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1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室内外场景下不同类型激光雷达/惯性里程计定位性能对比与分析
1
作者 袁俊俨 李林阳 +1 位作者 赵冬青 郭文卓 《导航定位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23-135,共13页
针对自动驾驶、智慧物流等领域大多围绕单一类型激光雷达(LiDAR)定位的问题,分析室内外场景下不同类型激光雷达(LiDAR)和激光惯性里程计的定位性能:对比威力登32线机械LiDAR(VLP-32)和觅道360类固态LiDAR(Mid-360)的硬件设计和扫描线束... 针对自动驾驶、智慧物流等领域大多围绕单一类型激光雷达(LiDAR)定位的问题,分析室内外场景下不同类型激光雷达(LiDAR)和激光惯性里程计的定位性能:对比威力登32线机械LiDAR(VLP-32)和觅道360类固态LiDAR(Mid-360)的硬件设计和扫描线束分布;围绕当前广泛应用的基于增量平滑的激光惯性里程计(LIO-SAM)、快速直接激光惯性里程计(FAST-LIO2)和轻量化激光惯性里程计(Faster-LIO),分析3种开源框架的解算特性。实验结果表明,在开阔的室外环境中,VLP-32轨迹精度更高;而在室内受限空间,相比VLP-32,Mid-360的绝对轨迹误差可降低15.42%,性价比更高;对于VLP-32,3种开源框架解算室外数据的精度相差不大,而FAST-LIO2解算室内数据的精度最高;对于Mid-360,FAST-LIO2和Faster-LIO解算室内和室外数据的精度优于LIO-SAM,室内场景更显著,且FAST-LIO2解算得到的绝对轨迹误差最小;Faster-LIO运行内存占用最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械激光雷达(LiDAR) 低成本类固态激光雷达 开源激光惯性里程计 室内外场景 定位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平面特征的地面机器人雷达-惯性里程计外参标定方法 被引量:2
2
作者 任家卫 徐晓苏 《仪器仪表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44-354,共11页
准确可靠的传感器外参标定方法是雷达-惯性融合系统实现高精度定位与导航的关键,然而,现有的标定方法大多依赖于惯性传感器三轴激励的获取,当雷达和惯性传感器安装在运动受限的地面机器人上时,现有的标定方法性能下降甚至无法标定。为... 准确可靠的传感器外参标定方法是雷达-惯性融合系统实现高精度定位与导航的关键,然而,现有的标定方法大多依赖于惯性传感器三轴激励的获取,当雷达和惯性传感器安装在运动受限的地面机器人上时,现有的标定方法性能下降甚至无法标定。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雷达点云平面特征的地面机器人雷达-惯性里程计外参标定方法。该方法首先利用雷达点云中的平面特征建立残差,通过最小化雷达点到平面的距离迅速将外参收敛至较小的误差范围内。随后,基于八叉树结构,结合雷达点云的空间占用信息,进一步优化外参。最后利用地面分割算法将地面约束纳入标定过程,对平面运动时Z轴方向上无法约束的误差进行修正,从而获得完整的六自由度外参。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在两组开源数据集上的标定精度显著优于其他算法,旋转角平均误差分别降低43.73%及36.47%,位移平均误差分别降低了76.33%及41.52%。在实车验证实验中,该方法在平地、崎岖不平的地形、狭窄的通道等各种场景中均成功完成标定,进一步验证了该方法在实际环境中的可靠性与鲁棒性。在定位精度分析实验中,以本研究标定结果为初参的FAST-LIO2算法的绝对轨迹均方根误差降低了6.54%左右,证明了该方法的实用性和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达-惯性里程计 平面约束 地面机器人 标定 传感器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基于多状态颜色一致性约束的激光-惯性-视觉里程计
3
作者 刘春明 于光远 +3 位作者 李琮 施鹏程 孙世颖 徐勇军 《电讯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9-126,共8页
基于视觉、激光等单一传感器的定位方法难以适应多样化的环境,围绕激光雷达、惯性测量单元和相机3种模态的传感器信息源,针对激光雷达(Light Detection and Ranging,LiDAR)与视觉测量没有充分关联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多状态颜色一致... 基于视觉、激光等单一传感器的定位方法难以适应多样化的环境,围绕激光雷达、惯性测量单元和相机3种模态的传感器信息源,针对激光雷达(Light Detection and Ranging,LiDAR)与视觉测量没有充分关联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多状态颜色一致性约束的激光雷达-惯性-视觉里程计方法,以提高系统的鲁棒性和定位精度。该方法紧耦合了激光雷达-惯性里程计(LiDAR-Inertial Odometry,LIO)和视觉-惯性里程计(Visual-Inertial Odometry,VIO)两个子系统,并定义了带有颜色信息的全局地图表示形式。LIO子系统中点云经过运动补偿后,直接用于构建点到面的残差。VIO子系统利用全局地图中点的深度信息,根据滑动窗口中多个相机状态观测到同一地图点颜色的一致性,构建光度误差约束,并通过不变扩展卡尔曼滤波(Extended Kalman Filter,EKF)状态估计器进行系统状态更新。在南洋理工大学发布的公共数据集上进行了实验,所提方法在该数据集不同序列上的绝对轨迹误差平均值为0.402 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传感器融合定位 状态估计 视觉-惯性里程计 激光-惯性里程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NDT配准与轮式里程计的激光雷达运动畸变补偿算法 被引量:1
4
作者 陈强 陈海波 张沥化 《高技术通讯》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83-91,共9页
激光雷达是广泛应用于同时定位与地图构建(SLAM)的测距传感器,普遍基于旋转机制收集周围环境的几何信息。当扫描期间激光雷达发生移动时,生成的点云会产生运动畸变,降低SLAM系统的准确性。在激光雷达SLAM算法设计中,为使雷达运动的估计... 激光雷达是广泛应用于同时定位与地图构建(SLAM)的测距传感器,普遍基于旋转机制收集周围环境的几何信息。当扫描期间激光雷达发生移动时,生成的点云会产生运动畸变,降低SLAM系统的准确性。在激光雷达SLAM算法设计中,为使雷达运动的估计结果更为精确,文中提出一种基于正态分布变换(NDT)和轮式里程计的激光雷达运动畸变补偿算法。首先,使用轮式里程计以高频测量方式对雷达运动进行估计,可补偿部分运动畸变。其次,设计一种基于NDT配准算法的误差处理方法,通过对点云的精准匹配降低里程计漂移的影响,实现雷达运动精确估计,进而精准补偿运动畸变。文中采用数据集以及真实场景实验对提出算法进行测试。实验结果表明,与传统里程计辅助方法相比,提出的算法能够优化运动畸变补偿效果,降低轨迹累积误差并生成全局一致地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时定位与地图构建(SLAM) 运动畸变补偿 激光雷达 轮式里程计 正态分布变换(ND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局部信息融合的激光惯性里程计算法
5
作者 杨丰澧 赵龙 《导航定位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0-18,共9页
针对点云匹配不准确和特征冗余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局部信息融合的激光惯性里程计算法:首先,对于特征处理后的点云数据,在局部地图中利用最近邻搜索获得初始匹配;然后,将局部范围内的相似匹配进行融合获得精确匹配,最后使用因子图融合... 针对点云匹配不准确和特征冗余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局部信息融合的激光惯性里程计算法:首先,对于特征处理后的点云数据,在局部地图中利用最近邻搜索获得初始匹配;然后,将局部范围内的相似匹配进行融合获得精确匹配,最后使用因子图融合激光里程计(LO)和惯性测量单元(IMU)预积分约束构建激光惯性紧耦合的里程计系统。实验结果表明,通过在KITTI数据集上测试,与其他激光惯性里程计算法相比,提出算法的相对位姿误差可平均降低17.1%,绝对位姿误差可平均降低11.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雷达(LiDAR) 激光惯性里程计 平面点 边缘点 因子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稀疏直接法的水下单目视觉惯性里程计
6
作者 王益美 黄琰 冯浩 《测绘通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94-100,共7页
针对水下视觉导航在弱纹理环境下定位精度低及稳健性较差的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稀疏直接法的水下单目视觉惯性里程计。该方法基于像素灰度不变的假设,通过优化光度误差估计相机位姿,避免了特征点提取和匹配的复杂过程,从而提高了导... 针对水下视觉导航在弱纹理环境下定位精度低及稳健性较差的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稀疏直接法的水下单目视觉惯性里程计。该方法基于像素灰度不变的假设,通过优化光度误差估计相机位姿,避免了特征点提取和匹配的复杂过程,从而提高了导航的实时性和稳健性;同时,结合惯性测量单元(IMU)的数据,利用误差状态卡尔曼滤波(ESKF)进行数据融合进一步减小误差,以提高自主水下机器人(AUV)在水下复杂环境导航的稳定性和精度。试验结果表明,误差达厘米级且与单纯的视觉算法相比,有所减小,证明了该系统能够有效融合视觉和惯性信息,在水下导航领域具有较高的精度和稳健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疏直接法 自主水下机器人 惯性测量单元 视觉惯性里程计 误差状态卡尔曼滤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杂环境下无人机视觉惯性里程计设计
7
作者 汤琴琴 王立喜 +3 位作者 侍经纬 李春辉 刘云平 敖洋钒 《中国惯性技术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40-146,共7页
为提高无人机在快速移动、光照变化大等复杂环境下的位姿精度,设计了一种单目事件相机/单目标准相机/惯性测量装置(IMU)融合的视觉惯性里程计。首先利用IMU的角速度和视觉惯性里程计后端的线速度补偿事件帧的旋转和平移,生成高质量事件... 为提高无人机在快速移动、光照变化大等复杂环境下的位姿精度,设计了一种单目事件相机/单目标准相机/惯性测量装置(IMU)融合的视觉惯性里程计。首先利用IMU的角速度和视觉惯性里程计后端的线速度补偿事件帧的旋转和平移,生成高质量事件帧;其次采用BEBLID描述子提取算法增强事件帧和标准帧的特征匹配能力,使用基于帧的特征跟踪方法对事件帧和标准帧进行独立跟踪,结合随机抽样一致算法和三角测量进行深度估计,并以基于优化的方式将三种传感器进行紧耦合。最后在UZH-FPV数据集上进行了实验验证。实验结果表明,在明暗变化大的场景下,所提方法的无人机平均绝对定位误差相比PL-EVIO减小了19.6%;在高速场景下,相比Ultimate SLAM减小了46.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事件相机 视觉惯性里程计 运动补偿 图像匹配 无人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实时动态特征点识别方法及其视觉惯性里程计应用
8
作者 曹龙 柳景斌 +1 位作者 张伟 李孟祥 《测绘通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26-31,共6页
视觉惯性里程计是一种常用的定位技术。该技术是建立在静态环境假设的前提下,在动态环境中稳健性和定位精度会降低。由于使用语义分割或目标检测的方法对动态物体进行识别,存在无法识别未定义的动态物体、错误识别静止物体以及实时性差... 视觉惯性里程计是一种常用的定位技术。该技术是建立在静态环境假设的前提下,在动态环境中稳健性和定位精度会降低。由于使用语义分割或目标检测的方法对动态物体进行识别,存在无法识别未定义的动态物体、错误识别静止物体以及实时性差等问题。为此,本文提出了一种实时动态特征点识别方法,用于提高视觉惯性里程计在动态场景中的定位精度。首先,对图像中的特征点速度矢量进行聚类分析;然后,基于极线匹配误差,对特征点的运动状态进行估计,识别出高动态点并去除,为低动态点设置权重因子;最后,在多组公开的动态数据集中进行评估。与其他的视觉惯性里程计算法的对比结果表明,本文方法显著提高了视觉惯性里程计在动态环境下的定位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觉惯性里程计 动态物体 定位 特征点 聚类分析 极线匹配误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互相关和旋转约束的视觉惯性里程计在线时间校准算法
9
作者 蒙军杰 熊军林 《计算机应用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88-292,共5页
在融合相机和惯性测量单元(IMU)的数据推测机器人的运动轨迹时,传感器测量记录的时间点对用于估计轨迹的视觉惯性里程计(VIO)的鲁棒性和准确性至关重要。然而,由于传感器数据到达接收端的延迟存在差异,图像数据流和IMU数据流之间通常存... 在融合相机和惯性测量单元(IMU)的数据推测机器人的运动轨迹时,传感器测量记录的时间点对用于估计轨迹的视觉惯性里程计(VIO)的鲁棒性和准确性至关重要。然而,由于传感器数据到达接收端的延迟存在差异,图像数据流和IMU数据流之间通常存在不可避免的时间偏置,为此提出了一种基于互相关和旋转对齐的视觉惯性里程计在线时间校准的算法。首先使用对极几何和预积分算法分别得到相机和IMU各自的相对位姿,并计算出相机的角速度;然后根据相机与IMU的角速度进行互相关计算,得到初步的时间偏置估计;最后利用相机和IMU相对位姿进行旋转约束,通过优化误差函数得到更精确的相对时间偏置估计,该时间偏置值随后用于平移传感器的时间轴以进行校准。实验表明,该算法能够减缓时间偏置对里程计精度带来的影响,并使得VIO能够在具有更大时间偏置范围的数据流下稳定运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在线时间校准 旋转约束 视觉惯性里程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主泊车场景下的激光雷达和IMU紧耦合的建图与定位方法
10
作者 刘同龑 吴长水 《电子测量与仪器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95-102,共8页
针对在自主泊车环境中,仅使用激光雷达传感器,建图和定位精度受限的情况下,提出了一种基于惯性测量单元(inertial measurement unit, IMU)与激光雷达紧耦合的车辆自主泊车场景下的建图定位方法I-LOAM。首先,在前端对点云数据进行IMU预... 针对在自主泊车环境中,仅使用激光雷达传感器,建图和定位精度受限的情况下,提出了一种基于惯性测量单元(inertial measurement unit, IMU)与激光雷达紧耦合的车辆自主泊车场景下的建图定位方法I-LOAM。首先,在前端对点云数据进行IMU预积分、点云预处理,去除地面点云,降低点云规模,保证激光里程计的效率。其次,提出一种基于初始配准算法(sample consensus initial alignment, SAC-IA)粗处理和优化后的迭代最近点算法(iterative closest point, ICP)精配准的S-ICP算法,与IMU和LiDAR紧耦合的定位算法互为补充,为自主泊车系统提供更为灵活和精准的建图定位方案。然后,在后端融合IMU信息、激光里程计和回环检测信息完成地图构建。与LeGO-LOAM算法相比,本文所提算法的均方根误差在室外、室内和直道3种场景中分别降低了45%、3%和6%,具有更好的精度和鲁棒性,为车辆在自主泊车环境下的建图与定位任务提供精准可靠的解决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雷达 惯性测量单元 预积分 紧耦合 SLAM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改进卡尔曼滤波的轻量级激光惯性里程计
11
作者 罗钒睿 刘振宇 +2 位作者 任佳辉 李笑宇 程阳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2280-2289,共10页
针对移动机器人长期的实时定位和运行的稳定性较差的问题,在激光里程计FAST-LIO2的基础上,提出LCG-LIO,其较FAST-LIO2具有更少的计算量和更高的定位精度.相较于FAST-LIO2,LCG-LIO前端加入了提出的双向降维曲率滤波的高质量平面与地面点... 针对移动机器人长期的实时定位和运行的稳定性较差的问题,在激光里程计FAST-LIO2的基础上,提出LCG-LIO,其较FAST-LIO2具有更少的计算量和更高的定位精度.相较于FAST-LIO2,LCG-LIO前端加入了提出的双向降维曲率滤波的高质量平面与地面点云提取和分割的方法,通过点云伪占用的方法,平衡了平面和地面点的数量.在后端优化中,改进了卡尔曼滤波的观测误差方程和观测误差雅可比矩阵的构建方法,在观测误差方程中加入了GPS约束,通过伪轨迹加权的方法,纠正了里程计的累计漂移.通过KITTI数据集和自己采集的数据集,对提出的方法进行实验.结果表明,提出方法的精度和效率较FAST-LIO2提高了55.13%和53.01%,提出的GPS信息融合方法较LIO-SAM中的因子图优化方法具有更高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惯性里程计 特征提取 改进的卡尔曼滤波 GPS约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激光雷达里程计的高速公路三维建模方法 被引量:4
12
作者 黄炎 符锌砂 +1 位作者 曾彦杰 李百建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129-138,共10页
构建三维道路数字模型对智能车服务和道路管理具有重要意义。文中针对高速公路不同路段应用场景下车辆运行速度快、干扰噪声多、特征少和无回环检测辅助等一系列问题,提出一种以激光雷达信息为建模基础数据、激光雷达里程计与LOAM技术... 构建三维道路数字模型对智能车服务和道路管理具有重要意义。文中针对高速公路不同路段应用场景下车辆运行速度快、干扰噪声多、特征少和无回环检测辅助等一系列问题,提出一种以激光雷达信息为建模基础数据、激光雷达里程计与LOAM技术等多传感器融合的高速公路三维建模方法。首先,通过车载激光雷达获取道路场景的激光点云数据,使用激光雷达图像分割技术赋予每一个点有关构造物的标签,剔除道路上其他运动车辆的信息,减少建模噪声;其次,制定了一个精确的同步策略来对GNSS、IMU和激光雷达等传感器进行集成;在此基础上,结合惯性导航预积分结果、基于特征点云的位姿约束和RTK数据构建因子图,消除激光雷达里程计的累积误差,从而构建全局一致性的高速公路三维数字模型。为了保持姿态估计的有限数量,文中还引入了基于关键帧的滑动窗口优化策略。最后,分别采集高速公路场景中常见的3种路段(一般路段、桥梁和隧道路段)进行建模分析,结果表明,在具有挑战性的高速公路场景建模中,文中方法能够有效提高建模鲁棒性、精度以及模型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雷达里程计 高速公路 三维建模 因子图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模糊互补滤波的AGV视觉惯性里程计 被引量:1
13
作者 刘艳 王卓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0期13048-13054,共7页
为提高自动导引车(automated guided vehicle,AGV)在复杂视觉环境下的定位性能、降低硬件成本,提出了一种基于AprilTag和模糊互补滤波的视觉惯性里程计(visual-Inertial Odometry,VIO)。采用扩展卡尔曼滤波器(extended Kalman filter,E... 为提高自动导引车(automated guided vehicle,AGV)在复杂视觉环境下的定位性能、降低硬件成本,提出了一种基于AprilTag和模糊互补滤波的视觉惯性里程计(visual-Inertial Odometry,VIO)。采用扩展卡尔曼滤波器(extended Kalman filter,EKF)融合陀螺仪、磁力计和编码器测量数据,计算航向角用于航位推算。通过对相机AprilTag识别距离和运动速度进行模糊推算获取标识权重,加权计算AprilTag进行视觉定位,减小多标识视觉定位误差。通过标识权重均值计算互补融合系数,将视觉定位和航位推算结果互补融合,提高VIO定位精度。实验结果表明,所提出的VIO在小型AGV的定位精度达到了41.84 mm,比惯性里程计和传统卡尔曼滤波的AprilTag-VIO分别提高了52.20%和20.7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动导引车 视觉惯性里程计 AprilTag 模糊算法 卡尔曼滤波 互补滤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点转移矫正的视觉惯性里程计 被引量:3
14
作者 张梦龙 张凯杰 +2 位作者 刘昌林 周琦 李京波 《中国惯性技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46-152,共7页
针对卷帘相机的卷帘效应会引起图像扭曲,进而影响系统定位精度的问题,提出了一种融合IMU信息的点转移矫正的视觉惯性里程计。首先,针对卷帘图像扭曲问题,利用三焦点张量的点转移方法修正卷帘图像,相当于输入系统的是全局图像。其次,为... 针对卷帘相机的卷帘效应会引起图像扭曲,进而影响系统定位精度的问题,提出了一种融合IMU信息的点转移矫正的视觉惯性里程计。首先,针对卷帘图像扭曲问题,利用三焦点张量的点转移方法修正卷帘图像,相当于输入系统的是全局图像。其次,为了保证算法在嵌入式硬件上实时运行,采用扩展卡尔曼滤波进行信息融合来提高系统的定位精度和降低计算资源的要求。然后,引入静态检测和异常检测来保证系统的鲁棒性。最后,所提算法在手机上以25 Hz左右的帧率实时运行,并在真实环境下进行实验。公开数据集上的实验结果表明:与RS-VINS-Mono算法相比,所提算法的定位精度提升了27%,验证了该算法可有效融合视觉和惯性信息来减小卷帘效应带来的定位误差,提高了系统的鲁棒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步定位与地图构建 视觉惯性里程计 卷帘相机 扩展卡尔曼滤波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滑动窗口优化的激光雷达惯性测量单元紧耦合同时定位与建图算法 被引量:4
15
作者 刘振宇 惠泽宇 +1 位作者 郭旭 李刚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1期9167-9175,共9页
针对现有的激光里程计在面临室外大场景建图时,普遍会出现定位精度低、鲁棒性差的问题,提出一种16线激光雷达和惯性测量单元(inertial measurement unit, IMU)紧耦合的同时定位与建图(simultaneous localization and mapping, SLAM)算... 针对现有的激光里程计在面临室外大场景建图时,普遍会出现定位精度低、鲁棒性差的问题,提出一种16线激光雷达和惯性测量单元(inertial measurement unit, IMU)紧耦合的同时定位与建图(simultaneous localization and mapping, SLAM)算法。首先,对IMU进行估计位姿,通过线性插值矫正激光点云的运动畸变;其次,通过曲率提取场景特征,并根据不同特征性质进行分类;再次,利用帧间匹配模块在滑动窗口内构建局部地图;最后,利用帧与局部地图匹配得到的距离和IMU数据构建联合优化函数。借助KITTI数据集和自行录制的园区数据集,对改进算法与主流的Lego-LOAM和同样使用紧耦合方案的LIO-Mapping进行分模块和整个系统的精度评定。实测结果表明,在符合里程计实时性的要求下,改进激光里程计精度高于Lego-LOAM和LIO-Mapping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时定位与建图(SLAM) 激光雷达 惯性测量单元紧耦合 局部地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激光雷达SLAM算法综述 被引量:25
16
作者 刘铭哲 徐光辉 +2 位作者 唐堂 钱晓健 耿明 《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4,共14页
即时定位与地图构建(simultaneous localization and mapping,SLAM)是自主移动机器人和自动驾驶的关键技术之一,而激光雷达则是支撑SLAM算法运行的重要传感器。基于激光雷达的SLAM算法,对激光雷达SLAM总体框架进行介绍,详细阐述前端里... 即时定位与地图构建(simultaneous localization and mapping,SLAM)是自主移动机器人和自动驾驶的关键技术之一,而激光雷达则是支撑SLAM算法运行的重要传感器。基于激光雷达的SLAM算法,对激光雷达SLAM总体框架进行介绍,详细阐述前端里程计、后端优化、回环检测、地图构建模块的作用并总结所使用的算法;按由2D到3D,单传感器到多传感器融合的顺序,对经典的具有代表性的开源算法进行描述和梳理归纳;介绍常用的开源数据集,以及精度评价指标和测评工具;从深度学习、多传感器融合、多机协同和鲁棒性研究四个维度对激光雷达SLAM技术的发展趋势进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即时定位与地图构建 激光雷达 惯性 多传感器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融合事件的点线特征法视觉惯性里程计
17
作者 刘毓敏 蔡志浩 +2 位作者 孙家岭 赵江 王英勋 《兵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3926-3937,共12页
视觉惯性里程计是机器人实现自主定位的关键技术,事件相机作为一种异步视觉传感器,与传统相机具有互补的特点。针对低光照、光照大幅度变化和高速运动场景,对事件相机的输出和传统图像进行融合,并结合惯性测量单元进行实时点线特征法视... 视觉惯性里程计是机器人实现自主定位的关键技术,事件相机作为一种异步视觉传感器,与传统相机具有互补的特点。针对低光照、光照大幅度变化和高速运动场景,对事件相机的输出和传统图像进行融合,并结合惯性测量单元进行实时点线特征法视觉惯性里程计研究。提出一种从事件流生成事件图像的算法,设计融合事件的点线特征检测方法;基于视觉-惯性紧耦合的思想,设计后端滑动窗口优化算法;进行数据集试验验证和无人机飞行试验验证。在数据集上的试验结果表明:与仅使用传统图像的点线特征法视觉惯性里程计相比,在高速运动的场景下,定位误差平均减少了22%以上;在低光照、光照大幅度变化的场景下,定位误差平均减少了59%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事件相机 点线特征 视觉惯性里程计 视觉同时定位与地图构建 位姿估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MU紧耦合的多激光雷达定位与建图方法 被引量:4
18
作者 李倩 陈付龙 +2 位作者 郑亮 赵法龙 陈智君 《电子测量技术》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26-32,共7页
在许多移动机器人的应用场景下,如自动化仓储物流场景,由于激光雷达安装位置的限制,采用单一激光雷达的SLAM解决方案存在视场受限以及难以闭环的问题。为此基于FAST-LIO2算法提出了一种IMU紧耦合的多激光雷达定位与建图方法,该方法在扩... 在许多移动机器人的应用场景下,如自动化仓储物流场景,由于激光雷达安装位置的限制,采用单一激光雷达的SLAM解决方案存在视场受限以及难以闭环的问题。为此基于FAST-LIO2算法提出了一种IMU紧耦合的多激光雷达定位与建图方法,该方法在扩展了机器人的感知范围的同时提高了定位精度和建图效果。通过公开数据集的离线测试以及自建实验平台的在线测试,相较于M-LOAM、FAST-LIO2和Faster-LIO算法,所提出的算法在定位精度和建图效果上取得了显著提升,并具有更低的回环漂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移动机器人 同时定位与建图 激光雷达 紧耦合 惯性导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深度学习的三维点云与IMU融合里程计
19
作者 张乔 黄瑞 +1 位作者 张裕 陈筱彦 《电子测量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186-195,共10页
里程计是即时定位与建图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现有的里程计算法多数使用点云数据或图片数据等单一数据,没有充分利用多数据融合来提升轨迹估计的精度,同时在复杂环境和特征缺失的场景中轨迹估计的精度不足。针对此问题,本文提出了一... 里程计是即时定位与建图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现有的里程计算法多数使用点云数据或图片数据等单一数据,没有充分利用多数据融合来提升轨迹估计的精度,同时在复杂环境和特征缺失的场景中轨迹估计的精度不足。针对此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融合激光雷达数据和惯性测量单元数据的深度网络3DPointLIO。首先结合特征金字塔网络和权重注意力机制来降低场景中动态信息的影响,提高点云特征的鲁棒性。然后在IMU数据处理网络中,通过卷积网络和门控循环单元相结合的方式来降低原始IMU数据中的噪声影响,并使用双向长短期记忆网络来提取降噪后的IMU数据的时序特征。最后通过多层线性层构成的位姿估计网络进行平移和旋转的估计。在开源数据集KITTI上进行验证,实验结果表明,该里程计算法相比于基准模型在旋转的估计上提升了0.76°,平移的估计上提升了2.17%。与其他常见的里程计算法相比,旋转和平移的估计也表现出较好的效果,特别是在旋转的估计上具有更高的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即时定位与建图 激光惯导融合里程计 激光雷达 深度学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矿井无人驾驶的IMU与激光雷达融合SLAM技术 被引量:2
20
作者 胡青松 李敬雯 +2 位作者 张元生 李世银 孙彦景 《工矿自动化》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21-28,共8页
同时定位与地图构建(SLAM)是无人驾驶关键技术,现有SLAM技术在煤矿巷道环境下存在累计误差大、漂移等问题。提出一种巷道环境特征辅助的惯性测量单元(IMU)与激光雷达融合SLAM算法。利用IMU观测数据预测点云运动状态并进行运动补偿,减少... 同时定位与地图构建(SLAM)是无人驾驶关键技术,现有SLAM技术在煤矿巷道环境下存在累计误差大、漂移等问题。提出一种巷道环境特征辅助的惯性测量单元(IMU)与激光雷达融合SLAM算法。利用IMU观测数据预测点云运动状态并进行运动补偿,减少由设备运动引起的点云畸变;通过点云配准得到雷达里程计位姿变换信息,构成雷达里程计约束;提取巷道侧壁和地面点云并进行平面拟合,构成环境约束;基于IMU预积分约束、雷达里程计约束和环境约束,采用因子图优化方法完成激光雷达与IMU紧耦合,实现对巷道三维场景的高精度重建和无人驾驶车辆定位。仿真实验表明,巷道环境特征辅助的IMU与激光雷达融合SLAM算法的绝对轨迹均方根误差为0.1162 m,相对轨迹均方根误差为0.0409 m,定位精度较常用的LeGO-LOAM算法和LIO-SAM算法有所提升。真实环境测试结果表明,该算法具有良好的建图效果,未出现漂移和拖尾现象,具有较强的环境适应性和鲁棒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人驾驶 同时定位与地图构建 SLAM 激光雷达 惯性测量单元 环境信息辅助 因子图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