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7篇文章
< 1 2 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疆509道班西锂矿电气石矿物学及^(40)Ar-^(39)Ar同位素年代学特征
1
作者 高永宝 吴欢欢 +5 位作者 李文渊 李侃 张江伟 Fred Jourdan 王子龙 李永 《西北地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207-222,共16页
西昆仑大红柳滩地区作为中国重要的超大型伟晶岩型锂矿集区之一,其成矿元素超常富集机制备受关注。前人对区内富锂锂辉石伟晶岩开展了较为细致的研究,但受限于伟晶岩定年技术的制约,对于广泛出露的贫Li含电气石伟晶岩成因及其与富Li伟... 西昆仑大红柳滩地区作为中国重要的超大型伟晶岩型锂矿集区之一,其成矿元素超常富集机制备受关注。前人对区内富锂锂辉石伟晶岩开展了较为细致的研究,但受限于伟晶岩定年技术的制约,对于广泛出露的贫Li含电气石伟晶岩成因及其与富Li伟晶岩的关系尚未开展系统的对比研究。针对这一问题,笔者对区内509道班西超大型锂矿中的贫Li伟晶岩开展了详细的岩相学和电气石矿物学研究,并成功获得电气石^(40)Ar-^(39)Ar同位素年龄。结果显示:①贫Li伟晶岩为含石榴子石电气石伟晶岩,主要由斜长石、石英、碱性长石、白云母、电气石及少量石榴子石组成。②贫Li伟晶岩中电气石为富FeO^(T)(11.19%~13.24%)、贫CaO(0.06%~0.29%)、MgO(0.02%~0.10%)和Na_(2)O(0.69%~1.12%)的黑电气石亚族,其成分主要受(^(X)□,Al)(Na,R^(2+))_(-1)元素置换对控制,与区内二云母花岗岩及锂辉石伟晶岩中电气石成分特征相似,属于典型的岩浆-热液成因电气石。③电气石^(40)Ar-^(39)Ar坪年龄为(229.8±0.4)Ma,指示贫Li伟晶岩与二云母花岗岩及富Li伟晶岩为同期岩浆-热液产物。结合伟晶岩空间分布及电气石成分演化特征,笔者认为贫Li伟晶岩代表演化早期贫稀有金属的熔体,富Li伟晶岩则是演化程度更高的富稀有金属岩浆热液产物,其中靠近岩体的伟晶岩中贫Li矿物(长石、石榴子石、电气石等)的结晶促进了稀有金属在残余熔/流体中的进一步富集,最终导致了岩体近端贫矿、远端富矿的伟晶岩分布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红柳滩地区 509道班西 电气石 矿物成分 ^^^(40)ar-^(39)ar定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柴北缘鱼卡含榴绿帘白云母片岩变质演化相平衡模拟及其^(40)Ar/^(39)Ar年代学研究
2
作者 杨云轩 胡荣国 +5 位作者 胡中天 杨雪松 梁尚良 吴杰 刘希军 杨启军 《地球化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59-78,共20页
柴北缘造山带鱼卡地体中广泛出露的强面理化变泥质片岩是榴辉岩的主要围岩,主要由石榴子石、绿帘石、多硅白云母、斜长石、石英及少量绿泥石和榍石组成。为了探讨鱼卡变泥质片岩的p-T演化过程及折返阶段退变质作用的时代和折返速率,对... 柴北缘造山带鱼卡地体中广泛出露的强面理化变泥质片岩是榴辉岩的主要围岩,主要由石榴子石、绿帘石、多硅白云母、斜长石、石英及少量绿泥石和榍石组成。为了探讨鱼卡变泥质片岩的p-T演化过程及折返阶段退变质作用的时代和折返速率,对其展开了系统的岩相学、矿物化学和Perple_X相平衡模拟研究,并在此基础上对基质中定向排列的多硅白云母进行了激光阶段加热^(40)Ar/^(39)Ar定年分析。岩相学观察和扫描电镜面扫描结果显示,大多数石榴子石核-幔部被大颗粒的白云母、榍石和石英包体替代,呈“环礁状”结构,仅有少量粒径较大的石榴子石发育弱的成分环带。相平衡模拟获得其变质p-T条件为1.39~1.59 GPa、515~530℃,但基于石榴子石结构和矿物包体特征以及基质中多硅白云母成分环带特征推测,研究样品应该经历过超高压变质阶段,现有的矿物组合记录了其折返阶段的退变质条件。基质中定向排列的多硅白云母激光阶段加热^(40)Ar/^(39)Ar定年获得了平坦的年龄坪,对应的坪年龄为415.2±3.8 Ma;构成坪年龄的数据点对应的等值线年龄和^(40)Ar/36Ar初始比值分别为416.1±3.9 Ma和265±32,表明不含外来^(40)Ar。综合本次^(40)Ar/^(39)Ar定年结果和区内已发表变泥质岩锆石和独居石U-Pb定年数据,获得鱼卡变泥质片岩从榴辉岩相到角闪-榴辉岩相的折返速率约3.6 km/Ma,从角闪-榴辉岩相到绿帘-角闪岩相的折返速率约0.3 km/Ma。早期的抬升可以用洋壳板片后撤或断离导致深俯冲物质在浮力和隧道环流共同作用下实现相对快速折返来解释,其后相对缓慢的折返则主要受到区域性碰撞/挤压或造山后伸展和区域性大规模花岗岩岩浆活动驱动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鱼卡地体 含榴绿帘白云母片岩 相平衡模拟 多硅白云母 ^^^(40)ar/^(39)ar定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显微构造、EBSD组构及^(40)Ar-^(39)Ar年代学对铧厂沟矿区变形过程的制约 被引量:1
3
作者 王东升 王宗起 +2 位作者 王嘉玮 王涛 孙岳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167-1187,共21页
铧厂沟金矿床作为南秦岭地区典型的造山型金矿床,其矿体形态和分布严格受变形作用控制,然而目前对该矿区的变形过程仍缺乏研究。本研究在构造解析的基础上,对铧厂沟矿区岩石进行显微构造、EBSD组构及^(40)Ar-^(39)Ar年代学分析。结果显... 铧厂沟金矿床作为南秦岭地区典型的造山型金矿床,其矿体形态和分布严格受变形作用控制,然而目前对该矿区的变形过程仍缺乏研究。本研究在构造解析的基础上,对铧厂沟矿区岩石进行显微构造、EBSD组构及^(40)Ar-^(39)Ar年代学分析。结果显示,矿区岩石韧性变形分为:①SN向挤压。变形构造包括灰岩的强烈片理化,砂岩紧闭褶皱、无根褶皱及旋转碎斑等。倾向上,砂岩片理的波状弯曲及片理间宏、微观旋转碎斑的形态,指示褶皱过程中的层间剪切作用,弯曲片理面上绢云母的Ar-Ar坪年龄为215.1±0.7 Ma。该期变形在方解石和石英组构图中形成了对称性较好的极密,指示正向挤压的纯剪切过程;②左行走滑。砂岩及灰岩均发育近水平的拉伸线理,结合砂岩片理在走向上的波状弯曲、剪切透镜体及定向薄片内显微构造,指示存在一期左行走滑过程。同时,方解石和石英的EBSD组构图显示极密发生偏转,也代表了简单剪切的产物。结合已有资料,铧厂沟矿区两期变形对应于南秦岭印支期造山引起的正向碰撞和晚期左行走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显微构造 EBSD组构 ^^^(40)ar-^(39)ar年龄 变形过程 铧厂沟矿区 南秦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华北东部早白垩世花岗岩侵位的伸展地球动力学背景:激光^40Ar/^39Ar年代学证据 被引量:33
4
作者 杨进辉 吴福元 +1 位作者 钟孙霖 罗清华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1175-1184,共10页
早白垩世古道岭岩体位于华北克拉通东部的辽东半岛,主要由三种岩石组成,分别为庙岭变形闪长岩、万家岭片麻状花岗闪长岩和古道岭中粒二长花岗岩及其所含的细粒镁铁质包体。其中闪长岩和花岗闪长岩具有明显的变形组构,其片麻理方向与围... 早白垩世古道岭岩体位于华北克拉通东部的辽东半岛,主要由三种岩石组成,分别为庙岭变形闪长岩、万家岭片麻状花岗闪长岩和古道岭中粒二长花岗岩及其所含的细粒镁铁质包体。其中闪长岩和花岗闪长岩具有明显的变形组构,其片麻理方向与围岩万福糜棱岩相同,表明该岩体为同构造岩体。利用单颗粒激光^(40)Ar/^(39)Ar 年代分析方法测定的岩体不同岩相和糜棱岩中单矿物(角闪石、黑云母、钾长石)的^(40)Ar/^(39)Ar 年龄表明,古道岭岩体边缘相和围岩糜棱岩在早白垩世(120~113Ma)共同经历了变形、变质作用,揭示了在早白垩世时期该区的快速冷却(抬升)历史。这一地质事件遍布辽东半岛,乃至华北克拉通东部,并与华北克拉通东部大面积拉伸盆地的形成、大规模金成矿作用、A 型花岗岩的就位和变质核杂岩的形成同期,是华北东部早白垩世克拉通破坏和岩石圈强烈减薄作用的浅部地壳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道岭岩体 辽东半岛 华北克拉通 岩石圈减薄 ^^激光^40at/^39ar年代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北部基性岩脉^(40)Ar/^(39)Ar年代学研究 被引量:49
5
作者 周晶 季建清 +4 位作者 韩宝福 马芳 龚俊峰 徐芹芹 郭召杰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997-1010,共14页
晚古生代以来,新疆北部地区侵入了一系列的基性岩脉,成为了解该地区地壳生长过程的重要窗口。本文采用激光^(40)Ar/^(39)Ar 年代学方法,对整个北疆地区出露的基性岩脉进行了精细年代学研究。从数据特征上分析,低本底激光^(40)Ar/^(39)A... 晚古生代以来,新疆北部地区侵入了一系列的基性岩脉,成为了解该地区地壳生长过程的重要窗口。本文采用激光^(40)Ar/^(39)Ar 年代学方法,对整个北疆地区出露的基性岩脉进行了精细年代学研究。从数据特征上分析,低本底激光^(40)Ar/^(39)Ar方法能对低钾含量、极少量样品(0.1mg~5mg)进行精细定年,所以非常适合进行基性岩脉的精细定年。本文展示的基性岩脉激光^(40)Ar/^(39)Ar 方法的高质量数据显示新疆北部基性岩脉群的活动时限跨越332~174Ma,为石炭纪—侏罗纪。由数据分析可以看出,新疆北部基性岩脉群在时间上,呈现脉动式侵位特征,在332~174Ma 之间,有多达6~7次脉动式活动,时间间隔大致为20~30Ma。从基性岩脉所揭示的大地构造含义来分析,新疆北部地区从石炭纪到侏罗纪处在一个相似的地壳演化阶段,为一个陆壳垂向生长、区域构造应力场显示拉张的构造环境,并在时间、空间上具有相对统一的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性岩脉 ^^^40ar/^39ar年代学 地壳生长 新疆北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辽宁丹东地区侏罗纪花岗岩的变形时代:^(40)Ar/^(39)Ar年代学制约 被引量:40
6
作者 杨进辉 吴福元 +3 位作者 罗清华 钟孙霖 张艳斌 Simon A Wilde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1205-1214,共10页
辽东半岛出露大量片麻状花岗岩,其锆石U-Pb年龄为180~157Ma,该套岩石的最大特点表现在岩石明显经历了早期上盘向NW推覆和后期近EW向伸展作用的韧性改造,然而其变形时代却一直未得到确定。本文以丹东市西南部黑沟二云母二长花岗岩岩体为... 辽东半岛出露大量片麻状花岗岩,其锆石U-Pb年龄为180~157Ma,该套岩石的最大特点表现在岩石明显经历了早期上盘向NW推覆和后期近EW向伸展作用的韧性改造,然而其变形时代却一直未得到确定。本文以丹东市西南部黑沟二云母二长花岗岩岩体为例,通过激光^(40)Ar/^(39)Ar年代学研究探讨该岩体的变形时代。激光^(40)Ar/^(39)Ar定年结果表明,黑沟岩体经历的早期推覆、挤压事件发生在~143Ma,而后期地壳伸展作用则发生在121~113Ma,并且该区在早白垩纪期间经历了快速冷却、抬升过程。从而表明在晚侏罗纪-早白垩纪期间(143~113Ma)辽东半岛经历了区域构造体制变革。结合前人大地构造研究成果,本文认为辽东半岛晚侏罗纪-早白垩纪NW向推覆、挤压事件是古太平洋板块向欧亚大陆俯冲作用的结果,而晚期(早白垩纪)的地壳伸展事件是古太平洋板块俯冲作用的转向和变速、华北东部岩石圈较薄以及挤压后地壳松弛等综合作用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辽东半岛 侏罗纪花岗岩 变形时代 ^^^40ar/^39ar年代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秦岭造山带的差异隆升特征——花岗岩^(40)Ar/^(39)Ar年代学研究的证据 被引量:31
7
作者 王非 朱日祥 +5 位作者 李齐 贺怀宇 罗清华 卢欣祥 桑海清 王英兰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2004年第4期445-459,共15页
分别出露于东、西秦岭的曹坪和沙河湾岩体、老君山和秦岭梁岩体 ,是秦岭全面碰撞后于三叠纪末 (T3 )侵入的花岗岩体 ,其冷却历史记录了秦岭陆内造山阶段的初期隆升过程。通过对角闪石、黑云母和钾长石的40 Ar/ 3 9Ar年龄测定 ,以及对钾... 分别出露于东、西秦岭的曹坪和沙河湾岩体、老君山和秦岭梁岩体 ,是秦岭全面碰撞后于三叠纪末 (T3 )侵入的花岗岩体 ,其冷却历史记录了秦岭陆内造山阶段的初期隆升过程。通过对角闪石、黑云母和钾长石的40 Ar/ 3 9Ar年龄测定 ,以及对钾长石40 Ar/ 3 9Ar年龄谱进行的多重扩散域模拟计算 ,发现东、西秦岭经历了完全不同的冷却历史 :从晚三叠世末至早侏罗世 ,东、西秦岭同时由 5 0 0℃开始快速冷却 ,之后东秦岭经过一个短暂的稳定期 (约 2 0Ma)后又持续快速冷却 ,至中侏罗世末即已通过 15 0℃等温线 (约地表下 3~ 5km) ;而西秦岭在早侏罗世至晚白垩世初的近 10 0Ma中一直处于稳定平缓的状态 ,至晚白垩世中期才快速冷却至 15 0℃。这种不同的冷却历史可能反映了东、西秦岭的差异隆升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岗岩 ^^^40ar/^39ar年代学 MDD模式 秦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敦密断裂带走滑运动的^(40)Ar/^(39)Ar年代学证据 被引量:36
8
作者 孙晓猛 刘永江 +3 位作者 孙庆春 韩国卿 王书琴 王英德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965-972,共8页
敦密断裂带是郯庐断裂带北段最重要的分支,其大规模左旋走滑剪切时代一直是悬而未决的科学问题。野外构造解析和显微构造分析表明,密山县知一镇附近的敦密韧性剪切带为左旋剪切带,变形温度约450~650℃。在韧性剪切带糜棱岩中获得黑云母... 敦密断裂带是郯庐断裂带北段最重要的分支,其大规模左旋走滑剪切时代一直是悬而未决的科学问题。野外构造解析和显微构造分析表明,密山县知一镇附近的敦密韧性剪切带为左旋剪切带,变形温度约450~650℃。在韧性剪切带糜棱岩中获得黑云母单矿物的40Ar/36Ar-39Ar/36Ar等时线年龄值为(161±3)Ma,结合完达山地体的走滑拼贴时代,认为敦密断裂带在中侏罗世末期发生强烈的左旋走滑运动。这一年代学数据反映了在滨太平洋构造域构造活动期间,郯庐断裂被利用而再次发生左旋走滑,并向北扩展到东北地区。敦密断裂走滑运动时代与完达山地体的走滑-拼贴增生时代吻合,两者是相同大地构造背景中的产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郯庐断裂带 敦化-密山断裂带 韧性剪切带 糜棱岩 ^^^40ar/^39ar等时线年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赞皇变质穹隆黑云母^(40)Ar/^(39)Ar年代学研究及其对构造热事件的约束 被引量:25
9
作者 王岳军 范蔚茗 +2 位作者 郭锋 彭头平 李超文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131-140,共10页
太行山南段赞皇变质杂岩中黑云母给出了1827~1793Ma的^(40)Ar/^(39)Ar坪年龄,代表了变质基底在经历高温热扰动后冷却到300℃时的热事件年龄。结合华北克拉通变质岩的其他年代学资料,认为1800Ma士华北克拉通内经历了一次广泛而强烈的构... 太行山南段赞皇变质杂岩中黑云母给出了1827~1793Ma的^(40)Ar/^(39)Ar坪年龄,代表了变质基底在经历高温热扰动后冷却到300℃时的热事件年龄。结合华北克拉通变质岩的其他年代学资料,认为1800Ma士华北克拉通内经历了一次广泛而强烈的构造热伸展事件,致使克拉通基底岩石快速抬升到中上地壳,其冷却速率>6℃/Ma,隆升速率>200m/Ma。赞皇变质杂岩内苍岩寺、岗西-榆底-黑水河东和坡底-郝庄韧性剪切带内糜棱岩中黑云母分别给出了1689Ma、1633Ma和1645Ma的^(40)Ar/^(39)Ar坪年龄,代表了剪切带变形的主变形时代,这一年龄也为约束长城系的底界年龄提供了新的信息。结合已有的热年代学资料,推断华北克拉通内部赞皇变质地区中元古代的冷却速率约0.4℃/Ma,隆升速率为15m/Ma。由此也表明,自中元古代以来华北克拉通内部未受到后期构造热事件的强烈扰动,赞皇变质杂岩并非中生代变质核杂岩,而是早元古代变质穹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40ar/^39ar年龄 黑云母 赞皇变质杂质 糜棱岩 早元古代 变质穹隆 氩同位素 伸展构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阿尔金山脉中金雁山早古生代碰撞造山带:弧岩浆岩的确定与岩体锆石U-Pb和蛇绿混杂岩^(40)Ar/^(39)Ar年代学研究的证据 被引量:56
10
作者 郝杰 王二七 +1 位作者 刘小汉 桑海清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1期2743-2752,共10页
岩石学和地球化学研究结果显示,出露在新疆阿尔金山北部红柳沟-拉配泉蛇绿混杂岩带南侧的金雁山花岗闪长岩体形成于安第斯型陆缘弧构造背景,测得岩体的单颗粒锆石 U-Pb 年龄为467.1±6Ma。此外,对红柳沟-拉配泉蛇绿混杂岩基质绢云... 岩石学和地球化学研究结果显示,出露在新疆阿尔金山北部红柳沟-拉配泉蛇绿混杂岩带南侧的金雁山花岗闪长岩体形成于安第斯型陆缘弧构造背景,测得岩体的单颗粒锆石 U-Pb 年龄为467.1±6Ma。此外,对红柳沟-拉配泉蛇绿混杂岩基质绢云母石英片岩中的绢云母进行的^(40)Ar/^(39)Ar 定年,获得坪年龄455±2Ma,等时年龄450±11Ma。上述结果证实,金雁山是一条形成在早古生代的碰撞造山带,其洋-陆俯冲造山作用可能发生在早-中奥陶世,陆-陆碰撞造山作用可能发生在中奥陶世末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尔金山脉 早古生代 花岗闪长岩 单颗粒锆石U—Pb年龄 蛇绿混杂岩 ^^^40ar/^39ar年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塔参1井底部花岗闪长岩的^(40)Ar-^(39)Ar年代学研究 被引量:50
11
作者 李曰俊 孙龙德 +3 位作者 胡世玲 宋文杰 王国林 谭泽金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530-536,共7页
我国陆上最深的钻井——塔参1井,井深7200m,其底部钻遇的是一分布有闪长岩捕虏体的花岗闪长岩体。我们采集花岗闪长岩样品和闪长岩样品,分选角闪石单矿物进行^(40)Ar-^(39)Ar定年。花岗闪长岩的加^(40)Ar-^(39)Ar坪年龄为932.3±0.... 我国陆上最深的钻井——塔参1井,井深7200m,其底部钻遇的是一分布有闪长岩捕虏体的花岗闪长岩体。我们采集花岗闪长岩样品和闪长岩样品,分选角闪石单矿物进行^(40)Ar-^(39)Ar定年。花岗闪长岩的加^(40)Ar-^(39)Ar坪年龄为932.3±0.6Ma和891.0±1.9Ma,相应的等时年龄分别为933.8±6.8Ma和892.2±32.7Ma;闪长岩^(40)Ar-^(39)Ar坪年龄为1195.7±1.0Ma,等时年龄为1199.4±6.4Ma。本项研究结果表明,塔参1井底部的火成岩为一花岗闪长岩岩体,侵位时代为新元古宙早期;闪长岩形成于中元古宙晚期,是花岗闪长岩中的捕虏体。塔里木盆地腹地存在前寒武纪古老陆壳基底,该岩体就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里木盆地 塔参1井 花岗闪长岩 闪长岩 角闪石 ^^^40ar-^39ar定年 前寒武纪基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喜马拉雅构造结岩体冷却的^(40)Ar/^(39)Ar年代学研究 被引量:18
12
作者 龚俊峰 季建清 +4 位作者 陈建军 桑海清 李宝龙 刘一多 韩宝福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2255-2272,共18页
对采自东喜马拉雅构造结核心地段雅鲁藏布大峡谷地区的13件标本中的20件矿物样品进行了系统的常规^(40)Ar/^(39)Ar年代学研究。数据显示,样品的(^(40)Ar/^(36)Ar)_i值均接近尼尔值(295.5±5),且绝大部分样品的坪年龄与其反等时线年... 对采自东喜马拉雅构造结核心地段雅鲁藏布大峡谷地区的13件标本中的20件矿物样品进行了系统的常规^(40)Ar/^(39)Ar年代学研究。数据显示,样品的(^(40)Ar/^(36)Ar)_i值均接近尼尔值(295.5±5),且绝大部分样品的坪年龄与其反等时线年龄在误差范围内一致。从数据统计结果来看,所测样品的^(40)Ar/^(39)Ar年龄大都集中在1.3Ma和2.5Ma左右,表明南迦巴瓦地区在上新世中期和更新世早期均经历了快速冷却抬升事件。本次测试的样品采自不同的高程及不同的构造单元,且样品原岩的成因及岩性各异,但沿着大峡谷由北向南不同地段的样品的不同矿物(角闪石、黑云母、白云母、钾长石)的^(40)Ar/^(39)Ar年龄相近,而同一样品中不同矿物的^(40)Ar/^(39)Ar年龄大小又并非完全按照矿物对氩同位素体系的封闭温度高低来分布,表明该地区在上新世以来的岩体冷却速率很大,以致该地区的矿物对氩同位素体系的封闭过程与处于缓慢冷却环境中的封闭过程明显不同。以本文报道的数据估算,南迦巴瓦地区的岩体在最近3Ma以来的冷却速率达120~240℃/Ma,岩体抬升速率达3.4~6.9mmn/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喜马拉雅 南迦巴瓦 ^^^40ar/^39ar年代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喜马拉雅中段哲古拉花岗岩中高压麻粒岩包体及其主岩的^(40)Ar/^(39)Ar年代学研究 被引量:13
13
作者 龚俊峰 季建清 +3 位作者 桑海清 韩宝福 李宝龙 陈建军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1期2677-2686,共10页
为了深入了解喜马拉雅构造带的地质演化历史,同时为了探讨作为建立高压变质条件下的同位素年代学方法的重要前提的同位素体系特征,对出露于喜马拉雅中段西藏哲古拉地区的高压麻粒岩包体中的峰期矿物和退变质矿物及其主岩花岗岩中的富钾... 为了深入了解喜马拉雅构造带的地质演化历史,同时为了探讨作为建立高压变质条件下的同位素年代学方法的重要前提的同位素体系特征,对出露于喜马拉雅中段西藏哲古拉地区的高压麻粒岩包体中的峰期矿物和退变质矿物及其主岩花岗岩中的富钾矿物进行了常规^(40)Ar/^(39) Ar 年代学研究。花岗岩中的黑云母坪年龄为11.48±0.18Ma,钾长石坪年龄为12.63±0.19Ma,二者的等时线年龄与之相当,分别为11.63Ma 和12.58Ma。高压麻粒岩峰期矿物黑云母的坪年龄为48.5±0.54Ma,等时线年龄为48.95±0.83Ma,(^(40)Ar/^(36)Ar)_i 为285;退变质矿物角闪石的坪年龄谱呈马鞍形,坪区数据对应的等时线年龄为31.1±5.4Ma,(^(40)Ar/^(36)Ar)_i 为394,显示有过剩^(40)Ar 的存在。结合前人的研究,推定高压麻粒岩经历了一个快速的退变质作用过程,不仅变质作用没有达到平衡,早期与晚期变质矿物之间也没有达成氩同位素交换平衡,在标本尺度上或高压麻粒岩包体与主岩花岗岩之间均是如此。根据^(40)Ar/^(39)Ar 年代学结果也可以了解到,在高压麻粒岩的退变质过程中,早期与晚期变质矿物之间的氩同位素体系有明显不同,这种氩同位素体系在不同变质阶段的不平衡记录为帮助建立不同变质地质事件的年代学序列提供了研究途径。依照获得的^(40)Ar/^(39)Ar 年代学数据,可以建立喜马拉雅中段高压麻粒岩包体形成和演化的动力学过程:推定高压麻粒岩经受了两期变质作用的叠加,峰期变质老于48.5Ma,晚期变质发生在31Ma 前后;大约在17Ma 前后为其主岩花岗岩捕虏,并在11Ma~12Ma 之间被带至地表。文中对前人锆石 U-Pb 年龄进行了再分析,认为在高压变质作用条件下,由于熔体或流体从变质岩石中被抽提出去而限制了变质锆石的生长,因此,高压麻粒岩包体中的锆石 U-Pb 年龄没有能够记录高压变质事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喜马拉雅 高压麻粒岩 ^^^40ar/^39ar年代学 氩同位素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西中西部地区白垩纪玄武质岩石的^(40)Ar/^(39)Ar年代学和地球化学研究 被引量:12
14
作者 彭头平 王岳军 +2 位作者 江志敏 喻晓彬 彭冰霞 《地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447-458,共12页
对江西中西部两处中生代玄武质岩石进行了40Ar/39Ar年代学和元素-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赣西北上高和赣中螺丝山地区玄武质岩石分别给出了137Ma和90Ma的全岩40Ar/39Ar年龄。赣西北上高为亚碱性的玄武安山岩,而赣中螺丝山为碱性玄武岩/粗玄... 对江西中西部两处中生代玄武质岩石进行了40Ar/39Ar年代学和元素-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赣西北上高和赣中螺丝山地区玄武质岩石分别给出了137Ma和90Ma的全岩40Ar/39Ar年龄。赣西北上高为亚碱性的玄武安山岩,而赣中螺丝山为碱性玄武岩/粗玄岩,两者均以富集LREE和LILE、无明显HFSE亏损为特征。前者初始87Sr/86Sr=0.70492~0.70575,εNd(t)=0.61~3.36,落在Samoa-OIB同位素组成范围;后者初始87Sr/86Sr=0.70323~0.70350,εNd(t)=6.19~6.93,与Hawaii-OIB的Sr-Nd同位素组成相似。与赣南早中生代(约173Ma)EMⅡ型玄武岩一起暗示该地区中生代岩浆源区有着自岩石圈向软流圈属性演化的时序迁移规律,表明该区自早中生代以来处于软流圈上隆的岩石圈伸展构造背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40ar/^39ar年代学 玄武岩 白垩纪 岩浆源区 岩石圈伸展 江西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海玉树哈秀岩体成因及^(40)Ar/^(39)Ar年代学研究 被引量:20
15
作者 陈文 张彦 +3 位作者 陈克龙 张雪亭 王清利 金贵善 《岩石矿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393-396,共4页
哈秀石英闪长岩体出露于西金乌兰金沙江缝合带西段,对其进行成因和侵位时代研究可以对沿西金乌兰金沙江缝合带发生的板块俯冲、碰撞事件提供同位素年代制约。用主元素判别法判定其为造山花岗岩类(IAG型),形成于板块俯冲阶段。角闪石的40... 哈秀石英闪长岩体出露于西金乌兰金沙江缝合带西段,对其进行成因和侵位时代研究可以对沿西金乌兰金沙江缝合带发生的板块俯冲、碰撞事件提供同位素年代制约。用主元素判别法判定其为造山花岗岩类(IAG型),形成于板块俯冲阶段。角闪石的40Ar/39Ar测年结果表明其侵位时代约为216.4Ma,是印支晚期岩浆活动的产物。哈秀岩体的成因和时代研究表明,沿金沙江缝合带,迟至晚三叠世,板块碰撞作用仍然没有开始,洋壳的俯冲作用仍在继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哈秀岩体 西金乌兰-金沙江缝合带 构造环境判别 ^^^40ar/^39ar年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南公爱NW向韧性剪切带构造特征及其^(40)Ar-^(39)Ar年代学约束 被引量:26
16
作者 陈新跃 王岳军 +2 位作者 韦牧 范蔚茗 彭头平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312-319,共8页
在海南岛西部公爱地区识别出NW向韧性剪切带,其野外构造解析和显微构造分析表明,公爱NW向韧性剪切带早期为右旋剪切,变形温度约300~450℃。对该韧性剪切带糜棱岩样品中白云母单矿物的40Ar39Ar定年结果表明:样品04HN17和04HN18分别给出... 在海南岛西部公爱地区识别出NW向韧性剪切带,其野外构造解析和显微构造分析表明,公爱NW向韧性剪切带早期为右旋剪切,变形温度约300~450℃。对该韧性剪切带糜棱岩样品中白云母单矿物的40Ar39Ar定年结果表明:样品04HN17和04HN18分别给出了250.0±1.0Ma和248.0±1.0Ma的40Ar/39Ar坪年龄,为印支早期变形产物。海南公爱NW向韧性剪切带变形运动学和变形时序与印支北部NW向韧性剪切带(如SongMa地区)具有很好的一致性,这为理解公爱地区早中生代构造演化及华南陆块和印支半岛印支期构造演化提供了新的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W向韧性剪切带 ^^^40ar-^39ar年代学 海南岛公爱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东昆仑阿牙克岩体地球化学与^(40)Ar/^(39)Ar年代学研究及其大地构造意义 被引量:31
17
作者 郝杰 刘小汉 桑海清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517-522,共6页
阿牙克岩体出露在新疆东昆仑阿牙克库木湖北侧的祁漫塔格山西段,侵入在早古生代低绿片岩相蛇绿混杂岩即“祁漫塔格群”之中。岩体地球化学特征显示其可能形成在伸展构造环境,角闪石的^(40)Ar/^(39)Ar坪年龄为420±4Ma;等时年龄为416... 阿牙克岩体出露在新疆东昆仑阿牙克库木湖北侧的祁漫塔格山西段,侵入在早古生代低绿片岩相蛇绿混杂岩即“祁漫塔格群”之中。岩体地球化学特征显示其可能形成在伸展构造环境,角闪石的^(40)Ar/^(39)Ar坪年龄为420±4Ma;等时年龄为416±21Ma,证实早古生代末期东昆仑地区已从挤压构造体制转化为伸展构造体制,表明昆仑山具有多期造山作用叠合的大地构造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疆 东昆仑 阿牙克岩体 伸展构造背景 ^^^40ar/^39ar 晚志留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冕宁木落寨稀土矿床成岩成矿的^(40)Ar/^(39)Ar年代学研究 被引量:15
18
作者 田世洪 侯增谦 +6 位作者 袁忠信 陈文 谢玉玲 费红彩 尹淑苹 衣龙升 周肃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0期2431-2436,共6页
杞落寨稀土矿床位于四川省冕宁县境内,雅砻江西侧。矿体产于英碱正长岩与变质辉绿岩和大理岩接触的构造破碎带中此前,英碱正长岩被认为形成于燕山期,但没有任何同位素年龄资料的报道本文通过^(40)Ar/^(39)Ar 快中子活化分析,得出英碱正... 杞落寨稀土矿床位于四川省冕宁县境内,雅砻江西侧。矿体产于英碱正长岩与变质辉绿岩和大理岩接触的构造破碎带中此前,英碱正长岩被认为形成于燕山期,但没有任何同位素年龄资料的报道本文通过^(40)Ar/^(39)Ar 快中子活化分析,得出英碱正长岩微斜长石的^(40)At/^(39)Ar 坪年龄为31.2±0.56Ma,等时线年龄为30.6±2.6Ma。矿石金云母的^(40)Ar/^(39)Ar 坪年龄为35.5±0.5Ma,等时线年龄为35±1Ma。微斜长石的年龄比金云母年龄偏小,是因为两者的 Ar 同位素封闭温度不同,前者约为170℃,而后者为350℃。两者年龄差较大表明在35.5~31.2Ma 之间,矿体和岩体均进入了较慢冷却阶段,冷却速率约为41.9℃/Ma。因此,木落寨矿床的矿石与英碱正长岩的形成年龄接近,均属新生代喜马拉雅期木落寨矿床成岩成矿年龄的确定,对于进一步了解该区域偏碱性火成岩的形成时代及拓宽区域稀土找矿远景,具有很大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40ar^-39ar年龄 英碱正长岩 木落寨稀土矿床 四川冕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贵州烂泥沟金矿层状硅酸盐矿物及其^(39)Ar-^(40)Ar年代学研究 被引量:34
19
作者 陈懋弘 黄庆文 +2 位作者 胡瑛 陈振宇 章伟 《矿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353-362,共10页
野外地质和室内光学显微镜、EPMA和XRD分析研究表明,贵州烂泥沟金矿矿石中存在4种不同成因的层状硅酸盐矿物(云母类),即碎屑成因白云母、成岩或变质成因水云母、基质热液蚀变交代成因伊利石和热液脉状充填成因绢云母。后两类矿物与金成... 野外地质和室内光学显微镜、EPMA和XRD分析研究表明,贵州烂泥沟金矿矿石中存在4种不同成因的层状硅酸盐矿物(云母类),即碎屑成因白云母、成岩或变质成因水云母、基质热液蚀变交代成因伊利石和热液脉状充填成因绢云母。后两类矿物与金成矿过程中的热液蚀变有关,其中热液脉状充填绢云母形成于第四成矿阶段,其39Ar4-0Ar阶段升温测年法获得坪年龄为(194.6±2)Ma,代表了成矿末期热液蚀变的年龄,即成矿时代的上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层状硅酸盐矿物 EPMA ^^^39ar-^40ar测年 卡林型金矿 贵州烂泥沟金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东南铁铜矿集区铜山口铜(钼)矿床^(40)Ar/^(39)Ar年代学及对区域成矿作用的指示 被引量:35
20
作者 赵新福 李建威 马昌前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849-862,共14页
铜山口铜-钼矿床发育有夕卡岩型和斑岩型两类矿化,是鄂东南矿集区内典型的夕卡岩-斑岩复合型矿床。成矿作用与铜山口花岗闪长斑岩岩株和大冶群碳酸盐岩有关,矿体主要沿两者的接触带分布。本文利用激光阶段加热技术分别对两类矿化有关的... 铜山口铜-钼矿床发育有夕卡岩型和斑岩型两类矿化,是鄂东南矿集区内典型的夕卡岩-斑岩复合型矿床。成矿作用与铜山口花岗闪长斑岩岩株和大冶群碳酸盐岩有关,矿体主要沿两者的接触带分布。本文利用激光阶段加热技术分别对两类矿化有关的蚀变矿物金云母和绢云母进行40Ar/39Ar年龄测定。结果表明,铜山口矿区经历了两次蚀变一矿化事件:铜山口矿床成矿作用发生于约143±0.3 Ma,而矿区东南缘的牛鼻峰石英二长斑岩的热液蚀变发生于约129 Ma。牛鼻峰石英二长斑岩的侵位及蚀变对铜山口矿床斑岩型矿化的部分地段产生热扰动, 导致绢云母40Ar/39Ar年龄比实际矿化蚀变年龄偏年轻。铜山口矿区两次蚀变-矿化年龄分别与长江中下游成矿带早晚两期成岩成矿事件(145-133 Ma和130-120 Ma)一致。岩石圈伸展及幔源玄武质岩浆底侵作用可能是区域上大规模岩浆活动与成矿作用的深部地球动力学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山口铜-钼矿床 ^^^40ar/^39ar年龄 鄂东南矿集区 成矿时代 底侵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