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激光多普勒细水雾雾场特性实验研究 被引量:13
1
作者 秦俊 廖光煊 +2 位作者 王喜世 姚斌 杨远智 《激光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297-301,共5页
结合细水雾的特点和粒子的光散射理论 ,对三维APV (adaptivephase/Dopplervelocimeter)的光路系统设计了合适的参数 ,并进行了合理地布局。对细水雾雾场进行了实验研究 ,细水雾的速度分布、滴径分布以及雾通量的测量等都得到了合理的实... 结合细水雾的特点和粒子的光散射理论 ,对三维APV (adaptivephase/Dopplervelocimeter)的光路系统设计了合适的参数 ,并进行了合理地布局。对细水雾雾场进行了实验研究 ,细水雾的速度分布、滴径分布以及雾通量的测量等都得到了合理的实验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相位多普勒 粒子散射理论 细水雾雾场测量 防火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醇温度和压力对喷雾特性的影响试验 被引量:6
2
作者 姚春德 陈志方 +3 位作者 吴涛阳 胡江涛 杨贤 陈世兴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377-382,共6页
为了解甲醇自身温度及喷射压力变化对喷雾特性的影响,使用高速摄像机和三维激光相位多普勒颗粒分析仪(PDPA),分别对25、50、60、70、80℃的液态甲醇及喷醇压力为0.3、0.4、0.5 MPa时的甲醇喷雾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随着甲醇温度的升高... 为了解甲醇自身温度及喷射压力变化对喷雾特性的影响,使用高速摄像机和三维激光相位多普勒颗粒分析仪(PDPA),分别对25、50、60、70、80℃的液态甲醇及喷醇压力为0.3、0.4、0.5 MPa时的甲醇喷雾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随着甲醇温度的升高,喷雾雾化质量提高,甲醇射流液柱减少,液滴索特平均直径(SMD)减小,同时喷雾主射流区向外扩张。另外,喷雾贯穿距和液滴速度均呈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在70℃时达到最大值。在相同温度下,喷醇压力的增加提高了喷雾液滴速度,有助于贯穿距的增大,同时液滴索特平均直径(SMD)明显减小。因此在柴油机进气预混甲醇燃烧的实际应用中,升高液态甲醇温度至70℃左右,并适当增大喷醇压力至0.5 MPa,是一种有效提高气道内甲醇雾化效果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醇 喷雾 温度 压力 激光相位多普勒 高速摄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带间隙轴流转子顶部三维整体平均速度测量 被引量:2
3
作者 竺晓程 郭强 杜朝辉 《空气动力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96-200,共5页
用三维激光多普勒测速系统对带间隙轴流转子顶部流场进行测量。在15个不同轴向位置上,获得在90%叶高以外的转子内部、进口以及出口三维整体平均速度分布。根据所测量得到的三维速度,清楚地展现了转子顶部流动的特性,特别是泄漏流对顶部... 用三维激光多普勒测速系统对带间隙轴流转子顶部流场进行测量。在15个不同轴向位置上,获得在90%叶高以外的转子内部、进口以及出口三维整体平均速度分布。根据所测量得到的三维速度,清楚地展现了转子顶部流动的特性,特别是泄漏流对顶部流动的影响。泄漏流沿叶顶弦线从顶部流出,在叶片吸力面侧形成泄漏涡,叶片的旋转运动使得泄漏涡核心向压力面靠近。在顶部区域泄漏流和主流发生混合作用,并被认为是叶顶泄漏流动所造成的主要流动损失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泄漏流 PDA 顶部间隙 轴流转子 三维激光相位多普勒测速仪 速度测量 叶轮机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PDA对氯化十六烷基三甲基季铵盐溶液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许鹏 王德忠 +1 位作者 扈黎光 周浩军 《应用科学学报》 CAS CSCD 2003年第3期268-271,共4页
应用激光相位多普勒测速仪进行减阻流体的湍流特性实验研究,测量了不同减阻工况下的减阻流体的横向速度脉动,得到了多种工况下的速度剖面曲线.在对激光测试结果同减阻性能实验结果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对速度剖面曲线的形状与减阻率的关系... 应用激光相位多普勒测速仪进行减阻流体的湍流特性实验研究,测量了不同减阻工况下的减阻流体的横向速度脉动,得到了多种工况下的速度剖面曲线.在对激光测试结果同减阻性能实验结果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对速度剖面曲线的形状与减阻率的关系进行了探讨,并对垂直于流体流动方向的速度脉动与减阻性能的关系进行了研究.将减阻流体和牛顿流体的雷诺应力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减阻流体的雷诺应力显著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减阻流体 湍流实验 激光相位多普勒测速仪 PDA 氯化十六烷基三甲基季铵盐溶液 表面活性剂 减阻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液体火箭发动机初始雾化液滴分布预测 被引量:2
5
作者 黄兵 张楠 《火箭推进》 CAS 2007年第2期31-39,共9页
在简要描述使用最大熵原理预测初始雾化液滴分布的基础上,发展了较传统方法具有更大收敛域的数值计算方法,建立了离心式喷嘴雾化特性研究实验台,使用激光相位粒子分析仪进行了雾化粒径分布研究,结果显示实验数据同使用最大熵原理预测的... 在简要描述使用最大熵原理预测初始雾化液滴分布的基础上,发展了较传统方法具有更大收敛域的数值计算方法,建立了离心式喷嘴雾化特性研究实验台,使用激光相位粒子分析仪进行了雾化粒径分布研究,结果显示实验数据同使用最大熵原理预测的分布吻合性较好,在此基础上最后提出了在液体火箭发动机雾化粒径分布预测应用中的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初始雾化 液滴分布 液体火箭发动机 最大熵原理 激光相位多普勒粒子分析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波分析在粒子特性测量中的应用 被引量:1
6
作者 曾周末 潘寅生 吕宏波 《电子测量与仪器学报》 CSCD 2001年第3期21-24,共4页
根据PDA信号的猝发性特点 ,提出了基于小波变换的PDA信号处理方法。利用小波系数表征信号的时 -频特性 ,可有效地实现PDA信号的识别和处理 ,具有明显的优越性。
关键词 小波变换 信号识别 激光相位多普勒 粒子特性测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DA技术应用在风机动叶流场测量中的几个问题 被引量:1
7
作者 赵岩 竺晓程 杜朝辉 《流体机械》 CSCD 2002年第5期8-12,共5页
介绍了激光相位多普勒测速 (PDA)技术在轴流风机动叶内部流场测量中的应用 ,对于影响测量精度和效率的几个关键问题 ,如测量窗口的形式的选择、散射粒子的选择、散射粒子加入方式的选择、测量盲区的克服、流动噪音的处理等 ,进行了分析... 介绍了激光相位多普勒测速 (PDA)技术在轴流风机动叶内部流场测量中的应用 ,对于影响测量精度和效率的几个关键问题 ,如测量窗口的形式的选择、散射粒子的选择、散射粒子加入方式的选择、测量盲区的克服、流动噪音的处理等 ,进行了分析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相位多普勒测速 PDA 轴流风机 流场测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PDA检测污水中的微生物
8
作者 曾周末 吕宏波 +1 位作者 钱莹 靳世久 《光电工程》 CAS CSCD 1999年第5期18-22,共5页
激光相位多普勒(PDA)能够同时测量粒子的速度、大小和光散射特性。本文以PDA技术为基础,研究了污水中细菌的尺寸分布和光散射特性。
关键词 激光相位多普勒 环境监测 污水 微生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DA用于注射液中微粒检测的研究
9
作者 曾周末 潘寅生 吕宏波 《电子测量与仪器学报》 CSCD 1999年第2期51-55,共5页
本文以激光相位多普勒(PDA)技术为基础,利用PDA信号探测器及高速信号处理系统,实现了注射液中不溶性微粒的尺寸分布检测。对PDA技术的实用化研究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关键词 激光相位多普勒 微粒检测 注射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流量工况下旋转离心叶轮内部流场PDA测量与分析 被引量:6
10
作者 缪骏 谷传纲 +1 位作者 王彤 刘文华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7期1209-1213,共5页
在小流量工况下 ,采用 PDA技术对一旋转离心叶轮内部的速度场进行了测量与分析 ,叶轮出口带有无叶扩压器 .对流道内不同流面的数据进行了数据采集和统计 .实验结果表明 ,在小流量工况下 ,沿周向叶轮内的相对速度从吸力面到压力面先减小... 在小流量工况下 ,采用 PDA技术对一旋转离心叶轮内部的速度场进行了测量与分析 ,叶轮出口带有无叶扩压器 .对流道内不同流面的数据进行了数据采集和统计 .实验结果表明 ,在小流量工况下 ,沿周向叶轮内的相对速度从吸力面到压力面先减小后又增大 ,吸力面处的速度大于压力面 ;沿流动方向 ,因流道逐渐变宽 ,相对速度逐渐减小 ;靠近轮盖侧 ,流场结构复杂 ,在流道中部存在低速区 ;沿轴向 ,从盖侧至盘侧 ,相对速度逐渐增大 ,分布逐渐均匀 ;叶轮出口吸力面侧存在气流分离现象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心叶轮 内部流场 小流量 激光多普勒相位测速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现代流动测量技术用于撞击流混合器内流动特性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5
11
作者 张建伟 马彦东 冯颖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268-273,共6页
分别介绍了几种现代典型的流动测量技术包括热线风速仪(HWA)、激光多普勒测速技术(LDV)、相位激光多普勒技术(PDA)、激光粒子图像测速技术(PIV)及平面激光诱导荧光技术(PLIF)的基本工作原理。在对这些技术在近几年的应用状况进行了介绍... 分别介绍了几种现代典型的流动测量技术包括热线风速仪(HWA)、激光多普勒测速技术(LDV)、相位激光多普勒技术(PDA)、激光粒子图像测速技术(PIV)及平面激光诱导荧光技术(PLIF)的基本工作原理。在对这些技术在近几年的应用状况进行了介绍和分析,指出使用这些测量技术对撞击流混合器内流场进行测试的重要意义。同时介绍了一种新型撞击流装置,并对撞击流的进一步研究进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线风速仪 激光多普勒测速技术 相位激光多普勒技术 激光粒子图像测速技术 平面激光诱导荧光技术 撞击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