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型超细蓝色荧光粉Sr_2MgSi_3O_9∶Eu^(2+)的合成及发光性质 被引量:5
1
作者 翟永清 冯仕华 +2 位作者 孔令帅 殷天亮 郝洁 《人工晶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1078-1082,共5页
采用凝胶-燃烧法在活性炭弱还原气氛下成功合成了新型蓝色发光材料Sr2MgSi3O9∶Eu2+。用X射线粉末衍射仪(XRD)、扫描电镜(SEM)、荧光分光光度计等对样品的物相结构、微观形貌及发光性质进行了分析和表征。结果表明:Sr2-xMgSi3O9∶Eu2x+... 采用凝胶-燃烧法在活性炭弱还原气氛下成功合成了新型蓝色发光材料Sr2MgSi3O9∶Eu2+。用X射线粉末衍射仪(XRD)、扫描电镜(SEM)、荧光分光光度计等对样品的物相结构、微观形貌及发光性质进行了分析和表征。结果表明:Sr2-xMgSi3O9∶Eu2x+系列样品的衍射峰数据与Sr2MgSi2O7的JCPDS卡片(卡号:75-1736)衍射峰数据基本一致,属四方晶系。其一次颗粒近似球形,粒径在100nm左右。激发光谱分布在250~450nm的波长范围,主激发峰位于424nm处,次激发峰位于400nm处,可以被InGaN管芯产生的紫外辐射有效激发。发射光谱也为一宽带,最大发射峰位于470nm附近,是典型的Eu2+的4f5d-4f跃迁导致的。Sr2MgSi3O9∶Eu2+是一种很有前途用于白光LED的蓝色荧光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光 白光LED Sr2MgSi3O9∶Eu2+ 凝胶-燃烧法 激发和发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黄绿色发光材料Sr_2MgSi_3O_9:Ce^(3+),Tb^(3+)的合成及光谱分析 被引量:4
2
作者 翟永清 冯仕华 +1 位作者 李艳威 安然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1068-1070,1073,共4页
采用凝胶-燃烧法在活性炭弱还原气氛下成功合成了新型荧光粉Sr2MgSi3O9:Tb3+、Sr2MgSi3O9:Ce3+,Tb3+,用X射线粉末衍射仪(XRD)、扫描电镜(SEM)、荧光分光光度计等对合成产物进行了分析和表征。结果表明,所合成的发光材料与Sr2MgSi2O7具... 采用凝胶-燃烧法在活性炭弱还原气氛下成功合成了新型荧光粉Sr2MgSi3O9:Tb3+、Sr2MgSi3O9:Ce3+,Tb3+,用X射线粉末衍射仪(XRD)、扫描电镜(SEM)、荧光分光光度计等对合成产物进行了分析和表征。结果表明,所合成的发光材料与Sr2MgSi2O7具有相似的晶体结构,同属四方晶系。样品一次颗粒近似球形,粒径在100nm左右。Sr2MgSi3O9:Tb3+的激发光谱为一位于249nm的宽带,发射光谱主要由473、491、547、585nm等一系列发射峰组成,其中473nm(5D3→7F3)为主发射峰,547nm(5D4→7F5)为次发射峰;样品Sr1.955MgSi3O9:Tb30.+04,Ce03.+005的激发光谱由峰值分别位于249和335nm的双激发带组成,其中后者为主激发带。在335nm激发下,其发射光谱由两部分组成,其中400nm附近的带状发射对应于Ce3+的发射,而491、547、588nm处的发射峰归属为Tb3+的5D4→7FJ(J=6,5,4)跃迁发射,最强峰位于547nm,对应Tb3+的5D4→7F5跃迁。此外,探讨了Ce3+掺杂量对样品发光亮度的影响,发现Ce3+可以把能量传递给Tb3+,对Tb3+起到敏化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光 Sr2MgSi3O9:Tb^3+ CE^3+ 凝胶-燃烧法 激发和发射 能量传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u^(2+)-Yb^(3+)共掺磷酸盐玻璃中的合作能量传递(英文) 被引量:2
3
作者 徐波 杨斌 +2 位作者 张约品 王金浩 夏海平 《光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27-131,共5页
报道了在Eu2+-Yb3+共掺磷酸盐中,一个紫外光子(320nm)通过下转换发光变成两个近红外光子(约1 000nm)的现象.测试了不同样品的吸收、激发和发射光谱,证明了在本玻璃体系中量子剪裁现象的存在;Eu2+离子5d-4f能级发光的衰减曲线证明Eu2+到Y... 报道了在Eu2+-Yb3+共掺磷酸盐中,一个紫外光子(320nm)通过下转换发光变成两个近红外光子(约1 000nm)的现象.测试了不同样品的吸收、激发和发射光谱,证明了在本玻璃体系中量子剪裁现象的存在;Eu2+离子5d-4f能级发光的衰减曲线证明Eu2+到Yb3+之间的合作能量传递;用I-H理论模型拟合衰减曲线说明了能量传递的过程.最后计算出了能量传递的效率,当Yb3+浓度为1.0mol%时效率为23.05%,当其增加到2.0mol%时,能量传递效率提高到了53.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量传递 下转换 激发和发射 磷酸盐玻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K_2SiF_6∶Mn^(4+)荧光粉的结构与性能研究
4
作者 何清洋 朱月华 +1 位作者 王海波 卓宁泽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37-139,共3页
通过化学沉淀法制备K_2SiF_6∶Mn^(4+)荧光粉,并研究了不同K/Mn摩尔比和不同反应时间对荧光粉结构及性能的影响。通过X射线衍射仪、扫描电子显微镜、荧光光谱仪对荧光粉的结构、形貌、激发光谱和发射光谱进行了测试和分析。结果表明,K/M... 通过化学沉淀法制备K_2SiF_6∶Mn^(4+)荧光粉,并研究了不同K/Mn摩尔比和不同反应时间对荧光粉结构及性能的影响。通过X射线衍射仪、扫描电子显微镜、荧光光谱仪对荧光粉的结构、形貌、激发光谱和发射光谱进行了测试和分析。结果表明,K/Mn之比的变化没有改变K_2SiF_6∶Mn^(4+)的晶格结构,样品具有立方晶系结构。通过荧光光谱图发现当K/Mn摩尔比为43/38在反应8h合成的样品激发峰和发射峰强度最强,激发峰一般由~460nm(~4 A_2→~4 T_2)强峰和~360nm(~4 A_2→~4 T_1)次强峰组成,有时会伴有一些弱峰,在460nm的激发下,最强窄带发射峰位于630nm处(~2Eg→~4 A_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K2SiF6∶Mn^4+ K/Mn 红色荧光粉 结构与性能 激发和发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