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61篇文章
< 1 2 2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原位观测界面聚合反应过程的研究
1
作者 张滢滢 忻嘉辉 +3 位作者 张歆宁 郭毅 徐志康 倪旭峰 《实验技术与管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87-92,共6页
界面聚合是合成高性能高分子材料的常用聚合方法,但受限于原位观测和表征手段,界面聚合过程中微观反应动力学及聚合物的结构演变一直难以深入研究。该实验基于聚集诱导发光效应,利用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对界面聚合反应过程的不同阶段... 界面聚合是合成高性能高分子材料的常用聚合方法,但受限于原位观测和表征手段,界面聚合过程中微观反应动力学及聚合物的结构演变一直难以深入研究。该实验基于聚集诱导发光效应,利用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对界面聚合反应过程的不同阶段进行实时荧光成像,通过对荧光图像进行定量分析,研究了聚合过程中聚合物的生成机制及其微观结构演变过程,揭示了界面处聚合物“疏-密-疏”的结构分布及聚合物结构与单体浓度的关系。该原位实时观测与全程可视化表征新方法可为界面聚合机理研究提供可视化平台,同时为功能聚合物的制备提供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扫描显微镜 界面聚合 聚集诱导发光 原位观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技术在本科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2
作者 张楚英 孙彩云 +2 位作者 许佳玲 陈笑霞 张雁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52-157,共6页
基于科教融合的教学理念,在本科生课程“生物科学综合实验”细胞培养单元中融入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技术,进行不同细胞、不同培养条件设计,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细胞形态,进一步分析在不同培养条件下细胞的变化。该实验教学改革不仅可以充分... 基于科教融合的教学理念,在本科生课程“生物科学综合实验”细胞培养单元中融入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技术,进行不同细胞、不同培养条件设计,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细胞形态,进一步分析在不同培养条件下细胞的变化。该实验教学改革不仅可以充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以及创新思维能力,还能拓宽学生科研视野,为开展课题研究提供更广泛的思路与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扫描显微镜 科教融合 生物科学 综合实验 细胞培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激光扫描共焦显微镜结合裂隙灯显微镜检查对真菌培养阴性的常见丝状真菌性角膜炎诊断的可行性 被引量:10
3
作者 张红敏 窦新岩 +5 位作者 杨柯 孙声桃 韩雷 李金 余晓菲 王丽娅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19-123,共5页
目的探讨真菌性角膜炎(FK)主要致病菌——丝状真菌属不同菌种在激光扫描共焦显微镜和裂隙灯显微镜检查下的表现规律,评估其对临床上真菌培养阴性的FK患者进行快速菌种诊断和疗效判断的可行性。方法采用诊断性试验研究方法,于2013年... 目的探讨真菌性角膜炎(FK)主要致病菌——丝状真菌属不同菌种在激光扫描共焦显微镜和裂隙灯显微镜检查下的表现规律,评估其对临床上真菌培养阴性的FK患者进行快速菌种诊断和疗效判断的可行性。方法采用诊断性试验研究方法,于2013年9月至2014年1月在河南省立眼科医院收集993例已经确诊的FK患者,所有患者行角膜病灶真菌培养、角膜激光扫描共焦显微镜和裂隙灯显微镜检查,比较真菌培养不同结果的激光扫描共焦显微镜的FK诊断阳性率以及真菌培养法、角膜激光扫描共焦显微镜检查法发现的菌种分布;总结致病丝状真菌各菌种的裂隙灯显微镜和激光扫描共焦显微镜特征。结果993例FK病例中,真菌培养阳性率为43.20%,激光扫描共焦显微镜检查阳性率为82.07%,激光扫描共焦显微镜诊断阳性率明显高于真菌培养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5.323,P=0.000)。429例真菌培养阳性病例中,激光扫描共焦显微镜诊断阳性率为92.31%;564例真菌培养阴性病例中,激光扫描共焦显微镜诊断阳性率为74.29%。429例真菌培养阳性病例中,曲霉菌属占比最高,占总检出率的50.12%,其次为镰孢菌属和链格孢菌属,分别占18.18%和10.49%。真菌培养与激光扫描共焦显微镜检查的真菌菌属分布特征一致,二者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裂隙灯显微镜和激光扫描共焦显微镜显示的FK患者不同致病真菌特征不同,裂隙灯显微镜下曲霉菌感染灶为羽毛状角膜溃疡,激光扫描共焦显微镜下可见呈高反光、粗细均匀、分枝少的细线状菌丝;裂隙灯显微镜下镰孢菌角膜感染灶呈牙膏样浸润,激光扫描共焦显微镜下可见高反光长棒状、长线状且分枝少的菌丝;裂隙灯显微镜下链格孢菌感染的角膜病灶为角膜白斑,激光扫描共焦显微镜下高反光、粗细不均的长棒状或串珠状、分枝少的菌丝。治疗后激光扫描共焦显微镜下可见菌丝断裂、变短、变细及反光变弱。激光扫描共焦显微镜下FK菌丝应与角膜神经纤维相鉴别,前者呈弥漫分布并相互交织,周围有高反光的炎症细胞,多位于角膜基质层;后者位于上皮下与角膜基质层间,神经纤维直径大于菌丝,周围的细胞结构清晰。结论激光扫描共焦显微镜对丝状真菌感染性FK的诊断阳性率明显高于真菌培养,激光扫描共焦显微镜结合病灶的裂隙灯显微镜下表现可对真菌培养阴性的丝状真菌进行菌种判断并对治疗效果进行动态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菌性角膜炎/诊断 丝状真菌 激光扫描显微镜 裂隙灯显微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研究储层孔隙结构 被引量:69
4
作者 应凤祥 杨式升 +2 位作者 张敏 李豫喜 周宏燕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75-79,共5页
这是一项首次应用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 (LSCM)的激光荧光技术于油气储层的孔隙结构研究。供LSCM用的样品 ,用环氧树脂加入荧光剂后 ,经加压灌注 ,磨制成岩石薄片 ,在LSCM显微镜下观察孔喉的分布 ,可以测量面孔率 ,并可标出需要测量的... 这是一项首次应用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 (LSCM)的激光荧光技术于油气储层的孔隙结构研究。供LSCM用的样品 ,用环氧树脂加入荧光剂后 ,经加压灌注 ,磨制成岩石薄片 ,在LSCM显微镜下观察孔喉的分布 ,可以测量面孔率 ,并可标出需要测量的每个孔喉的大小以及观察孔喉形状及分布状况。该法的优点 :1.可直接测量和观察到 2 μm左右大小的孔喉。 2 .在LSCM显微镜下可区分孔隙空间中的充填粘土杂基等 ,因此面孔率的测定较一般镜下统计和图像分析更为精确 ,因粘土矿物由于吸附染色剂后在颜色或灰度上有的不易区分。 3.岩石薄片中的微裂缝 ,在LSCM显微镜下可以更清楚地观察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扫描显微镜 孔隙结构 荧光剂 油气储层 环氧树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激光共焦扫描显微镜在微机电系统中的应用 被引量:15
5
作者 曾毅波 蒋书森 +2 位作者 黄彩虹 张玉龙 张艳 《光学精密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1241-1246,共6页
研究了激光共焦扫描显微镜(LSCM)在微结构分析中的应用,综述了该项应用的优势。LSCM的高分辨率和光强调节功能,使其可用于大角度测量;与图像处理系统相结合,便于微结构的定性和定量分析;而全自动样片台沿X轴和Y轴的自动扫描实现了图像... 研究了激光共焦扫描显微镜(LSCM)在微结构分析中的应用,综述了该项应用的优势。LSCM的高分辨率和光强调节功能,使其可用于大角度测量;与图像处理系统相结合,便于微结构的定性和定量分析;而全自动样片台沿X轴和Y轴的自动扫描实现了图像的拼接功能。实验结果表明:运用LSCM测量的斜面最大角度至少可以达到50°;在悬臂梁的形貌分析中,可获得清晰的三维形貌,同时通过二维定量分析精确测得其形变为3.145μm;在100×物镜下,运用拼接功能获得384μm×288μm的视场面积,解决了高放大倍数下,在单帧显微图像中无法获取所观测对象全貌的问题。LSCM在微结构分析中的应用弥补了其它形貌分析设备测量功能上的不足,提升了微机电系统的测试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扫描显微镜 微机电系统 角度测量 形貌分析 图形拼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共聚焦激光扫描荧光显微镜扫描系统研制 被引量:12
6
作者 周拥军 陈德强 +1 位作者 黄文浩 夏安东 《光学精密工程》 EI CAS CSCD 2002年第6期582-587,共6页
为适应三维光学微细加工及三维光学信息存储研究的需要,研制了共聚焦激光扫描荧光显微镜的工作台式扫描系统,扫描范围138μm×138μm。工作台采用压电陶瓷驱动器(PZTactuator)驱动的方式来获得高分辨率的位移,采用带柔性铰链的杠杆... 为适应三维光学微细加工及三维光学信息存储研究的需要,研制了共聚焦激光扫描荧光显微镜的工作台式扫描系统,扫描范围138μm×138μm。工作台采用压电陶瓷驱动器(PZTactuator)驱动的方式来获得高分辨率的位移,采用带柔性铰链的杠杆放大装置来获得较大的位移范围。描述了工作台的工作原理,并对其静态和动态性能进行了测试,实验表明这一扫描系统能很好的应用于共聚焦激光扫描荧光显微镜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扫描荧光显微镜 扫描系统 研制 显微镜 压电陶瓷驱动器 柔性铰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观察同源四倍体水稻胚囊的形成与发育 被引量:37
7
作者 张华华 冯九焕 +2 位作者 卢永根 杨秉耀 刘向东 《电子显微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380-384,共5页
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是研究植物胚囊的形成与发育过程以及胚囊变异的理想工具。同源四倍体水稻是二倍体水稻染色体加倍形成的。本文利用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直接观察经透明处理的水稻子房,研究加倍的基因剂量对于四倍体水稻的胚囊形... 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是研究植物胚囊的形成与发育过程以及胚囊变异的理想工具。同源四倍体水稻是二倍体水稻染色体加倍形成的。本文利用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直接观察经透明处理的水稻子房,研究加倍的基因剂量对于四倍体水稻的胚囊形成与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广陆矮4号四倍体大部分的胚囊形成与发育的过程基本是正常的,一部分胚囊出现异常现象,在成熟胚囊时期异常频率为10 61%;L202四倍体的异常频率较高,成熟胚囊时期异常频率达到45 6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胚囊 水稻 同源四倍体 成熟胚 发育 染色体加倍 利用 激光扫描显微镜 观察 囊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刮片镜检法联合激光扫描共焦显微镜快速诊断真菌性角膜炎的临床评价 被引量:12
8
作者 王楠 赵桂秋 +4 位作者 高昂 杜兴 渠晓黎 王青 王传富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493-495,共3页
背景 在真菌性角膜炎的临床诊治工作中,早期、快速诊断能够为患者争取治疗时间,降低致盲率.真菌培养法虽是真菌性角膜炎诊断的金标准,但由于培养周期较长,假阴性率较高,难以实现早期确诊和正确治疗. 目的 研究角膜刮片镜检法与激光扫描... 背景 在真菌性角膜炎的临床诊治工作中,早期、快速诊断能够为患者争取治疗时间,降低致盲率.真菌培养法虽是真菌性角膜炎诊断的金标准,但由于培养周期较长,假阴性率较高,难以实现早期确诊和正确治疗. 目的 研究角膜刮片镜检法与激光扫描共焦显微镜诊断真菌性角膜炎的符合率,探讨两种检查方法联合应用在临床快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 分别采用角膜刮片镜检法及激光扫描共焦显微镜对临床确诊的真菌性角膜炎患者167例167眼进行检查,所有患者均在裂隙灯显微镜下观察后行激光扫描共焦显微镜检查,观察图像特点,然后在角膜病灶处刮取标本,质量分数10% KOH涂片后于光学显微镜下查找真菌菌丝或孢子. 结果 角膜刮片镜检可查见菌丝或孢子者125例,阳性率为75% (125/167),激光扫描共焦显微镜检查发现菌丝者152例,阳性率为91% (152/167),激光扫描共焦显微镜检查法的阳性率明显高于刮片镜检法,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4.88,P=0.00).两种检查方法结果均为阳性者114例,均为阴性者4例,两种检查的符合率为70.7% (118/167).刮片镜检法结果阴性的42例中,38例患者行激光扫描共焦显微镜检查后可发现菌丝,激光扫描共焦显微镜检查结果阴性的15例中,刮片镜检结果阳性者11例.结论 刮片镜检法和激光扫描共焦显微镜检查方法的联合应用能够提高真菌性角膜炎的快速诊断水平,降低漏诊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菌性角膜炎 角膜刮片 激光扫描显微镜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VC++环境下激光共焦扫描显微镜的成像实现 被引量:9
9
作者 胡茂海 陶纯堪 +2 位作者 卞松龄 高万荣 杨晓春 《应用光学》 CAS CSCD 2001年第1期27-29,共3页
讨论激光共焦扫描显微镜在 VC++环境下的图像实现过程及处理方法。
关键词 图像处理 激光扫描显微镜 VC++环境 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的基本原理及其使用技巧 被引量:20
10
作者 李叶 黄华平 +3 位作者 林培群 崔艳梅 李勤奋 郑勇奇 《电子显微学报》 CAS CSCD 2015年第2期169-176,共8页
介绍了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laser scanning confocal microscopy,LSCM)的原理和构造,分析了LSCM的优点和缺点,并以花粉为例,详细介绍了共聚焦针孔直径、光电倍增管检测器增益、激光强度、扫描速度、扫描方式和Z轴步距等重要参数设置... 介绍了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laser scanning confocal microscopy,LSCM)的原理和构造,分析了LSCM的优点和缺点,并以花粉为例,详细介绍了共聚焦针孔直径、光电倍增管检测器增益、激光强度、扫描速度、扫描方式和Z轴步距等重要参数设置对共聚焦成像的不同影响。探讨了正确使用LSCM的方法与技巧,如获取高质量的图像、图像保存及图像处理,以便为科技人员利用LSCM开展更多植物学与环境科学相关的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扫描显微镜 三维重建 花粉 针孔直径 激光强度 图像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 被引量:15
11
作者 李叶 黄华平 +3 位作者 林培群 卢雪莲 李勤奋 郑勇奇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262-265,269,共5页
阐述了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LSCM)的原理和构造,分析了LSCM的优点和缺点,如获得清晰的图像,可光学切片、三维重建,实时多通道荧光,ZOOM放大,局部光操作,检测过程快、效果更灵敏、定位更准确。探讨了LSCM扫描方式及应用,如研究多种荧光... 阐述了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LSCM)的原理和构造,分析了LSCM的优点和缺点,如获得清晰的图像,可光学切片、三维重建,实时多通道荧光,ZOOM放大,局部光操作,检测过程快、效果更灵敏、定位更准确。探讨了LSCM扫描方式及应用,如研究多种荧光定位分析,需选择XY扫描;研究标本空间实际位置信息,样品三维图像信息,需选择XYZ扫描;用于研究活体标本随时间的变化,或在不同时间采取不同的处理方法观察标本的荧光变化研究,得选择XYT扫描。并针对目前管理该仪器设备上存在的问题提出一些建议,以期对高校实验室的开放共享提供有益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扫描显微镜 光学切片 三维重建 开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于三维光学信息存储和微细加工研究的共焦激光扫描荧光显微镜 被引量:8
12
作者 周拥军 唐火红 +4 位作者 蒋中伟 黄文浩 夏安东 刘允萍 褚家如 《电子显微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551-552,共2页
关键词 三维光学信息存储 激光扫描荧光显微镜 扫描方式 光学系统 三维分层扫描成像 高分辨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飞秒激光和微型角膜刀制瓣LASIK术后共焦显微镜检查比较 被引量:12
13
作者 买志彬 刘苏冰 +2 位作者 聂晓丽 唐秀侠 辛宝莉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633-637,共5页
背景飞秒激光制作准分子激光角膜原位磨镶术(LASIK)角膜瓣技术日渐成熟,术后角膜创伤愈合及神经纤维的再生成为关注热点。目的对比分析FEMTOLDV飞秒激光及Hansatome机械角膜刀制瓣对LASIK后角膜细胞的影响。方法采用前瞻性病例对照... 背景飞秒激光制作准分子激光角膜原位磨镶术(LASIK)角膜瓣技术日渐成熟,术后角膜创伤愈合及神经纤维的再生成为关注热点。目的对比分析FEMTOLDV飞秒激光及Hansatome机械角膜刀制瓣对LASIK后角膜细胞的影响。方法采用前瞻性病例对照研究设计。纳人2010年3—7月在武警河南总队医院眼科连续收治的行LASIK的近视患者38例38眼,分为FEMTOLDV组20例20眼(采用FEMTOLDV飞秒激光制瓣)及Hansatome组18例18眼(采用Hansatome微型角膜刀制瓣),两组患者性别、年龄、术前等效球镜度等资料相匹配。分别于术前及术后1周、1个月、3个月应用共焦显微镜检测角膜中央及角膜瓣边缘的形态学变化,并比较两种制瓣方式术后角膜细胞形态学的异同。观察两组患者的术后视力、屈光度变化和裂隙灯下表现。结果本研究中两组术眼术后1个月最佳矫正视力均≥1.0。FEMTOLDV组平均等效球镜度为(+0.21±0.48)D,Hansatome组为(-0.04±0.54)D,两组屈光度结果接近。FEMTOLDV组术后1周角膜上皮有增厚表现,但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63,P〉0.05)。FEMTOLDV组术后1周、1个月和3个月浅基质细胞密度较术前均明显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7.99、-25.49、-28.87,P〈0.01)。Hansatome组术后1周角膜上皮厚度为(56.73±2.47)μm,较术前值(51.16±1.11)μm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29,P〈0.05),3个月时接近术前厚度;Hansatome组术后1周、1个月和3个月浅基质细胞密度较术前明显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7.57、-14.13、-19.63,P=0.00)。所有眼均可在切削面见到高反光颗粒,FEMTOLDV组术后1周、1个月和3个月切削面高反光颗粒密度均明显少于Hansatome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3.505、-11.900、-14.084,P〈0.01)。术后1周时两组均观察到角膜细胞形态改变,切削界面后见激活的基质细胞,3个月时激活细胞减少。FEMTOLDV组术后3个月可见完整的神经纤维,而Hansatome组神经纤维短小。术后3个月,FEMTOLDV组周边角膜基质高反光,并有不规则纤维化,而Hansatome组角膜瓣边缘基质反光较弱。结论与Hansatome机械角膜刀制瓣LASIK比较,FEMTOLDV飞秒激光制瓣LASIK术后神经纤维再生较早,角膜瓣边缘瘢痕化改变较明显,显示出较强的愈合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准分子激光角膜原位磨镶术 飞秒激光 角膜瓣 显微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牙本质表面状态对粘结界面影响的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研究 被引量:17
14
作者 李潇 施长溪 +3 位作者 赵信义 段建民 吴淑华 朱光第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71-74,共4页
目的 :研究不同表面状态下形成的牙本质湿粘结界面的异同。方法 :以RhodamineB为荧光剂 ,用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 (LSCM)分别观察干燥或湿润粘结时形成的牙本质粘结界面的异同。结果 :湿粘结时 5种粘结系统在牙本质粘结界面都有良好的... 目的 :研究不同表面状态下形成的牙本质湿粘结界面的异同。方法 :以RhodamineB为荧光剂 ,用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 (LSCM)分别观察干燥或湿润粘结时形成的牙本质粘结界面的异同。结果 :湿粘结时 5种粘结系统在牙本质粘结界面都有良好的渗透。以丙酮为溶剂的粘结系统干燥粘结时形成的混合层的厚度有明显的降低 ,牙本质小管中树脂突较细 ,中断现象增多 ,长度缩短。结论 :干燥粘结时 5种粘结剂在牙本质表面的渗透性减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扫描显微镜 湿粘结 粘结界面 混合层 胶原纤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ZEISS LSM 780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的三维成像及分析 被引量:12
15
作者 许佳玲 罗剑文 +3 位作者 龙钊 陈云凤 王晓红 张以顺 《电子显微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71-76,共6页
针对ZEISS LSM 780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的三维图像获取步骤做了系统的介绍,详述了光学切片的设置和获取过程,后期应用Zen2011 black和blue软件进行三维重构的渲染及图像分析、数据采集。列举出三维成像中常见问题及解决办法,使仪器为... 针对ZEISS LSM 780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的三维图像获取步骤做了系统的介绍,详述了光学切片的设置和获取过程,后期应用Zen2011 black和blue软件进行三维重构的渲染及图像分析、数据采集。列举出三维成像中常见问题及解决办法,使仪器为教学和科研工作提供更优质的服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扫描显微镜 光学切片 三维成像 三维重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烟草品种花粉粒形态的激光共聚焦扫描显微镜观察 被引量:7
16
作者 何川生 卢秀萍 +2 位作者 黄学跃 赵立红 许介眉 《中国烟草学报》 EI CAS CSCD 1999年第1期33-36,共4页
对野生烟、烤烟、晒烟花粉进行了激光共聚焦扫描显微镜观察,发现不同品种烟草花粉的形态、大小存在明显的差异,可以做为烟草分类、进化研究的重要依据。
关键词 野生烟 烤烟 晒烟 花粉 形态 激光扫描显微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常见致病真菌所致角膜炎的激光扫描共焦显微镜图像特点分析 被引量:14
17
作者 夏元 薛春燕 +1 位作者 吴艳 黄振平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55-159,共5页
背景真菌性角膜炎仍是中国主要的感染性眼病,传统的确诊方法主要是角膜刮片后进行菌种培养。激光扫描共焦显微镜检查是近年来使用的无创性活体眼表检查的方法,但目前关于真菌性角膜炎病灶区相关检查特点的研究工作尚不够系统和完善。... 背景真菌性角膜炎仍是中国主要的感染性眼病,传统的确诊方法主要是角膜刮片后进行菌种培养。激光扫描共焦显微镜检查是近年来使用的无创性活体眼表检查的方法,但目前关于真菌性角膜炎病灶区相关检查特点的研究工作尚不够系统和完善。目的研究和分析中国常见的4种致病菌引起的真菌性角膜炎的激光扫描共焦显微镜检查特点。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设计,对2007年1月至2011年11月在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初诊且进行激光扫描共焦显微镜检查的65例真菌性角膜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患者均为单眼患病。所有患眼均进行角膜真菌的实验室培养和激光扫描共焦显微镜检查,对不同菌种引起的真菌角膜炎激光扫描共焦显微镜图像特点进行分析,主要包括菌丝的特点、孢子的分布及菌丝与病灶周围组织反映的关系,并总结激光扫描共焦显微镜下真菌菌丝与其他角膜组织的鉴别要点。结果角膜感染菌的实验室培养结果显示,本研究中纳入的患眼中镰刀菌角膜感染者占63.0%,曲霉菌感染者占16.9%,念珠菌感染者占3.0%,链格孢霉菌感染者占4.6%。激光扫描共焦显微镜检查显示,镰刀菌感染性角膜炎病灶中的菌丝在角膜浅基质层呈树枝样高反光,而在深基质层表现为线型,病灶区炎性细胞较少;念珠菌感染性角膜炎病灶中的假菌丝位于角膜浅、中基质层,有散在的孢子和炎性细胞浸润,基质纤维增生活跃;曲霉菌感染病变区的菌丝呈蠕虫状,形状较镰刀菌细且短;链格孢霉菌感染病灶区的菌丝长、直且粗大,并有球形厚垣孢子位于菌丝顶端。激光扫描共焦显微镜下各种真菌性角膜炎病灶区的菌丝与角膜上皮下神经丛、树突状细胞、角膜的增生纤维等均表现为高反射,但其形状、分布及走行均有所不同。结论真菌菌丝是诊断和鉴别真菌性角膜炎感染菌属的主要依据,激光扫描共焦显微镜可在活体提供有用的相关信息,为真菌性角膜炎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可靠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膜炎/微生物 真菌眼部感染/诊断 激光扫描显微镜/方法 鉴别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扁平苔藓的共聚焦激光扫描显微镜影像特征 被引量:8
18
作者 权晟 魏志平 +5 位作者 刘彦群 金鑫 钟连生 周琳 张昕博 张兴洪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461-462,共2页
目的:探讨扁平苔藓共聚焦激光扫描显微镜(皮肤CT)的影像特征。方法:应用皮肤CT对5例扁平苔藓患者皮损进行扫描,并与苏木精-伊红染色组织病理进行对比。结果:所有患者的典型皮损均可见到真皮乳头及其周围大量圆形、高折光性炎性细胞浸润... 目的:探讨扁平苔藓共聚焦激光扫描显微镜(皮肤CT)的影像特征。方法:应用皮肤CT对5例扁平苔藓患者皮损进行扫描,并与苏木精-伊红染色组织病理进行对比。结果:所有患者的典型皮损均可见到真皮乳头及其周围大量圆形、高折光性炎性细胞浸润以及真-表交界处指环状结构的破坏(基底细胞液化变性);其中4例患者皮损可见颗粒层局灶性楔形增厚以及棘层细胞不规则增厚。结论:皮肤CT作为一项新技术,可以作为扁平苔藓的重要辅助诊断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显微镜 激光扫描 扁平苔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观察免疫组化染色标本 被引量:5
19
作者 吴名耀 吴贤英 +1 位作者 郑瑞明 李乔山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2001年第6期533-534,共2页
关键词 显微镜检查 免疫组织化学 激光扫描 LSCM 染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飞秒激光透镜切除术后角膜反应的激光扫描共焦显微镜观察 被引量:3
20
作者 董子献 周行涛 +3 位作者 赵婧 朱文清 沈阳 乐琦骅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1059-1060,共2页
目前,飞秒激光技术已广泛用于角膜屈光手术中角膜基质瓣的制作,而全飞秒激光透镜切除术 ( femtosecond lenticule extraction, FLEx) 采用飞秒激光切取角膜基质,进而矫正术眼的屈光不正,
关键词 飞秒激光 切除术后 显微镜观察 激光扫描 角膜反应 透镜 角膜基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