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澜沧——耿马地震前后水氡状态吸引子初探 被引量:2
1
作者 李忠华 周尽 陈立德 《地震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3期234-239,共6页
本文采用“根据时间序列数据重建复杂系统动力学特征”的方法,对澜沧—耿马地震前后澜沧、普洱、思茅和芒市台的水氡旬均值进行了处理,得到震前澜沧.普洱和芒市台水氡状态吸引子维数d在1.0—3.0之间,这从理论上说明了澜沧—耿马地震孕... 本文采用“根据时间序列数据重建复杂系统动力学特征”的方法,对澜沧—耿马地震前后澜沧、普洱、思茅和芒市台的水氡旬均值进行了处理,得到震前澜沧.普洱和芒市台水氡状态吸引子维数d在1.0—3.0之间,这从理论上说明了澜沧—耿马地震孕育过程中此三台站水氡变化遵从某些确定性规律,并指出了这些确定性规律所依赖的基本变量数目范围,这对认识大震孕育过程中水氡变化的动力学行为具有一定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澜沧-耿马地震 水氧 吸引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澜沧—耿马震区构造能流图象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周瑞琦 李世成 刘强 《地震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2期168-174,共7页
根据澜沧—耿马震区构造能流图象的研究,其结果表明震区产生了两条长度分别为42公里、55公里的北西向主破裂,同时产生了几条北东—近南北向的次级破裂。通过与宏观资料的对比,可以看出构造能流图象和震害分布具有较好的一致性。
关键词 构造能流图像 澜沧-耿马地震 震区构造 地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相似大震人员伤亡差异因素分析 被引量:13
3
作者 李永强 杨杰英 +1 位作者 曹刻 龚强 《灾害学》 CSCD 2007年第1期40-43,共4页
1976年云南龙陵、1988年云南澜沧-耿马地震发震时间、地点、震级相近,地震类型相近(双主震),极震区烈度相同,灾区社会经济状况基本相似,但人员伤亡相差10倍。通过对比分析找出云南两次相似大震人员伤亡的主要差异因素:预警型前震(或临... 1976年云南龙陵、1988年云南澜沧-耿马地震发震时间、地点、震级相近,地震类型相近(双主震),极震区烈度相同,灾区社会经济状况基本相似,但人员伤亡相差10倍。通过对比分析找出云南两次相似大震人员伤亡的主要差异因素:预警型前震(或临震预报发布)是减少地震人员伤亡的最重要因素;高烈度区(Ⅸ)面积大小是影响人员伤亡的最重要因素。特定环境条件下次生灾害(震后火灾)对死亡人数有影响;集体行为的偶然因素对死亡人数也有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灾害 人员伤亡 预警前震 次生灾害 龙陵地震 澜沧-耿马地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力降的标度性质与震源谱高频衰减常数 被引量:25
4
作者 吴忠良 陈运泰 P.Mozaffari 《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5期460-468,共9页
震源谱的高频衰减常数对于较大的地震接近于2, 对于小地震接近于3, 而对于“大”、“小”之间的地震则通常不是一个整数, 并且随地震尺度而变化. 我们把震源谱高频衰减常数及其随地震尺度的变化与应力降随地震尺度的变化联系起来... 震源谱的高频衰减常数对于较大的地震接近于2, 对于小地震接近于3, 而对于“大”、“小”之间的地震则通常不是一个整数, 并且随地震尺度而变化. 我们把震源谱高频衰减常数及其随地震尺度的变化与应力降随地震尺度的变化联系起来, 试图给出在地震记录的完整性和高频特性并不理想的情况下, 间接地研究应力降标度性质的方法. 对1988 年澜沧-耿马地震部分余震的研究表明, 就这些余震而言, 小地震的应力降随地震尺度而增加、大地震的应力降保持不变的模型, 可以很好地解释观测得到的震源谱高频衰减常数及其随地震尺度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应力降 震源谱 标度 高频衰减 澜沧-耿马地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无Q谱”方法测定震源谱的高频衰减 被引量:3
5
作者 P.Mozaffari 吴忠良 +1 位作者 陈运泰 王鸣 《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1-9,共9页
宽频带地震记录可以表示为震源时间函数、传播算子和散射/衰减算子的褶积.在传播算子与频率无关、地震波的散射和衰减效应可以用一个以Q-1=Q-11+(Q2ω)-1的方式随频率变化的Q值来表示的情况下,通过位移谱的组合,可... 宽频带地震记录可以表示为震源时间函数、传播算子和散射/衰减算子的褶积.在传播算子与频率无关、地震波的散射和衰减效应可以用一个以Q-1=Q-11+(Q2ω)-1的方式随频率变化的Q值来表示的情况下,通过位移谱的组合,可以直接估计震源谱;而Q值对地震图的影响,在频谱的组合中被自动消去.用这种算法处理了1988年中国云南省澜沧-耿马地震5次余震的近震源宽频带地震记录.对ML=3.0和ML=3.5余震的处理结果表明,由不同台站上的宽频带地震记录,可以得到相同的高频衰减趋势.对MS=6.7的强余震处理结果表明,可以从不同的地震台站上得到相同的震源参数,所估计的参数值也与用经验格林函数法得到的结果相吻合.这些余震震源谱的高频部分呈现出典型的f-γ衰减.其中,对ML=3.0余震有γ≈3;对MS=6.7和ML=4.0余震有γ≈2;而对ML=3.5和另一个ML=3.0余震有γ≈2.5.MS=6.7余震的拐角频率表明,它的震源尺度较小,意味着该余震是一个面积较小但强度较高的障碍体的破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震源谱 Q值 澜沧-耿马地震 地震 地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