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超广角激光扫描检眼镜与传统彩色眼底照相在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术前视网膜出血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7
1
作者 郑磊 张国明 +4 位作者 甘润 孙良南 赵燕华 余斯民 刘欣华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645-649,共5页
目的对比观察超广角激光扫描检眼镜(scanning laser ophthalmoscope,SLO)和传统彩色眼底照相(color fundus photography,CFP)在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术前对视网膜出血的检出情况。方法采用诊断性试验研究方法,收集2018年3月至2019年2月... 目的对比观察超广角激光扫描检眼镜(scanning laser ophthalmoscope,SLO)和传统彩色眼底照相(color fundus photography,CFP)在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术前对视网膜出血的检出情况。方法采用诊断性试验研究方法,收集2018年3月至2019年2月在深圳市眼科医院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摘出联合人工晶状体(IOL)植入术的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204例360眼的临床资料。所有患眼均在白内障术前行视觉质量分析系统(OQASTMⅡ)、传统CFP以及超广角SLO检查,术后行散瞳后前置镜检查。根据OQASTMⅡ获得的客观散射指数(object scatter index,OSI)对不同混浊程度的晶状体进行分级。透过3种不同混浊程度的晶状体,对比观察传统CFP和超广角SLO眼底成像的图片质量评分以及两种检查设备对视网膜出血检出与白内障术后确诊的阳性符合率。结果在3种不同晶状体混浊程度下,超广角SLO的图片质量评分均高于传统CFP,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3、0.024、0.000)。OSI 1.0~<4.0为早期白内障,共100眼,术后实际确诊视网膜出血23眼。术前超广角SLO检出视网膜出血19眼,符合率为82.6%;传统CFP检出11眼,符合率为47.8%。OSI 4.0~<7.0为进展期白内障,共200眼,术后实际确诊视网膜出血35眼。术前超广角SLO检出视网膜出血20眼,符合率为57.1%;传统CFP检出12眼,符合率为34.3%。OSI≥7.0为成熟期白内障,共60眼,术后实际确诊视网膜出血11眼。术前超广角SLO检出视网膜出血4眼,符合率为36.4%;传统CFP检出2眼,符合率为18.2%。透过不同混浊程度的晶状体,超广角SLO视网膜出血检出符合率均高于传统CFP,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0、0.000、0.026)。结论在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的术前眼底检查中,超广角SLO对于视网膜出血的检出符合率高于传统CFP。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年龄相关性白内障 超广角激光扫描检眼镜 彩色眼底照相 视网膜出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广角激光扫描检眼镜与间接检眼镜对近视患者眼底病变筛查的比较 被引量:3
2
作者 陈珊 周跃华 +1 位作者 郑燕 张晶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504-509,共6页
目的评价超广角激光扫描检眼镜与间接检眼镜检查在角膜屈光手术前眼底病变筛查中的可靠性。方法采用诊断试验研究方法,对2017年3—5月于北京同仁医院拟行角膜屈光手术的近视患者1052例2104眼先行超广角激光扫描检眼镜检查;充分扩瞳后,... 目的评价超广角激光扫描检眼镜与间接检眼镜检查在角膜屈光手术前眼底病变筛查中的可靠性。方法采用诊断试验研究方法,对2017年3—5月于北京同仁医院拟行角膜屈光手术的近视患者1052例2104眼先行超广角激光扫描检眼镜检查;充分扩瞳后,再使用间接检眼镜进行检查,观察眼底病变的情况。分别对2种检查方法检查出的视网膜病变数量、病变眼数、病变部位、漏诊情况等进行对比分析,并采用Kappa检验分析2种检测方法的一致性。结果超广角激光扫描检眼镜和间接检眼镜眼底检查共筛查出眼底病变137例186眼,2种方法均检测出的眼底病变89眼121个病灶。其中超广角激光扫描检眼镜发现眼底病变110眼150个病灶,漏诊27眼36个病灶;经扩瞳间接检眼镜眼底检查发现眼底病变116眼157个病灶,漏诊21眼29个病灶。2种检查方法眼底病变检出一致性较好(kappa=0.776,P<0.001);超广角激光扫描检眼镜与间接检眼镜不同种类视网膜病灶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5.527,P=0.004)。相对于间接检眼镜,超广角激光扫描检眼镜对视网膜格子样变性、视网膜裂孔和局限性视网膜浅脱离的检出率较高。2种检查方法对眼底病变检出率、不同年龄眼底病变检出数、不同象限眼底病变检出数以及不同屈光度眼底病变检出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超广角激光扫描检眼镜检查是角膜屈光手术前近视患者眼底病变筛查的可靠方法,与常规扩瞳间接检眼镜眼底病变检出率相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视 眼底病变 超广角激光扫描检眼镜 间接眼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液晶自适应光学扫描激光检眼镜的光学系统设计 被引量:6
3
作者 程少园 曹召良 +2 位作者 胡立发 穆全全 宣丽 《红外与激光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253-257,共5页
设计了一套液晶自适应光学扫描激光检眼镜,采用790nm近红外光进行波前探测、视网膜成像以增加受试者的舒适度;采用离轴反射式结构以避免透镜表面的杂散光对探测和成像的不利影响;采用开环校正模式以提高系统稳定性和能量利用率(比闭环高... 设计了一套液晶自适应光学扫描激光检眼镜,采用790nm近红外光进行波前探测、视网膜成像以增加受试者的舒适度;采用离轴反射式结构以避免透镜表面的杂散光对探测和成像的不利影响;采用开环校正模式以提高系统稳定性和能量利用率(比闭环高约1倍)。利用ZEMAX软件对成像系统进行模拟分析,证明系统自身可以达到接近衍射极限水平,MTF@33cycles/mm=0.38(对应视网膜上4μm),MTF@44cycles/mm=0.2(对应视网膜上3μm),轴向分辨率约80μm,满足设计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适应光学 扫描激光眼镜 液晶空间调制器 开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激光共聚焦扫描检眼镜在青光眼早期诊断中的应用
4
作者 李战梅 《眼科新进展》 CAS 2002年第1期59-60,共2页
Confocal scanning laser ophthalmoscopy has recently been developed, and offers objective, quantitative, and three-dimensional evaluation of the optic nerve head, peripapillary retina and circulation of eye fundus. The... Confocal scanning laser ophthalmoscopy has recently been developed, and offers objective, quantitative, and three-dimensional evaluation of the optic nerve head, peripapillary retina and circulation of eye fundus. Therefore, confocal scanning laser ophthalmoscopy may be particularly useful for early diagnosis of glaucoma. This article reviews the application of such instrument, the Heidelberg retina tomograph, Heidelberg retina angiorgraphy,Heidelberg retina flowmete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共聚焦扫描眼镜 青光眼 视神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广角扫描激光检眼镜在结节性硬化症相关视网膜星形细胞错构瘤检出中的应用研究
5
作者 张辰茜 张枝桥 +4 位作者 徐凯峰 龙琴 张潇 杨治坤 戴荣平 《协和医学杂志》 CSCD 2023年第2期328-333,共6页
目的比较超广角扫描激光检眼镜(ultra-wide-field scanning laser ophthalmoscopy,UWF-SLO)与传统彩色眼底照相(color fundus photography,CFP)对结节性硬化症(tuberous sclerosis complex,TSC)相关视网膜星形细胞错构瘤(retinal astroc... 目的比较超广角扫描激光检眼镜(ultra-wide-field scanning laser ophthalmoscopy,UWF-SLO)与传统彩色眼底照相(color fundus photography,CFP)对结节性硬化症(tuberous sclerosis complex,TSC)相关视网膜星形细胞错构瘤(retinal astrocytic hamartomas,RAH)的检出情况,评估UWF-SLO在TSC相关RAH识别及随访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0月至2021年3月就诊于北京协和医院内科和眼科且明确诊断为TSC合并RAH患者的临床资料。以散瞳前置镜检查结果为参照标准,比较两种眼底成像技术的TSC相关RAH检出率,分析可能影响病灶检出的相关因素。结果共24例TSC合并RAH患者参与本研究。在TSC相关RAH病灶检出方面,UWF-SLO(合成“伪彩”双激光通道成像)检出率显著高于9点固视CFP[98.6%(138/140)比65.7%(92/140),P<0.001],检出差异主要在于对中周部和远周部RAH的检出(P<0.001)。在UWF-SLO病灶检出方面,单红激光(633 nm)通道成像检出率显著低于单绿激光(532 nm)[52.1%(73/140)比98.6%(138/140),P<0.001]和合成双激光通道成像[52.1%(73/140)比98.6%(138/140),P<0.001]。单红激光通道成像中未检出的病灶均为1型RAH,且病灶检出组光学相干断层扫描中RAH病灶最大厚度显著高于未检出组[(527.3±134.7)μm比(389.7±76.6)μm,P<0.001],但两组病灶分布及病灶累及深度无显著统计学差异(P=0.812,P=1.000)。结论相较于传统CFP,UWF-SLO可能具有更高的TSC相关RAH检出率,可考虑将其应用于TSC相关RAH的临床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广角扫描激光眼镜 结节性硬化症 视网膜星形细胞错构瘤 彩色眼底照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激光扫描眼底荧光血管造影在特发性视网膜血管炎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3
6
作者 李继鹏 史雪辉 +1 位作者 魏文斌 杨丽红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688-690,693,共4页
目的评价HRA2激光扫描眼底荧光血管造影(fundus fluorescein angiography,FFA)在特发性视网膜血管炎(idiopathic retinal vasculitis,IRV)诊断、治疗中的指导价值。方法回顾分析HRA2激光扫描血管造影系统对55例(95眼)IRV患者的眼底检查... 目的评价HRA2激光扫描眼底荧光血管造影(fundus fluorescein angiography,FFA)在特发性视网膜血管炎(idiopathic retinal vasculitis,IRV)诊断、治疗中的指导价值。方法回顾分析HRA2激光扫描血管造影系统对55例(95眼)IRV患者的眼底检查及FFA的资料。所有患眼FFA检查常规30°视野成像,其中47例(81眼)150°前置广角镜眼底全景成像,分析比较2种视野检查成像影像学特征及结果。结果所有患眼周边病变区视网膜血管管径不均,可见血管白鞘51眼(53.68%)、全周边视网膜血管白线样改变7眼(7.37%)、玻璃体混浊或积血29眼(30.53%)、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14眼(14.74%)、牵拉性视网膜脱离3眼(3.16%)。30°视野FFA检查,所有患眼可见受累静脉管壁渗漏或荧光着染,周边部无灌注区46眼(48.42%)、视网膜新生血管32眼(33.68%);32眼(33.68%)累及后极部静脉,13眼(13.68%)动脉同时受累局部管壁渗漏,视盘渗漏40眼(42.10%)、黄斑水肿19眼(20.00%)。47例81眼患者150°广角成像满意,其中初诊的62眼,30°视野检查可见无灌注区而150°视野未能确定者2眼(3.23%);150°全视网膜成像发现30°视野成像可见范围外周边血管渗漏3眼(4.84%)、无灌注区5眼(8.06%)、远周边视网膜新生血管3眼(4.84%)。玻璃体切割术和(或)眼底光凝后的19眼,周边发现无灌注区4眼(21.05%)、新生血管2眼(10.52%)。结论HRA2激光扫描眼底血管造影系统中,30°前置镜分辨率高,检查细节清晰,有助于发现小分支血管的渗漏及黄斑区细微的病变;附加应用150°广角镜,使可观测病变检查范围扩大到远周边;二者结合,有助于全面、细致观察IRV病变的程度和范围,降低病变漏诊率,对IRV的诊断和治疗提供更多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发性视网膜血管炎 眼底荧光血管造影术 激光扫描检眼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特发性黄斑裂孔眼底自发荧光成像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彭锡嘉 王波 +4 位作者 王登廷 郝保安 高琛 王雅东 苏兰萍 《眼科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784-787,共4页
目的比较分析特发性黄斑裂孔(IMH)患者眼底自发荧光(FAF)图像及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图像的特征。方法对33例(36眼)IMH患者应用共焦激光扫描检眼镜进行检查,分析FAF图像与FFA图像。另外选取16例正常人作为对照。利用M IG2000图像测... 目的比较分析特发性黄斑裂孔(IMH)患者眼底自发荧光(FAF)图像及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图像的特征。方法对33例(36眼)IMH患者应用共焦激光扫描检眼镜进行检查,分析FAF图像与FFA图像。另外选取16例正常人作为对照。利用M IG2000图像测量系统对黄斑中心凹进行自发荧光强度测定。结果33例(36眼)IMH患者中,全层黄斑裂孔26眼(72.2%),板层黄斑裂孔10眼(27.7%)。黄斑自发荧光的特征:正常眼底中心凹FAF呈局部低荧光;黄斑裂孔表现为高荧光,与FFA的图像相似。6例板层裂孔FAF、FFA均未见异常,其余4例板层孔中心凹处FFA表现为轻度增强的透见荧光,相应部位FAF见轻度增强的自发荧光。全层黄斑裂孔在裂孔处有明显增强的FAF,FFA的"窗样缺损",在位置、面积、形状上与FAF一致。结论FAF检测为黄斑裂孔的诊断提供了一个新的、快速、非创性检查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发性黄斑裂孔 眼底自发荧光 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 视网膜色素上皮 共焦激光扫描检眼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FFA和FAF图像的对比分析 被引量:1
8
作者 苏兰萍 彭锡嘉 王雅东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235-238,共4页
目的研究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central serous chorioretinopathy,CSC)患者眼底自发荧光(fundus autofluo-rescence,FAF)图像及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undus fluorescein angiography,FFA)的特征。方法 应用共焦激光扫描检眼镜... 目的研究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central serous chorioretinopathy,CSC)患者眼底自发荧光(fundus autofluo-rescence,FAF)图像及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undus fluorescein angiography,FFA)的特征。方法 应用共焦激光扫描检眼镜对43例(48眼)CSC患者进行检查,分析其FAF与FFA图像特点。结果 FFA检查:急性期CSC41眼FFA检查均有视网膜色素上皮(retinal pigment epithelium,RPE)荧光素渗漏,2眼伴RPE脱离;7眼慢性迁延性CSC的FFA表现为黄斑区斑驳样透见荧光,造影晚期可见荧光素缓慢渗漏。FAF特征:急性期CSC盘状脱离区呈单纯性的低自发荧光区、脱离区呈低自发荧光而其周围为斑点状强自发荧光环、脱离区呈强自发荧光池、脱离区呈点状强自发荧光等改变;RPE脱离表现为低自发荧光或轻度增强的自发荧光。渗漏点的改变:渗漏点处呈单纯低自发荧光、低自发荧光而其周围为局部强自发荧光、自发荧光无明显改变等。慢性迁延性CSC的FAF图像表现为斑点状强弱自发荧光相互交织。结论 CSC患者FAF与FFA图像相比较为复杂,FAF可用于检测RPE细胞的功能状态及CSC的辅助检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 眼底自发荧光 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 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 脂褐素 共焦激光扫描检眼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家猫视网膜不同刺激方法多焦视网膜电图特征的比较
9
作者 刘文舟 罗向霞 +2 位作者 段俊国 路雪婧 张富文 《眼科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849-853,共5页
目的探讨记录家猫多焦视网膜电图(mfERG)的方法,分析家猫mfERG的特征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CRT显示器及共焦激光扫描检眼镜(SLO)2种刺激方式分别对10只家猫(20只眼)视网膜进行刺激,记录其mfERG特征。结果CRT显示器刺激见mfERG一阶反应N1... 目的探讨记录家猫多焦视网膜电图(mfERG)的方法,分析家猫mfERG的特征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CRT显示器及共焦激光扫描检眼镜(SLO)2种刺激方式分别对10只家猫(20只眼)视网膜进行刺激,记录其mfERG特征。结果CRT显示器刺激见mfERG一阶反应N1波、P1波振幅密度逐渐减小,N1波、P1波振幅密度及峰潜时各区域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SLO显示中心区N1波、P1波振幅密度明显降低,随着离心度的增加,N1波、P1波振幅密度增加;刺激视盘鼻侧区域各环形振幅密度较为平均;刺激视盘颞侧视网膜,随离心度的增大,N1波、P1波振幅密度逐渐减小。结论SLO刺激可提高家猫mfERG的可靠性,其一阶反应呈以视盘颞侧区域为中心的反应尖峰,与人中心凹反应尖峰非常类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焦视网膜电图 激光扫描检眼镜 动物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常眼黄斑区视网膜阈值敏感度测定 被引量:1
10
作者 干蔚瑾 张士胜 +2 位作者 王晶 李娜 王玲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672-676,共5页
目的探讨正常人眼黄斑区视网膜阈值敏感度和黄斑注视情况。方法使用激光扫描检眼镜,对61人61只正常眼进行微视野检查,测量黄斑区10°范围内40个点的阈值敏感度以及黄斑注视情况。分析视网膜不同部位及年龄与视觉敏感度之间的相关性... 目的探讨正常人眼黄斑区视网膜阈值敏感度和黄斑注视情况。方法使用激光扫描检眼镜,对61人61只正常眼进行微视野检查,测量黄斑区10°范围内40个点的阈值敏感度以及黄斑注视情况。分析视网膜不同部位及年龄与视觉敏感度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距中心凹相同距离、不同方位的视网膜阈值敏感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距中心凹距离和年龄分别与局部视网膜阈值敏感度呈负相关。距中心凹距离每增加1°,视网膜阈值敏感度下降0.34 dB 年龄每增加10岁,阈值敏感度下降0.40 dB。正常人眼均为中心凹注视。注视点稳定性以协方差矩阵值(|s|)表示,95%正常值参考范围为0-0.12度4。结论在黄斑区10°范围内,距中心凹距离和年龄对视网膜阈值敏感度有显著影响。测量局部视网膜敏感度和黄斑注视情况,可作为视功能指标用于黄斑病变的随访和疗效判断,也有助于在黄斑疾病的手术治疗中保护注视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扫描检眼镜 微视野 注视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萎缩性黄斑变性的眼底自发荧光特征 被引量:4
11
作者 苏兰萍 彭锡嘉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363-366,共4页
背景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MD)的早期诊断和治疗至关重要。以往对AMD的诊断主要参照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和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但眼底自发荧光技术(FAF)无需注射造影剂,大大优化了诊断过程。目的观察萎缩性AMD的FAF特... 背景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MD)的早期诊断和治疗至关重要。以往对AMD的诊断主要参照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和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但眼底自发荧光技术(FAF)无需注射造影剂,大大优化了诊断过程。目的观察萎缩性AMD的FAF特征。方法28例39眼萎缩性AMD按照陈松的分类方法进行分组,应用激光共焦扫描检眼镜HRA2获得所有患者的FAF平均图像,并与眼底照相或FFA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萎缩性AMD的FAF信号异常增高或降低区域与眼底的改变可能对应或不对应。萎缩性AMD萎缩前期FAF改变包括轻微改变、局灶性、片状、线性、花边样、网状和斑点状增强等7种形态。萎缩性AMD萎缩期地图状萎缩区呈边界清晰的低FAF区,其交界区表现为正常FAF、FAF带状增强或弥漫性增强;非地图状萎缩呈边界不清的低FAF区,其交界区FAF弥漫性增强。结论FAF成像技术为萎缩性AMD的诊断提供了一种新的非侵入性检查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 激光共焦扫描眼镜 眼底自发荧光 萎缩性黄斑变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炫彩成像技术观察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患者动静脉交叉压迫点的临床意义
12
作者 蔡友欢 刘洪涛 +4 位作者 蔡瑞 毕业歌 李明波 郭文骏 李阳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965-968,共4页
目的探讨利用炫彩视网膜成像技术观察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BRVO)患者动静脉交叉压迫点的可行性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前瞻性研究。纳入2019年7月至2020年10月就诊于遵义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眼科门诊的BRVO患者49例49眼。散瞳后分别行传统... 目的探讨利用炫彩视网膜成像技术观察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BRVO)患者动静脉交叉压迫点的可行性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前瞻性研究。纳入2019年7月至2020年10月就诊于遵义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眼科门诊的BRVO患者49例49眼。散瞳后分别行传统彩色眼底照相、基于共焦扫描激光检眼镜的海德堡炫彩成像(MultiColor)以及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检查,以FFA图像为依据观察动静脉交叉压迫点,利用Spectralis HRA-2炫彩成像对压迫点所处的血管进行分级评分并测量压迫点距视盘血管发出区的距离。根据FFA结果将BRVO患者分成缺血型组和非缺血型组,对比两组患者上述指标差异。结果炫彩成像观察到的BRVO患者动静脉交叉压迫点与FFA图像结果一致,49例患者均为视网膜颞侧分支静脉阻塞,颞上分支阻塞者33例,颞下分支阻塞者16例,缺血型组与非缺血型组患者阻塞部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89)。缺血型组患者压迫点血管分级评分平均为1.0分,与非缺血型患者的血管分级评分平均2.5分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压迫点距视盘血管发出区的距离缺血型组为(2543.00±769.06)μm,非缺血型组为(3505.44±1125.42)μm,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2),压迫点血管分级评分与BRVO是否发生缺血相关(P=0.003)。结论基于共焦扫描激光检眼镜的海德堡炫彩成像技术可以直观地观察BRVO患者动静脉交叉压迫点而不受出血的影响,并可以对压迫点血管进行分级评分,有助于为BRVO患者的治疗及预后评估提供更全面准确的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 共焦扫描激光眼镜 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 彩色眼底照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