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宁夏引黄古灌区世界灌溉工程遗产保护利用探析 被引量:1
1
作者 王佳鑫 刘易鑫 +2 位作者 李政岐 吴晓丽 马潇源 《宁夏农林科技》 2025年第3期48-52,共5页
宁夏引黄古灌区作为世界灌溉工程遗产之一,是我国黄河文化的关键组成部分,但在保护利用中仍存在遗产价值认知不足、知名度低,遗产保护利用不充分,遗产文化传承缺失和保护开发利用资金投入不足等现实问题。从文化遗产学角度看,应从挖掘... 宁夏引黄古灌区作为世界灌溉工程遗产之一,是我国黄河文化的关键组成部分,但在保护利用中仍存在遗产价值认知不足、知名度低,遗产保护利用不充分,遗产文化传承缺失和保护开发利用资金投入不足等现实问题。从文化遗产学角度看,应从挖掘宁夏引黄古灌区价值出发,完善遗产保护和利用的顶层设计,创新保护利用机制及管理方式,多种途径提升知名度,多部门多主体协同,引入社会资金投入,持续推动宁夏引黄古灌区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宁夏引黄古灌区 世界灌溉工程遗产 农业文化遗产 保护利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入选世界灌溉工程遗产现状分析及保护策略探讨 被引量:6
2
作者 王琳琳 陈丹 +2 位作者 李雪纯 毕博 陈菁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19-124,131,共7页
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具有灌溉工程与文化遗产的双重属性,以我国入选的世界灌溉工程遗产为主要对象,分析了灌溉工程遗产的特点及价值,总结了保护利用现状及存在问题,并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探讨了保护利用策略。研究表明,我国的灌溉工程遗产... 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具有灌溉工程与文化遗产的双重属性,以我国入选的世界灌溉工程遗产为主要对象,分析了灌溉工程遗产的特点及价值,总结了保护利用现状及存在问题,并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探讨了保护利用策略。研究表明,我国的灌溉工程遗产具有资源丰富、类型多样、历史悠久、效益突出、分布广泛等特点,各地在灌溉工程遗产资源挖掘、保护与利用等方面做出了积极的贡献,但部分灌溉工程遗产的发展仍存在问题,应在保护与利用中秉持延续灌溉工程和文化遗产并重的基本原则,建立完善统一的管理机制,实行统筹规划和多元保护,并开展理论基础和关键技术的研究,拓宽展示宣传渠道,增强全面保护意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世界灌溉工程遗产 双重属性 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K-Means聚类算法的灌区人居景观特征研究分析——以世界灌溉工程遗产东风堰为例 被引量:6
3
作者 杨玉冰 倪可心 +2 位作者 郭巍 陈崇贤 李云鹏 《西部人居环境学刊》 CSCD 2023年第2期77-84,共8页
名列首批世界灌溉工程遗产的东风堰,在过去360余年里,为夹江的农业发展、生态保护、人居环境改善产生了巨大效益。基于灌区人居景观体系理论、罗西类型学、皮尔逊相关性分析及K-Means聚类算法对东风堰灌区人居景观体系格局特征与发展现... 名列首批世界灌溉工程遗产的东风堰,在过去360余年里,为夹江的农业发展、生态保护、人居环境改善产生了巨大效益。基于灌区人居景观体系理论、罗西类型学、皮尔逊相关性分析及K-Means聚类算法对东风堰灌区人居景观体系格局特征与发展现状进行研究。首先依据人居景观体系理论甄别出潜在三大研究要素“水系—农田—村落”,对相关数据筛选、清理和整合后,运用类型学理论和皮尔逊相关系数证明了三大要素的承载关系具有高度相关性和耦合性。进而,较为创新地运用计算机无监督学习K-Means聚类算法解析现代灌区人居景观体系:以灌区内的行政村(1)为基本单元,选择村域内水系数、灌溉农田面积和承载人口数为三组数据指标,对灌区“水系—农田—村落”景观体系的关系迭代计算归类,得到三类村落的聚类阈值。进一步量化村落聚类关系,运用景观生态学及图底关系理论分析各类村落异质性特征及验证其水资源安全及农业生产模式的合理性,并给出各类村落的人均拥水量评估标准建议,总结出灌区城乡建设应遵循“以水定产,以产定人”的规划原则,同时提出了不同水资源条件下的产业模式策略。为东风堰世界灌溉工程遗产传承提出保护建议、灌区村落未来发展提供相关参考值,并为其他同类型灌区的人居环境建设提供典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K-MEANS聚类算法 灌区景观 东风堰 人居景观体系 世界灌溉工程遗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浙江诸暨桔槔井灌工程遗产及其价值研究 被引量:8
4
作者 李云鹏 谭徐明 +3 位作者 周长海 周长荣 万金红 刘建刚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437-442,共6页
桔槔井灌是最古老的灌溉方式之一。浙江省诸暨市赵家镇的桔槔井灌工程群是目前仍在使用的灌溉工程遗产。本文通过田野调查、文献考证等方法,分析了诸暨赵家桔槔井灌的历史演变、遗产构成、工程特性及其科技文化价值。研究认为,赵家镇桔... 桔槔井灌是最古老的灌溉方式之一。浙江省诸暨市赵家镇的桔槔井灌工程群是目前仍在使用的灌溉工程遗产。本文通过田野调查、文献考证等方法,分析了诸暨赵家桔槔井灌的历史演变、遗产构成、工程特性及其科技文化价值。研究认为,赵家镇桔槔井灌的延续使用有其特殊的自然和历史背景;其历史起源可追溯至12世纪,外来移民利用此地优越的地下水资源条件,因地制宜地使用简易而有效的桔槔提水、发展灌溉农业,逐渐繁衍形成村落。灌溉工程体系规划科学、设计完善、管理有效,并在发展过程中衍生出独具特色的文化。诸暨桔槔井灌遗产具有独特的历史、科技和文化价值,是早期灌溉文明的活化石,近几十年遗产范围快速萎缩,应予科学保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桔槔 井灌 提水机具 灌溉工程遗产 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