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澜湄次区域减灾合作发展的随机演化博弈模型
- 1
-
-
作者
何树红
黄振雄
-
机构
云南大学经济学院
-
出处
《灾害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76-80,147,共6页
-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西南地区泥石流灾害损失测度及救灾管理研究”(71661030)。
-
文摘
长期以来,澜沧江—湄公河次区域一直深受灾害风险的威胁,给次区域的社会经济发展造成了很大阻碍,开展减灾合作是提升减灾能力的有效方式。该文为探析次区域内各国减灾合作机制和影响减灾合作关系的关键因素,建立随机演化博弈模型,并引入灾害抗逆力与国际关系来探讨各国博弈策略动态演化过程及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一国灾害抗逆力的提升无论是在随机因素影响强或弱的条件下,均不确定其能否促进合作发展局面的形成,国际关系的亲近则对于合作发展局面有着正向的促进作用,在当前时代背景下,各国对减灾合作的积极性在不断提高,同时,我国当前的决策行为能够对合作局面产生促进作用。基于澜湄次区域内国家间合作演化规律的探讨,可进一步为各国提升防灾减灾救灾能力与优化减灾合作机制提供借鉴,助力经济社会发展。
-
关键词
澜湄次区域
减灾合作
灾害抗逆力
随机演化博弈模型
-
Keywords
Lancang-Mekong subregion
disaster reduction cooperation
disaster resilience
stochastic evolutionary game model
-
分类号
X43
[环境科学与工程—灾害防治]
X915.5
[环境科学与工程—安全科学]
-
-
题名澜湄次区域货币兑换障碍问题研究
被引量:1
- 2
-
-
作者
喻东
杨保建
-
机构
西南财经大学研究生院
昆明理工大学管理与经济学院
-
出处
《商业研究》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9期132-135,共4页
-
基金
云南省级民主党派
工商联参政议政调研招标课题<"10+1"先行示范区--澜湄次区域经济合作中的货币兑换障碍分析及对策研究>
-
文摘
澜沧江—湄公河次区域内具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各国在资源、产业、技术和市场等方面具有较强的互补性。近年来,日趋稳定的政治环境以及次区域内各国发展经济的强烈需求使得各国政府认识到成功的合作将有力推动其经济快速发展。然而,货币兑换障碍问题已经成为制约其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提出相应建议,力图缓解货币兑换障碍所产生的消极影响。
-
关键词
澜湄次区域
货币兑换
对策
-
Keywords
Lancang River-Mekong Sub-region
currency exchange
countermeasure
-
分类号
F820.4
[经济管理—财政学]
-
-
题名澜沧江—湄公河合作机制与跨境安全治理
被引量:25
- 3
-
-
作者
卢光盛
张励
-
机构
云南大学国际关系研究院
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东南亚研究中心
-
出处
《南洋问题研究》
CSSCI
2016年第3期12-22,共11页
-
基金
2015年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东南亚安全格局对我国家安全战略影响及对策研究"(15ZDA064)
云南大学青年英才培育计划
+1 种基金
云南大学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培育基金
"云南省博士研究生学术新人奖"项目
-
文摘
跨境安全问题是影响中国与缅甸、泰国、老挝、柬埔寨、越南5个下湄公河国家政治经济合作的关键因素,同时也是关系澜沧江—湄公河次区域合作水平能否冲破瓶颈的重要条件。现有的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东盟—湄公河流域开发合作机制、湄公河委员会等多边机制对于跨境安全问题捉襟见肘、应对不力。2015年11月中国提出的澜沧江—湄公河合作机制正式建立,其合作内容涵盖政治安全、经济和可持续发展、社会人文3个重点领域。因此,该机制的建立为解决次区域内跨界安全问题、深化区域合作提供了新的机遇,也为中国展现其国际秩序建设能力提供了新的平台和渠道。本文先就澜沧江—湄公河合作机制下跨境安全治理的相关概念、研究现状进行分析,接着探讨澜沧江—湄公河次区域内的跨境安全问题、根源与影响,最后指出通过夯实中国与下湄公河国家的互信基础,构建跨境安全治理的合作平台,发挥中国在跨境安全治理中的建设性作用,发挥次国家政府的能动作用,处理好与域外国家和其他合作机制的竞合关系,开展跨境安全治理的早期收获等路径来发挥澜沧江—湄公河机制的跨境安全治理作用,有效应对澜沧江—湄公河次区域的跨境安全问题。
-
关键词
澜沧江-湄公河合作机制
跨境安全
安全治理
澜湄次区域
-
Keywords
the Lancang-Mekong Cooperation Framework, the transboundary security, security governance, the Lancang-Mekong subregion
-
分类号
D815.5
[政治法律—国际关系]
-
-
题名长江上游经济区与成渝经济区的耦合与互动
- 4
-
-
作者
肖金成
-
机构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土开发与地区经济研究所
-
出处
《西部论坛》
2013年第1期80-83,共4页
-
文摘
长江上游地区水能资源和矿产资源十分丰富,经济发展具有较大的潜力,但长期以来,由于交通不便,资源开发利用程度较低,经济社会发展相对落后;同时,由于生态脆弱地区人类活动的不断加剧,其生态环境也面临着严峻的考验。因此,按照《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和《成渝经济区区域规划》的要求,加快长江上游有条件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不论对促进长江全流域及区域协调发展,还是对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从整体区域发展格局看,长江上游经济区是成渝经济区的外延扩展,而成渝经济区是长江上游经济区的支撑,长江上游经济区区域合作的主要方向则是西南及东南亚地区。
-
关键词
长江上游经济区
成渝经济区
区域规划
主体功能区规划
区域耦合
区域互动
区域协调发展
澜湄次区域合作
-
Keywords
Yangtze Upriver Economic Zone
Chengdu-Chongqing Economic Zone
regional plan
subjective function zone plan
regional coupling
regional interaction
regional coordinative development
Lan-Mei sub-regional cooperation
-
分类号
F127
[经济管理—世界经济]
F061.5
[经济管理—政治经济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