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激光多普勒血流图像仪检测老年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6
1
作者 刘亮 李小鹰 +1 位作者 赵秀梅 刘秀华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03年第6期368-370,共3页
目的 探讨激光多普勒血流图像仪检测老年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疗效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4 8例老年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于治疗前及前列腺素脂微球载体制剂治疗后 ,应用激光多普勒血流图像仪检测患肢足背皮肤微循环血流灌注量。... 目的 探讨激光多普勒血流图像仪检测老年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疗效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4 8例老年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于治疗前及前列腺素脂微球载体制剂治疗后 ,应用激光多普勒血流图像仪检测患肢足背皮肤微循环血流灌注量。结果 治疗后患者临床症状显著改善 ,有效率达 85 % ,与之对应 ,足背激光多普勒血流灌注量值较治疗前也有明显增加 (P <0 .0 1)。同时激光多普勒血流灌注量与踝肱指数存在直线正相关 (P <0 .0 1)。结论 激光多普勒血流图像仪测定局部组织微循环血流灌注量对于老年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的疗效判断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多普勒流量测定 动脉硬化 闭塞性 微循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激光多普勒血流仪监测口腔黏膜血流 被引量:3
2
作者 王莺 Obada Barry +2 位作者 Gerhard Wahl 陈波 林野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697-701,共5页
目的:测量中国汉族人与高加索人的健康成年人口腔黏膜血流参数,比较口腔黏膜血流灌注情况在不同人种间的异同,比较口腔黏膜在上颌与下颌、男性与女性之间的差异性,为口腔种植临床中软组织处理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从德国波恩大学在读... 目的:测量中国汉族人与高加索人的健康成年人口腔黏膜血流参数,比较口腔黏膜血流灌注情况在不同人种间的异同,比较口腔黏膜在上颌与下颌、男性与女性之间的差异性,为口腔种植临床中软组织处理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从德国波恩大学在读学生中招募20名高加索人种学生(男性10例,女性10例,平均年龄25.3岁)和20名中国汉族留学生(男性10例,女性10例,平均年龄28岁),口腔内设计8个测量点M1~M8,其中于上颌中切牙唇侧黏膜、下颌中切牙唇侧黏膜、上颌腭侧黏膜和颊黏膜各2个点。使用O2C激光多普勒血流仪进行血流参数测量,包括血氧饱和度(saturation oxygen,Sp O2)、平均血红蛋白量(relative amount of hemoglobin,r HB)、单位时间内血流量(flow)、血流速度(velocity)。结果:高加索人种和中国汉族两组之间比较,上颌中切牙血氧饱和度平均值分别为75.6%±8.2%和70.4%±7.6%;颊黏膜血红蛋白量平均值分别为79.9±5.8和83.5±6.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余各位点血流参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将测量位点各组之间进行比较:上腭黏膜的血氧饱和度为77.1%±10.9%,平均血红蛋白量为67.8±11.1,单位时间血流量194.1±63.7,相比较其他测量部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男性多个测量位点血氧饱和度普遍低于女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口腔中不同解剖部位的黏膜血流灌注情况存在差别,性别之间血红蛋白氧结合能力可能存在差别,并且可能对于软组织愈合能力有一定影响;口腔黏膜血流灌注情况在小样本青年人群中的高加索人种与中国汉族人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黏膜 微循环 激光多普勒流量测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缺血预处理对兔缺血再灌注脊髓血流量的影响 被引量:1
3
作者 蒙革 朱朗标 +2 位作者 余翼飞 刘育英 郑世荣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02年第3期194-197,共4页
目的 研究缺血预处理 (IP)对缺血再灌注早期兔脊髓血流量的影响。方法 往置入腹主动脉的Swan Ganz导管气囊内注气建立兔脊髓缺血模型。将实验兔分为缺血组、预处理组和假手术组。应用激光多普勒血流量图像仪测量缺血期及再灌注 4h内... 目的 研究缺血预处理 (IP)对缺血再灌注早期兔脊髓血流量的影响。方法 往置入腹主动脉的Swan Ganz导管气囊内注气建立兔脊髓缺血模型。将实验兔分为缺血组、预处理组和假手术组。应用激光多普勒血流量图像仪测量缺血期及再灌注 4h内的腰髓血流量。结果 在缺血 30min时 ,缺血组兔腰髓血流量 (2 3.0 % )和预处理组兔腰髓血流量 (36 .4 % )与各自基础值 (10 0 % )相比均有明显下降 (P <0 .0 1)。再灌注刚开始时 ,缺血组和预处理组兔腰髓血流量迅速回升 ,并超过基础值。再灌注 5 0min后 ,缺血组与预处理组兔相比 ,腰髓血流量 (85 .9% ,114 .3% )开始明显下降 (P <0 .0 5 )。再灌注 90min以后下降更为显著 (P <0 .0 1)。预处理组兔腰髓血流量在再灌注 4h内均高于基础值 ;假手术组兔腰髓血流量一直在基础值波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预处理 脊髓缺血 流量 激光多普勒流量测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血浆靶浓度瑞芬太尼对鼻内镜手术患者鼻黏膜微循环的影响 被引量:9
4
作者 孙梅杰 边雯 +1 位作者 李刚 时光刚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19-122,共4页
目的比较不同血浆靶浓度瑞芬太尼对MAP和鼻黏膜微循环的影响。方法择期行全麻下鼻内镜手术患者45例,ASAⅠ或Ⅱ级,随机分为R1、R2和R3组,每组15例,三组术中靶控输注瑞芬太尼4、6、8ng/ml,调整丙泊酚血浆靶浓度维持脑电双频指数(BIS)45~... 目的比较不同血浆靶浓度瑞芬太尼对MAP和鼻黏膜微循环的影响。方法择期行全麻下鼻内镜手术患者45例,ASAⅠ或Ⅱ级,随机分为R1、R2和R3组,每组15例,三组术中靶控输注瑞芬太尼4、6、8ng/ml,调整丙泊酚血浆靶浓度维持脑电双频指数(BIS)45~55,术中间断静脉注射维库溴铵维持肌松。持续动态监测记录鼻黏膜微循环血流(NBF)变化,同步监测MAP并评定术野质量。结果与靶控输注前基础值比较,靶控输注瑞芬太尼15min三组患者的NBF均减少(P<0.05),与R1组比较,R2、R3组的NBF均明显减少(P<0.01),R2组和R3组的NBF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靶控输注前基础值比较,靶控输注瑞芬太尼各时点三组MAP均下降(P<0.05),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三组NBF减少与MAP降低均不存在明显的相关性。与R1组比较,R2组、R3组的术野质量提高,手术时间缩短,出血量明显减少(P<0.05)。结论靶控浓度6ng/ml瑞芬太尼和丙泊酚麻醉用于鼻内镜手术能明显减少NBF,提供理想的术野且不会显著降低血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哌啶类 药物释放系统 内窥镜检查 激光多普勒流量测定 降压 控制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血流监测对大鼠脑缺血模型制备的评价作用 被引量:12
5
作者 王龙 金保哲 张新中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254-260,共7页
目的探讨脑血流监测对线栓法制备大鼠大脑中动脉阻塞(MCAO)局灶性脑缺血模型的评价作用。方法分别将线栓插入30只SPF级Wistar Han大鼠颈内动脉颅内段(16.0±0.5)、(18.0±0.5)和(20.0±0.5)mm,制备3种局灶性脑缺血模型(各10... 目的探讨脑血流监测对线栓法制备大鼠大脑中动脉阻塞(MCAO)局灶性脑缺血模型的评价作用。方法分别将线栓插入30只SPF级Wistar Han大鼠颈内动脉颅内段(16.0±0.5)、(18.0±0.5)和(20.0±0.5)mm,制备3种局灶性脑缺血模型(各10只),然后将所有实验大鼠依据颅底有无血凝块及2,3,5氯化三苯基四氮(TTC)染色后大脑中动脉供血区有无梗死灶分为不全阻塞组、完全阻塞组及过深阻塞组,对阻塞颈内动脉颅内段前后及拔出线栓再灌注后每只大鼠大脑中动脉供血区脑皮质的血流量以激光多普勒法进行监测记录并进行统计学分析。大脑中动脉供血区脑皮质的血流量以相对流量单位PU值表示;阻塞后及再灌注后的脑皮质血流量变化以与阻塞前脑皮质血流量的百分比表示。结果模型制作过程中,1只大鼠死亡;不全阻塞组9只,完全阻塞组15只,过深阻塞组5只。不全阻塞组8只大鼠线栓插入深度在(16.0±0.5)mm,不能完全阻止大脑前动脉向大脑中动脉的血流,缺血6 h后大鼠Longa评分0~1分;颅底动脉环周围无血凝块,经TTC染色后无梗死灶。完全阻塞组9只大鼠线栓插入深度在(18.0±0.5)mm,大脑前动脉的血流被完全阻断,缺血6 h后大鼠Longa评分2~3分;颅底动脉环周围无血凝块而TTC染色提示存在大脑中动脉供血区的梗死灶。过深阻塞组5只大鼠线栓插入深度在(20.0±0.5)mm,可完全阻断大脑前动脉血流,缺血6 h后大鼠Longa评分3~4分;解剖可见颅底血凝块,TTC染色后可见中动脉供血区梗死灶。插入线栓后,不全阻塞组、完全阻塞组和过深阻塞组大鼠脑皮质血流量均较阻塞前下降(分别为94±17比256±36、43±9比286±44、44±6比294±46,均P<0.05),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56.57,P<0.01),完全阻塞组和过深阻塞组血流量明显低于不全阻塞组(均P<0.05),完全阻塞组与过深阻塞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阻塞后与阻塞前脑皮质血流量的百分比分别为(36.93±0.06)%、(15.09±0.02)%、(15.52±0.04)%,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9.14,P<0.01)。再灌注后,不全阻塞组、完全阻塞组和过深阻塞组脑皮质血流量(分别为213±31、147±17、96±14)均较阻塞后有明显回升(均P<0.05),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50.05,P<0.01),过深阻塞组脑皮质血流量明显低于完全阻塞组(P<0.05);3组再灌注后与阻塞前脑皮质血流量水平百分比分别为(83.10±0.02)%、(51.83±0.05)%、(33.49±0.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93.23,P<0.01)。结论以激光多普勒对脑血流进行监测,可作为判断线栓法制备大鼠MCAO脑缺血模型成功与否的一种实时、便捷、微创、客观可靠的评价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缺血 模型 动物 激光多普勒流量测定 大脑中动脉阻塞 脑血流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血管舒张功能障碍及体外反搏的改善作用 被引量:1
6
作者 周少春 郑振声 +1 位作者 张苗青 赵顺卿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1999年第S1期33-35,共3页
目的:通过测定微血管血流灌注来反映微血管的舒张功能,同时观察体外反搏治疗改善冠心病患者微血管舒张功能障碍的效果。方法:应用激光多普勒血流量计(LDF) ,测量58 个被观察者的前臂皮肤在反应性充血前后微血管血流灌注增加... 目的:通过测定微血管血流灌注来反映微血管的舒张功能,同时观察体外反搏治疗改善冠心病患者微血管舒张功能障碍的效果。方法:应用激光多普勒血流量计(LDF) ,测量58 个被观察者的前臂皮肤在反应性充血前后微血管血流灌注增加比值,评价血流介导的微血管舒张功能。结果:冠心病组、高胆固醇血症组及吸烟组微血管舒张功能明显低于对照组,比值分别为1.83±0.37、2.63±0.51、3.19 ±0.56 比3.56±0.36 ;P分别< 0.01,<0.01,< 0.05。冠心病组反搏治疗前后比,其微血管的舒张功能明显提高,比值为1.83±0.37 比2.54±0.43; P<0.01。结论:LDF可检测冠心病患者明显的微血管舒张功能障碍及高胆固醇血症者和吸烟者微血管功能的异常;体外反搏治疗可改善冠心病患者的微血管舒张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多普勒流量测定 微循环/生理学 反搏 体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