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水稻品种灌浆期耐热性的综合评判 被引量:24
1
作者 张宏玉 刘凯 +3 位作者 钟平安 王锋尖 黄英金 徐正进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7期2154-2160,共7页
建立了一种对水稻品种的灌浆期耐热性进行综合评判的方法。选取籽粒充实度、秕粒率、饱粒密度、垩白米率、垩白度等5个与水稻灌浆期耐热性强弱密切相关的性状,以参评品种这5个性状的耐热系数为指标,应用主成分分析法将5个彼此相关的单... 建立了一种对水稻品种的灌浆期耐热性进行综合评判的方法。选取籽粒充实度、秕粒率、饱粒密度、垩白米率、垩白度等5个与水稻灌浆期耐热性强弱密切相关的性状,以参评品种这5个性状的耐热系数为指标,应用主成分分析法将5个彼此相关的单项指标转化为2个累计贡献率达到85%以上的相互独立的综合指标,根据每一品种的5个单项性状的耐热系数和综合指标的标准化特征向量求出每一品种2个综合指标的得分。计算每一品种2个综合指标得分的隶属函数值,并以综合指标的贡献率来确定2个综合指标的权重,在此基础上进行加权求和,从而得到每一品种灌浆期耐热性的综合评判值(D值)。采用系统聚类分析方法对各品种的综合评判值(D值)进行数量分类,同时结合生产实际的要求,可把每一品种划归为不同的耐性等级。外部独立样本组的统计检验以及实践验证的结果表明,所建立的综合评判方法具有理想的效果,可以对不同品种灌浆期综合耐热性能的强弱作出客观、准确的评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灌浆期耐热性 综合评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灌浆期耐热性近等基因系的选育研究 被引量:16
2
作者 张宏玉 黄英金 +5 位作者 王德煌 漆映雪 钟平安 李桂花 刘凯 况慧云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4年第6期847-853,共7页
在广泛搜集、耐热性筛选与鉴定的基础上,从大量的品种资源中选择对灌浆期高温胁迫耐性很强的早籼纯系品种"BG33-2"作供体亲本,灌浆期耐热性敏感的早籼纯系品种"赣早籼38号"为轮回亲本,经过9年11个世代的杂交、连续... 在广泛搜集、耐热性筛选与鉴定的基础上,从大量的品种资源中选择对灌浆期高温胁迫耐性很强的早籼纯系品种"BG33-2"作供体亲本,灌浆期耐热性敏感的早籼纯系品种"赣早籼38号"为轮回亲本,经过9年11个世代的杂交、连续单株鉴定选择与回交、花药培养、连续自交,育成了一套赣早籼38号近等基因系。33个特征特性的鉴定及性状测定值的统计分析结果表明,本研究育成的G38HT、G38MT、G38HS其性状均已纯合稳定,灌浆期耐热性分别为高抗、中抗、敏感,这3个纯系是灌浆期耐热性有显著差异的赣早籼38号近等基因系。这套近等基因系可为进一步深入系统地探明水稻灌浆期耐热性的生理机制和遗传机理,提供理想的实验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灌浆期耐热性 近等基因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耐高温逼熟的生理机制及育种应用研究初报 被引量:32
3
作者 黄英金 张宏玉 +5 位作者 郭进耀 漆映雪 彭耀东 李长生 刘宜柏 徐正进 《科学技术与工程》 2004年第8期655-658,共4页
水稻灌浆期耐热性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与实践价值。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品种的耐热性存在极显著的遗传差异,以垩白米率、垩白大小、垩白度、秕粒率、受精粒重、饱粒重、籽粒充实度、饱粒密度等8项性状的耐热指数为指标,应用主成分分... 水稻灌浆期耐热性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与实践价值。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品种的耐热性存在极显著的遗传差异,以垩白米率、垩白大小、垩白度、秕粒率、受精粒重、饱粒重、籽粒充实度、饱粒密度等8项性状的耐热指数为指标,应用主成分分析法将其综合成3个彼此不相关的综合指标,再运用隶属函数值法求出每一品种耐热性的综合评价值,可较为全面、准确地对各品种的耐热性进行综合评价。耐热性强的品种高温胁迫后,剑叶的光合速率下降幅度明显较小,胁迫解除后恢复的程度也更高,叶绿素含量、RuBPc活性及内源多胺含量的变化趋势与光合速率相一致,是水稻耐高温逼熟的重要生理特征。高温胁迫导致水稻叶片叶绿素含量降低,表现出明显的降解作用,存在一个活性氧的伤害机理。50℃热致死时间所表示的细胞膜热稳定性可作为今后水稻灌浆期耐热性育种中适合单株选择鉴定的简便、准确的生理指标。采用生理育种途径,已育成了3个耐高温逼熟的优质、高产早籼稻新品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灌浆期耐热性 生理机制 耐热性育种 叶绿素 选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