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用热流探针测量激波速度 被引量:2
1
作者 张仕忠 李贤 +2 位作者 李进平 陈宏 俞鸿儒 《实验流体力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86-91,共6页
激波速度测量是激波管和激波风洞运行状态的一个重要参数,压电传感器或光学方法测速系统成本高,而传统电离探针在激波马赫数较低、波后温度达不到空气电离程度的情况下无法满足实验要求。提出了一种使用同轴热电偶作为测速探针来测激波... 激波速度测量是激波管和激波风洞运行状态的一个重要参数,压电传感器或光学方法测速系统成本高,而传统电离探针在激波马赫数较低、波后温度达不到空气电离程度的情况下无法满足实验要求。提出了一种使用同轴热电偶作为测速探针来测激波速度的方法,弥补了电离探针在激波马赫数较低时的不足。介绍了同轴热电偶探针测速原理,并设计了测量激波速度的系统电路。通过信号放大电路锁定激波冲激信号,触发脉冲信号发生电路,实现了一种单通道、多测点的激波风洞测速系统。分别开展以温度与热流为触发信号的风洞实验,结果表明只有使用热流信号才能满足激波测速的时间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流探针 激波速度 同轴热电偶 电离探针 风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存在衰减和真实气体效应的激波管激波速度的计算 被引量:4
2
作者 张京平 《计量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45-50,共6页
用一般理论计算激波管参数,由于激波的衰减不可避免以及一定压力下的气体是非理想气体,故会有不小误差。本文分别考虑了衰减和真实气体效应这两种对激波速度有影响的因素,对一种具有良好压力平台的激波管( 驱动气体为H2 ,被驱动气体为CO... 用一般理论计算激波管参数,由于激波的衰减不可避免以及一定压力下的气体是非理想气体,故会有不小误差。本文分别考虑了衰减和真实气体效应这两种对激波速度有影响的因素,对一种具有良好压力平台的激波管( 驱动气体为H2 ,被驱动气体为CO2) 中的激波速度进行了计算。首先采用考虑真实气体效应的理论,计算破膜后形成的初始激波速度;在激波沿管运行理论不能准确计算的阶段,采用由实验得出的激波衰减公式进行计算。计算结果与实验数据比较,相对误差优于0-65 %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形成 衰减 激波速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耀斑引发的激波初始速度对激波到达时间预测的影响 被引量:2
3
作者 罗浩 陈耿雄 +5 位作者 杜爱民 孙炜 徐文耀 张莹 赵旭东 王源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1945-1952,共8页
利用Hakamada-Akasofu-Fry运动学太阳风模型模拟了1981到1985卡林顿周的48个太阳耀斑事件激发的激波到达地球的时间.结果表明,对模式输入参数之一的激波初始速度进行调整,可以使模拟结果和实际观测基本一致.通过对发生在该时期多个事件... 利用Hakamada-Akasofu-Fry运动学太阳风模型模拟了1981到1985卡林顿周的48个太阳耀斑事件激发的激波到达地球的时间.结果表明,对模式输入参数之一的激波初始速度进行调整,可以使模拟结果和实际观测基本一致.通过对发生在该时期多个事件的统计分析,分别得到日球表面东、西两半球耀斑爆发对应的激波初始速度调整因子和初始速度的统计关系.该关系应用到1986到1990卡林顿周期间发生的耀斑对应的激波到达地球时间的模拟时,对于位于西(东)半球的耀斑,预测行星际激波到达地球所需时间的平均绝对误差从未使用该关系的16(15)h降低到12(11)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AF模型 初始太阳风激波速度 到时 Ⅱ型射电爆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激波波后氮分子发射光谱的测量 被引量:2
4
作者 杨乾锁 余西龙 +2 位作者 姜乃波 竺乃宜 林贞彬 《流体力学实验与测量》 EI CSCD 2000年第3期57-60,65,共5页
利用多通道光学分析仪测量激波波后不同时刻高温氮气的辐射光谱发现,辐射随时间发生强烈的变化。在非平衡态和平衡态,光谱的各条谱线强度有明显的差别。光谱的结构特征也依赖于激波的速度。
关键词 激波速度 氮分子 辐射光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焓膨胀波管的气动实验
5
作者 施红辉 王天军 理查德.摩根 《空气动力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483-486,共4页
该研究简报介绍了用膨胀波管产生高超声速气流的实验结果。用压力传感器测量了激波管内的激波速度,用激光全息摄影拍摄了飞船返回舱模型吹风时的激波形状,证实了在膨胀波管中建立了可用的流动条件。
关键词 膨胀 激波速度 空气动力学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