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环状RNA同源域相互作用蛋白激酶3(circHIPK3)通过吸附miR-124-3p促进神经胶质瘤细胞增殖及转移 被引量:10
1
作者 夏立军 衣服新 +1 位作者 翟旭 张洺源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609-615,共7页
目的探究环状RNA同源域相互作用蛋白激酶3(circHIPK3)通过海绵吸附微小RNA-124-3p(miR-124-3p)对神经胶质瘤细胞增殖和转移的影响。方法按照LipofectamineTM 3000试剂说明书将circHIPK3短发夹RNA(sh-circHIPK3)、pcDNA3.1-circHIPK3、mi... 目的探究环状RNA同源域相互作用蛋白激酶3(circHIPK3)通过海绵吸附微小RNA-124-3p(miR-124-3p)对神经胶质瘤细胞增殖和转移的影响。方法按照LipofectamineTM 3000试剂说明书将circHIPK3短发夹RNA(sh-circHIPK3)、pcDNA3.1-circHIPK3、miR-124-3p模拟物(miR-124-3p mimics)和pcDNA3.1-WEE1转染T98G细胞;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circHIPK3和miR-124-3p在神经胶质瘤组织和细胞系中的表达情况;CCK-8法检测T98G细胞增殖情况;TranswellTM法检测T98G细胞侵袭能力;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验证miR-124-3p与circHIPK3和丝氨酸/苏氨酸激酶WEE1的靶向关系;Western blot法检测WEE1和上皮间质转化(EMT)相关蛋白[上皮钙黏素(E-cadherin)、神经钙黏素(N-cadherin)和波形蛋白(vimentin)]的表达情况;此外,circHIPK3和WEE1竞争性结合miR-124-3p后,采用CCK-8法检测T98G细胞增殖,TranswellTM检测T98G细胞侵袭。结果circHIPK3在神经胶质瘤组织和细胞中高表达,敲减circHIPK3抑制T98G细胞增殖和侵袭能力,并抑制其EMT;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结果证实miR-124-3p是circHIPK3的靶基因,WEE1是miR-124-3p的靶基因;同时过表达miR-124-3p与circHIPK3或WEE1,或共转染sh-circHIPK3和pcDNA3.1-WEE1可恢复过表达miR-124-3p对T98G细胞增殖、侵袭和EMT的抑制作用。结论circRNA-HIPK3与WEE1海绵吸附miR-124-3p促进神经胶质瘤细胞增殖、侵袭和EM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状RNA同源域相互作用蛋白激酶3(circHIPK3) miR-124-3p 神经胶质瘤 细胞增殖 侵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磷酸酶和张力蛋白同源基因诱导激酶1与糖尿病难愈创面修复的研究进展
2
作者 杨嘉琪 张培华 黄海丽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5期1909-1915,共7页
慢性难愈创面已成为糖尿病严重的并发症之一,且缺乏有效的治疗方法。大量研究证实糖尿病创面修复过程中炎性反应、血管形成及基质重塑等事件均与线粒体功能密切相关。磷酸酶和张力蛋白同源基因诱导激酶1(PINK1)是一种丝氨酸/苏氨酸蛋白... 慢性难愈创面已成为糖尿病严重的并发症之一,且缺乏有效的治疗方法。大量研究证实糖尿病创面修复过程中炎性反应、血管形成及基质重塑等事件均与线粒体功能密切相关。磷酸酶和张力蛋白同源基因诱导激酶1(PINK1)是一种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主要定位在线粒体。PINK1参与调控线粒体自噬,保护细胞免受氧化应激损害;另外,其在调控炎性反应、促进脂质代谢等事件中发挥重要作用。PINK1基因突变与帕金森综合征发病密切相关。最近的研究显示PINK1可参与调控2型糖尿病的发生和发展进程。本文综述了PINK1参与糖尿病创面修复机制的最新研究进展,希望通过阐明PINK1调控创面修复的作用机制,发现目前该方面研究尚存的问题。现有研究未能揭示创面修复的不同阶段PINK1参与的分子机制与信号转导过程的时序性和交互作用,且目前仍缺乏PINK1调控糖尿病难愈创面修复的体内研究,期待后期进一步的临床研究为糖尿病难愈创面治疗提供更多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糖尿病难愈创面 磷酸酶和张力蛋白同源基因诱导激酶1 创面修复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蛋白激酶PINK1与炎症及免疫反应
3
作者 张召茹 周俊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1214-1220,共7页
磷酸酶及张力蛋白同源物诱导的蛋白激酶1(PTEN induced putative kinase 1,PINK1)是一种与线粒体自噬、帕金森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的蛋白激酶。PINK1蛋白由581个氨基酸残基组成,具有高度保守的结构域,表达广泛。除了帕金森病,PINK1还... 磷酸酶及张力蛋白同源物诱导的蛋白激酶1(PTEN induced putative kinase 1,PINK1)是一种与线粒体自噬、帕金森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的蛋白激酶。PINK1蛋白由581个氨基酸残基组成,具有高度保守的结构域,表达广泛。除了帕金森病,PINK1还参与多种疾病的发生、发展和调控,如肿瘤、糖尿病、心肺功能异常等。近年的研究表明,PINK1的表达影响T细胞的增殖和分化,抑制线粒体抗原递呈,参与调节机体固有免疫反应和炎症反应。另外,炎症小体NLRP3对肺内皮细胞的调节作用也与PINK1表达有关。PINK1也能通过NLRP3调节炎症介质的释放,参与脓毒症诱导的免疫代谢活动。本文就近年来PINK1与炎症、免疫反应的相关研究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酸酶及张力蛋白同源物诱导的蛋白激酶1 T淋巴细胞 抗原递呈 免疫反应 炎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PERK-eIF2α-ATF4-CHOP通路探讨中医药干预糖尿病肾病的作用机制
4
作者 王茂泓 郑航 +1 位作者 李雪 张珍珍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3079-3088,共10页
糖尿病肾病发病机制复杂,最终可进展为终末期肾病,给患者带来沉重负担,目前的治疗手段疗效有限。蛋白激酶R样内质网激酶(protein kinase RNA-like endoplasmic reticulum kinase, PERK)-真核翻译起始因子2α激酶(eukaryotic initiation ... 糖尿病肾病发病机制复杂,最终可进展为终末期肾病,给患者带来沉重负担,目前的治疗手段疗效有限。蛋白激酶R样内质网激酶(protein kinase RNA-like endoplasmic reticulum kinase, PERK)-真核翻译起始因子2α激酶(eukaryotic initiation factor-2α, eIF2α)-转录激活因子4(activating transcription factor 4,ATF4)-C/EBP同源蛋白(C/EBP-homologous protein, CHOP)信号通路作为内质网应激的关键通路,其下游调控的细胞凋亡和自噬等病理过程与糖尿病肾病的进展关系密切。中医药通过益气养阴、健脾益肾、利水消肿、清热解毒、活血祛瘀等治法调控PERK-eIF2α-ATF4-CHOP通路,起到保护肾小球滤过屏障、减少毛细血管基底膜增厚、增加尿蛋白质重吸收、延缓肾间质纤维化的作用。阐释PERK-eIF2α-ATF4-CHOP信号通路在糖尿病肾病中的作用机制,归纳中医治法干预该通路的理论基础,总结中药有效成分干预该通路的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旨在为中医药防治糖尿病肾病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药 糖尿病肾病 内质网应激 蛋白激酶R样内质网激酶-C/EBP同源蛋白(PERK-CHOP)信号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ircHIPK2调节miR-7-5p/TCF4轴对血管紧张素Ⅱ诱导的血管内皮细胞凋亡的影响
5
作者 谷君 任卫东 +4 位作者 李会贤 邓文娟 胡利梅 刘慧颖 蔡裕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57-261,267,共6页
目的研究环状RNA同源域相互作用蛋白激酶2(circHIPK2)调节miR-7-5p/转录因子4(TCF4)轴对血管紧张素Ⅱ(AngⅡ)诱导的血管内皮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将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阴性对照共转染组、敲低circHIPK2组... 目的研究环状RNA同源域相互作用蛋白激酶2(circHIPK2)调节miR-7-5p/转录因子4(TCF4)轴对血管紧张素Ⅱ(AngⅡ)诱导的血管内皮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将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阴性对照共转染组、敲低circHIPK2组、过表达miR-7-5p组、敲低circHIPK2+敲低miR-7-5p组。除对照组外,其余各组给予10 nmol/L AngⅡ,构建高血压损伤模型,转染后测定circHIPK2、miR-7-5p和TCF4 mRNA表达水平;检测细胞增殖、凋亡、线粒体膜电位、活性氧(ROS)表达、抗氧化酶活性、促炎性细胞因子水平、凋亡相关蛋白和TCF4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细胞circHIPK2和TCF4 mRNA表达水平、凋亡率、ROS相对表达、IL-6水平、IL-1β水平、IL-18水平、Bax和TCF4蛋白表达水平升高(P<0.05),细胞活力、miR-7-5p mRNA表达水平、线粒体膜电位、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氢酶活性、Bcl-2蛋白表达水平降低(P<0.05);敲低circHIPK2、过表达miR-7-5p均可逆转上述AngⅡ诱导的血管内皮细胞病理变化。敲低miR-7-5p可降低敲低circHIPK2对模型组细胞病理变化的改善作用。结论敲低circHIPK2可通过上调miR-7-5p表达而减弱TCF4表达,进而降低AngⅡ诱导的血管内皮细胞炎症和氧化应激水平,最终抑制细胞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状RNA同源域相互作用蛋白激酶2 miR-7-5p/TCF4轴 血管紧张素Ⅱ 血管内皮细胞 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荆防颗粒改善大鼠寒湿型变应性鼻炎的实验研究
6
作者 杨盈欣 闫莹 +6 位作者 牟艳芳 牛德军 潘丽红 赵云 程国良 孔慧 赵琰 《世界中医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1705-1712,共8页
目的:制备寒湿型变应性鼻炎(AR)大鼠模型,观察荆防颗粒对寒湿型AR大鼠的改善情况,并探讨荆防颗粒对寒湿型AR大鼠的改善机制。方法:将斯泼累格·多雷(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氯雷他定组,荆防颗粒低、中、高剂量组。采用低温... 目的:制备寒湿型变应性鼻炎(AR)大鼠模型,观察荆防颗粒对寒湿型AR大鼠的改善情况,并探讨荆防颗粒对寒湿型AR大鼠的改善机制。方法:将斯泼累格·多雷(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氯雷他定组,荆防颗粒低、中、高剂量组。采用低温高湿环境饲养联合卵清蛋白(OVA)致敏的方法建立寒湿型AR病证结合模型。最后一次滴鼻后记录各组大鼠鼻炎症状并评分,测定脾指数,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检测大鼠血清中卵清蛋白特异性免疫球蛋白E(OVA-sIgE)、γ干扰素(IFN-γ)、白细胞介素-4(IL-4)、白细胞介素-5(IL-5)、白细胞介素-13(IL-13),苏木素-伊红(HE)染色法观察大鼠鼻腔黏膜损伤状态,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qRT-PCR)检测磷酸酶及张力蛋白同源物诱导的激酶1(PINK1)、E3泛素连接酶(Parkin)、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LC3)、螯合体(p62)以及线粒体外膜转运酶20(TOM20)的mRNA表达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均出现明显鼻炎症状,脾指数明显升高,鼻黏膜损伤明显,OVA-sIgE、IL-4、IL-5、IL-13升高。与模型组比较,荆防颗粒给药组大鼠鼻炎症状积分显著降低,HE染色镜下结果显示鼻黏膜上皮细胞周围炎症细胞浸润减少,大鼠血清炎症介质水平改善,鼻黏膜组织PINK1、Parkin、LC3 mRNA水平升高,p62、TOM20 mRNA水平降低。结论:荆防颗粒可改善寒湿型AR,其机制可能与调节PINK1/Parkin信号通路表达,增强线粒体自噬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荆防颗粒 过敏性鼻炎 寒湿型变应性鼻炎 鼻鼽 磷酸酶及张力蛋白同源物诱导的激酶1 E3泛素连接酶 线粒体自噬 自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针调控杏仁核神经信号通路对创伤后应激障碍大鼠恐惧消退的影响 被引量:1
7
作者 宋凯 张虹 《世界中医药》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3期3619-3624,3631,共7页
目的:探究电针对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大鼠恐惧消退的干预作用,以及对杏仁核含WW结构域的E3泛素蛋白连接酶2(WWP2)/抑癌基因磷酸酶和张力蛋白同源蛋白(PTEN)/蛋白激酶B(AKT)信号通路关键蛋白及突触可塑性蛋白突触素(SYN)、生长相关蛋白-... 目的:探究电针对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大鼠恐惧消退的干预作用,以及对杏仁核含WW结构域的E3泛素蛋白连接酶2(WWP2)/抑癌基因磷酸酶和张力蛋白同源蛋白(PTEN)/蛋白激酶B(AKT)信号通路关键蛋白及突触可塑性蛋白突触素(SYN)、生长相关蛋白-43(GAP-43)表达的影响。方法:雄性斯泼累格·多雷(SD)大鼠被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电针组,每组8只。采用增强的连续单一应激法构建PTSD模型,随后电针治疗21 d,通过旷场实验、场景化条件化恐惧反应实验、蛋白免疫印迹实验、免疫共沉淀实验、免疫组织化学实验评价电针的干预效应。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大鼠活动距离、穿越中央格数量及直立次数均少(P<0.05),造模成功;与模型组比较,电针组大鼠上述指标均改善(P<0.05)。与模型组比较,电针组大鼠在恐惧消退训练期和恐惧重建检测阶段大鼠的僵直时间百分比低(P<0.05)。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大鼠杏仁核WWP2、磷酸化AKT蛋白表达低(P<0.05),PTEN蛋白表达高(P<0.05)。电针组上述蛋白表达变化逆转(P<0.05),PTEN与WWP2的结合能力上升。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大鼠杏仁核组织中SYN、GAP-43蛋白阳性表达低(P<0.05),电针组杏仁核组织中SYN、GAP-43蛋白阳性表达高(P<0.05)。结论:电针可有效改善PTSD大鼠的自主活动和探索行为,促进恐惧记忆的消退,以上作用与杏仁核WWP2/PTEN/AKT信号通路的调控及突触可塑性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后应激障碍 恐惧记忆 杏仁核 电针 杏仁核含WW结构域的E3泛素蛋白连接酶2(WWP2)/抑癌基因磷酸酶和张力蛋白同源蛋白(PTEN)/蛋白激酶B(AKT)信号通路 突触可塑性 突触可塑性蛋白突触素 生长相关蛋白-4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PTEN/PI3K/AKT信号通路探讨旋覆花汤联合索拉非尼对肝癌荷瘤小鼠的抗肿瘤作用 被引量:3
8
作者 苏茜茜 韩亮 +1 位作者 罗文昭 赵长普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884-1892,共9页
目的探讨旋覆花汤联合索拉非尼对肝癌荷瘤小鼠的影响及机制。方法KM小鼠分为肝癌组、旋覆花汤组、索拉非尼组、联合组、联合+PTEN抑制剂(BPV)组、联合+PI3K激活剂(IGF-1)组、空白组。液相色谱-质谱检测肝癌组和旋覆花汤组小鼠血清旋覆... 目的探讨旋覆花汤联合索拉非尼对肝癌荷瘤小鼠的影响及机制。方法KM小鼠分为肝癌组、旋覆花汤组、索拉非尼组、联合组、联合+PTEN抑制剂(BPV)组、联合+PI3K激活剂(IGF-1)组、空白组。液相色谱-质谱检测肝癌组和旋覆花汤组小鼠血清旋覆花汤入血成分;检测血清ALT、AST及瘤重、瘤体积变化;检测肿瘤组织病理、TUNEL、p53、Bax阳性细胞数占比、IFN-γ、TNF-α水平及PTEN、p-PI3K、p-AKT蛋白变化。体外实验观察联合处理对小鼠肝癌H22细胞增殖、凋亡的影响。结果旋覆花汤入血成分11种。与肝癌组相比,旋覆花汤组、索拉非尼组、联合组肿瘤细胞分散,血清AST、ALT水平、瘤重、瘤体积及p-PI3K、p-AKT蛋白降低,肿瘤组织中TUNEL、p53、Bax阳性细胞数占比、IFN-γ、TNF-α水平及PTEN蛋白升高,且联合组趋势最明显(P<0.05);BPV或IGF-1逆转了联合处理对肝癌荷瘤小鼠的抗肿瘤作用。体外实验发现,联合处理对H22细胞增殖的抑制及细胞凋亡的促进作用优于旋覆花汤或索拉非尼单独处理;BPV或IGF-1逆转了联合处理对H22细胞增殖、凋亡的作用。结论旋覆花汤联合索拉非尼可能通过上调PTEN抑制PI3K/AKT通路发挥对肝癌荷瘤小鼠的抗肿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旋覆花汤 索拉非尼 肝癌 凋亡 张力蛋白同源物/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通路 增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抑制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中GSK-3β活性对自噬的影响及可能机制 被引量:2
9
作者 汪悦婷 张鑫 赵敬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551-554,共4页
目的:探讨大鼠缺血再灌注损伤中抑制糖原合成酶激酶 3β(glycogen synthase kinase 3β,GSK-3β)后对自噬的影响及如何通过酵母自噬启动 ATG1 激酶同源蛋白(Unc-51 like autophagy activating kinase 1,ULK1)影响自噬的机制。方法:实验... 目的:探讨大鼠缺血再灌注损伤中抑制糖原合成酶激酶 3β(glycogen synthase kinase 3β,GSK-3β)后对自噬的影响及如何通过酵母自噬启动 ATG1 激酶同源蛋白(Unc-51 like autophagy activating kinase 1,ULK1)影响自噬的机制。方法:实验选取SD 大鼠为研究对象,分为假手术组(Sham 组,仅结扎颈内动脉)、缺血再灌注组(MCAO 组,大脑中动脉栓塞术制备局灶脑缺血再灌注模型)、GSK-3β干扰片段组(siGSK-3β组,建模前 24 h 注射 GSK-3β干扰片段)、GSK-3β无意义序列组(ConsiGSK-3β组,建模前 24 h 注射无意义序列)、GSK-3β抑制剂组(SB216763 组,建模前 6 h 注射抑制剂 SB216763),每组 5 只。免疫印迹检测大脑皮质酪氨酸 216 号位点磷酸化 GSK-3β[GSK-3β(P-tyr216)]、自噬相关蛋白轻链 3 抗体Ⅰ/Ⅱ(autophagy microtubule-as-sociated protein light chain 3 antibodyⅠ/Ⅱ,LC3BⅠ/Ⅱ)、泛素结合蛋白(sequestosome 1,P62)、磷酸化 ULK1(phosphorylatedULK1,P-ULK1)、乙酰化 ULK1(acetylated ULK1,AcK)的表达,电镜显示自噬体数量。结果:与 Sham 组比较,MCAO 组中 GSK-3β(P-tyr216)增高(P=0.000)。 siGSK-3β、SB216763 组相较 MCAO 组,LC3BⅡ/LC3BⅠ升高(P=0.000)、P62 表达下降(P=0.000)、P-ULK1 表达增高(P=0.000)、AcK 表达下降(SB216763:P<0.05;siGSK-3β:P<0.01),电镜可见自噬小体。结论: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中,GSK-3β活性抑制后可通过磷酸化 ULK1 增强细胞自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噬 糖原合成酶激酶-3Β 酵母自噬启动 ATG1 激酶同源蛋白 脑缺血再灌注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IPK2在IL-2撤除诱导T细胞凋亡中的作用 被引量:1
10
作者 邓富刚 王缨 +4 位作者 熊思东 储以微 任学芳 陈晓菁 杨秀利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631-635,共5页
目的研究同源结构域相关的蛋白激酶2(homeodomain-interacting protein kinase2,HIPK2)在白介素2(interleukin2,IL-2)撤除诱导的T细胞凋亡中的表达及其作用。方法IL-2依赖性的T细胞株(CTLL-2),撤除IL-2后可诱导凋亡。运用PI染色和DNA凝... 目的研究同源结构域相关的蛋白激酶2(homeodomain-interacting protein kinase2,HIPK2)在白介素2(interleukin2,IL-2)撤除诱导的T细胞凋亡中的表达及其作用。方法IL-2依赖性的T细胞株(CTLL-2),撤除IL-2后可诱导凋亡。运用PI染色和DNA凝胶电泳检测细胞凋亡,实时定量RT-PCR检测HIPK2及其他细胞凋亡相关基因的表达。通过反义技术下调HIPK2的表达,观察HIPK2在IL-2撤除诱导的T细胞凋亡中的作用。结果随IL-2撤除时间延长,CTLL-2细胞凋亡率增加,细胞基因组DNA发生了明显片段化。参与死亡受体凋亡途径的基因FasL和Fas表达没有明显改变(P>0.05),Bcl-2家族中促凋亡基因Bi m表达明显上调(P<0.01),抗凋亡基因Bcl-xL表达明显下调(P<0.05),HIPK2表达明显上调(P<0.05)。下调HIPK2的表达可以显著降低CTLL-2在IL-2撤除后的细胞凋亡率(P<0.01),促凋亡基因Bi m的表达被显著下调(P<0.01),而抗凋亡基因Bcl-xL明显上调(P<0.05)。结论HIPK2可以促进IL-2撤除诱导的CTLL-2T细胞凋亡,这种作用可能与HIPK2上调促凋亡基因Bi m和下调抗凋亡基因Bcl-xL的表达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源结构域相关的蛋白激酶2 白细胞介素2撤除 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INK1/Parkin介导的线粒体自噬在异烟肼诱导的肝细胞损伤中的作用 被引量:3
11
作者 许允 李异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1200-1207,共8页
目的:结核病患者长期大剂量联合使用抗结核药物会引起肝损伤等不良反应,但引起损伤的机制尚不明确。尽管同源性磷酸酶及张力蛋白诱导激酶1(phosphatase and tensin homolog induced kinase 1,PINK1)/Parkin信号轴可能通过调控线粒体自... 目的:结核病患者长期大剂量联合使用抗结核药物会引起肝损伤等不良反应,但引起损伤的机制尚不明确。尽管同源性磷酸酶及张力蛋白诱导激酶1(phosphatase and tensin homolog induced kinase 1,PINK1)/Parkin信号轴可能通过调控线粒体自噬和肝细胞内氧化应激水平而参与肝损伤过程,但目前尚不清楚药物致肝损伤与该信号轴调控的线粒体自噬机制间的相关性。本研究旨在探究PINK1/Parkin信号轴是否可通过调控线粒体自噬改善抗结核药物用药过程中出现的肝细胞损伤,从而为临床结核病患者使用抗结核药物治疗过程导致的肝损伤提供潜在的药物治疗靶点。方法:使用异烟肼(isoniazide,INH)处理小鼠肝实质细胞AML-12以模拟肝损伤状态,分别采用real-time PCR和蛋白质印迹法检测正常AML-12细胞(对照组)、INH刺激的肝损伤模型(模型组)及INH和PINK1激动剂红景天甙共同刺激下的AML-12细胞(干预组)中PINK1、Parkin以及自噬相关分子的表达水平。利用ELISA试剂盒检测肝细胞内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水平,采用HE染色及透射电镜技术观察细胞的肝细胞形态结构。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中PINK1、Parkin和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microtubule associated protein 1 light chain 3,LC3)的mRNA表达水平(P<0.01)以及蛋白质水平(P<0.05)均显著下降,同时泛素化蛋白水平显著下调(P<0.05),ROS水平升高(P<0.05),细胞损伤明显。与模型组相比,干预组中使用红景天甙后PINK1、Parkin和自噬相关分子LC3的mRNA及蛋白质水平均显著升高(均P<0.05),泛素化蛋白水平亦显著升高(P<0.05),同时线粒体介导的ROS水平下降(P<0.05),肝细胞损伤状态明显减轻。结论:本研究利用体外细胞实验证明了PINK1/Parkin信号轴介导的线粒体自噬机制可能与异烟肼所致肝细胞的损伤相关,并能调控损伤状态,提示Parkin是一个潜在的药物致肝损伤预测及诊疗的分子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烟肼 同源性磷酸酶及张力蛋白诱导激酶1/Parkin信号轴 线粒体自噬 肝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急性肺损伤时Ang-2/Tie-2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5
12
作者 齐志江 王晓芝 +2 位作者 韩兆东 王博江 孙婷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314-317,共4页
目的:探讨血管生成素-2(Ang-2)及其受体具有免疫球蛋白和表皮生长因子同源性结构域的酪氨酸蛋白激酶-2(Tie-2)在大鼠急性肺损伤(ALI)时的表达及意义。方法:42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12只,采用假手术处理;CLP组30只,采用盲肠结扎穿孔... 目的:探讨血管生成素-2(Ang-2)及其受体具有免疫球蛋白和表皮生长因子同源性结构域的酪氨酸蛋白激酶-2(Tie-2)在大鼠急性肺损伤(ALI)时的表达及意义。方法:42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12只,采用假手术处理;CLP组30只,采用盲肠结扎穿孔术(CLP)制作ALI模型,于假手术及CLP术后12h每组各处死6只大鼠,进行动脉血气分析,取左肺计算肺系数,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Tie-2及Ang-2在鼠肺组织中的表达,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血清Ang-2的水平,观察36h内2组鼠死亡率。结果:光镜下对照组鼠肺组织结构清楚;CLP组肺泡间隔增厚,毛细血管充血水肿,有中性粒细胞及巨噬细胞浸润。对照组在支气管上皮细胞、平滑肌细胞及内皮细胞表达Tie-2;CLP组Tie-2表达与对照组相似外,中性粒细胞及巨噬细胞有强阳性表达,在Tie-2阳性的炎症细胞附壁区域,内皮细胞Tie-2表达亦增强。对照组Ang-2主要表达于平滑肌细胞、支气管上皮细胞及内皮细胞,CLP组Ang-2在炎症渗出区的巨噬细胞表达增强,其它与对照组相似。CLP组血清Ang-2水平(8.14±1.74)μg/L明显高于对照组(4.63±0.49)μg/L(P<0.01),且CLP组36h内死亡鼠Ang-2血清水平(8.95±1.61)μg/L显著高于存活鼠(6.80±0.96)μg/L(P<0.01);CLP组动脉血氧分压低于对照组(P<0.01),肺系数则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Ang-2与Tie-2可能参与ALI的发病过程,Ang-2血清水平增高与预后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肺损伤 血管生成素-2 免疫球蛋白和表皮生长因子同源性结构域的酪氨酸蛋白激酶-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INK1介导的线粒体自噬对大鼠骨髓内皮祖细胞衰老及其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7
13
作者 唐蜜 石永芳 +2 位作者 肖珍 梁梅 秦臻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1472-1480,共9页
目的采用小干扰RNA(small interfering RNA,siRNA)技术敲减大鼠骨髓内皮祖细胞(endothelial progenitor cells,EPCs)中磷酸酶和张力蛋白同源物诱导激酶1(PTEN-induced putative kinase 1,PINK1),探讨PINK1介导的线粒体自噬对EPCs衰老及... 目的采用小干扰RNA(small interfering RNA,siRNA)技术敲减大鼠骨髓内皮祖细胞(endothelial progenitor cells,EPCs)中磷酸酶和张力蛋白同源物诱导激酶1(PTEN-induced putative kinase 1,PINK1),探讨PINK1介导的线粒体自噬对EPCs衰老及其功能的影响。方法分离培养大鼠骨髓EPCs并鉴定,EPCs计数后随机分为空白组、阴性对照组(NC siRNA)和PINK1转染组(PINK1 siRNA)。qRT-PCR与Western blot检测各组PINK1 mRNA与蛋白的表达情况;以最佳敲减时间为据点选择不同时间点模拟衰老进程,SA-β-半乳糖苷酶染色法及p16蛋白表达评估细胞衰老情况;CCK-8、Transwell小室、体外血管生成试剂盒检测细胞增殖、迁移、成血管功能;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ROS水平,Western blot检测PINK1、Parkin、LC3、p62的表达,透射电镜观察线粒体及自噬小体情况。结果转染PINK1 siRNA 48 h后,PINK1被有效敲减。转染48 h和96 h后,与空白组相比,PINK1 siRNA组衰老细胞蓝染阳性率和p16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上升;细胞增殖、迁移和成血管功能明显降低,ROS水平明显升高;PINK1、Parkin、LC3蛋白表达明显下调,而p62蛋白明显上调;透射电镜下PINK1 siRNA组线粒体肿胀变形,自噬小体减少。结论PINK1基因的下调会加剧EPCs的衰老,PINK1介导的线粒体自噬可能参与并调节了EPCs的衰老和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皮祖细胞 磷酸酶和张力蛋白同源物诱导激酶1 线粒体自噬 细胞衰老 细胞功能 活性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维来司钠对COPD大鼠GRP78/PERK/CHOP信号通路及气道高分泌的影响 被引量:7
14
作者 王生成 李琪 +1 位作者 蔡潇阳 唐咏婕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6-23,共8页
目的探究西维来司钠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大鼠葡萄糖调节蛋白78/蛋白激酶R样内质网激酶/CCAAT增强子结合蛋白同源蛋白(GRP78/PERK/CHOP)信号通路及气道高分泌的影响。方法采用香烟烟熏联合脂多糖(LPS)气管滴注制备COPD大鼠模型。成... 目的探究西维来司钠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大鼠葡萄糖调节蛋白78/蛋白激酶R样内质网激酶/CCAAT增强子结合蛋白同源蛋白(GRP78/PERK/CHOP)信号通路及气道高分泌的影响。方法采用香烟烟熏联合脂多糖(LPS)气管滴注制备COPD大鼠模型。成模大鼠随机分为COPD组、西维来司钠干预组(低、中、高剂量),另取正常饲养大鼠为对照组(NC组),每组12只,西维来司钠低、中、高剂量组分别尾静脉注射西维来司钠2.5 mg/kg、5.0 mg/kg、10.0 mg/kg,NC组、COPD组注射等量生理盐水,每天2次,连续干预21 d。检测大鼠肺功能指标0.1 s用力呼气量(FEV0.1)、用力肺活量(FVC)水平,采用原位末端标记法(TUNEL)检测大鼠肺泡上皮细胞凋亡情况,显微镜观察大鼠肺组织病理学改变,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检测大鼠肺组织黏蛋白5AC(MUC5AC)、葡萄糖调节蛋白78(GRP78)、蛋白激酶R样内质网激酶(PERK)、CCAAT/增强子结合蛋白同源蛋白(CHOP)mRNA表达水平,蛋白免疫印迹(Western blot)法检测大鼠肺组织MUC5AC、GRP78、PERK、CHOP蛋白表达量。结果NC组大鼠肺泡组织结构完整,无明显病理改变;COPD组大鼠肺组织支气管壁增高,肺泡组织壁变薄,纤毛脱落、倒伏明显,有大量炎性细胞浸润;西维来司钠各干预组大鼠肺组织病理改变均减轻。与NC组比较,COPD组大鼠FEV0.1、FVC水平显著降低,肺泡上皮细胞凋亡率、肺组织MUC5AC、GRP78、PERK、CHOP mRNA及蛋白水平显著增加(P<0.05);与COPD组比较,西维来司钠低、中、高剂量组大鼠FEV0.1、FVC水平依次升高,肺泡上皮细胞凋亡率、肺组织MUC5AC、GRP78、PERK、CHOP mRNA及蛋白水平依次降低(P<0.05)。结论西维来司钠可减轻COPD大鼠气道黏液高分泌,可能与抑制GRP78/PERK/CHOP信号通路激活,抑制COPD肺组织上皮细胞凋亡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维来司钠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大鼠 黏膜蛋白5AC 葡萄糖调节蛋白78/蛋白激酶R样内质网激酶/CCAAT增强子结合蛋白同源蛋白信号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艾帕素13(apelin-13)通过阻断PINK1/parkin信号通路促进线粒体自噬改善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 被引量:8
15
作者 梁荣珍 王太成 +2 位作者 林德文 殷雪娇 林莉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981-987,共7页
目的研究脂肪细胞因子艾帕素13(AP13)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MIRI)中线粒体自噬水平的影响及机制。方法通过结扎大鼠冠状动脉分支建立MIRI模型,大鼠分为假手术组、AP13处理的假手术组、MIRI组、AP13处理的MIRI组。MIRI模型建立24 h后,采... 目的研究脂肪细胞因子艾帕素13(AP13)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MIRI)中线粒体自噬水平的影响及机制。方法通过结扎大鼠冠状动脉分支建立MIRI模型,大鼠分为假手术组、AP13处理的假手术组、MIRI组、AP13处理的MIRI组。MIRI模型建立24 h后,采用ELISA检测血清肌酸激酶(CK)、乳酸脱氢酶(LDH)、心肌肌钙蛋白I(cTnI)水平,2,3,4-氯化三苯基四氮唑(TTC)染色检测大鼠心肌梗死面积,原位末端转移酶标记技术(TUNEL)检测MIRI心肌区的心肌细胞凋亡水平,透射电镜观察受损心肌区心肌细胞线粒体损伤情况及自噬体的形成。取各组大鼠心肌梗死区组织,Western blot法检测细胞中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Ⅱ(LC3Ⅱ)/LC3Ⅰ比值,泛素结合蛋白P62蛋白及线粒体自噬通路中磷酸酶与张力蛋白同源物诱导激酶1(PINK1)、泛素连接酶parkin和裂解型胱天蛋白酶3(c-caspase-3)的蛋白表达。采用携带GFP-LC3的腺病毒感染分离的各组大鼠心梗区心肌细胞,并采用免疫荧光细胞化学染色观察线粒体外膜转位酶20(TOM20)和LC3的共定位。结果与假手术组或AP13处理的假手术组相比,MIRI组或AP13处理的MIRI组大鼠血清CK、LDH、cTnI和心肌梗死面积和细胞凋亡率均显著增加,前两组无明显差异。而与MIRI组相比,AP13处理的MIRI大鼠的上述变化均明显降低。与假手术组或AP13处理的假手术组相比,MIRI组或AP13处理的MIRI组大鼠心肌细胞中线粒体结构的完整性明显破坏,且包裹线粒体的自噬体大量出现,而与MIRI组相比,AP13处理的MIRI组大鼠的心肌细胞线粒体损伤明显减轻,自噬体的数量显著增加。MIRI组或AP13处理的MIRI组梗死心肌组织中LC3Ⅱ/LC3Ⅰ比值、PINK1、parkin及c-caspase-3蛋白表达均显著增加,P62表达水平明显降低,而与MIRI组相比,AP13处理的MIRI组中上述蛋白水平的变化趋势明显降低;MIRI造模后LC3与TOM20共定位于心肌细胞线粒体中,且在AP13处理的MIRI组中LC3的表达强度较MIRI组显著增加。结论AP13可能通过阻断PINK1/parkin信号通路,促进线粒体自噬水平减少MIRI造成的心肌梗死面积,降低细胞凋亡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MIRI) apelin-13(AP13) 线粒体自噬 磷酸酶与张力蛋白同源物诱导激酶1(PINK1) 泛素连接酶parki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川芎嗪改善缺血再灌注诱导的大鼠急性肾损伤 被引量:4
16
作者 王树森 郑越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663-669,共7页
目的探讨川芎嗪对缺血再灌注(I/R)诱导的大鼠急性肾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与线粒体自噬的相关性。方法48只Wistar大鼠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模型+TMP(10,15和20 mg·kg^-1)组和正常+TMP(15 mg·kg^-1)组。通过夹闭双侧肾动脉45 ... 目的探讨川芎嗪对缺血再灌注(I/R)诱导的大鼠急性肾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与线粒体自噬的相关性。方法48只Wistar大鼠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模型+TMP(10,15和20 mg·kg^-1)组和正常+TMP(15 mg·kg^-1)组。通过夹闭双侧肾动脉45 min再灌注30 min制备大鼠急性肾损伤模型;模型+TMP(10,15和20 mg·kg^-1)组大鼠于夹闭双侧肾动脉45 min再灌注30 min后一次性ip给予不同剂量的TMP;正常+TMP(15 mg·kg^-1)组于开腹刺激75 min后一次性ip给予TMP 15 mg·kg^-1。给予TMP 24 h后,肌氨酸氧化酶法检测血清中肌酐(Cr)含量;尿素酶-谷氨酸脱氢酶法检测血清中尿素氮(BUN)含量;ELISA法检测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含量;WST-1法检测肾组织匀浆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TBA法检测肾组织匀浆中丙二醛(MDA)含量。HE染色检测肾组织病理变化,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大鼠肾组织中磷酸酶及张力蛋白同源物诱导的激酶1(PINK1)和E3泛素连接酶(Parkin)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大鼠血清中Cr,BUN及TNF-α含量明显升高(P<0.01);肾组织匀浆中SOD活性明显降低(P<0.01),MDA含量明显升高(P<0.01);肾组织中PINK1和Parkin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1)。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正常+TMP组大鼠血清中Cr,BUN及TNF-α含量未见明显变化;肾组织匀浆中SOD活性和MDA含量无明显变化;肾组织中PINK1和Parkin蛋白表达水平未见明显变化。与模型组相比,模型+TMP组大鼠血清中Cr,BUN和TNF-α含量明显降低(P<0.01,P<0.05);肾组织匀浆中SOD活性明显升高(P<0.01),MDA含量明显降低(P<0.01);肾组织中PINK1和Parkin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1)。HE染色结果显示,TMP可明显改善I/R引起的大鼠肾小管细胞肿胀、排列紊乱和蛋白管型等,细胞形态明显好转。结论TMP对I/R诱导的大鼠急性肾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改善氧化应激损伤、促进线粒体自噬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芎嗪 急性肾损伤 线粒体自噬 磷酸酶及张力蛋白同源物诱导的激酶1 E3泛素连接酶 超氧化物歧化酶 丙二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醛固酮通过激活RhoA/ROCK信号通路诱导大鼠肝星状细胞迁移 被引量:4
17
作者 姬宏利 姬宏娟 王保健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812-816,共5页
目的探讨醛固酮(ALD)诱导大鼠肝星状细胞系HSC-T6细胞迁移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HSC-T6细胞分为阴性对照组、ALD单独处理组、安体舒通预处理组、Y27632预处理组。对照组仅用无血清DMEM培养,其余各组给予1 nmol/L ALD刺激24 h,但安体舒通... 目的探讨醛固酮(ALD)诱导大鼠肝星状细胞系HSC-T6细胞迁移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HSC-T6细胞分为阴性对照组、ALD单独处理组、安体舒通预处理组、Y27632预处理组。对照组仅用无血清DMEM培养,其余各组给予1 nmol/L ALD刺激24 h,但安体舒通和Y27632预处理分别在ALD刺激前,分别给予10 nmol/L安体舒通或Y27632预处理1 ho TransweU™实验观察细胞迁移情况、罗丹明标记的鬼笔环肽染色观察细胞纤维型肌动蛋白(F-actin)的分布、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细胞骨架的变化;Western blot法检测细胞Rh。激酶通路上肌球蛋白轻链(MLC)、膜突蛋白(moesin)磷酸化水平。结果ALD处理的HSC-T6细胞迁移增加、F-actin数量增加、MLC和moesin蛋白的磷酸化增强。安体舒通和Y27632均可显著抑制以上作用并抑制MLC和moesin蛋白的磷酸化,两组的抑制效应无明显差别。结论ALD诱导的肝星状细胞的迁移可能与Ras同源蛋白A/Rh。相关卷曲蛋白激酶(RhoA/ROCK)信号通路的激活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醛固酮 Ras同源蛋白A/Rho相关卷曲蛋白激酶(RhoA/ROCK)信号通路 细胞迁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