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4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激光诱导荧光成像技术的截面含气率检测研究 被引量:6
1
作者 韩棒棒 赵治月 +2 位作者 赵俊雨 张真玉 方立德 《仪器仪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2-8,共7页
截面含气率作为气液两相流动过程中的基本参数之一,对石油管道的开采、输运,核反应堆冷却塔的设计等过程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提出了基于激光诱导成像技术和高速摄录系统的截面含气率直接检测方法,有效的避免管道曲率和介质折射率导致的... 截面含气率作为气液两相流动过程中的基本参数之一,对石油管道的开采、输运,核反应堆冷却塔的设计等过程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提出了基于激光诱导成像技术和高速摄录系统的截面含气率直接检测方法,有效的避免管道曲率和介质折射率导致的光学畸变。在河北大学多相流循环装置进行实验,测量了18个流量点,液相流量测量范围10~35 L/min,气相流量测量范围2.0~3.0 L/min。运用计量比对的思想,对两种检测技术获得的截面含气率值求取偏差并进行修正,最大偏差仅为0.01459。结果表明两种方法得到的截面含气率值具有较好的一致性,证明本文提出的荧光成像技术对气液两相分层流截面含气率的检测是有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层流 截面含气率 激光诱导荧光成像技术 高速摄录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下激光诱导荧光成像装置与图像校正处理
2
作者 张瑞 朱绍悠 +5 位作者 王远航 陆家山 李舒伟 王桂秋 关亚风 耿旭辉 《红外与激光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374-381,共8页
水下荧光成像技术广泛应用于环境监测、海洋生物研究、海洋能源探测等领域。然而,受到光在水中的吸收、散射等复杂光学环境因素的影响,水下荧光成像往往存在对比度不足和噪声干扰等问题。因其严重影响图像的质量和后续分析,故亟待发展... 水下荧光成像技术广泛应用于环境监测、海洋生物研究、海洋能源探测等领域。然而,受到光在水中的吸收、散射等复杂光学环境因素的影响,水下荧光成像往往存在对比度不足和噪声干扰等问题。因其严重影响图像的质量和后续分析,故亟待发展水下图像增强和修复技术以降低这些影响。设计并搭建了一种水下荧光成像装置,针对其构建了一套标准系数图像校正算法。该算法以荧光均匀物体为基准得出归一化校正系数并用于荧光图像校正。使用该方法使探测器信噪比提高了22倍,其对罗丹明B的检测限低至40μg/L。通过对校正前后图片荧光信号强度、信噪比、样品图像及检测限进行分析,证明了该方法能够提高荧光成像的对比度和可识别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传感器 水下荧光成像 激光诱导荧光 图像校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激光诱导击穿光谱结合PCA-BP算法的荧光粉检测与识别
3
作者 沈令斌 田丽萍 +1 位作者 田东鹏 刘玉柱 《激光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69-474,共6页
为了提高电子废弃物的分类回收利用效率,基于激光诱导击穿光谱技术和主成分分析(PCA)算法与反向传播(BP)算法,建立了一种电子荧光粉检测与识别系统来验证该系统的可靠性。以3种不同型号的荧光粉(CRT-B,P43和P47)为例,采用该系统获取荧... 为了提高电子废弃物的分类回收利用效率,基于激光诱导击穿光谱技术和主成分分析(PCA)算法与反向传播(BP)算法,建立了一种电子荧光粉检测与识别系统来验证该系统的可靠性。以3种不同型号的荧光粉(CRT-B,P43和P47)为例,采用该系统获取荧光粉样品在200 nm~890 nm范围内的激光诱导击穿光谱数据,完成了对光谱谱线校正和元素标定。结果表明,荧光粉CRT-B富含元素Zn、Al,P43富含元素Gd,P47富含元素Y、Si,P47中还检测到微量元素Ce;利用PCA算法分析光谱数据,前3个主成分的贡献率高达99.769%,3种荧光粉在空间中可以被清晰地分开;建立的PCA-BP神经网络模型对CRT-B、P43及P47荧光粉的识别率分别为99.8%、100%和100%。该研究结果对工业生产生活中电子废弃物的快速检测和回收利用是有帮助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技术 荧光粉检测 高精度识别 激光诱导击穿光谱 主成分分析算法 反向传播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激光诱导等离子体光谱元素成像技术研究进展及其在核材料检测领域的应用
4
作者 田雨薇 王远航 +3 位作者 高智星 何运 王钊 孙伟 《中国无机分析化学》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739-748,共10页
激光诱导等离子体光谱(LIPS)元素成像技术以其具备测量不受辐射本底影响、测量速度快、样品制备相对简单、可远程分析放射性样品等优势在核材料检测领域展现出巨大的潜力。对激光诱导等离子体光谱元素成像技术的成像系统和数据处理两个... 激光诱导等离子体光谱(LIPS)元素成像技术以其具备测量不受辐射本底影响、测量速度快、样品制备相对简单、可远程分析放射性样品等优势在核材料检测领域展现出巨大的潜力。对激光诱导等离子体光谱元素成像技术的成像系统和数据处理两个方面进行综述,并对其研究进展和在核材料检测领域的应用进行综合分析,总结LIPS元素成像技术的优势与面临的挑战,对LIPS元素成像技术在核材料检测领域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诱导等离子体光谱 元素成像技术 核材料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平面激光诱导荧光技术测量燃烧场内NO的浓度分布 被引量:14
5
作者 关小伟 刘晶儒 +2 位作者 黄梅生 胡志云 张振荣 《强激光与粒子束》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7期629-631,共3页
 介绍了平面激光诱导荧光的原理及实验装置,利用可调谐OPO激光器,在甲烷 空气火焰及一些高能燃剂燃烧火焰中测得了NO分子在不同压力、不同燃烧时刻的系列荧光谱线及二维浓度分布,并给出实验结果分析。
关键词 平面激光诱导荧光技术 燃烧场 NO 一氧化氮 浓度分布 激光诊断 测量技术 火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激光诱导荧光技术用于快速液液微观混合研究 被引量:23
6
作者 骆培成 程易 +2 位作者 汪展文 金涌 杨万宏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2期2288-2293,共6页
建立了面激光诱导荧光技术研究液液微观混合过程的实验方法,在无干扰流场条件下,研究了毫米尺度流道内、错流接触的两股液膜的时空混合行为,以可视化的手段揭示了液液微观混合过程的二维瞬态浓度场,发现了液膜快速错流接触后形成的有序... 建立了面激光诱导荧光技术研究液液微观混合过程的实验方法,在无干扰流场条件下,研究了毫米尺度流道内、错流接触的两股液膜的时空混合行为,以可视化的手段揭示了液液微观混合过程的二维瞬态浓度场,发现了液膜快速错流接触后形成的有序波形涡结构,涡的尺度大小为1~2mm,涡的发展过程是影响两股流体混合的主要因素.同时建立了混合过程的定量表征方法,用混合液膜中组分的离析度(intensityofsegregation,IOS)定量描述了混合过程所达到的程度,获得了不同液膜流速下液液混合过程IOS值随着液体流动方向的变化趋势图,并分析了两股液膜之间的速率比以及混合液膜的Reynolds数对混合过程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观混合 激光诱导荧光技术 无干扰流场测试技术 波形涡 离析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激光诱导荧光技术在液体混合可视化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13
7
作者 王文坦 张梦雪 +3 位作者 赵述芳 刘喆 金涌 程易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771-778,共8页
在研究混合过程的多种实验方法中,定量的可视化测量技术不仅可同时显示流场中各位置混合效果的差异,还可直观地反映混合过程随时间的变化规律。其中,激光诱导荧光技术具有测量精度高、无干扰流场、实现方式简单等优势,是用于检测化工过... 在研究混合过程的多种实验方法中,定量的可视化测量技术不仅可同时显示流场中各位置混合效果的差异,还可直观地反映混合过程随时间的变化规律。其中,激光诱导荧光技术具有测量精度高、无干扰流场、实现方式简单等优势,是用于检测化工过程流动-混合行为的先进测试技术。对该技术的测试原理、实现方式进行了详细的介绍,探讨该技术在可视化液体混合过程以及反应流混合过程的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液混合 反应流混合 可视化技术 激光诱导荧光 无干扰流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合激光诱导荧光定量标定技术及其对喷雾特性研究的应用Ⅰ:燃油喷雾当量比定量标定方法 被引量:14
8
作者 孙田 苏万华 郭红松 《内燃机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9,共9页
应用复合激光诱导荧光技术建立了定容燃烧弹中荧光强度和喷雾浓度间关系的定量标定方法,获得柴油喷雾气相、液相浓度量化数值,并针对影响定量标定的各种环境因素开展了深入的量化研究。试验中分析了荧光强度和气相喷雾浓度间的系数(Kvap... 应用复合激光诱导荧光技术建立了定容燃烧弹中荧光强度和喷雾浓度间关系的定量标定方法,获得柴油喷雾气相、液相浓度量化数值,并针对影响定量标定的各种环境因素开展了深入的量化研究。试验中分析了荧光强度和气相喷雾浓度间的系数(Kvapor)随环境条件改变时的变化情况并发现:系数Kvapor随环境压力升高而降低;环境气体成分的变化对系数Kvapor并没有明显影响;环境温度升高使得系数Kvapor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600K左右是拐点位置,600K以前随温度升高而升高,600K以后随温度升高而快速下降。最终,根据试验结果建立了系数Kvapor随环境温度和环境压力变化的三维Map图,并应用其获得喷雾气相当量比浓度数值和液相浓度数值的定量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激光诱导荧光技术 定量标定技术 喷雾气相当量比 喷雾液相浓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合激光诱导荧光定量标定技术及其对喷雾特性研究的应用Ⅱ:喷射参数和环境参数对喷雾特性的定量分析 被引量:13
9
作者 孙田 苏万华 郭红松 《内燃机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0-19,共10页
在改变喷射控制参数和环境参数的喷雾特性研究中,应用定量标定的试验结果深入开展了喷油压力、喷孔孔径、环境密度和环境温度对喷雾各个特性参数影响的研究。研究中发现,提高喷射压力能提高喷雾动能,加速液相喷雾的破碎、促进液相蒸发... 在改变喷射控制参数和环境参数的喷雾特性研究中,应用定量标定的试验结果深入开展了喷油压力、喷孔孔径、环境密度和环境温度对喷雾各个特性参数影响的研究。研究中发现,提高喷射压力能提高喷雾动能,加速液相喷雾的破碎、促进液相蒸发形成气相喷雾,提高贯穿速率,有利于喷雾的扩散和蒸发。小孔径的喷油嘴,虽然能够减少贯穿距离,但也同时减弱了喷雾和空气的混合空间范围;由于小孔径促进了喷雾的破碎和蒸发,气相喷雾分布均匀程度明显提高。环境密度高的条件下明显减小了喷雾的贯穿距离,这样虽然导致喷雾的扩散速率降低,但由于单位体积内气体量的大幅增加,加快了环境气体和喷雾之间的互相作用,更容易形成气相。环境温度对喷雾的蒸发速率起关键作用,液相喷雾贯穿距离随温度升高而减小,同时,气相最大当量比出现时间提前,这些说明环境温度升高,加速了环境气体和喷雾间的热交换,提高了喷雾的蒸发速率,最终促进气相快速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激光诱导荧光技术 喷油压力 贯穿距离 喷雾气相当量比 喷雾液相浓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激光诱导荧光技术测量规整填料内的液体分布 被引量:10
10
作者 张会书 袁希钢 Kalbassi Mohammad Ali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3331-3339,共9页
介绍了利用激光诱导荧光技术(LIF)测量规整填料内的液体分布的实验方法,实现了液体分布的可视化,得到了液膜厚度和持液量等定量信息。利用LIF技术分别测量了3种物系在750Y型规整填料的实验装置内的液体分布。结果表明,表面张力和黏度都... 介绍了利用激光诱导荧光技术(LIF)测量规整填料内的液体分布的实验方法,实现了液体分布的可视化,得到了液膜厚度和持液量等定量信息。利用LIF技术分别测量了3种物系在750Y型规整填料的实验装置内的液体分布。结果表明,表面张力和黏度都对填料表面上的液体分布有影响,但表面张力对液膜厚度和持液量的影响较大,是主要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诱导荧光技术 可视化 液膜厚度 持液量 分布 界面张力 黏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激光诱导荧光技术的煤矿水源识别研究 被引量:5
11
作者 闫鹏程 尚松行 +2 位作者 周孟然 胡锋 刘瑜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2176-2181,共6页
快速准确的识别煤矿含水层水源对于煤矿突水预警及灾后救援意义重大,针对传统水源识别耗时较长,不适宜构建在线式预警系统,提出使用激光诱导荧光技术用于煤矿水源类型识别的方法。利用激光激发待测水样,获取其荧光光谱,结合模式识别对... 快速准确的识别煤矿含水层水源对于煤矿突水预警及灾后救援意义重大,针对传统水源识别耗时较长,不适宜构建在线式预警系统,提出使用激光诱导荧光技术用于煤矿水源类型识别的方法。利用激光激发待测水样,获取其荧光光谱,结合模式识别对水源进行快速辨识。实验采集了淮南矿区谢桥煤矿的两种纯水样本-老空水与砂岩水,并根据不同混合比配成5种混合水样进行实验。首先针对获取的水源荧光光谱中可能会存在的各种噪声及干扰信息,采用SG、 Normalize、 Gapsegment求导、 Detrend和MSC 5种常用的光谱预处理算法对光谱数据进行处理。其次针对荧光光谱数据量过大,对数据进行PCA降维,作为对比6种预处理方式(含原始光谱)主成分数皆取3,结果显示SG预处理累计贡献度最大,为97.26%;其次是原始光谱,为92.38%, Normalize与Detrend累计贡献度相差不大,分别为88.04%和87.59%, MSC为66.41%, Gapsegment最差,为22.65%。最后分别对PCA降维后的数据使用线性LDA以及非线性RBF-SVM模型进行识别对比。使用LDA进行建模, SG-PCA-LDA正确率最高,达到了98.86%,依据建立的LDA模型,对验证集数据进行识别, SG-PCA-LDA的正确率依然最高,为100%。使用RBF-SVM进行建模, Original-PCA-RBF-SVM, SG-PCA-RBF-SVM, Normalize-PCA-RBF-SVM正确率最高,皆为97.14%,依据建立的RBF-SVM模型,对验证集数据进行识别, Original-PCA-RBF-SVM和SG-PCA-RBF-SVM正确率依然最高,为97.14%。对比两类模型可以发现, LDA验证集正确率较建模集有一定的提升,而RBF-SVM验证集正确率较建模集有小幅度降低,说明LDA模型对于此煤矿水源荧光光谱数据的泛化能力较好,且成功率较高。结果表明, SG-PCA-LDA模型结合激光诱导荧光技术是一种较佳的应用于本地煤矿水源识别的方法,且验证了对老空水、砂岩水的纯水样和混合水样识别的可能性,可以推广到煤矿其他混合水源的识别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诱导荧光技术 水源识别 煤矿含水层 LDA RBF-SVM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弧加热射流O_2激光诱导荧光技术温度测量 被引量:3
12
作者 岳斌 苏铁 +2 位作者 余福明 杨富荣 张传斌 《流体力学实验与测量》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84-88,共5页
采用ArF准分子激光器作为激发光源来激励O2 Schumann Runge带系(B3Σ-u←X3Σ-g)193.3nm附近的转动吸收谱线,用紫外光电倍增管探测该带系256nm附近的荧光信号,建立了ArF准分子激光器O2激光诱导荧光流场测试系统。在建立O2单带测温模型... 采用ArF准分子激光器作为激发光源来激励O2 Schumann Runge带系(B3Σ-u←X3Σ-g)193.3nm附近的转动吸收谱线,用紫外光电倍增管探测该带系256nm附近的荧光信号,建立了ArF准分子激光器O2激光诱导荧光流场测试系统。在建立O2单带测温模型和软件的基础上,利用Schumann Runge带系(10,2)带的荧光信号、测量了氧氩混合电弧加热射流的径向温度分布。结果表明:我们建立的ArF准分子激光器O2 LIF测试系统是成功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诱导荧光技术 温度测量 空气动力学 实验研究 光谱诊断 电弧加热射流 O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激光诱导植物荧光寿命校正技术及其特性分析 被引量:2
13
作者 万文博 苏俊宏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2835-2842,共8页
激光诱导植物荧光寿命测量法是在植物荧光光谱分析法基础上开发的一种评估植物生长状况及环境监测的新技术。根据植物叶绿素荧光信号的物理特性,利用信息仿真技术开发了一种叶绿素荧光寿命校正方法,可提高植物叶绿素荧光寿命的测量精度... 激光诱导植物荧光寿命测量法是在植物荧光光谱分析法基础上开发的一种评估植物生长状况及环境监测的新技术。根据植物叶绿素荧光信号的物理特性,利用信息仿真技术开发了一种叶绿素荧光寿命校正方法,可提高植物叶绿素荧光寿命的测量精度。利用激光诱导叶绿素荧光寿命测量系统分别测得叶绿素荧光及其背景信号,先用解卷积法叶绿素荧光信号中分离出荧光衰减函数,可获取荧光寿命估计值。再结合叶绿素荧光寿命校正技术就能反演得到高精度的植物荧光寿命。仿真与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可实现高精度的植物荧光寿命实时监测;并对不同含量的叶绿素提取液进行了测试,构建了植物荧光寿命与叶绿素含量的对应关系模型。未来该技术可用于遥感监测海洋、湖泊、河流中藻类植物的生物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荧光寿命 激光诱导荧光 解卷积 校正技术 荧光雷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维激光诱导荧光(3DLIF)技术及测量水体标量场设备研究 被引量:5
14
作者 黄真理 周维虎 曲兆松 《实验流体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14,共14页
本文介绍了激光诱导荧光(LIF)技术测量水体浓度场、温度场和速度场的基本原理,总结了从一维到三维LIF技术的发展历程,综述了激光诱导荧光(LIF)技术测量水体标量场的关键问题,包括激光器和片光源、荧光物质选择和校正方法,从工程化和产... 本文介绍了激光诱导荧光(LIF)技术测量水体浓度场、温度场和速度场的基本原理,总结了从一维到三维LIF技术的发展历程,综述了激光诱导荧光(LIF)技术测量水体标量场的关键问题,包括激光器和片光源、荧光物质选择和校正方法,从工程化和产业化的需求出发,提出了基于3DLIF技术的水体三维标量场测量仪器的总体技术方案、技术路线和总体技术指标,并给出了3DLIF的关键技术及其解决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激光诱导荧光技术(3DLIF) 水体 标量场测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激光诱导荧光技术在疾病诊断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武桂芬 高志娥 强彦 《激光杂志》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96-101,共6页
目前医学领域中的疾病诊断手段具有过程复杂、灵敏度差等不足,对激光诱导荧光技术的应用存在固有荧光强度较弱,发出的激光波长和健康病人体内组织所发出的荧光波长较为接近,导致特异性较差。对此,提出激光诱导荧光技术在疾病诊断中... 目前医学领域中的疾病诊断手段具有过程复杂、灵敏度差等不足,对激光诱导荧光技术的应用存在固有荧光强度较弱,发出的激光波长和健康病人体内组织所发出的荧光波长较为接近,导致特异性较差。对此,提出激光诱导荧光技术在疾病诊断中的应用研究。根据激光诱导荧光技术的特点,将样品组织的激光荧光光谱看作波长一时间二维平面上能量值的连续分布,总结分布规律并计算其统计学特征参量;给出激光荧光光谱检测系统,选取真实癌肿瘤样品组织,收集荧光光谱图像;根据得到人体正常样品组织和癌变组织的激光荧光光谱特征规律,寻找能够将二者区分的光谱差异,获得疾病诊断依据,与真实病理进行分析比较。收集到的癌变样品组织激光波长和正常组织所发出的荧光波长具有显著差异性,能够实现疾病的准确诊断。实验测试结果与真实病理分析结果证明,人体样品组织在350nm激发波长下进行疾病诊断时的灵敏度和特异性最佳,克服了当前方法存在的不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诱导荧光技术 疾病诊断 灵敏度 特异性 统计学特征参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柱成像激光诱导荧光微阵列芯片检测器 被引量:1
16
作者 张祥民 毛煜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z1期68-69,共2页
  随着微分离技术的发展和微电子、微制造技术的进步,芯片分析仪器已成为当今一个重要的发展方向.传统的单通道、单点检测所存在的弊端是检测通量太小.而微芯片检测系统与传统检测器具有较大的差别,发展新型高灵敏度芯片检测技术一直...   随着微分离技术的发展和微电子、微制造技术的进步,芯片分析仪器已成为当今一个重要的发展方向.传统的单通道、单点检测所存在的弊端是检测通量太小.而微芯片检测系统与传统检测器具有较大的差别,发展新型高灵敏度芯片检测技术一直是微分析技术能否实用化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柱成像 激光诱导 荧光微阵列芯片 检测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激光诱导荧光技术观测填料表面非等温降膜流动形态变化 被引量:3
17
作者 黄益平 周俊超 +5 位作者 黄晶晶 陆晓咏 刘春江 李凭力 耿洋 刘辉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3830-3835,共6页
非等温降膜流动在精馏过程中较为常见,其流动特性较为特殊,对填料表面的质量和热量传递有重要影响。本文搭建了可视化的实验装置,在保证液相室温进料的前提下升高填料温度,在规整填料表面构造液相被加热的非等温降膜流动,运用激光诱导... 非等温降膜流动在精馏过程中较为常见,其流动特性较为特殊,对填料表面的质量和热量传递有重要影响。本文搭建了可视化的实验装置,在保证液相室温进料的前提下升高填料温度,在规整填料表面构造液相被加热的非等温降膜流动,运用激光诱导荧光技术对液膜形态变化进行观测分析,对液体润湿面积、液膜厚度等参数进行比较。结果表明,随着填料温度的升高,液体润湿面积显著减小,波谷处液膜厚度显著增加,液膜逐渐收缩为沟流,填料表面的不规则液滴数目增多,干板现象越发严重。液体的聚并和分散轨迹消失,液相再分布及表面更新能力降低。因此,填料表面的非等温降膜流动液膜收缩现象十分明显,降低传热传质能力,需在工业生产中引起足够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等温降膜流动 激光诱导荧光技术 液膜收缩 填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激光诱导击穿光谱的元素成像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6
18
作者 罗贤锋 游利兵 +2 位作者 徐健 方晓东 罗乐 《激光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66-73,共8页
元素成像技术是一种基于激光诱导击穿光谱(LIBS)技术的元素光谱强度成像技术,该技术拥有多元素分析能力、原位成像能力和大面积样本扫描成像能力,且样本制备简易、成像速度快。首先介绍了LIBS元素分布成像技术的原理,其次介绍了目前常用... 元素成像技术是一种基于激光诱导击穿光谱(LIBS)技术的元素光谱强度成像技术,该技术拥有多元素分析能力、原位成像能力和大面积样本扫描成像能力,且样本制备简易、成像速度快。首先介绍了LIBS元素分布成像技术的原理,其次介绍了目前常用的LIBS成像设备,最后回顾了LIBS成像技术在古气候学、病理分析、药物代谢及植物学分析等领域的相关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技术 激光诱导击穿光谱技术 元素成像 古气候学 生物样本 纳米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激光诱导荧光光谱技术的生物质热反应过程研究进展
19
作者 赵峥 苏胜 +7 位作者 宋亚伟 刘舆帅 陈逸峰 贾萌川 许凯 汪一 胡松 向军 《燃料化学学报(中英文)》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873-881,共9页
深入了解生物质的热解、燃烧特性以及碱金属的生成特性是生物质清洁高效利用的理论基础。传统的测量手段由于测量精度低以及时间滞后等问题,对于生物质热反应过程认识存在不足。激光诱导荧光(LIF)技术具有非接触、实时在线、高空间分辨... 深入了解生物质的热解、燃烧特性以及碱金属的生成特性是生物质清洁高效利用的理论基础。传统的测量手段由于测量精度低以及时间滞后等问题,对于生物质热反应过程认识存在不足。激光诱导荧光(LIF)技术具有非接触、实时在线、高空间分辨率、连续性等优点,其用于生物质热反应过程的研究报道越来越多。本研究主要综述了近年来LIF技术在生物质热解过程、燃烧过程及燃烧过程中碱金属释放特性的应用进展,分析了不同反应条件下生物质热解过程中挥发分的生成演化行为及其形成机理,阐述了生物质燃烧过程中火焰结构信息及碱金属的释放迁移转化特性,提出了当前研究存在的一定不足及未来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质 热解 燃烧 碱金属 激光诱导荧光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激光诱导荧光技术对棒束通道内定位格架搅浑特性研究 被引量:5
20
作者 黄云龙 谭思超 +2 位作者 米争鹏 李兴 苏建科 《原子能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839-846,共8页
基于激光诱导荧光(LIF)技术开展了5×5棒束通道内定位格架搅浑特性的可视化研究。常温常压下,通过示踪染色剂(RhB)浓度分布表征流体微团的搅浑行为,清晰展现染色剂溶液在定位格架作用下的搅浑扩散过程,获取格架下游流场的搅浑信息... 基于激光诱导荧光(LIF)技术开展了5×5棒束通道内定位格架搅浑特性的可视化研究。常温常压下,通过示踪染色剂(RhB)浓度分布表征流体微团的搅浑行为,清晰展现染色剂溶液在定位格架作用下的搅浑扩散过程,获取格架下游流场的搅浑信息。采用自验证方法分析验证LIF技术测量的准确性,重构棒束通道内径向与轴向染色剂浓度分布,对比带定位格架与不带定位格架的实验结果,得到定位格架对其下游流场的影响范围及不同棒束子通道所受搅浑程度的差异,并以变异系数量化格架对流场搅浑性能的强弱。实验结果表明:定位格架能快速搅浑流动工质,其搅浑翼片分布形式的差异是造成不同子通道交叉搅浑强弱及各向异性的主要原因。本实验工况(Re=10 478)下,格架对其下游流场的作用范围约为8倍当量直径(Dh),流动工质在格架下游5 Dh附近所受搅浑最为剧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诱导荧光技术 棒束通道 定位格架 搅浑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