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0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卤化银多晶光纤传输CO_2激光性能的研究 被引量:12
1
作者 高建平 卞蓓亚 +1 位作者 陈惠民 武忠仁 《无机材料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119-123,共5页
通过采用高真空熔炼、反应气氛下区域融熔和高真空石英安瓿内单晶生长等特殊工艺方法对卤化银原料进行提纯,并用热挤压成型方法制得卤化银光纤.本文研究了卤化银原料的提纯和光纤成型工艺对损耗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增加提纯次数可... 通过采用高真空熔炼、反应气氛下区域融熔和高真空石英安瓿内单晶生长等特殊工艺方法对卤化银原料进行提纯,并用热挤压成型方法制得卤化银光纤.本文研究了卤化银原料的提纯和光纤成型工艺对损耗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增加提纯次数可降低卤化银光纤预制棒的吸收系数.通过合理控制工艺参数,提纯后的卤化银原料制成的光纤预制棒,经CO2激光量热计法测量在10.6μm处的吸收系数<5×10-4cm-1,热挤压成型的光纤在10.6μm处的损耗为0.3~0.5dB/m,直径φ10mm、长度1.64m的光纤可传输CO2激光功率>20W.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外光纤 卤化银 光纤传输 二氧化碳 激光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d:碲酸盐玻璃的光谱和激光性质 被引量:3
2
作者 雷宁 徐冰 姜中宏 《无机材料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4期584-590,共7页
对比了各种激光玻璃的光谱性质,指出碲酸盐玻璃是一种理想的激光介质,并首次在室温下实现了钛宝石激光器泵浦Nd:碲酸盐块体(bulk)玻璃的激光发射,激光阈值4.20mJ,斜率效率14.7%.
关键词 激光玻璃 碲酸盐玻璃 光谱 激光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洛赛克治疗消化道激光性溃疡的报告
3
作者 徐晓军 李方 沈溶 《激光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3期62-62,共1页
用洛赛克治疗消化道激光性溃疡的报告徐晓军李方沈溶(南京市第一医院,南京211100)上消化道息肉和黄色瘤在应用Nd:YAG激光治疗后,形成激光性溃疡,我们给予洛赛克治疗后,收到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性... 用洛赛克治疗消化道激光性溃疡的报告徐晓军李方沈溶(南京市第一医院,南京211100)上消化道息肉和黄色瘤在应用Nd:YAG激光治疗后,形成激光性溃疡,我们给予洛赛克治疗后,收到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性别、年龄:男性158例,女性12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化道息肉 洛赛克治疗 激光性溃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杞菊地黄胶囊防治激光性视网膜损伤的作用机制: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
4
作者 张目 于文洲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668-672,共5页
目的运用网络药理学探讨杞菊地黄胶囊防治激光性视网膜损伤的作用机制。方法基于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获取杞菊地黄胶囊的活性成分及其潜在靶点,通过口服生物利用度≥30%和类药性≥0.18,筛选出有效成分。在Therapeutic Target Databas... 目的运用网络药理学探讨杞菊地黄胶囊防治激光性视网膜损伤的作用机制。方法基于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获取杞菊地黄胶囊的活性成分及其潜在靶点,通过口服生物利用度≥30%和类药性≥0.18,筛选出有效成分。在Therapeutic Target Database数据库、Drugbank3.0数据库、DisGeNET 5.0数据库以“laser induced retinal injury”为关键词检索激光性视网膜损伤的潜在靶点,并将潜在靶点导入Uniport数据库进行基因标准化,删除重复及无法标准化靶点基因后整合汇总,作为疾病的潜在靶点基因。运用韦恩图选取药物靶点与疾病靶点的交集作为药效靶点,再将这些药效靶点导入String数据库进行分析,建立蛋白质相互作用核心网络图。对靶点进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基因本体富集分析。结果通过口服生物利用度和类药性参数筛选后,获得139个活性成分。将活性成分对应的靶点导入Uniprot在线数据库进行基因标准化,得到238个成分靶点。激光性视网膜损伤相关疾病靶点911个,如肿瘤坏死因子、白细胞介素(IL)-6、TP53、IL-10等。基因本体富集分析结果显示,杞菊地黄胶囊治疗激光性视网膜损伤的靶点主要涉及癌症的通路、糖尿病并发症中的AGE-RAGE信号通路、IL-17信号通路、人T细胞白血病病毒1型感染、HIF-1信号通路、铂类耐药性、利什曼病、NF-κB信号通路等。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功能注释富集分析结果显示,相关靶点主要富集于糖尿病并发症中的AGE-RAGE信号通路、IL-17信号通路、NF-κB信号通路、HIF-1信号通路等。结论杞菊地黄胶囊通过调节AGE-RAGE信号通路、NF-κB信号通路以及HIF-1信号通路,抑制视网膜内皮细胞的氧化应激反应、炎症反应、免疫反应,从而治疗激光性视网膜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性视网膜损伤 杞菊地黄胶囊 网络药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选择性激光烧结复合扫描路径的规划与实现 被引量:14
5
作者 程艳阶 史玉升 +1 位作者 蔡道生 黄树槐 《机械科学与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9期1072-1075,共4页
激光扫描路径是选择性激光烧结系统 (SLS)的关键技术之一。针对目前常用激光扫描路径的缺陷 ,提出了基于轮廓环偏移与分区变向填充相结合的一种复合激光扫描路径规划方法。文章给出了这种激光扫描路径的轨迹生成过程、轮廓环的修整、环... 激光扫描路径是选择性激光烧结系统 (SLS)的关键技术之一。针对目前常用激光扫描路径的缺陷 ,提出了基于轮廓环偏移与分区变向填充相结合的一种复合激光扫描路径规划方法。文章给出了这种激光扫描路径的轨迹生成过程、轮廓环的修整、环分组以及环偏移扫描与分区扫描之间的厚度确定方案。并对其中图形运算算法进行了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选择激光性烧结系统(SLS) 复合扫描路径规划 轮廓偏移 分区变向扫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准分子激光屈光性角膜手术后激素性高眼压药物干预后的眼压观察 被引量:10
6
作者 郑磊 张建华 +3 位作者 高鹏 王红英 雷蕾 王倩 《眼科新进展》 CAS 2008年第8期620-622,共3页
目的观察准分子激光屈光性角膜手术后激素性高眼压患者短时间药物干预后的眼压情况。方法回顾分析2004年5月至2006年2月我院眼屈光外科中心LASIK及LASEK手术病例。其中17例23眼术后眼压较术前眼压升高超过5mmHg(1kPa=7.5mmHg)。经短... 目的观察准分子激光屈光性角膜手术后激素性高眼压患者短时间药物干预后的眼压情况。方法回顾分析2004年5月至2006年2月我院眼屈光外科中心LASIK及LASEK手术病例。其中17例23眼术后眼压较术前眼压升高超过5mmHg(1kPa=7.5mmHg)。经短时间药物干预眼压降低至正常后。对眼压进行24-36个月的随访观察。结果23眼中激素中度反应性19眼,激素高反应性4眼,停用皮质类固醇滴眼液并短时间应用药物降眼压至正常,在24~36个月的随访中17眼眼压保持稳定,6眼眼压停药后短期内再次升高,在激素中度反应性19眼中有3眼眼压再次升高,发生率15.7%,在激素高反应性的4眼中发生眼压再次升高3眼,占75%;统计学分析差异有显著性。随访期内没有观察到视野和视盘的改变。结论皮质类固醇激素性高眼压早期应用药物降压后,多数患眼在近期及中长期随访中眼压稳定;激素高反应性患者近期眼压再次升高的发生率高于激素中度反应性患者。[眼科新进展2008;28(8):620-62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素高眼压 准分子激光屈光角膜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前节OCT辅助准分子激光治疗性角膜切削术治疗真菌性角膜溃疡 被引量:4
7
作者 祁媛媛 张立军 +3 位作者 董贺 张蕊 赵丹 崔中华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263-266,共4页
目的评价前节OCT辅助准分子激光治疗性角膜切削术(excimer laser phototherapeutic,PTK)治疗真菌性角膜溃疡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已确诊为真菌性角膜溃疡且应用局部和全身抗真菌药物治疗7d后无效或病情加重的24例(24眼)患者,角膜... 目的评价前节OCT辅助准分子激光治疗性角膜切削术(excimer laser phototherapeutic,PTK)治疗真菌性角膜溃疡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已确诊为真菌性角膜溃疡且应用局部和全身抗真菌药物治疗7d后无效或病情加重的24例(24眼)患者,角膜溃疡深度均未超过1/3角膜厚度,将患者分为两组,治疗组接受前节OCT辅助的PTK治疗,共14例(14眼),对照组采用角膜病灶板层切除手术治疗,共10例(10眼)。随访至少6个月。记录治疗前后最佳矫正视力(best corrected visual acuity,BCVA)、角膜厚度、共焦显微镜检查情况。观察术后角膜上皮修复时间、治疗时间及并发症情况。结果两组术后BCVA均较术前明显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1),治疗组BCVA提高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术后治疗持续时间为(19.43±5.68)d,短于对照组的(34.40±5.38)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术后剩余角膜厚度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共焦显微镜检查亦治疗组术后残余菌丝较对照组明显减少。治疗组术后上皮修复时间为(4.00±1.11)d,短于对照组的(6.20±1.39)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期内,治疗组术后无一眼复发,对照组术后0.5 a有3眼复发,1眼药物控制有效,另2眼病情加重,进一步行角膜移植手术。结论前节OCT辅助PTK治疗真菌性角膜溃疡可以有效清除病灶、加速上皮愈合,为治疗早期浅层真菌性角膜溃疡提供了一个全新的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准分子激光治疗角膜切削术 前节OCT 角膜病灶板层切除 真菌角膜溃疡 临床观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经生长因子对准分子激光治疗性角膜切削术后角膜修复的作用 被引量:3
8
作者 陈陆霞 贺忠江 +1 位作者 张凤妍 王卫群 《眼科新进展》 CAS 2007年第2期110-112,共3页
目的探讨神经生长因子(nerve growth factor,NGF)对准分子激光治疗性角膜切削术(phototherapeutic keratectomy,PTK)后伤口愈合及透明度恢复的影响。方法建立30只新西兰白兔PTK模型,术后右眼滴用自制NGF滴眼液,左眼滴用人工泪液作为对... 目的探讨神经生长因子(nerve growth factor,NGF)对准分子激光治疗性角膜切削术(phototherapeutic keratectomy,PTK)后伤口愈合及透明度恢复的影响。方法建立30只新西兰白兔PTK模型,术后右眼滴用自制NGF滴眼液,左眼滴用人工泪液作为对照眼。于术后不同时间分别进行裂隙灯、光学显微镜、722光栅分光光度计及扫描电镜检查。结果2组均于术后3~7d角膜上皮全部愈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术后不同波长的角膜透明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E染色光镜观察发现对照组上皮细胞过度增生较重。扫描电镜显示,术后4周NGF组角膜上皮细胞层基本恢复正常,对照组角膜上皮表面的微绒毛及微皱褶仍然相对较少。结论NGF通过改善伤口愈合的微环境,抑制角膜上皮细胞的过度增生,调节伤口愈合,从而促进PTK后角膜透明度的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生长因子 准分子激光治疗角膜切削术 角膜修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低度近视准分子激光屈光性角膜切削术后眼压测量值波动范围的预测 被引量:2
9
作者 吴荒 杨隆艳 宋跃 《眼科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62-63,共2页
目的预测准分子激光屈光性角膜切削术(PRK)后个体眼压测量值的波动范围。方法测量中低度近视行PRK手术的383眼术前及术后1年的眼压。利用回归方程对术后个体眼压测量值的波动范围进行预测。结果术后1年和术前眼压测量值明... 目的预测准分子激光屈光性角膜切削术(PRK)后个体眼压测量值的波动范围。方法测量中低度近视行PRK手术的383眼术前及术后1年的眼压。利用回归方程对术后个体眼压测量值的波动范围进行预测。结果术后1年和术前眼压测量值明显相关,对于一个给定的术前眼压X。(mmHg),其术后眼压测量值95%容许区间为0.5X0-0.1,0. 5X0+ 6. 3( mmHg)。结论可以根据术前眼压,对中低度近视 PRK术后个体眼压测量值的波动范围进行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准分子激光屈光角膜切削术 近视 眼压 PRK 波动范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准分子激光屈光性角膜切削术治疗高度近视探讨 被引量:1
10
作者 杜之渝 周希媛 +2 位作者 张大勇 郭红 李祥平 《眼科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50-151,共2页
目的探讨准分子激光角膜切削术(PRK)治疗高度近视的效果。方法应用VISX20/20B型准分子激光仪,采用多光区切削法治疗-15 D以上超高度近视。术后随访 19~38月,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术前最佳矫正视力 0.69... 目的探讨准分子激光角膜切削术(PRK)治疗高度近视的效果。方法应用VISX20/20B型准分子激光仪,采用多光区切削法治疗-15 D以上超高度近视。术后随访 19~38月,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术前最佳矫正视力 0.69 ±0. 19,术后裸眼视力 0.61 ±0. 11。术后 3月左右角膜上皮下混浊(haze)明显,1年后最轻,该组 haze平均(0.53±0.17)级,屈光度回退平均(3.15 ±1.56)D。结论对于角膜较薄,不适于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削术(LASIK)的超高度近视患者,PRK的多光区切削方式仍不失为一种安全、有效且稳定性较好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准分子激光屈光角膜切削术 超高度近视 PRK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激光均匀性对冲击波平面性的影响 被引量:1
11
作者 李业军 田宝贤 +3 位作者 王钊 梁晶 韩茂兰 汤秀章 《原子能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S1期691-695,共5页
利用两种方法研究了激光空间均匀性对冲击波平面性的影响。一种是根据冲击波在靶背卸载辐射可见光的平面性来判断冲击波平面性;另一种是基于成像型速度干涉仪测量的靶背自由面速度变化引起干涉条纹跃变间断面的平面性判断冲击波平面性,... 利用两种方法研究了激光空间均匀性对冲击波平面性的影响。一种是根据冲击波在靶背卸载辐射可见光的平面性来判断冲击波平面性;另一种是基于成像型速度干涉仪测量的靶背自由面速度变化引起干涉条纹跃变间断面的平面性判断冲击波平面性,同时由条纹移动后持续时间了解流体力学不稳定性演化情况。研究表明,不均匀性为2%的激光驱动的冲击波平面性较好,能发射高速飞片,且飞片具有很好的平面性与完整性;不均匀性为5%的激光产生的冲击波平面性很差,不能发射完整的高速飞片。说明激光均匀性对冲击波平面性具有决定性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KRF准分子激光 激光均匀 冲击波平面 流体力学不稳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剥脱性点阵激光联合射频对大鼠皮肤的影响 被引量:3
12
作者 杨凤元 严文杰 +1 位作者 黄熙 赵玉梅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410-415,共6页
目的:探讨剥脱性点阵激光联合射频对大鼠皮肤的影响,对二者联合治疗机制进行初步研究。方法:40只SD大鼠背部脱毛后,将其背部划分为4个区域:A组(空白对照组)、B组(CO2点阵激光组)、C组(多极射频组)、D组(CO2点阵激光联合多极射频组)。分... 目的:探讨剥脱性点阵激光联合射频对大鼠皮肤的影响,对二者联合治疗机制进行初步研究。方法:40只SD大鼠背部脱毛后,将其背部划分为4个区域:A组(空白对照组)、B组(CO2点阵激光组)、C组(多极射频组)、D组(CO2点阵激光联合多极射频组)。分别于每组干预完全结束后第2W、4W、8W、12W进行取材,予HE染色、Masson染色、Ⅲ型胶原纤维免疫组化、VEGF免疫组化。结果:HE染色显示:干预后第8W、12W,各干预组均可见明显新生胶原、排列致密,D组增厚最明显(P<0.05);Masson染色显示干预后第8W、12W,D组胶原纤维更致密(P<0.05);免疫组化Ⅲ型胶原纤维显示干预后第2W,各干预组Ⅲ型胶原纤维合成增多,干预后第4W,C组、D组持续增多,D组更显著(P<0.05);免疫组化VEGF显示干预后第2W、4W、8W,与A组比较,其余各干预组平均光密度值明显增大(P<0.05),干预后第12W,C组、D组表达仍强于A组(P<0.05)。结论:剥脱性点阵激光联合多极射频治疗对促进真皮胶原纤维合成的作用更显著;多极射频、剥脱性点阵激光联合多极射频较单独应用剥脱性点阵激光使真皮血管内皮细胞VEGF表达上调持续时间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剥脱点阵激光 射频 胶原纤维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准分子激光角膜原位磨镶术矫治高度近视准分子激光屈光性角膜切削术后屈光回退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1
13
作者 赵金荣 张金英 +1 位作者 李雪非 于金国 《眼科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897-899,共3页
目的评价准分子激光角膜原位磨镶术(LASIK)矫治高度近视准分子激光屈光性角膜切削术(PRK)后屈光回退的疗效。方法回顾性临床研究。对PRK术后2年以上、屈光回退且屈光度稳定的患者8例14眼行LASIK,对LASIK术后术眼进行评价。患眼PRK术前... 目的评价准分子激光角膜原位磨镶术(LASIK)矫治高度近视准分子激光屈光性角膜切削术(PRK)后屈光回退的疗效。方法回顾性临床研究。对PRK术后2年以上、屈光回退且屈光度稳定的患者8例14眼行LASIK,对LASIK术后术眼进行评价。患眼PRK术前屈光度为-6.25~-12.50 D,PRK术后屈光度为-1.50~-6.25 D。随访观察LASIK矫正1年后术眼的裸眼视力、最佳矫正视力、屈光度、上皮下雾状混浊(haze)形成和角膜厚度的变化。结果所有患眼术后主观症状较轻。LASIK术后1年平均球镜度数为(-0.62±0.94)D。LASIK术后0.5≤裸眼视力<0.8者4眼,≥0.8者9眼,1眼(7.1%)最佳矫正视力下降2行。4眼术后出现不同程度的haze,包括2级haze 3眼、3级haze 1眼。应用氟米龙滴眼液1个月后,haze及屈光回退减轻;术后1年,1级haze 2眼,2级haze 2眼,3级haze 1眼。LASIK术前角膜厚度为(467±38)μm,术后为(422±21)μm。结论高度近视PRK术后屈光回退行LASIK矫治是一种可行的方法,但少数患者术后可出现haze,仍需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准分子激光屈光角膜切削术 准分子激光角膜原位磨镶术 近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剥脱性Lux1540nm点阵激光在浅表瘢痕治疗中的护理 被引量:2
14
作者 向英 匡永琴 +2 位作者 邹静 刘先群 杜雪梅 《激光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68-69,共2页
目的:探讨非剥脱性lux1540点阵激光治疗浅表性瘢痕的护理。方法:对86例浅表性瘢痕患者进行lux1540点阵激光治疗,同时给予全方位护理(治疗前、后护理、治疗配合)等措施,探讨本护理方案对提高治疗效果,减少治疗后不良反应及并发症,提高患... 目的:探讨非剥脱性lux1540点阵激光治疗浅表性瘢痕的护理。方法:对86例浅表性瘢痕患者进行lux1540点阵激光治疗,同时给予全方位护理(治疗前、后护理、治疗配合)等措施,探讨本护理方案对提高治疗效果,减少治疗后不良反应及并发症,提高患者舒适度和满意度的重要性。结果:经过6次疗程的治疗和护理,86例患者瘢痕皮肤的外观、质地、色泽等有明显改善,色素沉着低。结论:非剥脱性lux1540nm激光治疗浅表性瘢痕无创、安全、疗效较好。实施全方位护理,可以提高治疗效率;减少治疗后不良反应及并发症;提高患者的舒适度和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剥脱lux1540nm激光 浅表瘢痕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治疗性准分子激光角膜切削术及其进展 被引量:10
15
作者 李良毛(综述) 瞿玲辉(审校)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950-954,共5页
应用激光切削角膜表浅病变组织,即治疗性准分子激光角膜切削术(PTK)治疗角膜病已开展了20余年,近年来发展迅速,技术日趋完善,适应证得到拓展并且有严格的规范,安全性高。PTK已用于大泡性角膜病变、角膜的隆起性病损、角膜浅表炎... 应用激光切削角膜表浅病变组织,即治疗性准分子激光角膜切削术(PTK)治疗角膜病已开展了20余年,近年来发展迅速,技术日趋完善,适应证得到拓展并且有严格的规范,安全性高。PTK已用于大泡性角膜病变、角膜的隆起性病损、角膜浅表炎症性病变、遗传性角膜营养不良性病变、翼状胬肉以及一些儿童浅表性角膜病变的治疗,PTK与其他疗法的联合应用在治疗角膜病变中也发挥着较好的治疗作用。此外PTK治疗浅表性角膜病变的安全性较好,不良反应小,可延迟或替代角膜移植术,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就PTK在眼科临床应用中的注意事项、效果、安全性、并发症、适应证等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准分子激光角膜切削术/治疗 角膜/变 营养不良 安全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光调制系统激光偏振传输特性分析
16
作者 高致慧 李景镇 林晓东 《深圳大学学报(理工版)》 CAS 2000年第2期15-20,共6页
运用激光偏振性矢量传输理论分析电光调制系统中激光传输特性 .导出电光调制系统偏振传输矩阵 .系统分析电光调制传输系统对激光偏振性的变换特性 .
关键词 激光偏振 传输矩阵 电光调制系统 激光传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斑玻璃膜疣预防性激光治疗后视敏度的改变 被引量:1
17
作者 黄映湘 向里南 +3 位作者 徐秀兰 王艳玲 高立新 胡咏霞 《眼科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260-260,共1页
关键词 预防激光治疗 黄斑玻璃膜疣 视敏度 年龄相关黄斑病变 新生血管形成 眼底镜检查 激光光凝 黄斑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羊膜的特性及其在准分子激光屈光性角膜手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8
作者 杜娟 刘祖国 肖启国 《眼科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74-76,共3页
准分子激光屈光性角膜手术是临床上最常见的矫治近视的手术方式,如何提高术后的视觉质量、减少并发症是研究的热点。由于羊膜具有独特的结构特性和生物学活性,而且来源广泛、处理相对简便,使其成为较理想的生物材料,在国内外已逐渐应用... 准分子激光屈光性角膜手术是临床上最常见的矫治近视的手术方式,如何提高术后的视觉质量、减少并发症是研究的热点。由于羊膜具有独特的结构特性和生物学活性,而且来源广泛、处理相对简便,使其成为较理想的生物材料,在国内外已逐渐应用于眼科临床,特别是近年来在准分子激光屈光性角膜手术中的应用已见诸多报道。就羊膜的组织结构、特性、作用机制及近年来羊膜在准分子激光屈光性角膜手术中的应用及预后做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羊膜 移植 准分子激光屈光角膜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准分子激光角膜屈光性切削术后肿瘤坏死因子︿的表达 被引量:1
19
作者 李巾眉 庞国祥 +4 位作者 叶阿里 孙玉敏 金玉梅 秦梅 李维业 《眼科新进展》 CAS 2001年第5期317-320,共4页
目的 探讨准分子激光角膜切削术 (PRK)后肿瘤坏死因子 α(TNF- α)的表达及其对角膜创伤修复的作用。对比 10 g· L- 1 强地松龙和 1g· L- 1 双氯芬酸钠对 TNF- α表达的影响。方法 应用半定量反转录 -多聚酶链式反应 (semi-... 目的 探讨准分子激光角膜切削术 (PRK)后肿瘤坏死因子 α(TNF- α)的表达及其对角膜创伤修复的作用。对比 10 g· L- 1 强地松龙和 1g· L- 1 双氯芬酸钠对 TNF- α表达的影响。方法 应用半定量反转录 -多聚酶链式反应 (semi- quantitative,RT- PCR)的方法探测 PRK后兔角膜细胞活性因子不同时间 m RNA表达的变化 ,并在相应时间点观察细胞学改变。结果  TNF-α在 PRK后 m RNA表达随时间变化 ,表达水平有改变 ,高峰出现在术后 2 4h。10 g· L- 1强地松龙完全抑制 TNF- α的表达 ,双氯芬酸钠无显著影响。结论 在高能量短暂作用的紫外光照射下角膜组织选择性地表达 TNF-α,提示这一细胞因子在PRK后角膜创伤修复过程中有一定作用 ,并证实 10 g· L- 1强地松龙能在转录水平抑制TNF-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膜 准分子激光角膜屈光切削术 肿瘤坏死因子A 动物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上皮准分子激光屈光性角膜切削术(TPRK)及飞秒激光辅助的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FS-LASIK)后眼轴长度及角膜光密度的变化 被引量:8
20
作者 张嘉璠 吴洁 +2 位作者 刘坤 毕文娇 崔嵬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1174-1179,共6页
目的观察经上皮准分子激光屈光性角膜切削术(transepithelial photorefractive keratectomy,TPRK)及飞秒激光辅助的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femtosecond laser-assisted in situ keratomileusis,FS-LASIK)手术前后眼轴长度及角膜光密... 目的观察经上皮准分子激光屈光性角膜切削术(transepithelial photorefractive keratectomy,TPRK)及飞秒激光辅助的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femtosecond laser-assisted in situ keratomileusis,FS-LASIK)手术前后眼轴长度及角膜光密度(corneal density,CD)的变化,并探讨二者间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使用IOL Master 500测量TPRK组(72眼)和FS-LASIK组(42眼)患者术前及术后3个月的眼轴长度,同时使用Pentacam进行角膜厚度测量及CD分析。对手术前后眼轴差与角膜消融厚度之间的差异性、相关性及一致性进行分析,同时分析IOL Master眼轴测量偏差(眼轴差与角膜消融厚度间差值)与CD变化的相关性。结果TPRK组及FS-LASIK组手术前后眼轴差分别为(0.09±0.04)mm、(0.11±0.05)mm,角膜消融厚度分别为(0.09±0.02)mm、(0.09±0.03)mm,二者之间显著正相关(r=0.486、0.494,均为P<0.01),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1.534、1.995,均为P>0.05),Bland-Altman分析显示二者一致性好。TPRK组角膜前层(120μm)及全层的CD术后低于术前,中间层及后层(60μm)的CD术后高于术前。FS-LASIK组眼轴测量偏差仅与0~2 mm前层的CD中等相关(r=0.356,P<0.05)。结论TPRK及FS-LASIK术后患者眼轴长度均较术前短,二者差值与角膜消融厚度相符。TPRK及FS-LASIK术后3个月CD略有降低,但IOL Master眼轴测量偏差与CD的变化基本不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上皮准分子激光屈光角膜切削术 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 眼轴长度 角膜消融厚度 角膜光密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