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应用激光扫描眼底镜录像血管造影测量眼血流指标 被引量:3
1
作者 毛进 赵家良 睢瑞芳 《眼科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55-58,共4页
目的建立和评价应用激光扫描眼底镜录像血管造影和计算机视频图像处理技术定量了解眼血流动力学状况的方法。方法对青光眼病人进行激光扫描眼底镜荧光素、吲哚青绿视网膜脉络膜血管造影;利用计算机视频图像处理技术和相应的测量软件,... 目的建立和评价应用激光扫描眼底镜录像血管造影和计算机视频图像处理技术定量了解眼血流动力学状况的方法。方法对青光眼病人进行激光扫描眼底镜荧光素、吲哚青绿视网膜脉络膜血管造影;利用计算机视频图像处理技术和相应的测量软件,测量视网膜脉络膜血管造影的系列数字化图像,得到相应的时间-荧光强度曲线,并计算该曲线得到反映血流动力学状况的指标。结果该方法可测量脉络膜分区的充盈时间及速率、视乳头分区的充盈时间及速率、视网膜动静脉充盈时间及速率、动静脉通过时间及动静脉血管直径。该方法的观察者间及观察者内的重复性良好。结论计算机视频图像处理技术可以有助于定量了解视网膜脉络膜血流动力学状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算机 数字化 眼血流 激光扫描眼底镜 视网膜 脉络膜 血流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眼底自发荧光技术在部分视网膜疾病中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7
2
作者 付校楠 彭惠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393-396,共4页
眼底自发荧光(fundus autofluorescence,FAF)技术是近几年发展起来的一项新技术,它能够显示视网膜色素上皮内脂褐素的含量与分布,主要反映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的功能及代谢情况。观察视网膜疾病不同时期FAF的分布情况及其强度变化,有助... 眼底自发荧光(fundus autofluorescence,FAF)技术是近几年发展起来的一项新技术,它能够显示视网膜色素上皮内脂褐素的含量与分布,主要反映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的功能及代谢情况。观察视网膜疾病不同时期FAF的分布情况及其强度变化,有助于早期诊断、观察疗效及评价疾病预后。本文对FAF的基本原理及其在部分视网膜疾病中的临床应用进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眼底自发荧光 脂褐质 共焦扫描激光眼底 视网膜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斑裂孔手术前后固视、微视野和mERG的检测 被引量:6
3
作者 陈晶华 黎晓新 徐秀兰 《眼科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328-331,共4页
目的 用激光扫描眼底镜检测黄斑裂孔手术前后固视、微视野和多焦视网膜电图(mERG),比较这几种方法评价黄斑功能的可靠性。方法 实验采集了因老年特发黄斑裂孔,行玻璃体切割术治疗后,黄斑裂孔闭合的12例患者,手术前后的固视、微视野、m... 目的 用激光扫描眼底镜检测黄斑裂孔手术前后固视、微视野和多焦视网膜电图(mERG),比较这几种方法评价黄斑功能的可靠性。方法 实验采集了因老年特发黄斑裂孔,行玻璃体切割术治疗后,黄斑裂孔闭合的12例患者,手术前后的固视、微视野、mERG的检测资料。用Rodenstock的激光扫描眼底镜(SLO)进行周视和微视野的检测。用Rodenstock的RETlsean3.12系统进行mERG测定24°视野范围的一阶反应(first-order kernel)。结果12例黄斑裂孔患考术后远视力提高6例,不变4例,下变2例;近视力提高9例,不变2例,下降1例。术前为非小心凹注视10例。术后注视改善7例,无改善3例;术前即为中心凹注视2例。术后光敏度较术前有明显提高,P<0.05。mERG:黄斑裂孔术前三维视觉山表现为火山口形状,术后黄斑裂孔闭合可观察到观觉山恢复的患者4例,术后观觉山形状无明显改善8例。mERG的中心 1、2环的值手术前后无明显改变,P>0.05。结论 手术后的远近视力较术的均有所提高;固视和微视野对于检测黄斑功能的改变比较敏感,其中微视野改善在明显.mERG无明显改变,在检测黄斑功能方面受到变异性、固视等诸多因素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斑裂孔 固视 微视野 多焦视网膜电图 黄斑功能 激光扫描眼底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景200在病理性飞蚊症患者病因筛查中的应用 被引量:4
4
作者 颜文韬 吴文灿 +3 位作者 王勤美 陈浩 叶恬恬 王清准 《眼科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7期526-529,共4页
目的探讨全景200激光扫描眼底镜对病理性飞蚊症患者病因筛查的可行性及临床意义。方法对164例(187眼)病理性飞蚊症患者就诊前于自然瞳孔下进行全景200眼底激光扫描,然后散瞳进行间接检眼镜、三面镜、眼部B型超声或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 目的探讨全景200激光扫描眼底镜对病理性飞蚊症患者病因筛查的可行性及临床意义。方法对164例(187眼)病理性飞蚊症患者就诊前于自然瞳孔下进行全景200眼底激光扫描,然后散瞳进行间接检眼镜、三面镜、眼部B型超声或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等检查,与间接检眼镜结果进行比较。结果病理性飞蚊症主要由单纯性玻璃体液化混浊、玻璃体后脱离引起,其次是高度近视眼、视网膜血管性及炎症性病变。全景200对单纯玻璃体液化混浊、玻璃体后脱离不能显示,而对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等导致的病理性飞蚊症的病因筛查特异性好,检出率为77.53%,而间接检眼镜为67.42%,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景200对病理性飞蚊症患者眼底视网膜病变显示理想,具有免散瞳、广角、简便快捷、安全性好等优点,可作为临床病理性飞蚊症眼底疾病筛查的理想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景200广角激光扫描眼底镜 病理性飞蚊症 视网膜病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