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演化博弈的灌溉用水户水权交易相关主体行为决策
1
作者 罗万云 赵栋淳 王金霞 《水利经济》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3-19,共7页
以灌溉用水户水权交易过程中相关主体的行为决策为研究线索,构建包含地方政府、供水机构、农户三方主体演化博弈模型,并基于新疆昌吉州的498份农户调查数据,利用MATLAB工具对灌溉用水户水权交易过程中相关主体决策进行仿真分析。结果表... 以灌溉用水户水权交易过程中相关主体的行为决策为研究线索,构建包含地方政府、供水机构、农户三方主体演化博弈模型,并基于新疆昌吉州的498份农户调查数据,利用MATLAB工具对灌溉用水户水权交易过程中相关主体决策进行仿真分析。结果表明:地方政府通过设定合理的奖惩基数,同时将农户的回购水权价格提高至执行水价的5.58倍以上,可有效激励供水机构采取积极的供水策略;供水机构的供水效率是决定灌溉用水户水权交易达成的关键因素,供水效率的提升不仅能增强农户的交易意愿,还可显著降低地方政府的水权回购成本;农户参与水权交易的意愿受到供水机构积极经营的影响,其交易水权产生增收效果要求供水效率至少需额外提升0.034,且地方政府出台更具激励性的水权回购价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演化博弈 灌溉用水户 水权交易 行为决策 案例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灌溉用水户水权交易对农业灌溉、生产和收入的影响——基于四省的实证检验 被引量:1
2
作者 吴伟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3466-3479,共14页
基于甘肃、山西、河北和湖南四省2019年至2022年灌溉用水户水权交易数据,构建基于产权理论和新制度经济学的理论分析框架,分析灌溉用水户水权交易改革政策实施前后的变化,使用双重差分固定效应模型评估改革的影响,实证检验灌溉用水权交... 基于甘肃、山西、河北和湖南四省2019年至2022年灌溉用水户水权交易数据,构建基于产权理论和新制度经济学的理论分析框架,分析灌溉用水户水权交易改革政策实施前后的变化,使用双重差分固定效应模型评估改革的影响,实证检验灌溉用水权交易能否通过合同节水、额定灌溉用水额、调整农作物种植结构机制对农业灌溉面积、农业产出和农户收入产生影响.结果显示,在产权界定明晰的前提下,节水合同为交易提供了保障,额定用水量从需求管理角度促进了节水效应和用水效率提升,考虑到交易水权的成本和用水效益,调整优化农作物结构成为增产增收的重要途径.研究结论,通过水权交易、节水合同机制和用水定额制度,激励农户提高灌溉用水效率,优化作物种植结构,实现了水资源的高效配置,促进了农业总产出和农户收入的增长,有利于可持续农业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灌溉用水户 水权交易 农业灌溉 生产 收入 水资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乌兰布和灌域灌溉用水户水权交易价格探讨 被引量:2
3
作者 曹惠提 张广明 +3 位作者 关丽罡 周有文 杨智渊 吴立实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12-15,共4页
灌溉用水户水权交易作为水权交易的一种最普遍形式,其难点在于确定交易价格。实践中灌溉用水户水权交易价格以双方协商定价为主,个别地区政府对交易价格做了约束,但尚未形成合理的定价机制。开展灌溉用水户水权交易价格研究,提出既能够... 灌溉用水户水权交易作为水权交易的一种最普遍形式,其难点在于确定交易价格。实践中灌溉用水户水权交易价格以双方协商定价为主,个别地区政府对交易价格做了约束,但尚未形成合理的定价机制。开展灌溉用水户水权交易价格研究,提出既能够体现水资源稀缺性又有利于推动水权交易实施的价格,对于完善灌区水资源配置、提高灌溉用水效率十分重要。以河套灌区乌兰布和灌域典型区为研究对象,采用水费承受能力指数分析法确定灌溉用水户水价经济承受能力,并以此作为交易建议上限水价;以资源水价、工程水价和环境水价组成的基础水价为交易理论下限水价,结合研究区现行水价制度及实际管理经验,提出交易建议下限水价。研究得出:研究区灌溉用水户水权交易建议上限水价为0.343元/m^(3),建议下限水价为0.112元/m^(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权交易 交易价格 灌溉用水户 乌兰布和灌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水权交易的发展及其试点推广效应 被引量:9
4
作者 刘一明 《水利经济》 2023年第3期43-50,124,共9页
水权交易是目前解决水资源稀缺的一项重要政策工具,亦是中国当前水资源管理改革的重要方向之一。基于中国水权交易所2016—2022年的交易数据对中国水权交易的总体概况、不同交易类型的水权交易特征进行统计描述性分析,并讨论其试点推广... 水权交易是目前解决水资源稀缺的一项重要政策工具,亦是中国当前水资源管理改革的重要方向之一。基于中国水权交易所2016—2022年的交易数据对中国水权交易的总体概况、不同交易类型的水权交易特征进行统计描述性分析,并讨论其试点推广效应。研究表明:目前中国的水权交易以取水权交易为主,其次为区域水权交易,灌溉用水户水权交易渐趋活跃;区域水权交易主要表现为用水总量指标在区域间的重新配置,取水权交易主要表现为行业间的取水权交易,而灌溉用水户水权交易主要表现为行业内的水权交易;政府在水权交易中发挥了重要作用,随着水权交易的发展,参与主体开始出现多元化,更多的用水户开始进入水市场;中国的水权交易试点具有一定的推广效应,不仅仅表现为“量”的增多,还表现在交易方式上的创新。中国水权交易未来的发展空间在于不断创新水权交易方式并激励更多的用水户参与水权交易,需要因地制宜推进水权改革,加快推动初始水权的分配与确权工作;同时,还需要进一步完善水资源计量与监控体系,并积极推动水权交易法规制度建设,进一步推进水权交易市场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权交易 区域水权交易 取水权交易 灌溉用水户水权交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