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1篇文章
< 1 2 1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联合快速角膜交联术矫正薄角膜近视合并散光的早期疗效 被引量:17
1
作者 郑燕 周跃华 +3 位作者 张晶 刘倩 柳静 胡雅斌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460-465,共6页
背景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术后发生的医源性角膜扩张严重威胁患者的术后视力和角膜生物力学强度,LASIK联合角膜交联术(LASIK—CXL)有望提高手术的安全性,降低术后角膜扩张的风险,但其手术效果及安全性有待验证。目的... 背景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术后发生的医源性角膜扩张严重威胁患者的术后视力和角膜生物力学强度,LASIK联合角膜交联术(LASIK—CXL)有望提高手术的安全性,降低术后角膜扩张的风险,但其手术效果及安全性有待验证。目的探讨LASIK—CXL矫正薄角膜近视合并散光眼的临床应用价值及其安全性。方法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设计,纳入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在北京同仁医院眼科拟接受LASIK的薄角膜近视合并散光患者64例128眼,患者分为LASIK组(37例74眼)和LASIK—CXL组(27例54眼),2个组基线特征匹配。所有术眼均采用飞秒激光制瓣,并用准分子激光进行角膜消融,LASIK—CXL组患者在LASIK术后立即用质量分数0.1%核黄素滴至角膜基质床持续90s,平衡盐溶液(BSS)行瓣下冲洗后用紫外线交联加固仪照射进行角膜交联。2个组患者分别于术后1周及1、3、6个月进行随访,对2个组术眼视力、屈光度、角膜地形图参数、眼前节OCT(AS—OCT)检查结果及角膜生物力学参数进行比较。结果LASIK组和LASIK—CXL组术前等效球镜度(sE)分别为(-6.49±2.41)D和(-6.97±2.41)D,术后6个月时分别降低至(-0.68±0.88)D和(-0,75±0.94)D;2个组术前裸眼视力(UDVA)(LogMAR)分别为1.18±0.28和1.05±0.38,术后6个月时分别提高至-0.06±0.09和-0.03±0.18;术前AveK值分别为(44.37±1.46)D和(44.47±1.50)D,术后6个月时分别减少至(39.30±2.06)D和(38.66±1.80)D;术前表面规则指数(SRI)分别为0.25±0.21和0.24±0.22,术后6个月时分别增加为0.29±0.24和0.28±0.24,术前表面不对称指数(SAI)分别为0.36±0.16和0.39±0.15,术后6个月时分别增至0.57±0.31和0.75±0.37,且LASIK—CXL组术后SAI值明显大于LASIK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0.22,P=0.002)。LASIK组和LASIK—CXL组术前角膜阻力因子(CRF)值分别为(8.44±1.44)mmHg(1mmHg=0.133kPa)和(8.63±1.35)mmHg,术后6个月分别下降至(5.74±1.31)mmHg和(6.25±1.24)mmHg,且LASIK-CXL组CRF值明显高于LASIK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8.650,P=0.004);LASIK组和LASIK—CXL组术前角膜滞后量(CH)分别为(8.78±1.51)mmHg和(8.69±1.62)mmHg,术后6个月分别降至(7.23±1.08)mmHg和(6.50±1.32)mmHg,LASIK—CXL组术后CH值明显低于LASIK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5.860,P=0.017)。AS—OCT检查显示术后1个月LASIK—CXL组角膜基质出现高密度反光带者45眼,占81.82%,而LASIK组术眼未出现角膜基质高密度反光带。结论LASIK。CXL矫正薄角膜近视合并散光眼是有效的和安全的,其改善术眼术后视力的效果与LASIK接近,但在增加角膜硬度方面明显优于LASIK手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方法 准分子激光/治疗用途 联合物理疗法 胶原/代谢 交联制剂/治疗用途 生物力学现象 前瞻性研究 角膜交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前后角膜非球面分析 被引量:13
2
作者 黄国富 王铮 +4 位作者 杨斌 张晓晓 邱平 周胜 陈家祺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225-229,共5页
【目的】探讨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前后角膜非球面特点及其对术后视觉质量的影响。【方法】前瞻性对本中心接受LASIK患者26例50眼进行随访研究,检测指标包括OrbscanⅡz角膜地形图(提供角膜非球面因子Q值)、波前像差、对比敏... 【目的】探讨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前后角膜非球面特点及其对术后视觉质量的影响。【方法】前瞻性对本中心接受LASIK患者26例50眼进行随访研究,检测指标包括OrbscanⅡz角膜地形图(提供角膜非球面因子Q值)、波前像差、对比敏感度(contrast-sensitivity function,CSF)、裸眼视力、最佳矫正视力、最佳矫正球镜度;分析时段为术前及术后3月,分析手术前后角膜非球面因子Q值分布,Q值与高阶像差以及高阶像差与对比敏感度的关系。【结果】术前Q值为-0.17±0.11;术后Q值为0.84±0.41,两者存在统计学差异(P=0.01)。术前Q值与术前球差成负相关(P=0.000,r=-0.578),与高阶像差成正相关(P=0.047,r=-0.333)。手术前后Q值改变与球差改变成负相关(P=0.000,r=-0.588),与高阶像差改变成正相关(P=0.001,r=0.566)。术后3月无眩光、低、中、高度眩光对比敏感度均较术前降低,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高阶像差改变与术后无眩光各空间频率对比敏感度6.3,4.0,2.5,1.6,1.0,0.7(cycles per degree,cpd)成负相关(P<0.05);高阶像差改变与低、中、高度眩光对比敏感度中高频空间频率6.3,4.0,2.5,1.6cpd成负相关(P<0.05),与低频空间频率(1.0,0.7cpd)无相关关系(P>0.05)。【结论】近视性LASIK使角膜由伸长型(长椭球体)椭球体演变为扁平型椭球体(扁椭球体),并影响术后视觉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球面 屈光不正 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飞秒激光小切口角膜基质透镜取出术与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治疗近视对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影响的比较 被引量:28
3
作者 邢星 李世洋 +1 位作者 赵爱红 肖建和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247-249,共3页
目的比较飞秒激光小切口角膜基质透镜取出术(small incision lenticule extraction,SMILE)与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er in situ keratomileusis,LASIK)治疗近视对角膜内皮细胞密度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自愿接受SMILE手术和LASIK... 目的比较飞秒激光小切口角膜基质透镜取出术(small incision lenticule extraction,SMILE)与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er in situ keratomileusis,LASIK)治疗近视对角膜内皮细胞密度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自愿接受SMILE手术和LASIK手术且常规术前检查确认为适应证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接受SMILE手术者共93例(186眼)为观察组,接受LASIK手术者共96例(192眼)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前后视力、眼压和中央角膜厚度的变化情况,并于术前和术后1 d、10 d、1个月、3个月、6个月进行角膜内皮细胞计数仪检查,观察并统计分析两组患者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变异系数、六角形细胞百分比、平均细胞面积。结果手术后两组患者各时间点裸眼视力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术后1个月,观察组眼压和中央角膜厚度改变率分别为(-27.10±11.20)%和(-14.50±4.30)%,对照组分别为(-29.20±9.60)%和(-17.90±4.30)%,观察组眼压和中央角膜厚度改变率均较对照组低(均为P<0.05)。术后6个月,观察组眼压和中央角膜厚度改变率分别为(-24.50±10.90)%和(-13.60±4.30)%,对照组分别为(-27.00±10.80)%和(-15.60±4.40)%,较术后1个月时有所减少(均为P<0.05),说明眼压和中央角膜厚度有一定回升趋势;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平均细胞面积、变异系数及六角形细胞百分比两组患者手术前后各时间点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组间各时间点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 SMILE与LASIK治疗近视均具有较高的安全性、有效性和稳定性。与LASIK相比,SMILE术后角膜弹性的改变较少,角膜内皮细胞密度无明显变化,不会对角膜内皮细胞造成过重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视 飞秒激光小切口角膜基质透镜取出 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 角膜内皮细胞密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飞秒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后1年角膜后表面高度变化 被引量:9
4
作者 李远标 赵柳宁 +5 位作者 刘斐 肖小波 周强 廖爱平 刘国颖 刘虹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934-937,共4页
目的:采用Allegro Oculyzer眼前节诊断系统探讨飞秒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矫正近视术后1年内角膜后表面高度变化规律。方法:选择行飞秒激光LASIK矫正近视(术前等效球镜-10.63^-1.63 D)患者45例(90只眼),采用Allegro Oculyzer眼前节... 目的:采用Allegro Oculyzer眼前节诊断系统探讨飞秒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矫正近视术后1年内角膜后表面高度变化规律。方法:选择行飞秒激光LASIK矫正近视(术前等效球镜-10.63^-1.63 D)患者45例(90只眼),采用Allegro Oculyzer眼前节诊断系统分别在术前、术后1、3、6个月及1年对术眼进行眼前节三维图像采集,分别测量角膜中央后表面高度、角膜最薄点厚度并计算角膜后表面高度差异。采用重复测量的方差分析和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飞秒激光LASIK术前与术后不同随访时间点角膜后表面高度进行重复测量的方差分析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1.50,P>0.05)。飞秒激光LASIK术后1、3、6个月及1年角膜后表面高度差异进行重复测量的方差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1.47,P>0.05)。术前及术后不同随访时间点角膜最薄点厚度进行重复测量的方差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69.10,P<0.01)。飞秒激光LASIK术后不同随访时间角膜后表面高度与SE、AD、RBT、AP/TCT及"(角膜瓣厚度+切削厚度)/术前角膜最薄点厚度",无相关关系(P>0.05)。结论: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的飞秒LASIK术后角膜后表面稳定性良好,角膜后表面高度并未发生明显的变化;角膜最薄点厚度逐渐增加并于术后3个月趋于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膜后表面高度 中央角膜最薄点厚度 飞秒激光 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飞秒激光联合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治疗近视患者的护理 被引量:31
5
作者 刘海莹 德琳 +3 位作者 徐冬 宋笑梅 张雪梅 刘美娜 《护理学杂志》 2010年第8期49-51,共3页
对86例(153眼)近视患者行飞秒激光联合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FLLASIK)治疗,术前做好心理护理、术前检查,术中配合医生用飞秒激光制作角膜瓣及准分子激光手术,术后做好初期护理、复查及健康教育。结果术后1个月患者等值球镜屈光度在&... 对86例(153眼)近视患者行飞秒激光联合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FLLASIK)治疗,术前做好心理护理、术前检查,术中配合医生用飞秒激光制作角膜瓣及准分子激光手术,术后做好初期护理、复查及健康教育。结果术后1个月患者等值球镜屈光度在±0.50DS范围143眼,占93.46%,在±1.00DS范围153眼,达100%;裸眼视力≥1.0者150眼,占98.04%,其中达到术前最佳矫正视力者144眼,占94.12%。无并发症发生。提出全方位护理是FLLASIK获得成功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飞秒激光 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 近视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治疗近视并发症 被引量:5
6
作者 朱美玲 廖荣丰 +4 位作者 陈逖 张晓苹 陶黎明 卫修玲 夏卫东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3年第4期284-286,共3页
目的 分析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 (LASIK)治疗近视的并发症 ,探讨其发生的原因、预防和处理措施。方法  72 3例 ( 1390只眼 )近视患者 ( - 1 5 0~ - 2 2 0 0D)行LASIK术后随访 12个月 ,观察其术中、术后并发症。结果 术中角膜... 目的 分析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 (LASIK)治疗近视的并发症 ,探讨其发生的原因、预防和处理措施。方法  72 3例 ( 1390只眼 )近视患者 ( - 1 5 0~ - 2 2 0 0D)行LASIK术后随访 12个月 ,观察其术中、术后并发症。结果 术中角膜瓣形成不全 5只眼 ( 0 36 % ) ,角膜瓣过薄 4只眼( 0 2 9% ) ,角膜瓣游离 6只眼 ( 0 4 3% ) ,角膜瓣层间异物残留 12只眼 ( 0 86 % ) ,屈光回退 >1 0D者 2 0只眼 ( 1 4 4 % ) ,激素性高眼压 16只眼 ( 1 15 % ) ,眩光和夜驶困难 2 4只眼( 1 73% )。结论 LASIK治疗近视安全、有效 ,但仍存在一定的并发症 ,必须引起重视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视 并发症 治疗 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 LASIK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患者主客观因素与疗效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5
7
作者 倪利群 陈穗桦 +2 位作者 王理理 姜涛 黄振平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04年第1期43-44,共2页
目的 :通过对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 (LASIK)患者主客观因素与疗效的相关性分析 ,了解临床影响术后视力的主观、客观因素。 方法 :对 2 0 0 2年间在我院行LASIK的 16 4例患者 32 5只眼 (其中 3例为单眼 )进行连续性临床观察研究 ,... 目的 :通过对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 (LASIK)患者主客观因素与疗效的相关性分析 ,了解临床影响术后视力的主观、客观因素。 方法 :对 2 0 0 2年间在我院行LASIK的 16 4例患者 32 5只眼 (其中 3例为单眼 )进行连续性临床观察研究 ,分别进行术前、术后问卷式主客观因素调查 ,并对患者手术疗效进行相关性统计学分析。结果 :患者术前对手术效果的期望值、手术中疼痛程度与手术后视力有显著相关性。 结论 :解除患者术前忧虑及避免术中疼痛对提高术后疗效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 心理学 中疼痛 近视眼 后处理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后角膜神经损伤和再生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2
8
作者 丁冬梅 陈辉 +1 位作者 桑爱民 刘剑波 《眼科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98-101,共4页
目的观察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术后角膜神经的损伤及术后不同时期的再生情况。方法取4只大耳白兔,右眼接受近视性LASIK术,左眼为正常对照,另取14只兔双眼接受LASIK术,术后1、3、7d,1、2、3、6个月行氯化金染色,光镜下观察LA... 目的观察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术后角膜神经的损伤及术后不同时期的再生情况。方法取4只大耳白兔,右眼接受近视性LASIK术,左眼为正常对照,另取14只兔双眼接受LASIK术,术后1、3、7d,1、2、3、6个月行氯化金染色,光镜下观察LASIK术后神经的损伤及再生情况。结果术后深基质层、角膜瓣连接处的上皮下和浅基质层神经未受损,瓣切削处上皮下和浅基质层神经消失。术后不同部位的角膜神经再生程度不同,术后6个月周边部角膜神经形态已接近正常,角膜中央仍无神经分布。结论近视性LASIK术对不同部位角膜神经的损伤程度不同,术后6个月周边部神经恢复接近正常,中央部神经修复较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 角膜神经 再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治疗中高度近视散光27例 被引量:6
9
作者 李山祥 赵刚平 +3 位作者 陈玉冰 赵岭江 王艳华 李追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926-928,共3页
目的观察小光斑飞点扫描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er in situ keratom ileusis,LASIK)治疗近视合并中高度散光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LASIK治疗近视合并中高度散光患者27例(39眼)的临床疗效。术前屈光度范围:球镜-0.75~-13.25... 目的观察小光斑飞点扫描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er in situ keratom ileusis,LASIK)治疗近视合并中高度散光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LASIK治疗近视合并中高度散光患者27例(39眼)的临床疗效。术前屈光度范围:球镜-0.75~-13.25DS,散光度-2.00~-5.25DC。术后随访6~20个月,平均9.5个月。结果术前平均最佳矫正视力0.85±0.27(0.3~1.2),术后平均裸眼视力0.95±0.24(0.6~1.5),术前、术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平均球镜度数:术前(-5.60±2.86)DS,术后(-0.18±0.79)DS(1.00~-1.50D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平均散光度数:术前(-2.65±1.04)DC,术后(-0.39±0.82)DC,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LASIK治疗中高度近视散光安全、有效及预测性佳、术后稳定性好的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视 散光 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后早期共焦显微镜研究 被引量:5
10
作者 杨浩江 杨斌 +1 位作者 王铮 陈家祺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513-515,519,共4页
【目的】研究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矫正屈光不正术后角膜出现的变化。【方法】对屈光不正30例(60只眼)患者在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术前行共焦显微镜检查,与术后角膜共焦显微镜检查结果相比较。【结果】术后多数术眼出现前弹力层及浅... 【目的】研究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矫正屈光不正术后角膜出现的变化。【方法】对屈光不正30例(60只眼)患者在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术前行共焦显微镜检查,与术后角膜共焦显微镜检查结果相比较。【结果】术后多数术眼出现前弹力层及浅基质层皱折,层间出现反光较强的颗粒,术后早期基质细胞激活,激活范围与角膜瓣厚度负相关犤(136.2±18.1)μm犦,角膜瓣的实际测量值低于角膜瓣预期值(160μm),手术前后最浅层和最深层角膜基质细胞及内皮细胞密度无差异。【结论】使用共焦显微镜检查发现LASIK术后层间出现微小皱褶和碎屑,角膜瓣实际厚度低于预期值,角膜基质细胞被激活,角膜瓣越薄反应范围越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 屈光不正 共焦显微镜 角膜基质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后角膜后表面屈光力变化 被引量:11
11
作者 倪海龙 王勤美 瞿佳 《眼科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526-539,共14页
目的 探讨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后角膜后表面屈光力变化对角膜总屈光力的影响及其在术后屈光回退中所起的作用;分析角膜后表面屈光力变化的相关因素。 方法 对47例89眼施行LASIK,其中49眼高度近视,40眼中低度近视。术前与术... 目的 探讨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后角膜后表面屈光力变化对角膜总屈光力的影响及其在术后屈光回退中所起的作用;分析角膜后表面屈光力变化的相关因素。 方法 对47例89眼施行LASIK,其中49眼高度近视,40眼中低度近视。术前与术后1个月,应用裂隙扫描角膜地形网检测角膜前后表面屈光力及隆起度。分析角膜后表面屈光力及角膜后表面隆起度变化的相关因素。 结果LASIK术后.角膜后表面屈光力与角膜后表面隆起度的改变均具有统计学意义(-6.64±0.23)D/(-7.19±O.28)D,P<0.05;(24.57±10.74)μm/(56.98±15.60)μm,P<O.05,两者均与屈光角膜平面等效球镜度改变量之间有相关关系(R=O.23,P=0.032;R=O.25,P=O.02)。高度近视组角膜后表面屈光力与角膜后表面隆起度改变量大于中低度近视组的改变量(P<0.05)。 结论 LASIK术后,角膜后表面屈光力与角膜后表面隆起度增加;两者变化程度与近视矫正程度相关。LASIK术后近视回退与角膜后表面前凸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膜后表面屈光力 LASIK 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 屈光回退 裂隙扫描角膜地形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后角膜后表面的改变及影响因素 被引量:3
12
作者 刘磊 刘洪婷 +1 位作者 李新宇 张虹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760-763,共4页
目的 研究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 (LASIK)后角膜后表面的改变 ,分析角膜后表面变化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对 5 3例 96只眼施行LASIK手术 ,术前与术后 1个月使用裂隙扫描角膜地形图系统检测角膜后表面的高度及屈光度差异 ,分析角膜... 目的 研究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 (LASIK)后角膜后表面的改变 ,分析角膜后表面变化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对 5 3例 96只眼施行LASIK手术 ,术前与术后 1个月使用裂隙扫描角膜地形图系统检测角膜后表面的高度及屈光度差异 ,分析角膜后表面前凸量与术前等效球镜度数、角膜中央厚度、术前眼压、激光切削量、切削百分比等因素的关系。结果 LASIK术后 ,角膜后表面平均前凸量为 (33 4± 2 4 4 ) μm ,平均屈光度变化量为 (- 0 6 7±0 4 2 )D ,术前后的变化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与前凸量相关的可解释变量为术前角膜厚度 (偏回归系数b =- 0 341,P<0 0 1)、切削比 (b =15 4 77,P <0 0 1)、术前眼压 (b=2 0 31,P <0 0 5 )。结论 LASIK术后角膜后表面普遍存在轻微的前凸 ,角膜较薄、眼压较高及切削比较大的受试眼术后角膜后表面前凸程度更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 前凸 眼压 改变 LASIK 表面 研究 百分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后1年内泪液中基质金属蛋白酶-9的动态变化(英文) 被引量:4
13
作者 姬红培 陈爱蔚 +3 位作者 张唯伟 顾荭 张志玲 付举琴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1079-1082,共4页
目的探讨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后1年内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在人眼泪液中的动态变化。方法收集无明显并发症的32例LASIK患者术前及术后7、14 d和1、2、3、6、12月的泪液,应用免疫印迹技术检测MMP-9的浓度变化。结果 LASI... 目的探讨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后1年内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在人眼泪液中的动态变化。方法收集无明显并发症的32例LASIK患者术前及术后7、14 d和1、2、3、6、12月的泪液,应用免疫印迹技术检测MMP-9的浓度变化。结果 LASIK术后泪液中MMP-9的浓度呈动态变化,且与术后时间的长短密切相关。术后14 d泪液中MMP-9浓度达到高峰,约为术前的2.7倍;随后逐渐下降,但在术后12个月MMP-9仍未恢复术前水平,约为术前的1.38倍。结论 LASIK术后泪液中MMP-9的浓度呈时间依赖性变化,术后14 d达到高峰,随后下降,但术后1年仍未恢复至术前水平,提示LASIK术后的角膜创伤修复反应至少持续1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 基质金属蛋白酶-9 创伤修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准分子激光前弹力层下角膜磨镶术与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术后干眼的临床对比研究 被引量:5
14
作者 张新 魏玲 +3 位作者 梁晓丽 卢莎 石瑜 宋耕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78-180,共3页
目的探讨准分子激光前弹力层下角膜磨镶术(sub-Browman’s keratomileusis,SBK)与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er in situ keratomileusis,LASIK)术后不同时间干眼的症状及相关指标的变化。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3月至2011年12月在我院... 目的探讨准分子激光前弹力层下角膜磨镶术(sub-Browman’s keratomileusis,SBK)与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er in situ keratomileusis,LASIK)术后不同时间干眼的症状及相关指标的变化。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3月至2011年12月在我院接受准分子激光手术的近视患者。行SBK者106例(212眼)为SBK组,行LASIK者130例(260眼)为LASIK组,分别观察术前及术后1周、1个月、3个月、6个月干眼症状、角膜荧光素染色、非侵入性泪膜破裂时间、基础泪液分泌量,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术后1个月和3个月SBK组分别有47眼(22.2%)和25眼(11.8%)出现干眼症状,而LASIK组分别有139眼(53.5%)和92眼(35.4%),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术后1个月和3个月SBK组分别有39眼(18.4%)和18眼(8.5%)出现角膜着色,而LASIK组分别为125眼(48.1%)和81眼(31.2%),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术后1个月、3个月SBK组基础泪液分泌量和非侵入性泪膜破裂时间分别为(11.28±1.51)mm、(11.56±1.32)s和(13.57±2.36)mm、(14.39±1.01)s,LASIK组分别为(7.45±1.29)mm、(7.83±2.15)s和(8.15±1.80)mm、(8.57±1.46)s,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至术后6个月,以上各项指标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 SBK较LASIK治疗近视术后干眼发生率低,恢复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准分子激光前弹力层下角膜 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 干眼 非侵入性泪膜破裂时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角膜板层刀制瓣和飞秒激光制瓣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临床效果比较 被引量:15
15
作者 徐婧 姜洋 +3 位作者 李莹 王忠海 金玉梅 夏文薇 《协和医学杂志》 2013年第2期123-127,共5页
目的比较角膜板层刀制瓣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er in situ keratomileusis,LASIK)和飞秒激光制瓣LASIK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7月至2012年7月在北京协和医院眼科治疗的近视患者300例600眼,其中接受角膜板层刀制瓣LASIK(M-LA... 目的比较角膜板层刀制瓣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er in situ keratomileusis,LASIK)和飞秒激光制瓣LASIK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7月至2012年7月在北京协和医院眼科治疗的近视患者300例600眼,其中接受角膜板层刀制瓣LASIK(M-LASIK组)和FEMTOLDV飞秒激光制瓣LASIK(F-LASIK组)各150例300眼。观察手术后1个月内角膜瓣愈合、视力、干眼的3项客观指标[泪膜破裂时间(tear film break-up time,BUT)、泪液分泌试验和角膜荧光染色(fluorescein staining,FS)评分]、角膜地形图和主观症状的问卷评估。结果两组术后角膜瓣均一期愈合,F-LASIK组有1只眼术后第1天角膜瓣细皱,冲洗后好转;所有眼均达到手术前预期矫正视力。术后1个月两组角膜地形图角膜曲率值K1、K2均较术前明显减小(P<0.05),两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术前相比,术后1个月两组BUT、泪液分泌试验结果均明显下降,FS评分明显增加(P<0.05)。术后1个月F-LASIK组BUT明显高于M-LASIK组(P=0.045),泪液分泌试验、FS评分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F-LASIK组主观症状的评分总和明显低于M-LASIK组(Z=-0.989,P=0.043);满意度明显高于M-LASIK组(Z=-2.316,P=0.021)。结论传统角膜板层刀制瓣LASIK和现代FEMTOLDV飞秒激光制瓣LASIK均可以使患者获得良好的术后视力及生活视觉质量,而飞秒激光制瓣术后满意度更高,且可以减少术后干眼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 飞秒激光 干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前后泪液中TNF-α、IL-2和NGF的表达 被引量:3
16
作者 廉井财 顾丽琼 +1 位作者 石海云 王康孙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669-671,共3页
目的探讨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前后患者泪液中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2(IL-2)和神经生长因子(NGF)表达的变化与术后干眼症发生和角膜感觉神经修复的关系。方法接受LASIK治疗的患者57例(114眼),分别在术前和术后1 d... 目的探讨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前后患者泪液中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2(IL-2)和神经生长因子(NGF)表达的变化与术后干眼症发生和角膜感觉神经修复的关系。方法接受LASIK治疗的患者57例(114眼),分别在术前和术后1 d、1周、1月、3月收集患者泪液,并用ELISA法检测泪液中TNF-α、IL-2和NGF表达量的变化。结果术前至术后3月间,泪液中TNF-α表达量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1 d、1周、1月泪液中的IL-2表达量较术前明显减少(P<0.05),但术后3月与术前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1 d、1周、1月、3月泪液中的NGF表达量均较术前明显提高(P<0.05)。结论IL-2和NGF参与了LASIK术后角膜炎性反应和感觉神经修复,而TNF-α则未参与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坏死因子α 白细胞介素2 神经生长因子 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 泪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后界面性角膜炎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7
17
作者 姜涛 薛春燕 黄振平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03年第8期600-601,共2页
目的 :动态观察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 (LASIK)后界面性角膜炎 (DLK)的临床变化 ,同时对其角膜瓣下临床特点及处理方法进行分析。 方法 :对 35 0 0例行LASIK后 1 0例 (1 8只眼 )发生DLK患者进行观察。按3、7、1 4天和 1、2、6个月... 目的 :动态观察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 (LASIK)后界面性角膜炎 (DLK)的临床变化 ,同时对其角膜瓣下临床特点及处理方法进行分析。 方法 :对 35 0 0例行LASIK后 1 0例 (1 8只眼 )发生DLK患者进行观察。按3、7、1 4天和 1、2、6个月不同时间进行视力、裂隙灯显微镜检查。 结果 :局部用激素、抗生素治疗 1周 ,症状控制 ,1~ 2个月全部吸收。视力恢复至 1 .0~ 1 .5 (1 6只眼 ) ,0 .8~ 1 .0 (2只眼 )。 结论 :LASIK后DLK常发生在术后 1~ 7天内 ,迟发者偶见 ,男性多于女性 ,以局部激素治疗为主 ,严重患者需全身激素加抗生素治疗。DLK早期须与角膜上皮植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 界面性角膜 临床观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后与瓣相关并发症及处理 被引量:5
18
作者 姜涛 黄振平 +1 位作者 薛春燕 杨丽萍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05年第7期626-628,共3页
目的:动态观察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术后发生与瓣相关并发症的临床变化,同时对角膜瓣下并发症临床特点及处理方法进行分析。方法:对该院及外院行LASIK术后发生瓣相关并发症的27例患者35只眼进行观察处理。按3、7、15、30和6... 目的:动态观察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术后发生与瓣相关并发症的临床变化,同时对角膜瓣下并发症临床特点及处理方法进行分析。方法:对该院及外院行LASIK术后发生瓣相关并发症的27例患者35只眼进行观察处理。按3、7、15、30和60天不同时间进行视力、裂隙灯等检查。结果:10例层间角膜炎患者经过1~2个月治疗,瓣下炎症全部吸收,视力恢复至0.8~1.5;9例瓣皱褶、异位,经复瓣处理,视力恢复至1.0~1.2;1例外伤瓣丢失,经异体角膜磨镶移植术后,视力恢复至0.5~0.6;1例角膜瓣下感染、溶解,经去除病变角膜瓣加准分子激光治疗性切削术(PTK)治疗后角膜上皮愈合,但出现角膜瓣下雾状混浊(Haze)现象;3例3只眼上皮植入经掀瓣刮除处理,视力最后达0.8~1.0;3例3只眼角膜瓣形成不全,6个月后再次手术,视力达1.0~1.2。结论:LASIK术后与瓣相关并发症发生时间不等,临床以早发现、早处理恢复好。强调手术的规范性,建立严格的随访制度,将LASIK手术的并发症降至最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 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焦点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治疗老视眼术后早期视觉质量的研究 被引量:4
19
作者 张少维 邢怡桥 +2 位作者 王晓雄 张宁 万金方 《眼科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366-368,共3页
目的探讨多焦点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矫治老视眼术后随访6个月的视觉质量。方法有老视症状者42例84眼,应用模拟调节角膜(PAC)软件计算激光切削形态后进行角膜中央视远周边渐进性视近的多焦点切削,术前及术后1、3、6个月检测... 目的探讨多焦点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矫治老视眼术后随访6个月的视觉质量。方法有老视症状者42例84眼,应用模拟调节角膜(PAC)软件计算激光切削形态后进行角膜中央视远周边渐进性视近的多焦点切削,术前及术后1、3、6个月检测,指标为裸眼远近视力、对比敏感度(CS)、球差(C12)、垂直慧差(C7)、水平慧差(C8)及斯特列尔比(SR)等。结果术后6个月42例(100%)患者远视力达到0.8及以上,30例(71%)患者近视力达到0.5及以上。双眼各空间频率CS与术前比较,仅在1.5cpd较术前升高(P<0.05),术后所有眼的C12减小,C7和C8增加,SR值与术前比较减小,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38例(91%)患者比较满意或特别满意,7例(17%)主诉有眩光、幻影、星爆等症状,术后6个月不适症状比例为7%。结论多焦点LASIK矫治老视有效性高,并发症少,但同时应重视其造成的视觉质量的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视 多焦点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 视觉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前三面镜检查及视网膜病变的处理 被引量:3
20
作者 王陆飞 刘早霞 张晓光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279-281,共3页
目的 :探讨近视眼拟行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 (L ASIK)前眼底三面镜检查的情况和处理方法。方法 :对 4 30例 (86 0眼 ) L ASIK前的近视患者用三面镜检查眼底并画眼底记录图。对发现的各种视网膜病变在手术前给予相应的处理。结果 :... 目的 :探讨近视眼拟行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 (L ASIK)前眼底三面镜检查的情况和处理方法。方法 :对 4 30例 (86 0眼 ) L ASIK前的近视患者用三面镜检查眼底并画眼底记录图。对发现的各种视网膜病变在手术前给予相应的处理。结果 :检查发现各种周边视网膜变性 1 37眼 (1 5 .93% ) ,视网膜裂孔 1 3眼 (1 .5 1 % ) ,黄斑病变 4眼(0 .4 7% ) ,未见视网膜脱离。对较严重视网膜变性的 6 4眼及视网膜裂孔的 1 3眼行预防性激光光凝治疗 ,黄斑病变给予保守治疗。经筛查和治疗的近视患者接受 L ASIK手术后 6~ 1 2个月随访中未发现新的视网膜并发症。结论 :对L ASIK前各种屈光度的近视患者行三面镜检查眼底 ,有利于严格手术适应证和及时处理 ,保障 L ASIK的手术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 三面镜 激光凝固 近视 外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