悠久,据史料记载,西汉即有大面积种植。隋开皇六年(公元586年),“引晋水灌溉稻田,周回四十一里”,以此计算,晋祠水稻已伴随晋祠风风雨雨走过至少1400多年的岁月。传统晋祠大米颗粒饱满,色泽晶莹,性软而韧,连蒸数次仍然颗粒分明,吃起来清香爽口,回味无穷,宋代政治家、军事家范仲淹曾用“神哉叔虞庙,地胜出佳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晋祠 水稻 品牌 大面积种植 栽培历史 史料记载 灌溉稻田 政治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种养分四层 效益成倍增
16
作者 盖有军 《农村百事通》 2003年第3期17-17,共1页
关键词 效益 生态种养 鱼塘水面 稻田养鱼 灌溉稻田 鱼塘养鱼 玛纳斯县 立体种养 科技报刊 水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冀东沙壤土水稻机械化地膜旱直播栽培技术
17
作者 刘艳荣 赵丙军 《现代农村科技》 2010年第16期7-7,共1页
1选地 该项技术对土地要求不甚严格,如低洼地、河滩地、井水灌溉稻田均可。但应具备两个基本条件:一是具备一定的灌溉水源。一般应具备提供200m3/亩的灌溉用水量(包括地上水和地下水)。二是土质为砂壤、轻壤或重壤土,即旱整地时土... 1选地 该项技术对土地要求不甚严格,如低洼地、河滩地、井水灌溉稻田均可。但应具备两个基本条件:一是具备一定的灌溉水源。一般应具备提供200m3/亩的灌溉用水量(包括地上水和地下水)。二是土质为砂壤、轻壤或重壤土,即旱整地时土块容易细碎。土壤pH值在6~8.5,沙土地和土质粘重的重盐碱地不宜种植地膜水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播栽培技术 地膜水稻 水稻机械化 沙壤土 冀东 灌溉用水量 土壤pH值 灌溉稻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