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湖南瑶岗仙钨矿床流体包裹体特征及其意义 被引量:39
1
作者 王巧云 胡瑞忠 +4 位作者 彭建堂 毕献武 武丽艳 刘华 苏本勋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2263-2273,共11页
对瑶岗仙石英脉型钨矿床的石英、萤石和夕卡岩型钨矿床中石榴石流体包裹体的岩相学特征研究表明,与成矿有关的包裹体主要有三类:富液相、富气相和含子晶的多相包裹体。脉型钨矿床中石英包裹体均一温度范围为180℃~300℃,盐度0.88~6.45... 对瑶岗仙石英脉型钨矿床的石英、萤石和夕卡岩型钨矿床中石榴石流体包裹体的岩相学特征研究表明,与成矿有关的包裹体主要有三类:富液相、富气相和含子晶的多相包裹体。脉型钨矿床中石英包裹体均一温度范围为180℃~300℃,盐度0.88~6.45 wt%NaCl eqv;矽卡岩型钨矿床中石榴石包裹体的均一温度范围为190℃~300℃,盐度0.1~8.95wt%NaCl eqv;成矿溶液的密度为0.81~0.89g/cm^3,表明形成这两种类型矿床的成矿流体均属于中温、低盐度、低密度的流体;成矿压力为120~160MPa,成矿深度约为7~9km,因此该矿床是在中高压力、中深成条件下形成的。激光拉曼探针分析表明,石英中包裹体的气相成分比石榴石中的更富含 CH_4、CO_4和 H_2O 等挥发份,说明流体是一种介于岩浆与热液之间的过渡性流体,具有上部偏液、下部偏浆的特点。由于该区自燕山期以来软流圈上隆,岩石圈经历了强烈的伸展、减薄作用和壳幔相互作用,而 C-H 还原性组分的增加,指示流体很可能来自于深部的地幔过渡带或者软流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瑶岗仙 石英脉型黑钨矿矿床 流体包裹体 激光拉曼探针分析 成矿物质来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南秧田钨矿床流体包裹体特征及其意义 被引量:16
2
作者 冯佳睿 周振华 程彦博 《岩石矿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50-58,共9页
对南秧田矽卡岩型钨矿床的石英和石榴石流体包裹体的岩相学特征研究表明,与成矿有关的包裹体主要有3类:富液相、富气相和含子晶的多相包裹体。石英包裹体均一温度范围为232~337℃,盐度w(NaCl)=0.53%~9.98%;石榴石包裹体的均一温度范围... 对南秧田矽卡岩型钨矿床的石英和石榴石流体包裹体的岩相学特征研究表明,与成矿有关的包裹体主要有3类:富液相、富气相和含子晶的多相包裹体。石英包裹体均一温度范围为232~337℃,盐度w(NaCl)=0.53%~9.98%;石榴石包裹体的均一温度范围为228~306℃,盐度w(NaCl)=6.45%~14.04%。激光拉曼探针分析表明,南秧田白钨矿的成矿流体中气相成分以H2O为主,含少量CO2、CH4、H2S和N2等气体,液相成分以H2O为主,属NaCl-H2O流体体系。成矿溶液的密度为0.72~0.87g/cm3,表明形成这种矽卡岩型矿床的成矿流体均属于中温、低盐度、低密度的流体。成矿压力为18~32MPa,成矿深度约为0.6~1.2km。石英包裹体水的δD为-72.16‰~-65.10‰,δ18O为7.98‰~8.45‰,钨矿床中硫化物δ34S为6.6‰。成矿流体主要来自燕山晚期的岩浆热液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秧田 矽卡岩型钨矿床 流体包裹体 激光拉曼探针分析 成矿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