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南亚热带人工杉木林灌木层物种组成及主要木本种间联结性 被引量:37
1
作者 康冰 刘世荣 +6 位作者 蔡道雄 温远光 史作民 郭文福 朱宏光 张广军 刘磊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9期2173-2179,共7页
南亚热带杉木人工林经过13a自然更新过程,林下灌木层植物种有71种,灌木层出现小乔木。通过重要值分析,判别了各物种在群落中的地位和作用。用x2统计和r检验研究了该杉木林下灌木层25种主要木本种种间关系,测定它们的种间联结性和相关性... 南亚热带杉木人工林经过13a自然更新过程,林下灌木层植物种有71种,灌木层出现小乔木。通过重要值分析,判别了各物种在群落中的地位和作用。用x2统计和r检验研究了该杉木林下灌木层25种主要木本种种间关系,测定它们的种间联结性和相关性,结果清楚地反映了木本植物种间关系以及它们在资源利用和生态特性上的差异。依据分析结果将灌木层25种主要木本植物分成4个种组:.对叶榕(Ficushispida)+五月茶(Antidesmabunius)+毛桐(Mallotusbarbatus)+耳叶榕(Ficuscunia)+水东哥(Saurauiatristyla)+粗糠柴(Mallotusphilippinensis)+杜茎山(Maesajaponica)+粗叶榕(Ficushirta)+山麻杆(Alchornearugosa)+黄毛榕(Ficusfulva)+白背叶(Mallotusapelta);.拓树(Cudraniatricuspidata)+鸭脚木(Scheffleraoctophylla);.杉木(Cunninghamialanceolata)+大青(Clerodendroncytophyllum)+相思子(Millettiasemicastrata)+山石榴(Randiaspinosa)+山苍子(Litseacubeba)+木姜子(Litseapungens);.紫金牛(Ardisiajaponica)+九节(Psychotriarubra)+山牡荆(Vitexquinata)+风箱树(Cephalanthusoccidentalis)+亮叶围涎树(Pithecellobiumlucidum)+华腺萼木(Mycetiasinensis)。种组划分的生态指示表明:如果杉木群落中灌木层以种组或的种为优势种,则认为该群落是一个不稳定的过渡类型,最终可能会变化为以这些种为优势的稀疏阔叶林;若以种组为优势种,该群落则是在本地区气候条件下的相对稳定的针叶林群落;以种组I为优势的群落则是乔木层从以针叶树为主、针叶林向针阔混交林的过渡类型。种组划分将为该区域同类型人工林生态功能评价以及林分近自然恢复改造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亚热带 人工杉木林 近自然状态 灌木层组成 种间联结 种间相关 生态种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