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冷盐水灌注导管在经皮肾动脉交感神经消融术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1
作者 徐佑龙 李清丽 +4 位作者 邓伟明 张文全 王明瑜 刘宗军 沈灯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1174-1176,共3页
难治性高血压是指使用3种或3种以上的降压药(包含一种利尿剂)且均使用至最大剂量,患者血压仍无法达标[1]。经皮肾动脉交感神经消融术(renal sympathetic denervation,RDN)是近年来兴起的一项新型介入治疗手术,其主要应用于难治性高血压... 难治性高血压是指使用3种或3种以上的降压药(包含一种利尿剂)且均使用至最大剂量,患者血压仍无法达标[1]。经皮肾动脉交感神经消融术(renal sympathetic denervation,RDN)是近年来兴起的一项新型介入治疗手术,其主要应用于难治性高血压的临床治疗[2]。虽然近期公布的HTN-3试验为中性结果[3],但对RDN的探索和研究并未停止,如何更好、更彻底地消融成为新的课题。冷盐水灌注导管主要应用于心律失常的射频消融手术中,与普通消融导管比较具有预防导管表面血栓形成、导管消融表面温度更低、能消融到更深的组织等优势[4-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冷盐水 灌注导管 肾交感神经消融术 难治性高血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冷盐水灌注导管电隔离大静脉治疗阵发性心房纤颤—附4例
2
作者 王晓华 阮冬云 +5 位作者 陈章强 赖珩莉 陆林祥 洪明 李华泰 葛郁芝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2005年第S1期75-77,共3页
目的 观察冷盐水灌注导管在阵发性心房纤颤(阵发性房颤)消融治疗中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4例阵发性心房纤颤患者,用冷盐水灌注导管消融治疗,采用阶段性线性消融经验性电隔离所有存在肌袖电位的大静脉,功率:30~4 0W ;温度控制:5 0℃... 目的 观察冷盐水灌注导管在阵发性心房纤颤(阵发性房颤)消融治疗中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4例阵发性心房纤颤患者,用冷盐水灌注导管消融治疗,采用阶段性线性消融经验性电隔离所有存在肌袖电位的大静脉,功率:30~4 0W ;温度控制:5 0℃。结果 成功隔离14支肺静脉,2支上腔静脉。所有病例即刻成功,无并发症。结论 冷盐水灌注导管电隔离大静脉治疗阵发性房颤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冷盐水灌注导管 射频消融 阵发性房颤 电隔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5F微孔灌注导管在经皮肾动脉去交感神经消融术治疗顽固性高血压中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3
3
作者 张弘 李凌燕 +5 位作者 吕天娇 张华 邓伟明 段秋霞 郜俊清 刘宗军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1263-1269,共7页
目的观察5 F微孔灌注导管在经皮肾动脉去交感神经消融术(RDN)治疗顽固性高血压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在我院接受RDN治疗的顽固性高血压患者3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信封法将患者分为普通导管消融组和微孔灌注... 目的观察5 F微孔灌注导管在经皮肾动脉去交感神经消融术(RDN)治疗顽固性高血压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在我院接受RDN治疗的顽固性高血压患者3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信封法将患者分为普通导管消融组和微孔灌注导管消融组,每组15例。普通导管消融组使用5 F温控消融导管,微孔灌注导管消融组使用头端带小侧孔的5 F微孔灌注导管,标测及消融时用冷盐水灌注。所有患者术后随访9个月,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前及随访期间诊室血压、24 h动态血压、血生物化学指标和心脏功能。结果所有患者均成功接受RDN治疗。随访期间,微孔灌注导管消融组24 h动态血压收缩压下降值较普通导管消融组更明显[(34.67±13.02)mmHg vs(17.00±16.74)mmHg,P<0.01;1 mmHg=0.133 kPa];微孔灌注导管消融组24 h动态血压舒张压明显下降,与普通导管消融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81.20±7.15)mmHg vs(87.60±8.17)mmHg,P<0.05]。微孔灌注导管消融组随访期间服用降压药物的种类较普通导管消融组有减少的趋势,尤其在利尿剂的使用方面,微孔灌注导管消融组服用利尿剂的比例低于与普通导管消融组(P<0.05)。在手术消融中微孔灌注导管消融组可显著降低导管消融时的温度(P<0.001),获得更大的释放能量(P<0.05),阻抗下降幅度也较普通导管消融组更大(P<0.05)。随访过程中两组患者均未出现低血压晕厥及黑矇,未出现肾功能恶化的表现。结论 5 F微孔灌注消融导管是一种安全有效的肾动脉消融导管,在RDN治疗顽固性高血压中,其在降低收缩压及减少利尿剂的使用方面较普通消融导管更具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去神经化 肾去交感神经消融术 灌注导管 高血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导管双侧髂内动脉灌注化疗治疗浸润性膀胱癌 被引量:30
4
作者 孙昊 李晓光 +7 位作者 金征宇 杨宁 刘巍 潘杰 张晓波 石海峰 周慷 王志伟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454-457,共4页
目的评价经导管双侧髂内动脉灌注化疗治疗膀胱癌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2008年6月至2009年12月,对23例浸润性膀胱癌患者行50例次经导管双侧髂内动脉灌注化疗,化疗药物为吉西他滨和顺铂。结果全部患者双侧髂内动脉插管均成功,术后不良反... 目的评价经导管双侧髂内动脉灌注化疗治疗膀胱癌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2008年6月至2009年12月,对23例浸润性膀胱癌患者行50例次经导管双侧髂内动脉灌注化疗,化疗药物为吉西他滨和顺铂。结果全部患者双侧髂内动脉插管均成功,术后不良反应包括发热4例次(8%),恶心、呕吐15例次(30%),厌食5例次(10%),穿刺点血肿4例次(8%),白细胞降低(<3×109/L)1例次(2%)。经导管灌注化疗后,完全缓解(CR)2例(8.7%),部分缓解(PR)20例(87.0%),病情稳定(SD)1例(4.3%)。PR患者瘤体明显缩小,接受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全部病例随访3~12个月,平均5个月。肿瘤复发3例(13.0%),再次行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结论经导管双侧髂内动脉灌注化疗治疗浸润性膀胱癌有效、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浸润性膀胱癌 导管 灌注化疗 经尿道切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导管灌注化疗加化学栓塞治疗大肠癌肝转移48例 被引量:7
5
作者 孙文兵 肖小炜 +5 位作者 王经贵 张军丽 张冰佛 董正华 刘爱华 廖江宝 《医药导报》 CAS 1999年第5期328-329,共2页
目的 :探讨导管灌注化疗对大肠癌肝转移的治疗作用。方法 :对 48例大肠癌原发灶切除术后发生肝转移患者选择性经导管灌注丝裂霉素 C( MMC) 12 mg,氟尿嘧啶 ( 5 -F u) 10 0 mg,注入超液化碘油 ,并用止血棉塞栓塞止血。结果 :生存半年以上... 目的 :探讨导管灌注化疗对大肠癌肝转移的治疗作用。方法 :对 48例大肠癌原发灶切除术后发生肝转移患者选择性经导管灌注丝裂霉素 C( MMC) 12 mg,氟尿嘧啶 ( 5 -F u) 10 0 mg,注入超液化碘油 ,并用止血棉塞栓塞止血。结果 :生存半年以上者 3 6例 ( 75 .0 % ) ,生存 1年以上者 16例 ( 3 3 .3 % ) ,生存两年以上者 10例 ( 2 0 .8% )。结论 :经导管灌注化疗加化学栓塞治疗该症疗效好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肠癌 肝转移 导管灌注 栓塞治疗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留置导管化疗灌注术治疗中晚期宫颈癌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2
6
作者 徐兆龙 张文伟 +3 位作者 李梅秀 雷松年 周金伟 刘建平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2002年第2期125-127,共3页
关键词 留置导管化疗灌注 治疗 宫颈癌 疗效观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动脉导管灌注化疗栓塞术联合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回输治疗原发性肝癌患者的护理 被引量:3
7
作者 吕荣德 乔玉宁 +1 位作者 倪娜 梁萍 《解放军护理杂志》 CSCD 2013年第7期46-47,共2页
目的探讨经动脉导管灌注化疗栓塞术(transcather artreial chemormbolization,TACE)联合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ytokine iuduced killer cell,CIK)回输治疗原发性肝癌患者的围术期护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并总结2011年1月至2012年6... 目的探讨经动脉导管灌注化疗栓塞术(transcather artreial chemormbolization,TACE)联合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ytokine iuduced killer cell,CIK)回输治疗原发性肝癌患者的围术期护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并总结2011年1月至2012年6月解放军第105医院收治的行TACE术联合CIK治疗的30例原发性肝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30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治疗,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 TACE术联合CIK细胞治疗是治疗原发性肝癌的一种新手段,护理内容繁多,合理的围术期护理可以有效地避免患者出现严重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肝癌 经动脉导管灌注化疗栓塞术 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 围术期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导管动脉灌注化疗药物应用原则--中国肿瘤介入专家共识 被引量:58
8
作者 王革芳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963-970,共8页
经导管动脉灌注化疗(TAI)是肿瘤介入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也是保证化疗在局部治疗中发挥最大抗癌效力的一个必要途径。TAI中药物选择既要遵循常规全身化疗基本原则,又要兼顾经导管区域性药物灌注特性。理论上静脉输注化疗药物均能经动脉... 经导管动脉灌注化疗(TAI)是肿瘤介入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也是保证化疗在局部治疗中发挥最大抗癌效力的一个必要途径。TAI中药物选择既要遵循常规全身化疗基本原则,又要兼顾经导管区域性药物灌注特性。理论上静脉输注化疗药物均能经动脉灌注,但需经人体转化后才能起效的药物不适用于TAI。TAI是在肿瘤供血动脉内直接灌注药物,能克服部分静脉化疗无法通过的生理屏障,起到药物"首过效应",从而显著提高肿瘤局部药物浓度,提高疗效。TAI后化疗药物同样会沿血液循环到全身,同时也起到全身化疗作用。TAI也会产生不良反应,相比全身化疗程度要轻微,对人体免疫功能损害亦较轻。TAI虽然适用于各种中晚期恶性肿瘤,但也必须严格把握适应证和禁忌证,即在选择用药时应谨慎、合理,争取在获得最大有效作用的同时减少不良反应。选择TAI药物时应根据以下用药原则:选择肿瘤敏感药物,选择原型起作用药物,首选浓度依赖型药物,联合应用不同作用机制药物,尽量避免药物毒性作用相同或对同一脏器毒性累加的药物,不得应用相互拮抗或相互发生不良化学反应的药物及溶剂配伍,严格执行特殊药物使用说明,给予适当剂量的化疗药物,注意化疗药物应用先后顺序,重视非抗肿瘤药物与化疗药之间相互作用,以及药物稀释浓度与容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肿瘤 导管动脉灌注化疗 化疗药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脉导管灌注化疗栓塞对子宫颈癌VEGF的表达及肿瘤血管形成的影响 被引量:1
9
作者 马占龙 孙军辉 牛焕章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CSCD 2006年第1期5-8,共4页
目的检测子宫颈癌经动脉导管灌注化疗栓塞(TACE)后残癌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蛋白的表达及肿瘤微血管密度(MVD),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分别检测24例单纯手术切除组(对照组)的肿瘤组织和22例TACE术后Ⅱ期手术... 目的检测子宫颈癌经动脉导管灌注化疗栓塞(TACE)后残癌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蛋白的表达及肿瘤微血管密度(MVD),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分别检测24例单纯手术切除组(对照组)的肿瘤组织和22例TACE术后Ⅱ期手术切除组(TACE组)残癌组织中VEGF蛋白的表达,同时用第Ⅷ因子抗体标记血管内皮细胞检测MVD。结果TACE组VEGF阳性表达率为90.9%,对照组VEGF阳性表达率为66.7%,二者间统计学检验显著性差异。TACE组微血管密度(MVD)大于30为90.9%,对照组MVD值大于30为50.0%,二者之间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子宫颈癌TACE后残癌组织中VEGF的表达升高,微血管密度明显增加。TACE可能促进了残癌组织中肿瘤血管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肿瘤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微血管密度 动脉导管灌注化疗栓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导管动脉灌注术缓解胰腺癌癌性疼痛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1
10
作者 王南 徐安辉 +1 位作者 黄艳蓉 彭羚 《放射学实践》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1297-1300,共4页
目的:探讨经导管动脉灌注术(TAI)在治疗胰腺癌癌性疼痛中的地位及前景。方法:研究组胰腺癌病例26例,接受TAI治疗;对照组23例,接受规范性全身化疗及药物镇痛治疗。疼痛程度评估依据数字疼痛程度分级法(NPIS)。结果:研究组病例分别接受了1... 目的:探讨经导管动脉灌注术(TAI)在治疗胰腺癌癌性疼痛中的地位及前景。方法:研究组胰腺癌病例26例,接受TAI治疗;对照组23例,接受规范性全身化疗及药物镇痛治疗。疼痛程度评估依据数字疼痛程度分级法(NPIS)。结果:研究组病例分别接受了1~4次TAI治疗,疼痛缓解率随时间变化而波动,最高为73%,治疗结束8周后仅为15%;对照组疼痛缓解率为91%,并不随时间变化明显波动。结论:TAI治疗胰腺癌癌性疼痛的疗效明确,经过方法的改良及与新药物的联合应用,它可以成为主要的辅助治疗方法之一,国内的应用前景较为广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肿瘤 疼痛 导管动脉肠灌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导管子宫动脉灌注化疗治疗输卵管妊娠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2
11
作者 刘栋志 蒋荣 +6 位作者 荣嵘 姚远 吉光辉 毕朝燕 晏明 郭杰丽 熊晓苓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2003年第5期385-386,共2页
关键词 导管子宫动脉灌注化疗 介入治疗 输卵管妊娠 临床观察 血管造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导管区域灌注和全身给药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的对照研究 被引量:5
12
作者 冯耀良 钱祝银 +1 位作者 刘训良 施海彬 《放射学实践》 2003年第2期91-92,共2页
目的 :探讨经导管区域灌注生长抑素、抗生素和血管活性药物以及全身给药对重症急性胰腺炎 (SAP)的治疗效果。方法 :46例SAP患者 ,区域灌注组 2 7例 ,全身给药组 19例。前者采用经皮股动脉穿刺插管技术分别将导管留置于胃十二指肠动脉 ,... 目的 :探讨经导管区域灌注生长抑素、抗生素和血管活性药物以及全身给药对重症急性胰腺炎 (SAP)的治疗效果。方法 :46例SAP患者 ,区域灌注组 2 7例 ,全身给药组 19例。前者采用经皮股动脉穿刺插管技术分别将导管留置于胃十二指肠动脉 ,胰十二指肠上、下动脉 ,胰大或胰背动脉 ,用微泵持续 2 4h连续灌注生长抑素、抗生素和血管活性药物 ,时间为 5~ 10d。后一组则采用静脉给药的方法给予上述药物。结果 :两组平均住院日分别为 ( 14 .3± 2 .2 )d和( 2 8.4± 4.3 )d ,感染发生率为 14 .8%和 5 2 .6% ,治愈率为 96.3 %和 5 7.9% ,统计分析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1)。结论 :区域灌注组对SAP的治愈率高于全身给药组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急性胰腺炎 治疗 生长抑素 抗生素 血管活性药物 给药法 导管区域灌注 全身给药法 疗效 比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灌注式肠道测压导管的改良及应用 被引量:1
13
作者 高利平 郭先娥 +1 位作者 游倩 万晓婷 《护理学杂志》 2011年第10期95-96,共2页
目的探讨灌注式肠道测压导管的改良、应用方法及效果。方法对灌注式肠道测压导管的开口部位进行改良,通过灌注法和充气气囊来完成各段肠道同步检测。结果共检测患儿2 020例,均顺利完成检测,无一例并发症发生,对先天性巨结肠诊断准确率达... 目的探讨灌注式肠道测压导管的改良、应用方法及效果。方法对灌注式肠道测压导管的开口部位进行改良,通过灌注法和充气气囊来完成各段肠道同步检测。结果共检测患儿2 020例,均顺利完成检测,无一例并发症发生,对先天性巨结肠诊断准确率达98.02%。结论改良后的灌注式肠道测压导管可提高检测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巨结肠 患儿 灌注式肠道测压导管 改良 灌注 测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晚期子宫颈癌经导管热灌注栓塞介入治疗的护理总结
14
作者 岳同云 李微青 +2 位作者 罗延伟 隋文惠 杨光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2005年第3期315-315,共1页
关键词 晚期子宫颈癌 导管灌注栓塞介入治疗 护理 术前护理 心理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巨块型肝癌术前经导管动脉灌注化疗栓塞60例
15
作者 陈刘生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569-570,共2页
关键词 巨块型 肝癌 导管动脉灌注化疗栓塞 TACE 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导管动脉灌注化疗治疗溃疡型和伴溃疡髓质型食管癌 被引量:5
16
作者 宋太民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CSCD 2005年第2期117-120,共4页
 目的 探讨经导管动脉灌注化疗(TAI)治疗溃疡型和伴溃疡髓质型食管癌的疗效。方法 对 67 例经食管 X线钡餐造影及病理检查证实(均为鳞癌)的溃疡型(46例)和伴溃疡之髓质型(21 例)食管癌患者,行相应食管段肿瘤供血靶动脉选择性插管造影...  目的 探讨经导管动脉灌注化疗(TAI)治疗溃疡型和伴溃疡髓质型食管癌的疗效。方法 对 67 例经食管 X线钡餐造影及病理检查证实(均为鳞癌)的溃疡型(46例)和伴溃疡之髓质型(21 例)食管癌患者,行相应食管段肿瘤供血靶动脉选择性插管造影,并灌注化疗药物。结果 67 例 TAI治疗后近期临床疗效总有效率(完全缓解+部分缓解)为89.54%。治疗后62例(92.54%)恶性溃疡完全消失,5 例(7.46%)部分消失。5 例已形成食管穿孔患者,经治疗均见瘘口闭合,管壁修复。有DSA复查资料的54例中, 23例(42.59%)肿瘤血管和肿瘤染色显示完全消失,31 例(57.41%)显示不同程度减少。11例治疗后手术切除患者,4 例切除标本病检未见存活肿瘤,7 例癌巢有不同程度变性坏死。结论 TAI治疗溃疡型和伴溃疡形成髓质型食管癌效果满意,可作为一种姑息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髓质型 溃疡型 食管癌 化疗治疗 导管动脉灌注化疗 选择性插管造影 X线钡餐造影 近期临床疗效 完全消失 不同程度 治疗后 病理检查 肿瘤供血 化疗药物 完全缓解 总有效率 恶性溃疡 食管穿孔 肿瘤染色 肿瘤血管 手术切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地合剂腮腺导管灌注对腺体手术的麻醉效果观察 被引量:1
17
作者 潘金卫 南福清 +1 位作者 陈海军 徐礼鲜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4期296-297,共2页
利地合剂腮腺导管灌注对腺体手术的麻醉效果观察潘金卫(1)南福清(1)陈海军(1)徐礼鲜(2)(1徐州市解放军97医院口腔科2第四军医大学口腔医学院麻醉科)腮腺区手术采用局部浸润麻醉,术中镇痛效果往往欠佳。为克服这一不... 利地合剂腮腺导管灌注对腺体手术的麻醉效果观察潘金卫(1)南福清(1)陈海军(1)徐礼鲜(2)(1徐州市解放军97医院口腔科2第四军医大学口腔医学院麻醉科)腮腺区手术采用局部浸润麻醉,术中镇痛效果往往欠佳。为克服这一不足,我们自1989年以来采用利地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腮腺外科手术 利地合剂 腮腺导管灌注 局部麻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1所三级医院水灌注食管测压导管清洗消毒现状调查 被引量:1
18
作者 孟莹莹 何荣攀 +4 位作者 谷丰 庞迅雷 梁蒙蒙 李利 刘玉平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957-963,共7页
目的了解目前国内水灌注食管测压导管的清洗消毒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方式对全国31所医院的水灌注食管测压导管的清洗和消毒灭菌情况进行调查。结果31所医院均使用水灌注高分辨率食管测压导管,22.58%同时使用传统测压导管... 目的了解目前国内水灌注食管测压导管的清洗消毒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方式对全国31所医院的水灌注食管测压导管的清洗和消毒灭菌情况进行调查。结果31所医院均使用水灌注高分辨率食管测压导管,22.58%同时使用传统测压导管,87.10%的医院水灌注高分辨率食管测压导管数量为1~2条,54.84%的医院每月使用导管的患者例数≤10次,58.06%的医院采用专人清洗消毒水灌注食管测压导管,93.55%的医院是护士参与导管的清洗与消毒。清洗消毒流程以“初洗-酶洗-漂洗-消毒-末洗”为主(96.77%),多数医院会在每个步骤均对导管内部通道逐一进行注液和冲洗(93.55%),初洗时间以3~5 min为主(48.39%);96.77%的医院选择化学消毒剂全浸泡的消毒方式,消毒剂以邻苯二甲醛(38.71%)为主,消毒时间以5~10 min为主(74.19%)。仅29.03%的医院对水灌注食管测压导管进行灭菌,其中以“一用一灭菌”(88.89%)和戊二醛浸泡10 h(66.67%)为主。消毒灭菌后的水灌注食管测压导管主要垂直悬挂于胃镜储存间(51.61%),38.71%的医院会对当日拟使用的水灌注食管测压导管进行再次消毒。结论31所医院水灌注食管测压导管的清洗、消毒与灭菌情况存在一定不足和差异,建议尽快制定水灌注食管测压导管清洗消毒相关国家标准,以规范其清洗消毒流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灌注食管测压导管 清洗 消毒 现状调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肝动脉灌注化疗或化疗栓塞术联合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及卡瑞利珠单抗治疗不可切除肝细胞癌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4
19
作者 陈路皓 杨奕 +4 位作者 张精文 刘琦 卢俊蓉 侯英文 刘岩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43-548,共6页
目的探索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trans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TACE)及肝动脉灌注化疗(hepatic artery infusionchemotherapy,HAIC)联合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yrosine kinase inhibitors,TKI)及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mmune checkpoint inhibi... 目的探索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trans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TACE)及肝动脉灌注化疗(hepatic artery infusionchemotherapy,HAIC)联合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yrosine kinase inhibitors,TKI)及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mmune checkpoint inhibitors,ICI)治疗中晚期肝细胞癌(HCC)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纳入2021年1月至2022年10月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HCC患者101例,其中50例患者接受TACE+TKI+ICI治疗,51例患者接受HAIC+TKI+ICI治疗。比较两组的OS、PFS,并对不良事件进行分析以评估方案的安全性。结果TACE+TKI+ICI组中位PFS为12.0个月,HAIC+TKI+ICI组为11.0个月(P=0.030)。TACE+TKI+ICI组中位OS未达到,HAIC+TKI+ICI组为14.6个月(P=0.005)。TACE+TKI+ICI组最常见的不良反应是总胆红素升高(46.0%)及肝功能损伤(26.0%),HAIC+TKI+ICI组则为白蛋白降低(62.7%)、乏力(39.2%)及胃肠道反应(31.4%)。结论TACE+TKI+ICI方案有着更佳的远期生存获益,而HAIC+TKI+ICI方案能更好地维持患者的肝功能储备,两种方案均未出现意外的毒性反应,安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癌 导管肝动脉化疗灌注 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术 酪氨酸激酶抑制剂 免疫治疗 联合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堠门公铁两用大桥主桥5号墩φ6.3 m超大直径钻孔桩施工技术 被引量:1
20
作者 彭颇 吕晓平 《桥梁建设》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8-24,共7页
甬舟铁路西堠门公铁两用大桥主桥为主跨1 488 m的斜拉-悬索协作体系桥,5号墩采用18根φ6.3 m超大直径钻孔桩基础,桩长84 m,采用C45水下混凝土,单桩混凝土方量约3 000 m^(3)。5号墩墩位处水深流急,地质条件复杂,结合桥位处复杂海洋环境... 甬舟铁路西堠门公铁两用大桥主桥为主跨1 488 m的斜拉-悬索协作体系桥,5号墩采用18根φ6.3 m超大直径钻孔桩基础,桩长84 m,采用C45水下混凝土,单桩混凝土方量约3 000 m^(3)。5号墩墩位处水深流急,地质条件复杂,结合桥位处复杂海洋环境和主体结构特点,5号墩基础平台施工后,采用引孔跟进法埋设钢护筒,在钢护筒内扩孔,采用液压冲击锤插打钢护筒,跟进至设计标高,解决了深水裸岩地质条件下钢护筒埋设难题;钻孔桩采用旋挖钻机分级成孔或全回转钻机全断面一次成孔,解决了超大直径钻孔桩成孔难题;钢筋笼采用长线法制作,利用400 t龙门吊翻身、对接、下放,采用悬挂环进行支撑及悬挂定位,解决了带中心钢管的超大直径钢筋笼施工难题;桩基水下混凝土采用双导管法灌注工艺,解决了超大直径钻孔桩混凝土灌注难题。采用超声波自动循测仪RSM-SY7(F)进行桩身完整性检测,结果表明18根φ6.3 m超大直径钻孔桩均为Ⅰ类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路铁路两用桥 斜拉-悬索协作体系桥 超大直径钻孔桩 钢护筒 钢筋笼 分级成孔 导管灌注 施工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