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一种新型双激光测速系统的设计与应用 被引量:17
1
作者 李颖宏 马龙 《电子测量与仪器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256-264,共9页
机动车速度检测是现代智能交通系统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基于激光测距技术,研究了一种新型双激光机动车测速系统。在沿车流方向的两个固定位置各垂直安装一个激光测距传感器,通过测距值的变化检测到有没有车辆通过,根据车辆通过两个... 机动车速度检测是现代智能交通系统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基于激光测距技术,研究了一种新型双激光机动车测速系统。在沿车流方向的两个固定位置各垂直安装一个激光测距传感器,通过测距值的变化检测到有没有车辆通过,根据车辆通过两个激光测距传感器的时间差和传感器的水平间距,可以计算出车辆的行驶速度。同时测距值可以完整地反映出车辆的外形轮廓。该系统主要由事件检测模块、数据协议转换模块以及轮廓检测器模块组成。通过与美国STALKER公司的BASIC型移动式测速仪测试数据进行比对实验,结果表明该系统测量误差在1 km/h之内,具有成本低、测速快和精度高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测速系统 误差分析 高精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共轴型二维激光测速系统测量孔板管流的湍流特性 被引量:1
2
作者 沈熊 严幼幼 +1 位作者 高建生 丁则裕 《力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2期225-231,共7页
本文发表了一种共轴型二维激光测速系统,可同时测量由三束入射光组成的平面内的二维速度分量。讨论了主要的测量误差并提出了一种修正共轴分量角度偏差的方法。应用该系统详细测量了单孔板和双孔板管流的轴向和径向平均速度。湍流度和... 本文发表了一种共轴型二维激光测速系统,可同时测量由三束入射光组成的平面内的二维速度分量。讨论了主要的测量误差并提出了一种修正共轴分量角度偏差的方法。应用该系统详细测量了单孔板和双孔板管流的轴向和径向平均速度。湍流度和雷诺切应力分布,表明来流条件对孔板下游的湍流特性有强烈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测速系统 湍流 测量 孔板流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单色光的三维激光测速系统
3
作者 沈熊 严幼幼 《力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2期185-192,共8页
本文发展了一种采用单色激光器的三维激光测速系统。四束入射光布置成等腰直角三角形,用一个前透镜聚焦。这种光学布置光能利用率高,并能适用于近壁处流速测量。当实验模型具有多层不同性质介面时,入射光仍能保持相交。为了分离三维速... 本文发展了一种采用单色激光器的三维激光测速系统。四束入射光布置成等腰直角三角形,用一个前透镜聚焦。这种光学布置光能利用率高,并能适用于近壁处流速测量。当实验模型具有多层不同性质介面时,入射光仍能保持相交。为了分离三维速度分量,采用了频率分离和偏振分离技术。特别考虑了光轴分量的测量精度,提出了提高测量精度的一些方法。应用此系统测量了斜切尾钝体后部的三维平均速度和湍流度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测速系统 单模激光 三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光学频移的激光测速系统
4
作者 沈熊 《四川激光》 1981年第A02期68-69,共2页
文章介绍了国内首次研制成功了带有光学频移装置的激光多普勒测速系统。以氦氖激光器为光源。采用声光调制晶体为频移元件,双差动工作模式。
关键词 激光测速系统 频移 光学 激光多普勒测速系统 氦氖激光 研制成功 声光调制 元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维计数跟踪型激光多普勒测速系统的智能化及其应用 被引量:3
5
作者 刘昌文 程文明 刘杰 《光学精密工程》 EI CAS CSCD 2002年第6期639-643,共5页
二维计数跟踪型激光多普勒测速系统利用两个计数跟踪光电混合反馈环路来分离并测量速度的二维分量。通过智能控制,寻找适当的初始光学频移档次,使得光电信号的有效频率成分分别进入各自对应的信号处理器处理带宽内,同时监视LDA的工作状... 二维计数跟踪型激光多普勒测速系统利用两个计数跟踪光电混合反馈环路来分离并测量速度的二维分量。通过智能控制,寻找适当的初始光学频移档次,使得光电信号的有效频率成分分别进入各自对应的信号处理器处理带宽内,同时监视LDA的工作状态,对采集得到的两个环路的光电信号频率及相应的光学频移量,进行一系列的信号处理工作,最终可获得测量点的二维速度分量。二维智能计数跟踪型LDA在非对称突扩管道的流场测量中的应用结果,证实了该套系统的研制是成功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维计数跟踪型激光多普勒测速系统 智能控制 频移档次 带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激光多普勒测速系统自适应阈值检测算法 被引量:6
6
作者 黄鑫 胡姝玲 +3 位作者 牛燕雄 李晓佩 李军 刘冬雪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992-997,共6页
信号检测是激光多普勒测速(LDV)系统实现高精度的关键技术,针对LDV中微弱多普勒信号的检测,本文从噪声在频域中的统计特性出发,对多普勒信号进行带阻滤波,结合雷达的恒虚警(CFAR)检测技术,设计了基于频域的单元平方和自适应阈值检测算... 信号检测是激光多普勒测速(LDV)系统实现高精度的关键技术,针对LDV中微弱多普勒信号的检测,本文从噪声在频域中的统计特性出发,对多普勒信号进行带阻滤波,结合雷达的恒虚警(CFAR)检测技术,设计了基于频域的单元平方和自适应阈值检测算法以解决在低信噪比(SNR)的环境中LDV的信号检测问题,提高LDV的信号探测能力,同时降低其虚警概率。仿真与实验的结果表明:该算法与固定阈值相比可以在SNR为-12 d B时实现信号的完全检测,保持低虚警概率,运算简单,工程适用性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多普勒测速(LDV)系统 频域信号检测 恒虚警(CFAR) 低信噪比(SNR) 自适应阈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扩展光束型激光多普勒速度测量系统 被引量:17
7
作者 李秀明 黄战华 朱猛 《光学精密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1102-1109,共8页
为了获得高速弹丸在出膛后的瞬时速度以及在不同位置时的速度分布,提出了一种基于扩展光束的激光多普勒测速系统。该系统对出射的激光束进行两次扩展,使扩展后的相干光束在空间某一位置相交来形成具有一定延展范围的探测体。该方法有效... 为了获得高速弹丸在出膛后的瞬时速度以及在不同位置时的速度分布,提出了一种基于扩展光束的激光多普勒测速系统。该系统对出射的激光束进行两次扩展,使扩展后的相干光束在空间某一位置相交来形成具有一定延展范围的探测体。该方法有效避免了经典双光束多普勒测速系统由于探测体积小而导致的物体偏离探测区域的情况,因此,在实际测量弹丸速度的过程中能够解决传统多普勒系统因弹道偏差而导致的无法测速的问题。该系统也可以采用并联方式来监测弹丸在弹道不同位置上的速度分布。通过实验对激光束进行了不同尺度的径向扩束,并在此基础上获得了不同散射面积下的多普勒信号。分析结果显示:在速度为10~25m/s时,测量值与实际值的平均误差可以达到1%~2%,表明这种测量方法是有效且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多普勒测速系统 扩展光束 高速弹丸 速度测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遮挡式激光测速方法的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杜锡勇 张弘 +1 位作者 冯荣彪 骆明儿 《激光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58-59,共2页
基于激光遮挡原理,提出了一种测量机动车行驶速度的新方法,采用LD作为传感器,设计了实现该方法的测速系统。与德国考休斯.达特朗传感器系统有限公司生产的测速仪进行了对比实验,实验结果表明,其测速误差达10-3数量级。
关键词 激光测速系统 单片机 误差 测速精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过悬栅、悬板栅水流流场测试及消能分析 被引量:6
9
作者 张建民 王玉蓉 +2 位作者 杨永全 周著 邱秀云 《四川大学学报(工程科学版)》 EI CAS CSCD 2002年第2期36-38,共3页
用多普勒激光测速系统对悬栅和悬板栅附近流场进行了测试 ,分析了悬栅、悬板栅的消能效果。研究表明 ,悬栅的消能率随流量的增加而增加 ;悬栅和悬板栅的总消能率为 71.89% ;该消能形式能够显著降低弯道凹岸水深 ,减小弯道内横向水面比... 用多普勒激光测速系统对悬栅和悬板栅附近流场进行了测试 ,分析了悬栅、悬板栅的消能效果。研究表明 ,悬栅的消能率随流量的增加而增加 ;悬栅和悬板栅的总消能率为 71.89% ;该消能形式能够显著降低弯道凹岸水深 ,减小弯道内横向水面比降 ,可将泄流能力提高 2 .3倍左右 ;经消能后陡坡下游水流平顺 ,避免了水流翻越边墙造成的破坏 ;上述结果表明悬栅、悬板栅“消、导”结合、联合消能是消除陡坡弯道急流冲击波的一种新型消能型式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泄水陡坡 悬栅 悬板栅 消能分析 流场测试 水流分析 多普勒激光测速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蜗壳式旋风分离器全空间三维时均流场的结构 被引量:62
10
作者 胡瓅元 时铭显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549-556,共8页
采用激光多普勒测速系统 (LDV)对蜗壳式旋风分离器全空间内三维湍流的时均流场进行了实验测定与分析 ,重点讨论了灰斗、环形空间和排气管的流场特点 .分离空间内时均流场是外侧准自由涡与内侧准强制涡的典型结构 .环形空间的入口部位有... 采用激光多普勒测速系统 (LDV)对蜗壳式旋风分离器全空间内三维湍流的时均流场进行了实验测定与分析 ,重点讨论了灰斗、环形空间和排气管的流场特点 .分离空间内时均流场是外侧准自由涡与内侧准强制涡的典型结构 .环形空间的入口部位有多个纵向二次涡 ,其他大部分空间顶部出现纵向二次环流 ,切向速度和径向速度的分布呈现非轴对称性 ,入口气量沿高度分布不均匀 .灰斗的顶部也存在纵向二次环流 .排气管内轴向速度分布与分离空间内的分布形态迥异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蜗壳式旋风分离器 时均流场 激光多普勒测速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旋转切向流强化管式膜微滤机理研究 被引量:8
11
作者 王成端 陈文梅 《膜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21-28,34,共9页
首次设计出了旋转切向流管式膜分离器及其实验系统 ,通过理论研究和实验测试 ,系统地研究了旋转直线切向流和旋转圆弧切向流聚丙烯管式膜微滤的流场特征 ,揭示了旋转切向流强化膜微滤的机理 .
关键词 机理 研究 旋转切向流 微滤 过滤强化 膜污染 激光粒子成像测速系统 PIV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变工况条件对船用二冲程低速柴油机扫气过程的影响
12
作者 崔磊 张小玉 王怀印 《燃烧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366-375,共10页
在船用二冲程低速柴油机中,扫气过程的优劣直接关系到发动机的各项特性,在前期研究中主要以扫气口结构为主要研究方向,但发动机循环是一个瞬变的动态过程,因此需要针对扫气过程的不同阶段及不同环境因素开展性能分析,以便在扫气全过程... 在船用二冲程低速柴油机中,扫气过程的优劣直接关系到发动机的各项特性,在前期研究中主要以扫气口结构为主要研究方向,但发动机循环是一个瞬变的动态过程,因此需要针对扫气过程的不同阶段及不同环境因素开展性能分析,以便在扫气全过程内改善扫气性能.本研究基于扫气流动试验台,通过三维激光粒子测速系统,对不同工况条件下的稳态扫气过程进行了光学实验研究.结果表明:改变扫气压差、扫气口开度以及排气门升程均会对流通能力产生一定影响,但对涡流的影响不大;扫气口开度降低及排气门升程较低均会改善扫气均匀性,利于在一定程度上提升扫气效率,但根本上改善扫气均匀性的因素仍然是扫气口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船用二冲程低速柴油机 扫气过程 扫气均匀性 三维激光粒子测速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