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激活后增强效应与激活后表现提升:重塑定义与认知
被引量:1
- 1
-
-
作者
徐恺
唐文静
路恒
王然
-
机构
上海体育大学
-
出处
《中国体育科技》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7-58,共12页
-
基金
上海市科委“地方院校能力建设计划”项目(21010503500)。
-
文摘
激活后增强(post-activation potentiation,PAP)效应是指最大或接近最大强度自主收缩后颤搐力(矩)的急性增强,激活后表现提升(post-activation performance enhancement,PAPE)则尤指运动表现的急性提升。然而,两种术语的定义与应用存在混淆。研究通过系统检索和文献分析发现,术语PAP在发展的历史中逐渐从宽泛的概念转变为具体、明确的术语。目前,PAP效应的主要机制被认为是肌球蛋白调节轻链磷酸化,这可能会提升运动表现相关测试的发力速率和向心负荷-速度关系。然而,在纳入的32篇同时报告PAP效应和PAPE的研究中,50%的研究未同时观察到PAP效应和PAPE,9.4%的研究在PAP效应无差异和显著下降的同时却观察到了PAPE的显著提升。PAP效应只有在激活后的早期(5 min以内)且幅度极高时,才可能影响PAPE,但并不是PAPE的主要机制。结合国外学者对PAP和PAPE的定义,认为在以运动表现作为测量结果时,应统一使用术语PAPE描述相关内容。建议将PAPE翻译为“激活后表现提升”,定义为“最大或接近最大强度自主收缩后运动表现的急性提升”;将PAP翻译为“激活后增强”,定义为“最大或接近最大强度自主收缩后颤搐力(矩)的急性增强”。
-
关键词
激活后表现提升
激活后增强效应
运动表现
颤搐
肌球蛋白调节轻链磷酸化
-
Keywords
post-activation performance enhancement
post-activation potentiation
sport performance
twitch
myosin regulates light chain phosphorylation
-
分类号
G804.6
[文化科学—运动人体科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