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灌溉水粮食生产率及其时空变异 被引量:17
1
作者 操信春 吴普特 +2 位作者 王玉宝 赵西宁 张宝庆 《排灌机械工程学报》 E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356-361,共6页
为了评价农业引水总量的生产效益,从全国459个主要灌区的实际灌溉水和粮食生产数据入手,计算、比较了1998,2005和2010年31个省区的灌溉水粮食生产率,利用空间自相关分析方法对1998—2010年中国灌溉水粮食生产率的时空变异规律进行探究.... 为了评价农业引水总量的生产效益,从全国459个主要灌区的实际灌溉水和粮食生产数据入手,计算、比较了1998,2005和2010年31个省区的灌溉水粮食生产率,利用空间自相关分析方法对1998—2010年中国灌溉水粮食生产率的时空变异规律进行探究.结果显示:各省区灌溉水粮食生产率呈增大趋势,代表年的中国均值为1.03 kg/m3,最大、最小值分别为河南的2.15kg/m3和海南的0.25 kg/m3,区域间差异较大;灌溉水粮食生产率在空间上存在显著的聚集现象,聚集程度随时间变化不明显,高值省区以黄淮海平原为核心集中分布,长江以南则密集了低值省区;江西、安徽及重庆灌溉水粮食生产率的变化幅度与其相邻省区不同步,造成了局部分异特征的变化.分析了中国灌溉水粮食生产率格局的形成及其随时间变化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灌溉水粮食生产率 时空分异 空间自相关 中国 灌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施加生物炭对节水灌溉水稻生长特征及产量影响 被引量:10
2
作者 孙爱华 华信 +3 位作者 叶晓思 詹焕桢 李英海 朱士江 《节水灌溉》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6-9,共4页
为揭示施加生物炭对节水灌溉水稻生长特征及产量的影响,试验设计常规灌溉和控制灌溉两种灌溉方式,采用盆栽试验,分析了施加生物炭条件下节水灌溉水稻的茎蘖、株高、叶面积指数(LAI)、叶绿素(SPAD)、产量、灌水量以及灌溉水分生产率的变... 为揭示施加生物炭对节水灌溉水稻生长特征及产量的影响,试验设计常规灌溉和控制灌溉两种灌溉方式,采用盆栽试验,分析了施加生物炭条件下节水灌溉水稻的茎蘖、株高、叶面积指数(LAI)、叶绿素(SPAD)、产量、灌水量以及灌溉水分生产率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与常规灌溉相比,控制灌溉轻微抑制了水稻地上部分的生长,保证了水稻稳产,灌水量平均减少34.91%,灌溉水分生产率平均提高了0.69kg/m^3。施加生物炭处理增加了水稻茎蘖数、株高以及LAI,提高了水稻的有效分蘖率,使水稻对氮素吸收相对平稳,SPAD值变化波动小,水稻产量平均提高947kg/hm^2,灌溉水分生产率平均提高0.16kg/m^3。控制灌溉与生物炭联合应用水稻灌溉水分生产率最高,为2.12kg/m^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炭 控制灌溉 灌溉水生产率 水稻生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覆膜灌溉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0
3
作者 赵静 陈晓飞 +4 位作者 席联敏 刘刚 赵小明 杨利 丁良帅 《灌溉排水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8-11,共4页
通过大田试验,与浅湿灌溉(CK1)和浅水灌溉(CK2)相比较研究了覆膜灌溉对水稻生态环境的影响。结果表明,覆膜灌溉条件下稻田空气相对湿度低于CK1和CK2,气温和地温高于CK1和CK2,其中地温的增温幅度在返青期最大,随着水稻叶面积的增加逐渐减... 通过大田试验,与浅湿灌溉(CK1)和浅水灌溉(CK2)相比较研究了覆膜灌溉对水稻生态环境的影响。结果表明,覆膜灌溉条件下稻田空气相对湿度低于CK1和CK2,气温和地温高于CK1和CK2,其中地温的增温幅度在返青期最大,随着水稻叶面积的增加逐渐减少,在所观测的深度范围内(15cm)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而增大。覆膜灌溉较CK1、CK2生育进程加快,生育期提前和缩短。抽穗开花期水稻的抵抗力差,若遇低温高湿情况易感染稻瘟病,由于覆膜区水稻抽穗早避免了低温天气,加上覆膜还可以提高空气温度、降低空气湿度,使覆膜区水稻的受病害程度明显降低。覆膜水稻的生长量大(分蘖数、每穗总粒数和千粒重高),其无效分蘖数也较高,因此,建议覆膜水稻要适当稀植以增加成穗率,同时降低成本。覆膜水稻产量较CK1高2.6%,较CK2高5.7%;经济效益较CK1高1.1%,较CK2高6.2%;灌溉水生产率为1.56kg/m3,比CK1高38%,比CK2高9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覆膜灌溉 生态环境 灌溉水生产率 经济效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灌溉模式下施加控释肥对水稻生长特征及产量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7
4
作者 孙爱华 华信 +4 位作者 叶晓思 詹焕桢 张祺 李英海 朱士江 《灌溉排水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48-52,共5页
为了探索不同灌溉模式下施加控释肥对水稻的生长及产量的影响,试验设计了常规灌溉A和控制灌溉B、C三种灌溉模式,采用盆栽试验,分析了不同水氮管理条件下水稻的茎蘖、株高、叶面积指数(LAI)、产量、灌水量以及灌溉水分生产率的变化规律... 为了探索不同灌溉模式下施加控释肥对水稻的生长及产量的影响,试验设计了常规灌溉A和控制灌溉B、C三种灌溉模式,采用盆栽试验,分析了不同水氮管理条件下水稻的茎蘖、株高、叶面积指数(LAI)、产量、灌水量以及灌溉水分生产率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施用控释肥增加了水稻的分蘖数和LAI,但有效分蘖率比常规肥少,平均减少了13.46%。水稻分蘖期和抽穗-开花期水分胁迫对LAI影响较大,施加控释肥条件下灌溉模式A水稻LAI与灌溉模式C差异极显著(P<0.01),施加常规肥条件下灌溉模式A水稻LAI与灌溉模式C差异显著(P<0.05),水分胁迫条件下,控释肥对LAI的影响比常规肥更加明显。施加控释肥条件下,灌溉模式B、C的产量分别比灌溉模式A减少1.67%、5.77%;施加常规肥条件下,灌溉模式B、C的产量分别比灌溉模式A减少1.19%、4.24%。与常规施肥相比,施用控释肥提高了水稻的产量,但总灌溉水生产率比常规肥低0.1kg/m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灌溉模式 控释肥 灌溉水生产率 水稻生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吉林西部玉米膜下滴灌耗水特性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司昌亮 王旭立 +2 位作者 尚学灵 毕新 李登龙 《节水灌溉》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17-20,共4页
利用2014年吉林省通榆县玉米膜下滴灌灌溉定额对比试验资料,计算了玉米各生育期耗水量,研究了玉米全生育期耗水规律,分析了不同灌溉定额对膜下滴灌玉米灌溉水生产率及产量的影响,从而确定了不同种植模式下膜下滴灌玉米最佳灌溉定额。结... 利用2014年吉林省通榆县玉米膜下滴灌灌溉定额对比试验资料,计算了玉米各生育期耗水量,研究了玉米全生育期耗水规律,分析了不同灌溉定额对膜下滴灌玉米灌溉水生产率及产量的影响,从而确定了不同种植模式下膜下滴灌玉米最佳灌溉定额。结果表明:不同灌溉定额下膜下滴灌玉米耗水规律基本相同,灌浆期耗水量最高,成熟期最低;从产量角度看,轮茬倒作种植模式下膜下滴灌玉米最佳灌溉定额为1 031.86m3/hm2,全覆盖种植模式下膜下滴灌玉米最佳灌溉定额为1 394.46m3/hm2;从灌溉水生产率角度,轮茬倒作种植模式下膜下滴灌玉米最佳灌溉定额为990.32m3/hm2,全覆盖种植模式下膜下滴灌玉米最佳灌溉定额为1 347.07m3/h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膜下滴灌 灌溉定额 耗水规律 灌溉水生产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熵值—TOPSIS—灰色关联度模型的青椒微润灌适宜技术参数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胡飞鹏 郭向红 +3 位作者 苏媛媛 李锦涛 张甜甜 雷涛 《节水灌溉》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72-79,共8页
为了探明微润灌溉青椒最适宜的技术参数,采用熵值—TOPSIS—灰色关联度模型对青椒生长发育的各项指标进行了综合评价。进行了管带埋深为10 cm(D10)、15 cm(D15)、20 cm(D20)和压力水头为100 cm(H100)、150 cm(H150)、200 cm(H200)条件... 为了探明微润灌溉青椒最适宜的技术参数,采用熵值—TOPSIS—灰色关联度模型对青椒生长发育的各项指标进行了综合评价。进行了管带埋深为10 cm(D10)、15 cm(D15)、20 cm(D20)和压力水头为100 cm(H100)、150 cm(H150)、200 cm(H200)条件下的微润灌青椒生长试验。结果表明:不同管带埋深处理后的青椒各项单指标均表现为D20>D15>D10。不同压力水头处理后的株高、茎粗及产量表现为H150>H200>H100,株高生长速率和茎粗生长速率表现为H200>H150>H100,灌溉水生产率表现为H100>H150>H200。选择的指标不同,得出的最佳微润灌溉技术参数也不相同。采用熵值—TOPSIS—灰色关联度模型分析微润灌对青椒生长影响得出:当压力水头一定时,综合贴近度随着管带埋深的增大而升高;当管带埋深一定时,综合贴近度会随着压力水头的增大先升高后降低。青椒微润灌最适宜的技术参数为:压力水头为150 cm,管带埋深为20 c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润灌溉 温室青椒 管带埋深 压力水头 熵值—TOPSIS—灰色关联度模型 综合评价 生长 产量 灌溉水生产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水钙处理对甜瓜生长、品质形成及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2
7
作者 薛琪敏 杜太生 +5 位作者 杨慧 史新杰 宋天旭 吕名礼 张中华 张冬菊 《灌溉排水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18-25,共8页
【目的】确定甜瓜适宜的水钙管理模式。【方法】以"亭林雪瓜"为试验材料,设3个灌水量水平,分别为高水W1(220.45mm)、中水W2(灌水量为W1的2/3,171.05mm)和低水W3(灌水量为W1的1/2,146.45mm),2个钙处理水平,分别为喷钙Ca1(总喷... 【目的】确定甜瓜适宜的水钙管理模式。【方法】以"亭林雪瓜"为试验材料,设3个灌水量水平,分别为高水W1(220.45mm)、中水W2(灌水量为W1的2/3,171.05mm)和低水W3(灌水量为W1的1/2,146.45mm),2个钙处理水平,分别为喷钙Ca1(总喷钙量为0.68L/株)和不喷钙Ca0,采用完全随机区组设计,共6个处理,并在果实生长过程中测定了相关的生长生理指标,探究果实生长和糖分积累动态过程及产量品质对不同水钙处理的响应。【结果】雪瓜属高蔗糖积累型甜瓜品种,果径呈单"S"曲线生长,不同水钙处理下果实生长和糖分积累趋势一致。高水条件下果径增长量、果径大小以及果实产量最大,但单株灌溉水生产生产率IWP最低,且高水处理不利于果实糖分累积、降低了果实品质;中水处理下的IWP和果实品质最优,低水处理对果实生长有延缓影响并且降低了果实最终的产量。与不施钙处理相比,施钙处理产量和单果质量及IWP都得到了提高,同时施钙提高了果实硬度,降低了可滴定酸量(其中,单株产量、单果质量从高到低的顺序均为W1Ca1处理>W2Ca1处理>W1Ca0处理>W2Ca0处理>W3Ca1处理>W3Ca0处理,IWP从高到低的顺序为W2Ca1处理>W1Ca1处理>W2Ca0处理>W1Ca0处理>W3Ca1处理>W3Ca0处理)。【结论】不同水钙处理能影响果实生长及糖分积累过程且导致最终产量和品质的差异,中水施钙为甜瓜水钙管理的适宜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钙处理 果实生长 糖分积累产量 灌溉水生产率 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