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抑郁应激激发模型的起源、发展与整合 被引量:9
1
作者 肖晶 何路宽 +1 位作者 崔丽霞 姚树桥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174-179,共6页
抑郁的应激激发模型(SGM)理论基础源于应激的因果效应理论和应激的持续效应理论。该模型认为个体不是被动地对遭遇的生活事件做出反应,而是个体的易感素质可能影响某些负性生活事件的发生。目前对应激激发模型的探究主要集中于模型中应... 抑郁的应激激发模型(SGM)理论基础源于应激的因果效应理论和应激的持续效应理论。该模型认为个体不是被动地对遭遇的生活事件做出反应,而是个体的易感素质可能影响某些负性生活事件的发生。目前对应激激发模型的探究主要集中于模型中应激发生的相关因素、模型的性别特征以及模型对抑郁的解释效度等领域。未来研究需要完善应激评估方法、抑郁的应激激发模型的跨时段年龄特征以及积极心理品质在该模型中的作用机制等,并在统计方法上寻找突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郁 应激激发模型 消极认知方式 人际易感性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能级跃迁的创新转型激发模型 被引量:4
2
作者 高锡荣 柯俊 《科技进步与对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7-11,共5页
将创新转型比作量子受激跃迁过程,结合创新转型演进特点,将创新转型的演进节点划分为5种状态:原始封闭状态、模仿状态、创新式模仿状态、模仿式创新状态、自主创新状态,并运用量子跃迁模型模拟创新转型的状态演进。当受到外界创新刺激... 将创新转型比作量子受激跃迁过程,结合创新转型演进特点,将创新转型的演进节点划分为5种状态:原始封闭状态、模仿状态、创新式模仿状态、模仿式创新状态、自主创新状态,并运用量子跃迁模型模拟创新转型的状态演进。当受到外界创新刺激因素的刺激足够时,便会诱发创新状态的跃迁,且跃迁概率由外界创新刺激因素的作用强度和时间共同决定。结果显示,可充分运用不同的外界刺激因素组合获得最佳创新转型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级跃迁 创新转型 激发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在线学习参与的作用机理与激发模型 被引量:16
3
作者 彭飞霞 《成人教育》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8-23,共6页
随着在线学习重要性受到普遍认同,如何激发在线学习参与成为研究者关注的重要课题。在线学习参与是在线学习影响因素、参与的作用机理、激发运行机制和学习者主动参与共同影响的行为,可分为动力、过程、结果和条件四个维度。动力预期的... 随着在线学习重要性受到普遍认同,如何激发在线学习参与成为研究者关注的重要课题。在线学习参与是在线学习影响因素、参与的作用机理、激发运行机制和学习者主动参与共同影响的行为,可分为动力、过程、结果和条件四个维度。动力预期的科学性、作用形式的关联性、作用路径的明确性等基本要义是在线学习参与的作用机理。依托作用机理,设计了包括激发参与系统、规则维持系统和反馈系统在内的在线学习参与的激发机制。同时提出了完善在线学习参与的激发政策、优化在线学习空间、支持学习者个性化需求、提升学习内容的有意义程度等激发策略,以提升在线学习参与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在线学习参与 作用机理 激发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感应耦合等离子体中原子发射光谱的非局部热平衡 Ⅰ.非玻尔兹曼分布
4
作者 杨芃原 王小如 +2 位作者 应海 邓志威 王志勇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5期63-68,共6页
本文叙述了在感应耦合等离子体中,原子激发过程可以用台阶式模型来近似,从而证实了激发态粒子数的局部非玻尔兹曼分布是等离子体光学薄性质的必然结果。从理论上讨论了局部非玻尔兹曼分布公式以及分布曲线弯曲时的拐点能量。
关键词 ICP-AES 原子激发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mpact of substrate on opto-thermal response of thin metallic targets under irradiation with femtosecond laser pulses
5
作者 TSIBIDIS G D STRATAKIS E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22年第10期3410-3421,共12页
Femtosecond pulsed lasers have been widely used over the past decades due to their capability to fabricate precise patterns at the micro-and nano-lengths scales. A key issue for efficient material processing is the de... Femtosecond pulsed lasers have been widely used over the past decades due to their capability to fabricate precise patterns at the micro-and nano-lengths scales. A key issue for efficient material processing is the determination of the laser parameters used in the experimental set ups. Despite a systematic investigation that has been performed to highlight the impact of every parameter independently, little attention has been drawn on the role of the substrate material on which the irradiated solid is placed. In this work, the influence of the substrate is emphasised for films of various thicknesses, which demonstrates that both the optical and thermophysical properties of the substrate affect the thermal fingerprint on the irradiated film while the impact is manifested to be higher at smaller film sizes. Two representative materials, silicon and fused silica, have been selected as typical substrates for thin films(gold and nickel) of different optical and thermophysical behaviour and the thermal response and damage thresholds are evaluated for the irradiated solids. The pronounced influence of the substrate is aimed to pave the way for new and more optimised designs of laserbased fabrication set ups and processing schem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emtosecond laser pulse ultrafast dynamics optical excitation two-temperature model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