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激光诱导荧光法的超高压天然气射流浓度分布
1
作者 樊旭 董全 +1 位作者 倪佐 夏天峰 《内燃机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7-54,共8页
基于高压直喷双燃料喷射阀,采用激光诱导荧光成像方法对超高压天然气射流的浓度分布特性进行了研究.优化了天然气射流浓度分布数据处理方法,将天然气射流喷雾划分为激波核心区、浓度速降区、浓度混合区及边界扩散区.结果表明:激波核心... 基于高压直喷双燃料喷射阀,采用激光诱导荧光成像方法对超高压天然气射流的浓度分布特性进行了研究.优化了天然气射流浓度分布数据处理方法,将天然气射流喷雾划分为激波核心区、浓度速降区、浓度混合区及边界扩散区.结果表明:激波核心区受到马赫盘影响,在马赫盘产生位置出现浓度峰值,发现了浓度峰值同马赫盘位置的高度相关性;天然气轴向浓度研究中,喷射压力对喷嘴附近的激波核心区、浓度速降区影响最大,当喷射压力从22 MPa以3MPa步长增加到31 MPa时,激波核心区、浓度速降区区域长度增长均为60%,而浓度混合区长度减少2.2%,边界扩散区受到影响最小,区域长度出现先增大后减小的现象;天然气径向浓度研究中,同样显示出天然气浓度对喷嘴附近区域的强影响性,激波核心区、浓度速降区径向浓度随着喷射压力的增加而增大,而在远离喷嘴的浓度混合区及边界扩散区出现浓度波动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气 高压直喷 激光诱导荧光法 浓度分布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激光诱导荧光法测量内燃机双燃料燃烧过程中的甲醛和羟基 被引量:23
2
作者 唐青龙 耿超 +2 位作者 李明坤 刘海峰 尧命发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2269-2277,共9页
双燃料燃烧是一种实现内燃机高效清洁燃烧的新型燃烧方式,国内外对燃用双燃料的内燃机性能和排放开展了较为广泛的研究,但对双燃料缸内燃烧过程的认识有待深入.本文搭建了一套光学发动机缸内燃烧中间产物激光测试系统,该系统可以实现甲... 双燃料燃烧是一种实现内燃机高效清洁燃烧的新型燃烧方式,国内外对燃用双燃料的内燃机性能和排放开展了较为广泛的研究,但对双燃料缸内燃烧过程的认识有待深入.本文搭建了一套光学发动机缸内燃烧中间产物激光测试系统,该系统可以实现甲醛和羟基(OH)的二维同时定性测量.为了验证该激光诊断系统的可行性,首先在甲烷层流预混火焰上对甲醛和羟基的激光诱导荧光(UF)光谱和图像进行采集,确定甲醛和OH激发波长分别为355和282.95 nm.随后在光学发动机上对双燃料缸内燃烧过程中甲醛和羟基进行了非同时测量分析了双燃料燃烧双阶段放热过程中甲醛和OH分布区域.光学发动机转速为1200 r·min^(-1),循环当量总油量为30 mg正庚烷.进气冲程初期气道喷射异辛烷,上止点前10°曲轴转角在缸内直喷9 mg正庚烷.激光诱导荧光成像表明,甲醛生成于低温放热阶段,主要分布在缸内直喷燃油油束附近区域,之后甲醛充满整个燃烧室空间高温放热过程中燃烧室壁面附近区域的甲醛首先消耗,伴随甲醛消耗OH首先出现于燃烧室边缘,高温放热阶段过后,甲醛基本消失,OH逐渐充满整个燃烧室.最后对双燃料缸内燃烧过程甲醛和OH同时测量发现,甲醛消耗伴随OH的产生,甲醛和OH分布区域总体而言在空间上是分开存在的,但在局部区域甲醛和OH可能并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诱导荧光法 内燃机 双燃料燃烧 甲醛 羟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激光诱导荧光法研究柴油机新概念燃烧中的喷雾混合过程 被引量:11
3
作者 汪洋 谢辉 +3 位作者 苏万华 赵昌朴 余皎 林铁坚 《燃烧科学与技术》 EI CAS CSCD 2002年第4期338-341,共4页
建立了一套基于激光诱导荧光法的光学试验装置 ,用高压共轨式电控喷射器喷射燃油 ,其喷射压力达 12 0MPa。此喷射器能在微机控制下实现预喷射和分段喷射。定容燃烧弹预先充上气体 ,其主要成分是氮气 ,还有一部分是乙炔和氧的混合气。在... 建立了一套基于激光诱导荧光法的光学试验装置 ,用高压共轨式电控喷射器喷射燃油 ,其喷射压力达 12 0MPa。此喷射器能在微机控制下实现预喷射和分段喷射。定容燃烧弹预先充上气体 ,其主要成分是氮气 ,还有一部分是乙炔和氧的混合气。在燃油喷射之前 ,点燃乙炔和氧的混合气 ,使燃烧室内的压力上升至 6 MPa,温度上升至10 0 0 K。试验结果与前期的气体射流模拟结果吻合 ,在燃烧室壁面设置限流沿后 ,所产生的二次射流可以形成稀薄的混合气区。因此 ,使用限流沿的新概念混合气形成过程有望用于降低柴油机的碳烟和 NOx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诱导荧光法 柴油机 燃烧 喷雾混合过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激光诱导荧光法研究缸内直喷LPG混合气分布 被引量:6
4
作者 马骁 何旭 +2 位作者 齐运亮 帅石金 许伯彦 《内燃机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481-486,共6页
使用平面激光诱导荧光法(PLIF)对缸内直喷液化石油气(LPG)混合气分布进行了定量研究。测试结果表明,在点火时刻压缩冲程喷射形成分层混合气,其浓区处于火花塞附近,且60℃A BTDC喷射形成的混合气分层效果优于90℃A BTDC喷射,而进气冲程(... 使用平面激光诱导荧光法(PLIF)对缸内直喷液化石油气(LPG)混合气分布进行了定量研究。测试结果表明,在点火时刻压缩冲程喷射形成分层混合气,其浓区处于火花塞附近,且60℃A BTDC喷射形成的混合气分层效果优于90℃A BTDC喷射,而进气冲程(290℃A BTDC)喷射形成了较均匀的混合气。60℃A BTDC喷射形成的混合气浓区集中难以扩散,浓区位置受涡流运动影响较大,而90℃A BTDC喷射的混合气分布未见明显的集中浓区,在30℃A BTDC后形成较均匀的混合气。在统计区域内,60℃A BTDC喷射形成的混合气循环变动低于90℃A BTDC和290℃A BTDC喷射的循环变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化石油气 激光诱导荧光法 直喷 缸内混合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激光诱导荧光法研究内燃机燃烧的最新进展 被引量:2
5
作者 薛敏霞 盛凯夫 《激光与红外》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135-138,共4页
文章介绍了激光诱导荧光法测量燃烧参数的国内外最新进展 ,分析和总结了该测量方法在燃烧系统中应用的优越性。
关键词 激光诱导荧光法 内燃机 燃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氢氧基平面激光诱导荧光法的稀释燃烧机理实验研究 被引量:6
6
作者 刘玉英 Jean-Michel Most Philippe Bauer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2期61-65,共5页
为探讨反应物预热温度和稀释率对稀释燃烧机理的影响,该文以氮气稀释的甲烷–空气对冲扩散火焰为研究对象,采用氢氧基平面激光诱导荧光法(hydroxy radical planar laser induced fluorescence,OH-PLIF)进行实验研究。以OH基反应区厚度... 为探讨反应物预热温度和稀释率对稀释燃烧机理的影响,该文以氮气稀释的甲烷–空气对冲扩散火焰为研究对象,采用氢氧基平面激光诱导荧光法(hydroxy radical planar laser induced fluorescence,OH-PLIF)进行实验研究。以OH基反应区厚度表征火焰厚度,实验结果表明,在反应物预热温度较低情况下,当预热温度一定时火焰厚度随反应物稀释率增大(或者浓度减小)而减小,当反应物稀释率一定时火焰厚度随预热温度升高而增大。但进一步分析表明,在反应物预热温度足够高时,火焰厚度将随反应物稀释率增加而增大。根据预热对化学反应速度的增大与稀释对化学反应速度的减小的共同作用,从火焰厚度随反应物预热温度与稀释率的变化情况可推断,在低预热温度稀释燃烧过程中,预热温度是影响火焰结构的主要因素;在预热温度足够高的稀释燃烧过程中,稀释率是火焰结构的主要影响因素,此时由于稀释引起化学反应速度大大降低,因此火焰厚度或体积显著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冲火焰 稀释燃烧 氢氧基平面激光诱导荧光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速率方程理论研究低压测量对激光诱导荧光法探测OH自由基的影响
7
作者 聂劲松 张为俊 +4 位作者 杨颙 王沛 程平 葛传文 胡欢陵 《量子电子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24-27,共4页
本文用速率方程理论导出了用激光诱导荧光法探测OH自由基时激光本身产生的自由基浓度,讨论了该浓度与气压的关系,并对低气压测量时,荧光强度的变化进行了定性的研究,结论与他人的实验结果是一致的.
关键词 OH自由基 激光诱导荧光法 激光检测 速率方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激光诱导荧光法的空泡份额测量 被引量:1
8
作者 王啸宇 谭思超 +1 位作者 李少丹 岳冲 《原子能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2051-2056,共6页
激光诱导荧光技术作为可视化实验领域中的新技术,在核反应堆热工水力研究中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运用。将激光诱导荧光技术应用于气液两相流空泡份额的测量中,介绍了激光诱导荧光法测量空泡份额的原理,描述了激光诱导荧光法测量空泡份额... 激光诱导荧光技术作为可视化实验领域中的新技术,在核反应堆热工水力研究中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运用。将激光诱导荧光技术应用于气液两相流空泡份额的测量中,介绍了激光诱导荧光法测量空泡份额的原理,描述了激光诱导荧光法测量空泡份额的具体实施方法,说明了图像数据的处理方法,并将该测量空泡份额方法用于气液两相流实验测量研究,在不同工况下进行了竖直通道内两相流空泡份额测量实验。实验结果表明,利用激光诱导荧光技术测得的空泡份额与理论预测结果符合较好。运用该方法能对流场内的空泡份额分布进行连续测量,且不会对流场造成干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泡份额 测量技术 激光诱导荧光法 两相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束激光诱导荧光法测锂原子2^2P-2^2S跃迁的超精细结构和同位移素位移
9
作者 李明光 王荫德 +8 位作者 王崇业 李丽 史方永 余世英 黄上俊 蔡增良 李君翔 冯泽 张一 《四川激光》 1981年第A02期135-135,共1页
我们使用的原子束装置准直比为450:1;原子炉温度600℃时,用四极质谱探头实测的全发散角为4.7×10^-3弧度,因此残余多谱勒宽度为7兆赫。光源是美国光谱物理公司制造的380A型单频、可调谐、连续染料激光器,有效线宽6兆赫、输出... 我们使用的原子束装置准直比为450:1;原子炉温度600℃时,用四极质谱探头实测的全发散角为4.7×10^-3弧度,因此残余多谱勒宽度为7兆赫。光源是美国光谱物理公司制造的380A型单频、可调谐、连续染料激光器,有效线宽6兆赫、输出激光经扩束望远镜及两个直径5毫米的光阑后与原子垂直相交。激光诱导的荧光信号经96赫切光器调制后,由光电倍增管接收,锁定放大器放大,然后送记录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诱导荧光法 锂原子 超精细结构 美国光谱物理公司 位移 跃迁 染料激光 扩束望远镜 光电倍增管 锁定放大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燃料发动机缸内分层激光诱导荧光实验及化学动力学模拟研究 被引量:7
10
作者 唐青龙 刘海峰 +1 位作者 李明坤 尧命发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2879-2890,共12页
双燃料压燃(RCCI)是一种很有前景的发动机新型燃烧方式,能在小负荷到中高负荷范围内实现发动机高效清洁燃烧,为了将RCCI拓展到更高负荷,需要对其缸内燃油分层和燃烧过程开展更深入研究。本文在一台双燃料光学发动机上采用燃油-示踪剂平... 双燃料压燃(RCCI)是一种很有前景的发动机新型燃烧方式,能在小负荷到中高负荷范围内实现发动机高效清洁燃烧,为了将RCCI拓展到更高负荷,需要对其缸内燃油分层和燃烧过程开展更深入研究。本文在一台双燃料光学发动机上采用燃油-示踪剂平面激光诱导荧光法(PLIF),对RCCI着火前缸内燃油分层进行定量测量,选用甲苯作为示踪剂,利用266 nm脉冲激光激发甲苯荧光,发动机转速1200 r?min-1,平均指示压力6.9×105Pa,气道喷射异辛烷,缸内在上止点前10°喷射正庚烷。采用燃油-气体绝热混合假设,对PLIF测量结果进行温度不均匀性修正,以上止点后5°曲轴转角下的测量结果为例,不修正相比修正测试区域内的最大当量比高估15%。根据实验结果,利用Chemkin软件分析了活性、浓度和温度分层对燃烧滞燃期的影响,结果显示燃料活性分层和浓度分层共同决定RCCI的着火滞燃期,其中活性分层影响要大于浓度分层,而温度分层对着火滞燃期影响很小。RCCI燃烧过程自发光的高速成像结果表明,着火过程首先出现在燃烧室边缘的高活性区域,随后火焰向燃烧室中心处的低活性区域发展,碳烟辐射光图像显示碳烟主要形成于燃烧室边缘的高活性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诱导荧光法 双燃料压燃 燃油分层 光学发动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体结肠肿瘤组织的激光诱导荧光光谱研究
11
作者 陈炜 魏光辉 《兵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2期154-158,共5页
通过激光诱导荧光光谱的峰值归一化处理,采用强度比值判据对结肠肿瘤组织和正常组织进行区分,经配对样品的t-检验法检验,结果表明肿瘤组织与正常组织之间有很显著的差异。在对现有结肠内窥镜系统未作任何改装的情况下,采集了多例病... 通过激光诱导荧光光谱的峰值归一化处理,采用强度比值判据对结肠肿瘤组织和正常组织进行区分,经配对样品的t-检验法检验,结果表明肿瘤组织与正常组织之间有很显著的差异。在对现有结肠内窥镜系统未作任何改装的情况下,采集了多例病人体内的荧光光谱,分析结果表明:除了强度参数外,结肠离体组织与在体组织的荧光光谱特征是相同的,对离体组织进行区分的判据,同样适于在体组织,诊断结果与病理切片分析结论较为吻合,为今后的临床应用提供了一种快捷、无损伤的诊断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荧光光谱 肿瘤诊断 结肠组织 激光诱导荧光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激光诱导技术在海洋污染检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2
作者 吴文飞 廖庆玲 《激光杂志》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36-39,共4页
针对海洋污染检测中容易受到紫外线辐射、风向、潮汐影响,检测精度不高的问题。提出一种激光诱导荧光海洋污染检测方法。根据比尔定律给出的紫外线辐射能量分布规律,大量排除紫外线辐射对海洋溢油污染的激光诱导荧光检测的影响,并利用... 针对海洋污染检测中容易受到紫外线辐射、风向、潮汐影响,检测精度不高的问题。提出一种激光诱导荧光海洋污染检测方法。根据比尔定律给出的紫外线辐射能量分布规律,大量排除紫外线辐射对海洋溢油污染的激光诱导荧光检测的影响,并利用波长为360 nm的激光提高拉曼散射峰值,减少拉曼散射与荧光重叠情况,使检测误差降低。实验结果显示,经所提方法优化之后,激光诱导荧光法能够明确区分溢油污染物种类,相对误差也得到了缩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诱导荧光法 海洋溢油污染检测 比尔定律 拉曼散射 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雷诺数对竖直壁面降膜厚度影响研究
13
作者 钱晨 杨建文 +1 位作者 杨杨 杨斌 《上海理工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8-44,共7页
针对竖直壁面上的流动降膜特性问题,研究了基于平面激光诱导荧光法的液膜厚度测量方法,通过液膜厚度标定装置获得了图像灰度与厚度的对应关系,搭建了溢流式降膜流动循环实验系统,开展了不同体积流量下竖直壁面降膜厚度测量,同时开展了... 针对竖直壁面上的流动降膜特性问题,研究了基于平面激光诱导荧光法的液膜厚度测量方法,通过液膜厚度标定装置获得了图像灰度与厚度的对应关系,搭建了溢流式降膜流动循环实验系统,开展了不同体积流量下竖直壁面降膜厚度测量,同时开展了对应实验工况不同雷诺数竖直壁面降膜流动数值模拟研究。液膜厚度实验测量结果与数值模拟结果相对偏差最小为5.5%,最大为11.4%。在此基础上,重点研究了雷诺数对竖直壁面降膜厚度的影响,结果显示:壁面切应力和气液界面剪切力是导致液膜波动的主要因素;随着雷诺数的增加,因液体流动速度增加引起壁面切应力与气液界面剪切力差值加剧,液膜波动的振幅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竖直壁面降膜流动 液膜厚度 雷诺数 平面激光诱导荧光法 液膜波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更正启事
14
作者 门雪 吴成新 +1 位作者 陈明丽 王建华 《色谱》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658-658,共1页
由于笔者疏忽,《色谱》2023年第41卷第1期刊登的《毛细管电泳-激光诱导荧光法测定细胞中谷胱甘肽》一文中出现错误,现更正如下:摘要部分提到的“方法线性范围为0.01~20.00 mmol/L”更正为“方法线性范围为0.01~20.00μmol/L”。特此更正... 由于笔者疏忽,《色谱》2023年第41卷第1期刊登的《毛细管电泳-激光诱导荧光法测定细胞中谷胱甘肽》一文中出现错误,现更正如下:摘要部分提到的“方法线性范围为0.01~20.00 mmol/L”更正为“方法线性范围为0.01~20.00μmol/L”。特此更正,并对此给读者带来的困惑深表歉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细管电泳 更正启事 激光诱导荧光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DI超高压喷雾撞壁特性的激光可视化
15
作者 许锴 卫立夏 +5 位作者 裴毅强 王晨晰 李翔 李俊启 叶自旺 许贝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2009-2017,共9页
为了探究缸内直喷(GDI)喷油器异辛烷燃料在超高喷射压力下喷雾的撞壁发展过程及附壁油膜特性,通过激光米氏散射原理和激光诱导荧光(LIF)系统对喷射压力为10~50MPa的喷雾进行测量,系统地研究喷雾撞壁形态的发展过程、扩展半径、反弹高度... 为了探究缸内直喷(GDI)喷油器异辛烷燃料在超高喷射压力下喷雾的撞壁发展过程及附壁油膜特性,通过激光米氏散射原理和激光诱导荧光(LIF)系统对喷射压力为10~50MPa的喷雾进行测量,系统地研究喷雾撞壁形态的发展过程、扩展半径、反弹高度,以及附壁油膜的具体形态、油膜面积、燃油附壁率等参数随喷射压力升高而产生的变化。研究结果表明:提高喷射压力,自由喷雾阶段枝状结构发展加快导致悬浮在空中的液滴簇团增多,燃油与空气混合作用增强;扩展半径和反弹高度随喷射压力的提高先增大后减小,二者峰值均出现在30MPa的超高压状态下;随着喷射压力增大,油膜整体变薄,油膜面积缓慢增大,附壁质量减少;喷射压力增至50MPa后,油膜平均厚度相比10MPa时减少约90%,燃油附壁率下降至5%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高压 GDI喷油器 激光诱导荧光法 喷雾撞壁 附壁油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激光医学
16
《中国光学》 EI CAS 2000年第5期31-33,共3页
R318.51 2000053196激光诱发荧光用于结肠肿瘤早期诊断=Research onlaser-induced fluorescence using in the diagnosisof colon cancer[刊,中]/谢洪波,邓红梅,郁道银(天津大学精密仪器与光电子工程学院.天津(300072))//激光杂志.—199... R318.51 2000053196激光诱发荧光用于结肠肿瘤早期诊断=Research onlaser-induced fluorescence using in the diagnosisof colon cancer[刊,中]/谢洪波,邓红梅,郁道银(天津大学精密仪器与光电子工程学院.天津(300072))//激光杂志.—1999,2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诱导荧光法 激光血管内照射 结肠肿瘤 激光诱发荧光 激光心肌血管重建术 早期诊断 荧光特性 生物组织 量子力学 精密仪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激光光谱学
17
《中国光学》 EI CAS 2003年第1期14-15,共2页
0433.54 2003010095激光显微喇曼光谱对恐龙化石的研究=A Raman spectroscopicapproach to the dinosaur fossils from Chuxiong[刊,中]/杨群(楚雄师范学院物理系.云南,楚雄(675000)),王怡林…/光电子·激光.-2002,13(5).-523... 0433.54 2003010095激光显微喇曼光谱对恐龙化石的研究=A Raman spectroscopicapproach to the dinosaur fossils from Chuxiong[刊,中]/杨群(楚雄师范学院物理系.云南,楚雄(675000)),王怡林…/光电子·激光.-2002,13(5).-523-526分析用激光显微喇曼光谱仪测试的楚雄州不同时期、不同地点的6个恐龙化石样品的喇曼谱,确定了其表面主要成分均为CaCO<sub>3</sub>。实验观察到284cm<sup>-1</sup>(CO<sub>3</sub><sup>2-</sup>的整体振动)谱峰的强度变化可能与年代相联系。实验结果为建立楚雄州恐龙化石喇曼光谱数据库提供了重要资料。图3表3参7(于晓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显微喇曼光谱 恐龙化石 激光诱导荧光法 楚雄州 楚雄师范学院 激光光谱学 数据库 实验观察 整体振动 最新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通道内环状流薄液膜厚度及波动实验研究
18
作者 阮达 侯静静 +2 位作者 薄紫一 张帅帅 马学虎 《化工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4178-4187,共10页
微通道中环状流广泛应用于精细化学品合成等领域,而环状流中薄液膜的流动形态及厚度对反应过程的热质传递影响显著,因此实验利用激光诱导荧光法对薄液膜厚度进行精准在线测量。结果表明,随气相剪切力增大,液膜厚度降低,波动形态由低频... 微通道中环状流广泛应用于精细化学品合成等领域,而环状流中薄液膜的流动形态及厚度对反应过程的热质传递影响显著,因此实验利用激光诱导荧光法对薄液膜厚度进行精准在线测量。结果表明,随气相剪切力增大,液膜厚度降低,波动形态由低频高振幅波转变为高频低振幅波。二氯甲烷液相流量为3 ml/min、含气率为0.7时波动频率最高可达260 Hz。在相同含气率下,液膜形态由流体黏度和表面张力决定,液膜厚度随流体黏度增大而增大,液膜波动频率随表面张力增大而减小。通过薄液膜在微通道内受力分析,构建了不同流体的薄液膜厚度的预测模型,预测值与实验值偏差±15%。本研究明晰了微通道内不同物性液体及气速对液膜波动及厚度的影响,为薄液膜强化热质传递提供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流体学 两相流 薄液膜波动 激光诱导荧光法 含气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平管外降膜流动的膜厚测量和数值模拟 被引量:23
19
作者 何茂刚 范华亮 +1 位作者 王小飞 吕凯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1-5,共5页
采用激光诱导荧光法结合数字图像处理技术对水平管外降膜流动的液膜厚度进行了测量,得到了常温常压下水在水平光滑管和Turbo-CII强化管外降膜流动的过程中,液膜厚度随流量、管周角度和液体分布装置布液高度变化的规律.采用Fluent软件对... 采用激光诱导荧光法结合数字图像处理技术对水平管外降膜流动的液膜厚度进行了测量,得到了常温常压下水在水平光滑管和Turbo-CII强化管外降膜流动的过程中,液膜厚度随流量、管周角度和液体分布装置布液高度变化的规律.采用Fluent软件对单根水平管外的流动情况进行了二维数值模拟,并把计算结果和实验结果进行了对比.实验和模拟结果表明:上半周的液膜厚度比下半周的大,且在水平管上半周沿顺时针方向随着角度的增大而变小,而在水平管下半周变化不大,液膜最薄点出现在水平管下半周靠近90°附近的位置;液膜厚度随着流量的增大而变大,随着布液高度的增大而变小;管外液膜流动有波动,上半周的液膜波动比较大,Turbo-CII强化管外液膜表面的波动要比光滑管的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平管 膜厚测量 激光诱导荧光法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限流沿燃烧室中实现柴油喷雾稀扩散燃烧的混合气形成过程(英文) 被引量:8
20
作者 苏万华 汪洋 +2 位作者 余皎 赵昌普 林铁坚 《燃烧科学与技术》 EI CAS CSCD 2002年第4期364-368,共5页
提出了一种基于激光诱导荧光法的实验方案 ,采用增压式共轨喷油器 ,在定容燃烧实验装置内进行柴油喷雾形成、发展、撞壁和混合过程的实验。实验发现 ,燃油喷雾在燃烧室壁面的沉积可通过在壁面设置一个“限流沿”(BUMP) ,使之从壁面剥离 ... 提出了一种基于激光诱导荧光法的实验方案 ,采用增压式共轨喷油器 ,在定容燃烧实验装置内进行柴油喷雾形成、发展、撞壁和混合过程的实验。实验发现 ,燃油喷雾在燃烧室壁面的沉积可通过在壁面设置一个“限流沿”(BUMP) ,使之从壁面剥离 ,剥离后的壁面射流形成一个迅速扩散的二次空间射流 ,进而形成较均匀、较稀薄的混合气 ,它有利于减少碳烟和 NOx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限流沿 柴油喷雾稀扩散燃烧 柴油机 燃烧 燃烧室 激光诱导荧光法 喷油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