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2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激光辐照下非稳腔镜变形对激光模式的影响 被引量:8
1
作者 杜少军 陆启生 +1 位作者 舒柏宏 王默戈 《强激光与粒子束》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53-57,共5页
分析了正支虚共焦非稳腔中腔镜变形对激光模式的影响,采用时间离散化、快速傅里叶变换(FFT)和有限元分析(FEA)方法解决腔镜变形和激光模式两者之间的耦合问题。计算结果表明,随着激光器工作时间的增加,腔镜温升和变形相应增大,谐振腔模... 分析了正支虚共焦非稳腔中腔镜变形对激光模式的影响,采用时间离散化、快速傅里叶变换(FFT)和有限元分析(FEA)方法解决腔镜变形和激光模式两者之间的耦合问题。计算结果表明,随着激光器工作时间的增加,腔镜温升和变形相应增大,谐振腔模式变差,输出光场相位均匀性变差,呈现散焦现象,输出光束质量下降。实验验证了激光器输出光束质量随出光时间的延长而逐渐变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稳腔 激光模式 腔镜变形 时间离散 快速傅里叶变换 有限元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激光模式对激光熔覆层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7
2
作者 李胜 胡乾午 曾晓雁 《激光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667-669,共3页
分别采用多模和低阶模的CO2激光束研究了激光模式对于Fe基合金激光熔覆层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相对于低阶模激光熔覆而言,多模激光熔覆层各个区域的外形较为平整,尤其是熔合区更为明显,激光模式不同对熔覆层的微观组织和硬度也有一定... 分别采用多模和低阶模的CO2激光束研究了激光模式对于Fe基合金激光熔覆层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相对于低阶模激光熔覆而言,多模激光熔覆层各个区域的外形较为平整,尤其是熔合区更为明显,激光模式不同对熔覆层的微观组织和硬度也有一定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熔覆 激光模式 几何形貌 微观组织 硬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变形镜内腔补偿激光模式畸变研究 被引量:4
3
作者 刘良清 袁孝 《强激光与粒子束》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718-722,共5页
采用Fox-Li迭代方法,对畸变相差以Zernike多项式展开,计算了不同菲涅耳数的谐振腔在畸变发生时的低阶输出模式,分析了激光器谐振腔内畸变对激光输出模式的影响。对微变形镜的面形以Zernike多项式进行拟合,计算了中心电极的影响函数,并... 采用Fox-Li迭代方法,对畸变相差以Zernike多项式展开,计算了不同菲涅耳数的谐振腔在畸变发生时的低阶输出模式,分析了激光器谐振腔内畸变对激光输出模式的影响。对微变形镜的面形以Zernike多项式进行拟合,计算了中心电极的影响函数,并建立了微变形镜控制模型。实验上将微变形镜作为激光器的一个腔镜,验证了微变形镜对激光输出模式的补偿作用。结果表明,内腔微变形镜对激光输出模式具有校正作用,激光基本上可以达到基模输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变形镜 畸变 谐振腔 激光模式 ZERNIKE多项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均匀增益对激光模式的影响 被引量:5
4
作者 张虎 彭玉峰 程祖海 《光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685-688,共4页
利用快速傅里叶变换 ( FFT)法对有正支共焦非稳腔、流动增益介质的化学氧碘激光器 ( COIL )与二氧化碳激光器的模场进行了数值模拟 ,在此基础上分析了介质的非均匀增益对激光模式的影响 ,为新的腔型设计和光束质量的改善提供了依据 .
关键词 非均匀增益 激光模式 正支共焦非稳腔 FFT COIL 二氧化碳激光 光束质量 化学氧碘激光 模场 腔型设计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介质不均匀性对激光模式相位与光强分布的影响 被引量:1
5
作者 刘万发 韩新民 《强激光与粒子束》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8,共8页
将不均匀介质势函数进行泰勒展开,取其前3项近似,与描述光腔模式的亥姆霍兹方程中的特殊函数结合,根据光腔边界条件推导出光腔模式的本征解、激光输出功率以及不均匀介质与激光模式的相位与强度分布关系表达式。将表达式应用于氧碘化学... 将不均匀介质势函数进行泰勒展开,取其前3项近似,与描述光腔模式的亥姆霍兹方程中的特殊函数结合,根据光腔边界条件推导出光腔模式的本征解、激光输出功率以及不均匀介质与激光模式的相位与强度分布关系表达式。将表达式应用于氧碘化学激光器的功率与输出耦合率的非线性拟合以及近场光强分布的分析,预测趋势与文献结果相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介质 激光模式 相位分布 光强分布 谐振腔 本征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谐振腔镜对激光模式匹配效果的影响
6
作者 李健 刘杰 《激光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4期36-38,共3页
利用匹配透镜将激光光束与谐振腔进行模式匹配时,均不考虑谐振腔镜对匹配效果的影响。本文从理论上分析了进行激光模式匹配时谐振腔镜对匹配效果的影响,计算了影响的程度,并给出了消除影响的修正公式。
关键词 激光模式 高斯光束 模式匹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Matlab激光谐振腔中激光模式形成机理研究
7
作者 张亚妮 薛佳 +4 位作者 宋卓颖 苗挺 姚一铭 武柯欣 陈敬梓 《陕西科技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97-204,共8页
光束质量决定了激光的聚焦特性及传输特性,并与激光谐振腔内光场模式密切相关.光场模式的研究对激光器谐振腔、外光路的设计和光束整形具有重要意义.激光技术的不断发展,使得各种新型复杂谐振腔精彩纷呈,利用解析法求解谐振腔中光场模... 光束质量决定了激光的聚焦特性及传输特性,并与激光谐振腔内光场模式密切相关.光场模式的研究对激光器谐振腔、外光路的设计和光束整形具有重要意义.激光技术的不断发展,使得各种新型复杂谐振腔精彩纷呈,利用解析法求解谐振腔中光场模式通常难以实施,数值计算方法是解决复杂腔型光场模式的有效途径,其中数值分析软件Matlab以其完备的图形处理功能、研究结果可视化、运算功能强大等备受青睐.基于Matlab数值分析软件,通过系统求解平行平面腔、方形镜共焦腔、圆形镜共焦腔等谐振腔的数值解,模拟得到不同谐振腔内的光场模式与菲涅耳数之间的关系,获得了各种腔型的模式分布特点及选模方式,为通过模式选择改善光束质量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谐振腔 光束质量 激光模式 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激光模式的半色调检测方法
8
作者 戴建华 张洪钧 《四川激光》 1981年第A02期144-144,共1页
激光束的模式分布是激光器的重要参数之一,到目前为止,检测模式分布的方法已有五种:即扫描针孔法、扫描刀边法、扫描狭缝法、扫描Ronchi光栅法以及用于脉冲激光束的显影相纸吸收能量法。各种扫描方法只能测量一维分布,最后一种方法... 激光束的模式分布是激光器的重要参数之一,到目前为止,检测模式分布的方法已有五种:即扫描针孔法、扫描刀边法、扫描狭缝法、扫描Ronchi光栅法以及用于脉冲激光束的显影相纸吸收能量法。各种扫描方法只能测量一维分布,最后一种方法虽能得到二维分布,但太粗糙,只能用于定性观察。我们在这里介绍一种检测激光束模式分布的新方法——半色调处理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检测 激光模式 半色调 脉冲激光 扫描方法 模式分布 一维分布 二维分布 色调处理 激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腔镜变形对平凹稳腔激光振荡模式影响的数值研究 被引量:13
9
作者 库耕 程祖海 +2 位作者 朱松林 张耀宁 杜泽民 《强激光与粒子束》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3期447-450,共4页
用Fox-Li迭代法研究了激光谐振腔镜面变形对激光振荡模式的影响,给出了几种镜面变形条件下的激光谐振腔自再现模,即镜面上光场振幅和位相分布的模拟结果。对平凹稳定腔,为获得严格的基模激光振荡,应将这种镜面变形控制在1/... 用Fox-Li迭代法研究了激光谐振腔镜面变形对激光振荡模式的影响,给出了几种镜面变形条件下的激光谐振腔自再现模,即镜面上光场振幅和位相分布的模拟结果。对平凹稳定腔,为获得严格的基模激光振荡,应将这种镜面变形控制在1/20波长范围内;若镜面变形超过1/10波长,则该谐振腔不存在严格的基模自再现模。同时,高功率激光腔镜的边缘冷却方式将造成较大的镜面形状变化,从而影响激光光束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模式 反射镜 镜面变形 谐振腔 激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定向棱镜激光腔模式模拟研究 被引量:3
10
作者 石岩 金挺 +2 位作者 李松 周辉 翁兴涛 《红外与激光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521-525,539,共6页
为了探究定向棱镜谐振腔激光模式分布情况,通过连续利用反射系统的光线矢量的反射定律,推导出具有二面角误差的角锥棱镜相位模型,首次创新性地建立了定向棱镜腔的光场数学模型,并运用FO X-LI的理论,研制了一套求解各种腔形的稳态模的场... 为了探究定向棱镜谐振腔激光模式分布情况,通过连续利用反射系统的光线矢量的反射定律,推导出具有二面角误差的角锥棱镜相位模型,首次创新性地建立了定向棱镜腔的光场数学模型,并运用FO X-LI的理论,研制了一套求解各种腔形的稳态模的场分布软件。用这套软件模拟出了定向棱镜谐振腔自再现模的分布。同时,针对免调试固体激光器(定向棱镜腔)进行实验,将模拟所得结果与实际激光器的输出近场、远场光斑,以及与光束质量分析仪检测分析结果进行了对比,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模式 角锥棱镜 数值计算 角度误差 面形误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脉冲激光输出模式对介质薄膜损伤的影响
11
作者 曹华梁 程祖海 +2 位作者 叶克飞 余亮英 陈佳元 《推进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558-560,共3页
采用单横模(TEM01)和多模横向激励高气压(TEA)脉冲二氧化碳激光器和不同焦距的透镜对10.6μm的增透膜进行了破坏实验,对破坏样品进行了显微分析,研究了不同激光模式和不同焦距透镜对薄膜破坏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短焦距透镜聚焦时,... 采用单横模(TEM01)和多模横向激励高气压(TEA)脉冲二氧化碳激光器和不同焦距的透镜对10.6μm的增透膜进行了破坏实验,对破坏样品进行了显微分析,研究了不同激光模式和不同焦距透镜对薄膜破坏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短焦距透镜聚焦时,相同能量密度的单横模激光脉冲焦距前比焦距后更容易造成薄膜的损伤,破坏阈值相差5 J/cm2;使用长焦距透镜聚焦时,在单模激光脉冲和多模激光脉冲幅照下薄膜的损伤阈值基本相同,但比使用短焦距单模激光测量到的损伤阈值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损伤^+ 介质薄膜 破坏阈值 激光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模式纳秒激光诱导单晶硅损伤特性研究 被引量:4
12
作者 肖超 王毕艺 +7 位作者 官上洪 张发旺 杨静 陈怡妍 王钰倩 邱荣 郭德成 蒋勇 《激光杂志》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67-70,共4页
采用1 064 nm激光器在单纵模和多纵模模式下对单晶硅材料的损伤特性进行研究,测试和分析单晶硅损伤阈值和损伤形貌差异,损伤机理以及激光模式对周期性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激光模式对单晶硅材料的损伤阈值和损伤面积的影响小。因单晶... 采用1 064 nm激光器在单纵模和多纵模模式下对单晶硅材料的损伤特性进行研究,测试和分析单晶硅损伤阈值和损伤形貌差异,损伤机理以及激光模式对周期性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激光模式对单晶硅材料的损伤阈值和损伤面积的影响小。因单晶硅材料对激光的强吸收,直接导致单晶硅表面的熔融烧蚀破坏、热应力和等离子体的产生。随着激光能量的增大,由于热应力和等离子体冲击波的存在,使损伤面积以指数形式增大,熔融物质形成喷溅而后消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秒激光 激光模式 单晶硅 周期性条纹 损伤演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脉冲和连续模式下玻璃纤维复合材料激光脱漆技术研究(特邀) 被引量:3
13
作者 李倩靓 张润华 +4 位作者 何宗泰 张骆 杨奇彪 夏建英 刘顿 《红外与激光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92-103,共12页
采用波长为1 064 nm的纳秒激光器脉冲模式和连续模式分别对玻璃纤维增强树脂基复合材料表面涂覆的浅灰色防雨蚀涂层和抗静电涂层进行激光清洗实验,研究不同模式下激光参数对清洗效果的影响规律。通过SEM观察清洗后材料表面及清洗产物的... 采用波长为1 064 nm的纳秒激光器脉冲模式和连续模式分别对玻璃纤维增强树脂基复合材料表面涂覆的浅灰色防雨蚀涂层和抗静电涂层进行激光清洗实验,研究不同模式下激光参数对清洗效果的影响规律。通过SEM观察清洗后材料表面及清洗产物的微观形貌,运用EDS、FTIR分别检测清洗前后材料表面元素含量与化学官能团,采用COMSOL Multiphysics对清洗过程中的温度场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去除单层抗静电涂层时,脉冲激光能完全去除该涂层且防雨蚀涂层损伤较小;去除双层涂层时,脉冲激光作用下试板表面有残余涂层,且易损伤下层清漆、树脂和纤维,而连续激光则可完全去除表面双层涂层,获得清洁的清漆表面。脉冲模式的去除机制主要为热弹性振动效应,连续模式下涂层的去除机制主要为热烧蚀效应。研究结果可为航空复合材料表面激光脱漆技术的激光模式选择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清洗 激光模式 玻璃纤维 表面形貌 工艺参数 去除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准波导激光器输出模式特性研究
14
作者 吴行飞 何超 +1 位作者 钟艳红 辛建国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0期901-906,共6页
在普通的开放式光腔自再现模式理论和波导模式理论的基础上,研究一种介于自由空间模式和波导模式之间的准波导模式.在腔镜和波导口之间利用Fox-Li的衍射积分法,在波导内把电场离散到各个波导模式中.经过多次迭代,分析了在介于波导尺寸... 在普通的开放式光腔自再现模式理论和波导模式理论的基础上,研究一种介于自由空间模式和波导模式之间的准波导模式.在腔镜和波导口之间利用Fox-Li的衍射积分法,在波导内把电场离散到各个波导模式中.经过多次迭代,分析了在介于波导尺寸和非波导尺寸之间的准波导内存在的稳定场,并对比了准波导模式、波导模式和高斯模式的不同,验证了其稳定场分布是一种类似于高斯模式和波导模式,但却不同于两种模式的新的电场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模式 准波导 自再现 电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激光束空间模式可调性与变换研究 被引量:5
15
作者 王续跃 贲大磊 +2 位作者 马腾才 夏元良 郭东明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444-446,共3页
利用自适应光学技术 ,对激光进行模式变换 ,可将高斯光束转换为均匀的矩形光斑 ,通过采用变形反射镜技术来具体实现对光束空间模式的变换 .研究了激光加工过程能量空间分布的实时任意调控原理与方法 ,试验分析了可调光束对材料的作用规... 利用自适应光学技术 ,对激光进行模式变换 ,可将高斯光束转换为均匀的矩形光斑 ,通过采用变形反射镜技术来具体实现对光束空间模式的变换 .研究了激光加工过程能量空间分布的实时任意调控原理与方法 ,试验分析了可调光束对材料的作用规律 ,从而实现对激光束的刃磨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加工 模式变换 激光束空间模式 可调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模式Nd:YAG激光治疗黄褐斑82例疗效及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11
16
作者 夏栩琼 费烨 +1 位作者 沈征宇 陈向东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567-570,共4页
目的:观察双模式Nd:YAG激光治疗黄褐斑的临床疗效以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应用双模式Nd:YAG激光治疗82例女性黄褐斑患者,总治疗次数为5次,每次间隔2周,治疗结束后由医生及受试者本人对激光治疗进行疗效评价,并随访12周记录复发情况,对... 目的:观察双模式Nd:YAG激光治疗黄褐斑的临床疗效以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应用双模式Nd:YAG激光治疗82例女性黄褐斑患者,总治疗次数为5次,每次间隔2周,治疗结束后由医生及受试者本人对激光治疗进行疗效评价,并随访12周记录复发情况,对各相关影响因素与治疗疗效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82例患者治疗前黄褐斑平均面积及严重程度指数(MASI)评分(12.58±6.55)分,5次激光治疗后降为(7.72±5.13)分,随访12周后的平均MASI评分为(8.14±5.82)分。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Wood灯下分型(P=0.003,OR=6.062)、心境情况(P=0.027,OR=3.791)、防晒霜使用情况(P=0.003,OR=3.544)与疗效相关;而表皮型(P=0.025,OR=9.223)、心境平和(P=0.030,OR=6.757)、防晒霜使用情况(P=0.001,OR=9.702)、起病年龄(P=0.004,OR=8.937)与复发情况相关。结论:双模式Nd:YAG激光是治疗黄褐斑的有效手段。皮损表浅、保持心境平和、养成良好的防晒习惯是黄褐斑激光治疗疗效及降低复发的有利因素,起病年龄早是降低复发的有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式Nd:YAG激光 黄褐斑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激光束空间模式的变换与控制研究 被引量:3
17
作者 王续跃 《电加工与模具》 2000年第4期27-28,31,共3页
研究了激光加工过程能量空间模式的实时任意调控方法 ,试验分析了可调光束对材料的作用规律 ,进一步揭示了激光加工机理 ,从而实现对激光束的“刃磨” ,开辟了可控激光成形及弯折直接成形的新途径。
关键词 激光加工 能量调控 激光束空间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激光淬火过程激光束模式的影响
18
作者 傅纪斌 姚建华 +1 位作者 胡晓冬 陈君 《激光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04-106,共3页
为了检测激光淬火过程中CO_2激光束能量的空间分布变化,研究不同激光模式对激光淬火硬化层均匀性的影响,采用基于焦热电相机的在线激光束分析仪实时监测激光淬火过程中的激光束模式。结果表明,由于激光能量密度空间分布的不均匀,导致光... 为了检测激光淬火过程中CO_2激光束能量的空间分布变化,研究不同激光模式对激光淬火硬化层均匀性的影响,采用基于焦热电相机的在线激光束分析仪实时监测激光淬火过程中的激光束模式。结果表明,由于激光能量密度空间分布的不均匀,导致光斑左右两侧硬化层深浅不一致。从显微组织发现,硬化组织结构的均匀性和激光束模式有着非常紧密的关系,均匀的激光能量分布产生较为均匀的组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技术 激光模式 在线激光束分析 激光淬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烧蚀模式激光推进实验研究方法
19
作者 李修乾 洪延姬 +2 位作者 陈景鹏 文明 何国强 《弹箭与制导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228-230,共3页
烧蚀模式激光推进是激光推进技术的一个重要研究领域。介绍了烧蚀模式激光推进领域目前常用的3种实验研究方法(Time-of-flight i.e.TOF、Thrust Force Measurement SystemI、CCD Imaging),通过对比分析给出了3种实验研究方法各自的优缺... 烧蚀模式激光推进是激光推进技术的一个重要研究领域。介绍了烧蚀模式激光推进领域目前常用的3种实验研究方法(Time-of-flight i.e.TOF、Thrust Force Measurement SystemI、CCD Imaging),通过对比分析给出了3种实验研究方法各自的优缺点,并重点就液体烧蚀激光推进实验研究方法的发展进行了分析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烧蚀模式激光推进 TOF 推力测试系统 高速相机测试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激光工作模式对苯氰S1电子态高分辨光谱的影响
20
作者 徐海峰 JOHNSON P M SEARS T J 《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114-1116,共3页
本文研究了不同激光工作模式对苯氰分子高分辨光谱的影响,高分辨的激光为Ar^+泵浦的cw环形染料激光经过Nd:YAG激光三步脉冲放大后倍频产生的UV光.实验发现当Nd:YAG激光的振荡级有种子光注入时,光谱呈现转动分辨的谱线,可以很好地标识为... 本文研究了不同激光工作模式对苯氰分子高分辨光谱的影响,高分辨的激光为Ar^+泵浦的cw环形染料激光经过Nd:YAG激光三步脉冲放大后倍频产生的UV光.实验发现当Nd:YAG激光的振荡级有种子光注入时,光谱呈现转动分辨的谱线,可以很好地标识为苯氰分子S_1←S_0 0_0~0跃迁的转动结构;而当Nd:YAG激光工作于多个模式(无种子光注入)时,光谱则为连续的毫无结构的谱带.由于苯氰分子S_1电子态具有较大的偶极矩,工作于多个模式下激光脉冲的峰值功率的增强产生AC Stark效应,是导致谱线加宽从而无法观测到转动分辨光谱的可能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分辨光谱 激光工作模式 种子光注入 苯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