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西安地区冬小麦灌溉水分生产率影响因素的主成分分析 被引量:5
1
作者 张娜 张建丰 李涛 《西安理工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9-15,共7页
为提高农业用水效率,缓解西安地区水资源短缺压力,分析冬小麦灌溉水分生产率的时间变化规律,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冬小麦灌溉水分生产率影响因素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①2001—2014年,灌溉水分生产率年际间波动较大,但整体呈上升趋势;... 为提高农业用水效率,缓解西安地区水资源短缺压力,分析冬小麦灌溉水分生产率的时间变化规律,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冬小麦灌溉水分生产率影响因素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①2001—2014年,灌溉水分生产率年际间波动较大,但整体呈上升趋势;②影响冬小麦灌溉水分生产率的主要因素为化肥施用折纯量、农业机械总动力、农膜用量、支农支出4个可控因素以及生育期平均蒸散发量、降水量两个不可控因素。西安地区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可通过优化辅助性产品的投入结构、合理配置农业经济投入及科学技术来提高冬小麦灌溉水分生产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灌溉水分生产率 时间规律 主成分分析 影响因素 冬小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麦-玉米轮作体系下作物产量与水肥利用效率对品种、播期和水肥管理的响应
2
作者 徐云耀 宋朝玉 +2 位作者 姜雯 刘树堂 魏文良 《山东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99-107,共9页
合理的品种搭配、适宜的播期播量以及水肥协同高效利用是实现作物单产提高的重要途径,对于保障我国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设置传统对照(TCK)、传统模式(T)、水肥一体化对照(WFCK)、水肥一体化模式(WF)4种水肥管理模式,选取小麦... 合理的品种搭配、适宜的播期播量以及水肥协同高效利用是实现作物单产提高的重要途径,对于保障我国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设置传统对照(TCK)、传统模式(T)、水肥一体化对照(WFCK)、水肥一体化模式(WF)4种水肥管理模式,选取小麦品种济麦22(JM22)、青农2号(QN2)、烟农999(YN999)分别与玉米品种郑单958(ZD958)、迪卡517(DK517)、京科728(JK728)轮作种植,开展小麦播期分别为10月16日(D1)、10月22日(D2)、10月28日(D3)的田间试验,研究不同水肥管理模式对小麦、玉米地上部生物量、氮吸收和产量以及水肥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品种、播期、水肥管理下的小麦、玉米植株生物量、吸氮量和产量存在差异。QN2地上部生物量较JM22、YN999分别显著提高5.47%、9.45%;ZD958地上部生物量较DK517、JK728分别显著提高2.19%、4.22%。D1处理小麦地上部生物量较D2、D3处理分别显著提高3.17%、9.43%。与传统处理组(TCK、T)相比,水肥一体化处理组(WFCK、WF)的小麦、玉米地上部生物量分别平均提高5.77%、6.94%。QN2较JM22、YN999产量分别显著提高5.22%、9.46%,不同玉米品种间产量无显著差异;D2较D1、D3小麦产量分别提高3.00%、8.73%;WFCK较TCK、T较TCK、WF较WFCK处理的小麦、玉米产量均显著提高,WF与T处理差异不显著,但WF处理组较T处理组显著提高小麦、玉米季灌溉水分生产率和氮肥偏生产力,增幅分别为36.97%、45.01%和26.12%、22.46%。综上可知,青农2号-迪卡517轮作种植并结合小麦适当早播能够提高作物生物量、地上部氮吸收量和产量,水肥一体化与传统水肥管理模式相比,能够在保障作物产量的基础上提高水肥利用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玉米轮作 作物产量 灌溉水分生产率 氮肥偏生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炭与尿素混合施肥模式对节水灌溉水稻生长及产量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4
3
作者 孙爱华 华信 +3 位作者 叶晓思 詹焕桢 李英海 朱士江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88-92,共5页
为揭示不同氮肥处理对节水灌溉水稻生长特征及产量的响应机理,本试验设计常规灌溉A和控制灌溉B、C 3种灌溉模式,以及常规尿素肥、生物炭与尿素肥混合、控释肥3种氮肥管理模式,采用盆栽试验,分析了不同水氮管理条件下水稻的茎蘖、株高、... 为揭示不同氮肥处理对节水灌溉水稻生长特征及产量的响应机理,本试验设计常规灌溉A和控制灌溉B、C 3种灌溉模式,以及常规尿素肥、生物炭与尿素肥混合、控释肥3种氮肥管理模式,采用盆栽试验,分析了不同水氮管理条件下水稻的茎蘖、株高、叶面积指数、叶绿素含量、产量以及灌溉水分生产率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生物炭与尿素混合施肥模式和控释肥施肥模式水稻生长特征较为相似,但也有一定区别,生物炭与尿素混合施肥模式促进水稻地上部分的生长,提高了水稻有效分蘖率,水稻的产量和灌溉水分生产率分别较常规施肥模式提高了11.15%和7.26%,控释肥一定程度促进水稻地上部分的生长,提高水稻产量,但水稻的有效分蘖率和灌溉水分生产率较常规肥管理低。与灌溉模式A相比,灌溉模式B水稻地上部分生长受到轻微抑制,水稻产量略有降低,但灌水量显著降低(P<0.05),水稻灌溉水分生产率得到大幅度提高,平均提高0.70kg/m^3;灌溉模式C水稻灌水量大幅度降低,灌溉水分生产率也最高,但水稻生长受到抑制较为明显,水稻减产幅度较高。综上所述,灌溉模式B和生物炭与尿素肥混施为本次试验最合理的水氮管理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炭 灌溉模式 控释肥 灌溉水分生产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黑土区膜下滴灌不同灌水处理对玉米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4
作者 岳国峰 滕云 +2 位作者 陶延怀 王柏 郑文生 《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S01期69-71,156,共4页
以黑龙江玉米为试验材料,采用膜下滴灌,设置不同灌水处理方案,研究不同灌水处理对玉米植株形态、产量和灌溉水分生产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玉米产量受灌溉定额与灌水次数的双重影响,具有耦合效应。在本试验条件下,灌溉定额为795 m^(3)/h... 以黑龙江玉米为试验材料,采用膜下滴灌,设置不同灌水处理方案,研究不同灌水处理对玉米植株形态、产量和灌溉水分生产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玉米产量受灌溉定额与灌水次数的双重影响,具有耦合效应。在本试验条件下,灌溉定额为795 m^(3)/hm^(2)(80 mm),灌水次数为5次可以获得最高的玉米产量及水分生产效率,5次灌水分别在苗期1次,拔节期2次,抽雄期1次,灌浆期1次。研究结果可为黑龙江地区玉米膜下滴灌合理灌溉及高产栽培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膜下滴灌 玉米 黑土区 产量 灌溉水分生产率 灌溉定额 灌水次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返青期水层深度对盐碱地水稻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4
5
作者 王旭 任秋实 +2 位作者 孙兆军 王正 焦炳忠 《节水灌溉》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17-19,共3页
为研究返青期水层深度对宁夏银北地区盐碱地水稻生长指标及产量的影响,在水稻的返青期分别设置20、35、50 mm 3个不同的水层深度进行控制灌溉,通过田间对比试验分析不同水层深度对水稻根区土壤盐分含量、保苗率、生长指标、产量及灌溉... 为研究返青期水层深度对宁夏银北地区盐碱地水稻生长指标及产量的影响,在水稻的返青期分别设置20、35、50 mm 3个不同的水层深度进行控制灌溉,通过田间对比试验分析不同水层深度对水稻根区土壤盐分含量、保苗率、生长指标、产量及灌溉水分生产率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水层深度为50 mm时脱盐效果最显著;水层深度为35 mm时保苗率为95%、产量达7 200 kg/hm^2、灌溉水分生产率为0.51 kg/m^3,3个指标是处理间最高的,也未出现返盐现象。因此,水稻返青期水层深度控制在35 mm更有利于宁夏银北地区盐碱地水稻的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返青期 水层深度 土壤盐分 生长指标 灌溉水分生产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润灌施下施氮方式对空心菜生长及水氮利用效率的影响 被引量:1
6
作者 王瑞军 申丽霞 +3 位作者 孙雪岚 李京玲 孟涵 李慧敏 《节水灌溉》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73-77,83,共6页
为探寻微润灌施条件下大棚空心菜高产高效模式,进行大棚空心菜种植试验,试验设置压力水头为1.5 m,施氮方式分别为全生育期不施氮(CK);全生育期施氮浓度为300 mg/L(T1);生长前期施氮浓度为300 mg/L,中后期施氮浓度分别为600 mg/L(T2)、90... 为探寻微润灌施条件下大棚空心菜高产高效模式,进行大棚空心菜种植试验,试验设置压力水头为1.5 m,施氮方式分别为全生育期不施氮(CK);全生育期施氮浓度为300 mg/L(T1);生长前期施氮浓度为300 mg/L,中后期施氮浓度分别为600 mg/L(T2)、900 mg/L(T3)和1200 mg/L(T4)。对不同处理土壤硝态氮含量、空心菜株高、茎粗、产量等指标进行测定,研究不同施氮方式对空心菜生长状况、水氮利用情况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施氮方式对空心菜生长状况影响显著,T1至T4处理空心菜长势显著优于CK处理,空心菜株高、茎粗随施氮量增加先增大后减小,叶片SPAD值随施氮量的增大而增大;不同处理土壤硝态氮含量随时间增大先增长后下降,不同施氮方式对土壤硝态氮含量影响显著,土壤硝态氮含量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大;不同处理空心菜产量:T2>T3>T1>T4>CK,灌溉水分生产率:T2>T1>T3>CK>T4,T1、T2处理的氮肥农学利用效率显著大于其他处理。综合空心菜的生长指标和水氮利用效率,T2处理是微润灌溉空心菜种植的最佳施氮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润灌溉 施氮方式 空心菜 生长 水氮利用效率 灌溉水分生产率 氮肥农学利用效率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微润灌不同灌水方式对大棚辣椒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4
7
作者 梁鹏 申丽霞 +2 位作者 王银花 陈建琦 刘泽宇 《节水灌溉》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5-7,11,共4页
在微润灌溉的前提下,为了探究不同灌水方式对大棚辣椒生长发育的影响,本试验在双管布设前提下,设置交替灌溉(A处理)、间歇性灌溉(B处理)、持续灌溉(C处理)和普通灌溉(D处理) 4个不同处理,每个处理重复试验3次,分析辣椒的生长状况以及灌... 在微润灌溉的前提下,为了探究不同灌水方式对大棚辣椒生长发育的影响,本试验在双管布设前提下,设置交替灌溉(A处理)、间歇性灌溉(B处理)、持续灌溉(C处理)和普通灌溉(D处理) 4个不同处理,每个处理重复试验3次,分析辣椒的生长状况以及灌溉水分利用率。研究表明:微润灌溉处理组的植株生长情况和产量均高于普通灌溉组,其中灌溉水分生产率分别为普通灌溉组的2.13倍、3.08倍和2.97倍;间歇性灌溉的灌溉水分生产率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润灌溉 灌水方式 辣椒 灌溉水分生产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压力水头下微润灌对大棚大叶茼蒿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5
8
作者 王银花 申丽霞 +1 位作者 梁鹏 陈建琦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0-13,共4页
为了探究微润交替灌溉不同压力水头对大棚大叶茼蒿生长发育的影响,试验设置1 m压力水头12 d交替灌溉(A处理)、1.5 m压力水头12 d交替灌溉(B处理)和普通灌溉(C处理)3个不同处理,每个处理重复试验3次,分析大叶茼蒿的生长状况以及灌溉水分... 为了探究微润交替灌溉不同压力水头对大棚大叶茼蒿生长发育的影响,试验设置1 m压力水头12 d交替灌溉(A处理)、1.5 m压力水头12 d交替灌溉(B处理)和普通灌溉(C处理)3个不同处理,每个处理重复试验3次,分析大叶茼蒿的生长状况以及灌溉水分利用率。研究表明:微润灌溉处理组的灌水量可以明显减少,灌溉水分生产率分别为普通灌溉组的3.5倍和2.4倍,且大叶茼蒿的生长优势明显;故就本试验而言1 m压力水头处理组的植株生长情况和产量均高于1.5 m压力水头,但作为一种新型的灌溉技术,微润灌溉在大田上的推广和应用还需做大量的试验来不断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替微润灌溉 压力水头 大叶茼蒿 灌溉水分生产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微润灌不同交替周期对大棚大叶茼蒿生长的影响
9
作者 王银花 申丽霞 +2 位作者 梁鹏 陈建琦 李锦涛 《节水灌溉》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1-4,8,共5页
在微润灌溉前提下,为了探究不同交替灌溉的周期对大棚大叶茼蒿生长发育的影响,试验设置1 m压力水头6 d交替灌溉周期(A处理)、1 m压力水头12 d交替灌溉周期(B处理)和普通灌溉(C处理)3个不同处理,每个处理重复试验3次,分析大叶茼蒿的生长... 在微润灌溉前提下,为了探究不同交替灌溉的周期对大棚大叶茼蒿生长发育的影响,试验设置1 m压力水头6 d交替灌溉周期(A处理)、1 m压力水头12 d交替灌溉周期(B处理)和普通灌溉(C处理)3个不同处理,每个处理重复试验3次,分析大叶茼蒿的生长状况以及灌溉水分生产率。研究表明:就本试验大叶茼蒿而言微润灌溉处理组的灌水量可以降低约35.6%,灌溉水分生产率分别为普通灌溉组的2.62倍和3.96倍,且大叶茼蒿的生长优势明显;12 d的交替周期更有利于大叶茼蒿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替微润灌溉 灌溉周期 大叶茼蒿 灌溉水分生产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