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灌溉施氮模式对麻风树水氮利用的影响
1
作者 贾林 李婕 杨启良 《节水灌溉》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69-72,76,共5页
为了研究不同灌溉施氮模式对麻风树水氮利用的影响,采用4种供水水平[T1:100%ET(ET为蒸散量);T2:80%ET;T3:60%ET;T4:40%ET]和3种施氮水平(N1:0 g/kg;N2:0.4 g/kg;N3:0.8 g/kg)。结果表明:根区土壤硝态氮质量分数差值表现为T2>T3>T1... 为了研究不同灌溉施氮模式对麻风树水氮利用的影响,采用4种供水水平[T1:100%ET(ET为蒸散量);T2:80%ET;T3:60%ET;T4:40%ET]和3种施氮水平(N1:0 g/kg;N2:0.4 g/kg;N3:0.8 g/kg)。结果表明:根区土壤硝态氮质量分数差值表现为T2>T3>T1>T4。与高水高氮的T1N3相比,T2N2处理节水20%,节约氮肥用量50%,其灌溉水利用效率提高了26%,氮素吸收表观利用率及氮素吸收效率分别提高149%、26%。水分利用效率和氮素吸收效率均与施氮量呈显著二次曲线关系,均在低氮水平下达到最大值。因此,有利于麻风树生长和水氮高效利用的最优灌溉施氮模式是灌水周期为7 d,每次灌水量为80%ET,每千克风干土施氮0.4 g的处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灌溉施氮 麻风树 素吸收 利用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灌溉与施氮对黑河中游新垦沙地春小麦生长特性、耗水量及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3
2
作者 王琦 孙永胜 +4 位作者 王田涛 范国艳 张恩和 李锋瑞 魏万玲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240-248,共9页
在黑河中游边缘绿洲新垦沙地设计大田试验,研究了不同灌溉量(估算春小麦生育期需水量的0.6、0.8、1.0倍)与施氮量(0、140、221和300 kg/hm^2)对春小麦生长特性、耗水量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灌溉与施氮对春小麦植株高度产生一定的影响... 在黑河中游边缘绿洲新垦沙地设计大田试验,研究了不同灌溉量(估算春小麦生育期需水量的0.6、0.8、1.0倍)与施氮量(0、140、221和300 kg/hm^2)对春小麦生长特性、耗水量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灌溉与施氮对春小麦植株高度产生一定的影响,但其效果不明显。高灌溉量加大作物的耗水量,春小麦全生育期,高灌溉处理的耗水量比中等灌溉处理与低灌溉处理分别增加16.68%与36.88%。当施氮量小于221 kg/hm^2时,增加施氮量可以提高地上部干物质量、单位面积粒数、单穗粒重与产量,从而提高水分利用效率(WUE);当施氮量大于221 kg/hm^2时,高施氮量使大量干物质滞留于营养器官,导致成熟前物质的转移不充分,同时在土壤水分亏缺的条件下,高施氮处理加重干旱胁迫,从而使221 kg/hm^2处理的地上部干物质量(4 159 kg/hm^2)、单位面积粒数(3 774)、单穗粒重(259.42 mg)、产量(2 132.83 kg/hm^2)与WUE(3.85 kg·mm^(-1)·hm^(-2))在各施氮处理中最高。地上部干物质量、籽粒产量及产量构成要素随灌溉量的增加而增加。低灌溉处理的WUE显著高于中等灌溉处理与高灌溉处理处理,中等灌溉处理与高灌溉处理之间的WUE差异不显著。结果表明,低灌溉处理(春小麦全生育期灌溉量378 mm)与221 kg/hm^2施氮是黑河中游边缘绿洲新垦沙地农田可以获得相对较高的经济产量与高WUE的最佳组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灌溉施氮 生长特性 耗水量 产量 新垦沙地农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氮限量供给对盐渍化农田玉米光能利用与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16
3
作者 徐昭 史海滨 +3 位作者 李仙岳 田彤 付小军 李正中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281-291,共11页
为确定河套灌区畦灌条件下盐渍化农田玉米适宜的灌溉和施氮量,田间试验设置了3个灌溉水平150、225、300 mm(分别记为W1、W2和W3)和3个施氮水平172. 5、258. 8、345 kg/hm2(分别记为N1、N2和N3),研究限量水氮对盐渍化农田玉米生殖生长阶... 为确定河套灌区畦灌条件下盐渍化农田玉米适宜的灌溉和施氮量,田间试验设置了3个灌溉水平150、225、300 mm(分别记为W1、W2和W3)和3个施氮水平172. 5、258. 8、345 kg/hm2(分别记为N1、N2和N3),研究限量水氮对盐渍化农田玉米生殖生长阶段土壤水盐状况、光截获率、光能利用效率(RUE)及产量的影响,并基于通径分析方法探讨了产量形成机制。结果表明:相同施氮量下,W3和W2在玉米抽雄-灌浆期的光截获率显著高于W1(P <0. 05),W3与W2差异不显著;水、氮及交互效应显著影响RUE,特别在灌浆期,RUE与灌溉量和施氮量在一定范围内呈正相关,而过量灌溉或施氮对RUE有抑制作用,适度减氮控水能显著提高RUE; W2N2的产量分别较W3N3、W3N2增产4. 01%、3. 91%(P> 0. 05),适度节水节氮不会显著影响产量;产量与灌浆期叶面积指数(LAI)、光合势、光截获率呈显著正相关,RUE对产量的直接贡献最大,生物累积量、LAI、光合势和光截获率均通过RUE对产量的间接贡献较大; W2N2相比其他处理明显改善了玉米生长后期土壤水盐状况,有利于促进冠层发育和提高光合生产力,其较小平均叶倾角和较大LAI有利于提高光截获量和光合作用面积,特别是其灌浆后期LAI和光合势较其他处理提高7. 15%~42. 24%和5. 95%~37. 60%,LAI下降速率分别较W3N3、W3N2减缓37. 35%、53. 49%,具有更加合理的冠层结构,表现出较高的光合性能,显著促进了生物量的累积(P <0. 05),灌浆期RUE较其他处理显著提高18. 61%~66. 93%,在本试验条件下产量最高。W2N2处理具有节水、节肥、稳产及高光效的优势,可作为河套灌区盐渍化农田玉米适宜水氮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畦灌 盐渍化农田 限量灌溉 光能利用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科技文摘
4
《中国农业文摘(农业工程)》 2021年第5期31-31,64,74,84,96,F0003,共6页
20210501基于多层次模糊评判确定温室黄瓜综合生长的水氮施用量//DOI:10.25165/j.ijabe.20211402.5785合理高效的灌溉和氮素管理对于中国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温室黄瓜的集约化生产具有重大意义。研究评估了基于不同灌水和施氮(N)组合共9... 20210501基于多层次模糊评判确定温室黄瓜综合生长的水氮施用量//DOI:10.25165/j.ijabe.20211402.5785合理高效的灌溉和氮素管理对于中国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温室黄瓜的集约化生产具有重大意义。研究评估了基于不同灌水和施氮(N)组合共9个处理对2018年春季温室黄瓜产量、品质和资源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黄瓜的产量、品质及利用率等指标的最适灌溉施氮量有所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室黄瓜 科技文摘 素管理 资源利用效率 集约化生产 灌溉施氮 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 研究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