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激光传感技术的车位自动检测和定位研究 被引量:5
1
作者 张晓娟 邹存名 《激光杂志》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37-41,共5页
为了在较短时间内实现高精度的车位自动检测与定位研究,提出了激光传感技术的车位自动检测和定位。选取激光传感技术采集车位信息,利用数据聚类方法预处理车位信息数据,提升车位自动检测与定位精度,将完成预处理数据通过扩展卡尔曼滤波... 为了在较短时间内实现高精度的车位自动检测与定位研究,提出了激光传感技术的车位自动检测和定位。选取激光传感技术采集车位信息,利用数据聚类方法预处理车位信息数据,提升车位自动检测与定位精度,将完成预处理数据通过扩展卡尔曼滤波方法获取车位各点集合所存在的位置偏移以及角度偏移,根据取偏移量实现车位精准检测与定位。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可实现高精度车位自动检测和定位,自动检测与定位车位的位置平均误差和尺寸平均误差小,可在短时间内实现车位自动检测与定位,具有较高的应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传感技术 车位 自动检测 定位 数据聚类 卡尔曼滤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激光传感技术的光电探测设备隐蔽目标跟踪方法 被引量:1
2
作者 王玲维 王华 黄汉云 《激光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73-177,共5页
光电探测设备易受环境和设备自身振动影响,采集信息带有大量噪声,降低隐蔽目标的跟踪精度,为此,提出基于激光传感技术的光电探测设备隐蔽目标跟踪方法。该方法首先设计光电探测器,并将激光传感器装置在探测器上,采集隐蔽目标状态数据,... 光电探测设备易受环境和设备自身振动影响,采集信息带有大量噪声,降低隐蔽目标的跟踪精度,为此,提出基于激光传感技术的光电探测设备隐蔽目标跟踪方法。该方法首先设计光电探测器,并将激光传感器装置在探测器上,采集隐蔽目标状态数据,使用小波变换模极大值与阈值融合方法去噪处理;再基于去噪后的数据建立目标跟踪模型,将数据输入模型中,计算隐蔽目标的角速度以及角位置,从而确定目标具体位置,实现隐蔽目标的精准跟踪。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开展隐蔽目标跟踪时,跟踪误差在0.3%以内,通信开销最高为145 J,执行时间在160 ms以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传感技术 光电探测设备 隐蔽目标 跟踪方法 目标跟踪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虚拟现实和激光传感技术的机器人轨迹跟踪 被引量:3
3
作者 朱天元 林艺旻 《激光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157-161,共5页
为了优化机器人轨迹跟踪的准确性,提出了虚拟现实和激光传感技术的机器人轨迹跟踪控制方法。采用虚拟现实技术建立机器人视觉映射关系模型,掌握机器人运行参数状态,把机器人视角设成论域,并把激光传感器所感知的障碍物信息转换至论域中... 为了优化机器人轨迹跟踪的准确性,提出了虚拟现实和激光传感技术的机器人轨迹跟踪控制方法。采用虚拟现实技术建立机器人视觉映射关系模型,掌握机器人运行参数状态,把机器人视角设成论域,并把激光传感器所感知的障碍物信息转换至论域中,计算障碍物阻力与目的地引力,控制机器人避开障碍物,跟踪预设轨迹运行至目的地。结果表明,本方法的机器人跟踪精度超过95%,机器人运行轨迹跟踪误差均小于5%,而且机器人轨迹跟踪准确性优于对比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虚拟现实 激光传感技术 机器人 轨迹 跟踪 立体视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激光传感探测技术的多机器人编队协调控制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邢静宜 《激光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195-199,共5页
传统编队协调控制方易产生部分路径数据丢失,机器人产生方向角误差大,为此设计基于激光传感探测技术的多机器人编队协调控制方法。利用激光传感探测技术获取机器人路径数据,采用一致性数值关系更新获取得到的路径数据,设定分散参数控制... 传统编队协调控制方易产生部分路径数据丢失,机器人产生方向角误差大,为此设计基于激光传感探测技术的多机器人编队协调控制方法。利用激光传感探测技术获取机器人路径数据,采用一致性数值关系更新获取得到的路径数据,设定分散参数控制路径数据发生丢失,制定机器人编队规则,积分处理机器人在行驶路径上产生的滑面,设计机器人终端协调控制策略,最终完成编队协调控制过程。测试结果表明:编队协调控制方法产生的方向角误差在0.2°左右,其他对比方法的方向角误差在0.5°以上,误差偏大,因此,本方法更完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探测技术 多机器人编队 协调控制 路径数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悬臂共振法的IPMC杨氏模量的动力学测定方法 被引量:2
5
作者 郝丽娜 高建超 刘洪涛 《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1464-1467,共4页
针对目前IPMC智能材料杨氏模量的测定存在方法单一、破坏材料本身等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悬臂共振法的动力学测定方法.该方法通过激励装置使IPMC发生有阻尼自由衰减振动,采用激光位移传感技术记录其振动历程,然后对采集到的信号进行分析... 针对目前IPMC智能材料杨氏模量的测定存在方法单一、破坏材料本身等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悬臂共振法的动力学测定方法.该方法通过激励装置使IPMC发生有阻尼自由衰减振动,采用激光位移传感技术记录其振动历程,然后对采集到的信号进行分析处理,从而得到其基频,最后采用悬臂共振法建立IPMC的横向振动方程,引入边界条件即可计算出其杨氏模量.这种方法与目前存在的拉伸法和弯曲法相比,具有测试方便简单、对材料本身不产生破坏、测定结果精度高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材料 IPMC 悬臂共振 杨氏模量 激光位移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