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激光测试技术及其在发动机测试研究中的进展及应用前景
1
作者 王大承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195-199,共5页
研究发动机能耗、排放、振动和噪声等特性 ,可以为改进发动机性能等提供依据 ,但须采用准确、方便和有效的测试方法。激光测试技术是近十几年来迅速发展起来的一门高新技术 ,以能量密度高 ,方向性和相干性好的激光为光源 ,可对发动机进... 研究发动机能耗、排放、振动和噪声等特性 ,可以为改进发动机性能等提供依据 ,但须采用准确、方便和有效的测试方法。激光测试技术是近十几年来迅速发展起来的一门高新技术 ,以能量密度高 ,方向性和相干性好的激光为光源 ,可对发动机进行诸如气流速度、燃油喷雾、流场温度、浓度、排放物和发动机振动等特性进行测定。该文较详细地叙述了激光测试技术的原理、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测试技术 汽车发动机 测试研究 应用前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激光诊断测试技术在实验教学中的应用与探索 被引量:1
2
作者 韩阳 徐鹏 +2 位作者 郭春雨 王超 孙聪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173-176,共4页
粒子图像测速技术(Particle Image Velocimetry,PIV)能够无接触、实时地获得全场瞬态流场信息,经过后处理能够清晰展示流场结构,是一种常用的流场测速手段。在本科生实验教学中引入激光诊断测试技术,使枯燥的流体力学类课程变得形象可观... 粒子图像测速技术(Particle Image Velocimetry,PIV)能够无接触、实时地获得全场瞬态流场信息,经过后处理能够清晰展示流场结构,是一种常用的流场测速手段。在本科生实验教学中引入激光诊断测试技术,使枯燥的流体力学类课程变得形象可观,帮助学生更深层次理解流场结构及流动特征,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诊断测试技术 实验教学 粒子图像测速技术 船舶与海洋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SV测试技术在喷雾场试验上的应用
3
作者 申力鑫 王成军 +2 位作者 张中飞 陈保东 刘爱虢 《中国测试》 北大核心 2017年第S1期148-153,共6页
喷雾流场的特性对航空发动机火焰筒燃烧质量有着重要的影响,优化喷嘴雾化性能可以提高燃烧质量。而研究流场特性和优化雾化喷嘴性能的前提是对流场内液滴尺寸与速度以及其分布进行准确有效的测量和表征。介绍全场粒径流速测量系统(globa... 喷雾流场的特性对航空发动机火焰筒燃烧质量有着重要的影响,优化喷嘴雾化性能可以提高燃烧质量。而研究流场特性和优化雾化喷嘴性能的前提是对流场内液滴尺寸与速度以及其分布进行准确有效的测量和表征。介绍全场粒径流速测量系统(global sizing velocity,GSV)测试技术,并应用该技术对喷雾场中部分区域的液滴尺寸和速度进行测量。基于对测量数据的分析,检测喷嘴的雾化性能,同时测试结果表明:GSV技术在喷雾场区域的粒径测量方面有较好的应用性,在速度测量方面仍有待改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测试技术 粒径与速度 离焦图像 雾化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IV在柴油喷雾测试中的应用 被引量:9
4
作者 孙柏刚 冯旺聪 +1 位作者 李向荣 郑士琴 《车用发动机》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45-50,共6页
介绍了可用于喷雾测试的几种激光技术的原理,讨论了PIV的测试原理及应用要求,并以TSI公司开发的PIV系统为例对DPIV系统的构成作了概括,最后对一些运用PIV进行喷雾测试的成果进行了简述。
关键词 激光测试技术 PIV 喷雾测试 柴油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LSD技术对高压共轨柴油机喷雾特性SMD的研究 被引量:6
5
作者 何旭 石永昊 +3 位作者 刘海 李向荣 田国弘 刘福水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1243-1247,共5页
为更好地研究高压共轨柴油机喷雾特性,搭建了柴油喷雾特性激光测试试验系统,基于激光测试手段,利用平面激光粒径测试技术,对高压共轨柴油机喷雾微观特性—索特平均直径进行定量测量,分别考察不同喷孔直径、不同喷油压力下喷雾索特平均... 为更好地研究高压共轨柴油机喷雾特性,搭建了柴油喷雾特性激光测试试验系统,基于激光测试手段,利用平面激光粒径测试技术,对高压共轨柴油机喷雾微观特性—索特平均直径进行定量测量,分别考察不同喷孔直径、不同喷油压力下喷雾索特平均直径随时间的变化.研究表明,随着喷孔直径的增加,在1 600μs内喷雾场中的平均索特平均直径增大;随着喷油压力的增加,在1 400μs内喷雾场中的平均索特平均直径相对较小,分布也较均匀;喷雾场中粒径的分布趋于粒径较小的方向集中,因此喷雾场中索特平均直径的形态分布近似服从于概率分布中的非中心F分布,并根据其分布形态拟合出相应的非中心F分布函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喷雾特性 平面激光粒径测试技术 索特平均直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盘振动模态的电视激光全息测量与分析 被引量:1
6
作者 孟光 《振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58-61,共4页
采用激光全息 (TV- holography)振动测试技术测量和分析了 CD光盘的固有频率、模态振型以及模态分布情况。采用非接触声激励和非接触式激光全息摄像精确地测量出了 CD光盘从零节圆到三节圆五节径的振动模态 ,最高模态频率达 6 30 0 Hz... 采用激光全息 (TV- holography)振动测试技术测量和分析了 CD光盘的固有频率、模态振型以及模态分布情况。采用非接触声激励和非接触式激光全息摄像精确地测量出了 CD光盘从零节圆到三节圆五节径的振动模态 ,最高模态频率达 6 30 0 Hz。分析了节径振型和节圆振型间的关系和出现规律。结果表明 :光盘的振型节线是由中心对称和轴对称的节径和节圆组成的 ,它们对应的振型也是中心对称和轴对称的 ;光盘的各阶固有频率是按一定的顺序排列的 ,节径和节圆的出现是有规律的 ,文中给出了表示这些规律的表达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D光盘 模态分布 电视激光全息测试技术 振动模态 非接触式测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新的HCCI柴油机燃油喷雾特性的PLIF法测试装置 被引量:7
7
作者 雷卫 苏万华 《汽车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405-408,491,共5页
基于激光诱导荧光 (PLIF)测试技术的原理 ,开发了一套可用于同时测量燃油气相和液相二维浓度场的测试系统 ,该测试系统包括高压燃油喷射系统、电路控制系统、氮气供给系统和可视化发动机。高压电控燃油喷射系统具有喷射压力高 ,且易于... 基于激光诱导荧光 (PLIF)测试技术的原理 ,开发了一套可用于同时测量燃油气相和液相二维浓度场的测试系统 ,该测试系统包括高压燃油喷射系统、电路控制系统、氮气供给系统和可视化发动机。高压电控燃油喷射系统具有喷射压力高 ,且易于荧光剂的添加等优点 ,同时可以实现多脉冲燃油喷射。在光学发动机上进行了测试实验 ,研究了BUMP燃烧室内油束撞壁混合过程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汽车发动机 激光诱导荧光测试技术 HCCI柴油机 燃油喷雾特性 电路控制系统 高压燃油喷射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宽粒径分布气粒两相圆湍射流特性研究 被引量:4
8
作者 范全林 张会强 +2 位作者 郭印诚 王希麟 林文漪 《燃烧科学与技术》 EI CAS CSCD 1999年第4期416-421,共6页
研究了一种宽粒径分布范围的气粒两相圆湍射流的特性。用ρp= 2 590 kg/m 3、0~200 μm 的玻璃微珠做颗粒相,实验Reynolds 数为5 640,粒气质量比为15% 。用粒子动态分析仪(PDA)详细测量了两相... 研究了一种宽粒径分布范围的气粒两相圆湍射流的特性。用ρp= 2 590 kg/m 3、0~200 μm 的玻璃微珠做颗粒相,实验Reynolds 数为5 640,粒气质量比为15% 。用粒子动态分析仪(PDA)详细测量了两相射流近场(x/D< 15)的流向、径向时均速度、湍动能及颗粒相浓度的分布,分析了Stokes数变化对两相射流的影响。结果表明,宽的颗粒相粒径分布削弱了特定St数颗粒与气相的作用。与单粒径分布的两相圆湍射流颗粒相uνp比气相的uν小一个量级的结论不同,在宽粒径分布的气粒两相水平圆湍射流中,颗粒相的湍动能与气相具有相当的量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粒两相射流 两相流 激光测试技术 圆湍射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相圆湍射流中Stokes数的影响 被引量:3
9
作者 张会强 郭印诚 +1 位作者 王希麟 林文漪 《燃烧科学与技术》 EI CAS CSCD 1999年第4期435-440,共6页
以Re= 5 640 的水平圆湍射流为对象,用粒子动态分析仪详细测量了单相及两相射流近场(x/D< 15)的轴向和径向时均速度、湍动能及颗粒相浓度的分布。实验选用粒径分布分别为25±3μm 、70±5 μm 和100... 以Re= 5 640 的水平圆湍射流为对象,用粒子动态分析仪详细测量了单相及两相射流近场(x/D< 15)的轴向和径向时均速度、湍动能及颗粒相浓度的分布。实验选用粒径分布分别为25±3μm 、70±5 μm 和100±10 μm 等的玻璃微珠(密度ρp= 2 590 kg/m 3)代表颗粒相,分析了两相圆湍射流中Stokes数变化对射流特性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St< 1 时应考虑颗粒相与气相湍流拟序结构的相互影响,在射流近场的横向截面上,颗粒相轴向速度有超前气相的现象。随着Stokes数的增大,颗粒相速度低于气相速度。由于颗粒相的加入,与单相射流相比,两相湍射流中的气相湍动能发生变化。当St< 1 和St1 时,气相湍能都呈增大的趋势,但二者增大的原因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圆湍射流 两相流 激光测试技术 Stokes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混凝过程絮体开始形成和开始沉降时间研究 被引量:3
10
作者 赵建海 刘夕清 刘连生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62-65,共4页
以不同浊度高岭土水样为研究对象,运用激光测试技术对3种混凝剂(聚合氯化铝(PAC)、硫酸铝和三氯化铁)混凝过程絮体开始形成时间和开始沉降时间进行测定,初步研究了混凝剂投药量对浊度的影响,投药量、pH和浊度对絮体开始形成和开始沉降... 以不同浊度高岭土水样为研究对象,运用激光测试技术对3种混凝剂(聚合氯化铝(PAC)、硫酸铝和三氯化铁)混凝过程絮体开始形成时间和开始沉降时间进行测定,初步研究了混凝剂投药量对浊度的影响,投药量、pH和浊度对絮体开始形成和开始沉降时间的影响。结果表明:(1)PAC、硫酸铝和三氯化铁最佳投药量为4.8、6.4、8.0mg/L;(2)PAC和硫酸铝混凝过程在pH为7时絮体开始形成和开始沉降时间均最短,但PAC混凝过程絮体开始形成和开始沉降时间(分别为27.4、51.0s)都比硫酸铝混凝过程絮体开始形成和开始沉降时间(分别为51.5、85.4s)短,三氯化铁混凝过程在pH为6时絮体开始形成和开始沉降时间均最短,分别为50.0、84.0s;(3)随投药量的增大,絮体开始形成和开始沉降时间均逐渐缩短;(4)随浊度的增大,絮体开始形成和开始沉降时间总体上缩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凝 絮体开始形成时间 絮体开始沉降时间 激光测试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浮选槽中固-液-气三相流中颗粒的速度 被引量:6
11
作者 曾克文 薛玉兰 余永富 《金属矿山》 CAS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21-23,共3页
采用PDA激光流速测试技术 ,在固 -液 -气三相体系中对浮选槽中固体颗粒进行了流速测定 ,获得了固体颗粒的速度分布 ,为矿粒与气泡粘附过程和脱附过程机理的研究提供可靠数据。
关键词 三相流 浮选槽 三相体系 PDA激光流速测试技术 矿粒 气泡 脱附过程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飞片材料对电爆驱动飞片速度的影响 被引量:3
12
作者 王翔 谭凯元 +2 位作者 文尚刚 刘清杰 叶辉 《含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259-262,共4页
采用任意反射面激光位移干涉测试技术(Displacement Interferometer System for Any Reflector,DISAR)分别获得了聚酯薄膜飞片、铝/聚酯薄膜飞片及铜/聚酯薄膜飞片在金属箔电爆驱动下的速度历程。结果表明,在充电电压为25.4 kV时,聚酯... 采用任意反射面激光位移干涉测试技术(Displacement Interferometer System for Any Reflector,DISAR)分别获得了聚酯薄膜飞片、铝/聚酯薄膜飞片及铜/聚酯薄膜飞片在金属箔电爆驱动下的速度历程。结果表明,在充电电压为25.4 kV时,聚酯薄膜飞片在加速腔中的有效加速时间为1.6μs,最高速度约4.4 km·s-1;铝/聚酯薄膜飞片和铜/聚酯薄膜飞片在加速腔中的有效加速时间均大于3.0μs,最高速度均小于4.0 km·s-1。电爆驱动时,飞片材料对其运动特性有较大影响。金属/聚酯薄膜飞片相对于聚酯薄膜飞片更利于保持飞片的运行姿态,但飞行同样距离时其速度要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应用物理 任意反射面激光位移干涉测试技术(DISAR) 飞片速度历程 金属箔电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