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3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一带一路”生态环境风险防范的绿色治理路径创新——以澜沧江-湄公河次区域为例 被引量:20
1
作者 杨达 李超 《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84-193,共10页
"一带一路"的持续推进需重点防范沿线自然环境阻滞、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张力等生态环境风险,以及围绕生态环境治理出现的域外大国同质政策竞争等生态环境衍生风险。对此,中国可以探索治理主体开源、治理过程持续、治理手段多... "一带一路"的持续推进需重点防范沿线自然环境阻滞、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张力等生态环境风险,以及围绕生态环境治理出现的域外大国同质政策竞争等生态环境衍生风险。对此,中国可以探索治理主体开源、治理过程持续、治理手段多元、治理客体共生、治理结果共享的绿色治理新路径,这一新路径不仅能够系统防范生态环境风险,而且能同步提升中国国家形象。针对澜沧江-湄公河次区域的生态环境问题,中国在"一带一路"提出以前,便通过与周边国家积极分享水文数据、立足自身主体地位参与对话会议、坦诚回应外界水电站建设质疑等方式开展了次区域生态环境问题的绿色治理实践。基于澜沧江-湄公河次区域丰富的环境治理实践,中国应从引领生态环境风险防范共识、打造区域强效制度、分享绿色扶贫经验、探索第三方市场绿色合作等方式,积极探索以系统性治理逻辑防范生态环境风险的绿色治理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带一路” 生态环境风险 绿色治理 澜沧江-湄公河次区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澜沧江-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项目可持续发展评估 被引量:2
2
作者 许爱青 王松江 《工业技术经济》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76-78,共3页
本文从澜沧江-湄公河次区域的基本情况出发,结合次区域可持续发展战略,提出次 区域内项目的可持续发展评估方法,即从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三方面综合评价项目的可行 性,对于次区域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澜沧江--湄公河次区域 经济合作项目 可持续发展评估 社会效益 生态效益 经济效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澜沧江-湄公河次区域人力资源比较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余游 《云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2期48-54,共7页
澜沧江-湄公河次区域人力资源比较研究余游澜沧江—湄公河次区域内居住着近70个民族,总人口约2亿,具有丰富的人力资源,这是推动该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最基本的动力和条件。由于地理环境、历史发展状况和现实条件等诸多因素的制... 澜沧江-湄公河次区域人力资源比较研究余游澜沧江—湄公河次区域内居住着近70个民族,总人口约2亿,具有丰富的人力资源,这是推动该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最基本的动力和条件。由于地理环境、历史发展状况和现实条件等诸多因素的制约,该区域人口的素质偏低、文化教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次区域开发 人力资源的开发 澜沧江-湄公河 人力资源开发 澜沧江-湄公河 云南省 教育事业 标准体系 产业结构 国际战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澜沧江-湄公河流域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对土地利用变化的响应 被引量:2
4
作者 赵志轩 魏芳菲 +2 位作者 吴皓天 王怡宁 王澎喆 《生态环境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688-698,共11页
科学评估流域生态系统服务价值(ESV),揭示其随土地利用变化的时空响应规律,识别影响ESV空间异质性的关键驱动因子,对于制定合理开发和保护策略,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以澜沧江-湄公河流域为研究对象,采用CV-Markov模型模拟... 科学评估流域生态系统服务价值(ESV),揭示其随土地利用变化的时空响应规律,识别影响ESV空间异质性的关键驱动因子,对于制定合理开发和保护策略,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以澜沧江-湄公河流域为研究对象,采用CV-Markov模型模拟流域未来不同发展情景下土地利用变化,采用修正的当量因子法评估ESV,基于空间统计分析方法分析揭示土地利用变化影响下的ESV时空演变规律,并利用地理探测器模型识别ESV空间分异的关键驱动因子。结果表明,1)1995-2020年间,流域ESV总量、空间分布发生相应变化,总体呈先减小、后增大的趋势;2040年3种发展情景下流域ESV存在显著的差异性和空间异质性,其中农业发展情景ESV值最低、生态保护情境ESV最高。2)未来不同情景下流域ESV均存在显著空间正相关性和空间集聚效应,但不同情景下的ESV冷点/热点区域规模及其空间格局存在显著差异。3)流域ESV的空间异质性受到自然-人类活动的双重影响,其中人类足迹是ESV空间格局的主导驱动因子,年均气温、高程、坡度3个因子也是ESV空间异质性的关键驱动因子,且任意双因子组合对ESV空间异质性的解释力均强于单一因子,其中解释力最高的双因子为人类足迹与年均气温的组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变化 生态服务价值 CV-Markov模型 地理探测器 澜沧江-湄公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澜沧江-湄公河流域水库建设对植被干旱的影响及驱动机制
5
作者 朱伟明 李涛辉 +1 位作者 杨祥磊 张文翔 《水利水电技术(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86-100,共15页
【目的】了解水库建设后气象-水文干旱对植被干旱的驱动过程,有助于提升流域对于植被干旱的监测和预警。【方法】以澜沧江—湄公河(LM)流域为研究区,基于三种干旱指数[标准化降水指数(SPI)、标准化径流指数(SRI)和植被状态指数(VCI)],... 【目的】了解水库建设后气象-水文干旱对植被干旱的驱动过程,有助于提升流域对于植被干旱的监测和预警。【方法】以澜沧江—湄公河(LM)流域为研究区,基于三种干旱指数[标准化降水指数(SPI)、标准化径流指数(SRI)和植被状态指数(VCI)],分析了1982—2016年流域内气象-水文-植被干旱的演变特征,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法和滞后性分析探讨了水库建设前后不同干旱指数之间的关系变化和响应时间(DRT)的变化,最后探讨气象-水文干旱对植被干旱的影响及驱动机制。【结果】结果表明,在1982—2016年期间,流域内气象和水文干旱呈现出近似的变化趋势,而植被干旱表现出显著的季节性变化及缓慢的年际增长趋势(0.02~0.37/a)。水库建设后,流域下游植被干旱与气象干旱的相关性显著减小,流域上游植被干旱与水文干旱的相关性显著增强且呈负相关。此外,植被干旱对气象干旱和水文干旱的响应时间变化显著。旱季期间,植被干旱对气象干旱的响应时间平均延长1.6个月,对水文干旱的响应时间在万象—巴色段缩短0.2个月,其余区域平均延长3.2个月;雨季期间,植被干旱对水文干旱的响应时间平均延长2.6个月;同时,植被干旱对气象干旱的响应时间在不同区域表现出不同的变化:在中国—清盛、清盛—万象、巴色—河口段的响应时间平均缩短2.3个月,而在万象—巴色段延长了3.8个月。【结论】研究结果表明流域内的水库建设缓解了澜沧江—湄公河流域的植被干旱现象。本文将有助于增强对水库建设的生态效益评估,以及提高对气象-水文-植被干旱响应过程的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澜沧江湄公河流域 水库建设 气象-水文干旱 植被干旱 响应关系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参与澜沧江-湄公河国际次区域合作的思路及对策 被引量:4
6
作者 黄征学 肖金成 申兵 《区域经济评论》 2013年第3期16-22,共7页
自1992年中国参与澜沧江—湄公河国际次区域合作以来,已经历了五个阶段、两个10年的发展历程。中国在参与国际次区域合作的20年中,不论是经济方面,还是对外关系方面,都取得了很好的成效。但面临新形势新任务,也存在诸多问题。中国参与... 自1992年中国参与澜沧江—湄公河国际次区域合作以来,已经历了五个阶段、两个10年的发展历程。中国在参与国际次区域合作的20年中,不论是经济方面,还是对外关系方面,都取得了很好的成效。但面临新形势新任务,也存在诸多问题。中国参与澜沧江—湄公河国际次区域合作要遵循"睦邻友好,协作共赢;加强内联,拓展范围;极化辐射,发展边疆;深化合作,软硬结合;上下协同,生态共保"的基本发展思路,在新的10年,中国推进澜湄合作要突出GMS合作的主导地位,妥善协调好各种合作机制的关系;调动各方面的力量,促进次区域国家经济发展;推进跨境经济区建设,加快边疆地区发展;积极开展社会文化领域方面的合作,提升中国的区域影响力;加强生态环境方面的合作,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加强次区域合作的协调与管理,形成次区域合作的合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澜沧江湄公河 次区域合作 发展边疆 软硬结合 生态共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维Copula函数的澜沧江-湄公河流域气象干旱特征分析 被引量:5
7
作者 李琼芳 方凯悦 +4 位作者 韩幸烨 邹振华 陈启慧 尹瑞琪 林雍权 《水资源保护》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2-59,共8页
为全面揭示变化环境下澜湄流域多维气象干旱特征,采用标准化降水蒸散指数SPEI表征流域气象干旱,基于游程理论分别提取澜沧江段和湄公河段上、中、下游流域1901—1960年和1961—2021年两个时段的干旱事件,利用Copula函数分别构建两个时... 为全面揭示变化环境下澜湄流域多维气象干旱特征,采用标准化降水蒸散指数SPEI表征流域气象干旱,基于游程理论分别提取澜沧江段和湄公河段上、中、下游流域1901—1960年和1961—2021年两个时段的干旱事件,利用Copula函数分别构建两个时段不同子流域二维和三维干旱特征变量联合分布,计算不同干旱特征变量组合条件下的干旱联合发生概率,对比分析不同子流域多维气象干旱特征的时空变化。结果表明:时间上,1961—2021年各子流域平均干旱程度均较1901—1960年更严峻,尤其是极端干旱事件(单变量累积频率为25%、50%)的多维干旱联合发生概率增幅最大;空间上,1961—2021年,随着干旱历时、烈度和烈度峰值的增加,“或”情况下多维干旱联合发生概率最高值区自北向南转移,“且”情况下多维干旱联合发生概率最高值区自南向北转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象干旱 游程理论 联合发生概率 COPULA函数 澜沧江-湄公河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澜沧江—湄公河次区域旅游合作的基本设想 被引量:33
8
作者 明庆忠 白廷斌 《旅游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6期24-26,56,共4页
澜沧江—湄公河次区域旅游合作的基本设想□明庆忠白廷斌90年代以来,世界政治多元化趋势加强,经济的集团化、区域化趋向日益明显,不同区域的经济技术合作成为世界经济的热点。随着澜沧江—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的加强,次区域旅游... 澜沧江—湄公河次区域旅游合作的基本设想□明庆忠白廷斌90年代以来,世界政治多元化趋势加强,经济的集团化、区域化趋向日益明显,不同区域的经济技术合作成为世界经济的热点。随着澜沧江—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的加强,次区域旅游合作也提上了议事日程。次区域六国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澜沧江湄公河 次区域 旅游合作 东南亚经济发展 国际经济合作 云南人民出版社 旅游资源 旅游规划 经济技术合作 发展旅游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西南联合参与澜沧江—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的探讨 被引量:2
9
作者 莫泰尧 李平 《思想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1-4,11,共5页
澜沧江—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是我国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对外开放格局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也是我国实施西部大开发的一个重要内容 ,必将成为 2 1世纪初叶中国与东南亚、南亚国家进行区域合作与交流的国家发展战略。我国西南各省区... 澜沧江—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是我国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对外开放格局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也是我国实施西部大开发的一个重要内容 ,必将成为 2 1世纪初叶中国与东南亚、南亚国家进行区域合作与交流的国家发展战略。我国西南各省区市联合参与澜沧江—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有利于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 ,还有利于推进西南地区开放式发展格局的形成 ,加速与国际经济接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次区域经济合作 澜沧江 西部在开发 湄公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21世纪的澜沧江—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 被引量:1
10
作者 赵洪 《南洋问题研究》 2002年第4期6-12,共7页
本文主要分析和探讨澜沧江—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发展的历程、特点及其前景。面向21世纪的澜沧江—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正出现新的发展趋势,次区域合作更具战略性和复杂性,更具竞争性和挑战性。随着中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和中国与... 本文主要分析和探讨澜沧江—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发展的历程、特点及其前景。面向21世纪的澜沧江—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正出现新的发展趋势,次区域合作更具战略性和复杂性,更具竞争性和挑战性。随着中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和中国与东盟关系的全面发展,该次区域合作正面临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1世纪 次区域经济合作 澜沧江 湄公河 中国 西部大开发 边境贸易 东盟 发展历程 可持续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完善澜沧江—湄公河次区域国家货币结算体系的对策 被引量:2
11
作者 王智勇 《云南财贸学院学报》 2004年第4期75-79,共5页
澜沧江—湄公河次区域国家间货币结算体系的完善,有利于区域内各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当前,需要采取措施克服货币结算中的障碍,进一步完善澜沧江—湄公河次区域货币结算体系。
关键词 澜沧江湄公河次区域 货币结算 人民币 贸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澜沧江——湄公河次区域合作与云南对外开放
12
作者 张洪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1997年第1期63-67,共5页
论澜沧江———湄公河次区域合作与云南对外开放张洪一澜沧江—湄公河发源于我国青藏高原唐古拉山东麓,经云南省西双版纳州勐腊县出境,流经缅甸、老挝、泰国、柬埔寨,在越南胡志明市(西贡)附近入海,全长4500公里,在我境内称... 论澜沧江———湄公河次区域合作与云南对外开放张洪一澜沧江—湄公河发源于我国青藏高原唐古拉山东麓,经云南省西双版纳州勐腊县出境,流经缅甸、老挝、泰国、柬埔寨,在越南胡志明市(西贡)附近入海,全长4500公里,在我境内称澜沧江,出境后称湄公河,是世界著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澜沧江——湄公河 次区域合作 澜沧江湄公河流域 云南省 沿岸国家 经济合作 西南地区 东南亚 中南半岛 对外开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澜沧江—湄公河次区域水电开发项目融资研究——越南水电开发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李鑫 王松江 《水利水电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74-77,共4页
越南是GMS中发展速度最快的国家,近20年来的统计资料表明越南的能源需求持续以高于其GDP的年增长率递增。而越南的能源生产结构主角是水电能源,在2001年以前的水电能源在装机容量与发电量方面均占主导地位。为了帮助越南解决水电开发融... 越南是GMS中发展速度最快的国家,近20年来的统计资料表明越南的能源需求持续以高于其GDP的年增长率递增。而越南的能源生产结构主角是水电能源,在2001年以前的水电能源在装机容量与发电量方面均占主导地位。为了帮助越南解决水电开发融资难题,结合越南水电能源开发的现状与要求,提出了将PROT、FEPCO模式等方法应用到水电融资项目中,探索缓解开发商的融资压力,帮助越南政府增加资本积累,用于水电能源滚动开发的融资模式与管理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电开发 PROT模式 FEPCO模式 澜沧江湄公河次区域(GM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资源基础看西南地区参与澜沧江—湄公河次区域国际经济合作的意义、前景与重点领域 被引量:3
14
作者 孔晓莎 《中国软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7期79-81,共3页
澜沧江-湄公河是一条源于我国青海省,流经我国西藏自治区、云南省和东南亚大陆五国的国际河流,全长4880.3公里,是世界第6长河、世界第3长国际河流。90年代以来,出于发展的需要,并受世界经济一体化浪潮的推动,以澜沧江... 澜沧江-湄公河是一条源于我国青海省,流经我国西藏自治区、云南省和东南亚大陆五国的国际河流,全长4880.3公里,是世界第6长河、世界第3长国际河流。90年代以来,出于发展的需要,并受世界经济一体化浪潮的推动,以澜沧江-湄公河为天然纽带的多种次区域国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南地区 区域经济合作 澜沧江-湄公河 资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澜沧江-湄公河流域干旱分析及上游水库影响 被引量:11
15
作者 刘慧 杨泽川 +4 位作者 许凤冉 张学君 白音包力皋 穆祥鹏 胡宏昌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479-485,共7页
干旱是威胁澜沧江-湄公河流域农业和生态安全的主要自然灾害之一。本文分析了澜沧江-湄公河流域气象干旱和水文干旱特征,并选取2009/2010年和2012/2013年两场典型干旱进行对比,揭示澜沧江水库发挥的作用。结果表明澜沧江-湄公河全流域... 干旱是威胁澜沧江-湄公河流域农业和生态安全的主要自然灾害之一。本文分析了澜沧江-湄公河流域气象干旱和水文干旱特征,并选取2009/2010年和2012/2013年两场典型干旱进行对比,揭示澜沧江水库发挥的作用。结果表明澜沧江-湄公河全流域的气象和水文干旱无显著趋势性变化,各区间变化趋势不一。2012/2013年气象干旱总体较2009/2010年严重,然而同期湄公河干流并未发生水文干旱。澜沧江梯级水库在2012/2013年干季下泄流量较多年平均来水量增加43%,对缓解湄公河干流水文干旱发挥了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文学 干旱 特征 对比分析 澜沧江-湄公河 水库调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澜沧江-湄公河流域可分配水量计算与水利益共享 被引量:5
16
作者 刘艳丽 孙周亮 +6 位作者 刘冀 王国庆 关铁生 金君良 鲍振鑫 刘翠善 贺瑞敏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111-117,共7页
与传统的水量分配相比,基于水利益共享的跨境水资源分配理念,由于其更能体现公平合理原则和流域可持续发展要求,自提出以来受到了广泛关注,但由于跨境流域的水利益计算和分配机制等问题非常复杂,为此开展了专项研究。结果如下:①针对跨... 与传统的水量分配相比,基于水利益共享的跨境水资源分配理念,由于其更能体现公平合理原则和流域可持续发展要求,自提出以来受到了广泛关注,但由于跨境流域的水利益计算和分配机制等问题非常复杂,为此开展了专项研究。结果如下:①针对跨境流域的可分配水量以及水利益计算等核心问题,以澜沧江-湄公河流域为例,阐释了澜湄流域可分配水量的计算过程,指出以往将流域多年平均径流量(入海口流量)作为流域可分配水量的误差之处;②针对跨境流域全流域水利益难以计算的问题,从流域的水资源开发利用或保护活动对水利益的影响角度,通过水利益的变化来度量全流域水利益和水利益分配,创新性地解决了跨境流域水利益计算的难题,并初步提出了基于水利益共享的水资源分配原则。研究成果将有利于推动基于跨境流域水利益共享理念的水资源分配模式的实施,实现跨境流域各国水利益共享,共同应对气候变化风险、保护河流健康和促进全流域水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以澜湄水资源合作助推“一带一路”倡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跨境流域 可分配水量 水利益共享 澜沧江-湄公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960-2012年澜沧江-湄公河流域气候变化趋势及不同区间的径流响应 被引量:12
17
作者 谈晓珊 王婕 +4 位作者 唐雄朋 杨娜 罗贤 李杨 王国庆 《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 CSCD 2020年第4期1-8,共8页
气候变化是河川径流变化的主要驱动因素,分析流域气候变化及径流响应对有效适应气候变化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普林斯顿全球气象驱动数据集资料和澜沧江-湄公河(简称澜湄流域)干流8个水文站的实测径流资料,分析了澜湄流域不同区间气温、降... 气候变化是河川径流变化的主要驱动因素,分析流域气候变化及径流响应对有效适应气候变化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普林斯顿全球气象驱动数据集资料和澜沧江-湄公河(简称澜湄流域)干流8个水文站的实测径流资料,分析了澜湄流域不同区间气温、降水的演变趋势以及不同阶段降水-径流的响应关系。结果表明:1960-2012年期间,澜湄流域不同区间年气温呈现显著性升高趋势,其中,上游区间升温幅度较大,超过0.2℃/10a;同期,澜湄流域的8个区间只有"旧州-允景洪"区间年降水量呈现减少趋势,其余各区年降水量均为不同程度的增加趋势;此外,所有区间春季降水量均为增加趋势,冬季降水量大多为减少趋势;8个区间的年径流系数序列突变大多发生在20世纪60年代;澜湄流域不同区间降水-径流关系存在一定的差异,不同阶段降水-径流关系发生了不同程度的改变;相同降水条件下,"琅勃拉邦-穆达汉"区间在2000年以后的产流量大多高于前期,而"旧州-允景洪"区间和"清盛-琅勃拉邦"区间后期径流量大多低于第1阶段径流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化趋势 径流响应 气温 降水 澜沧江-湄公河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球变化下澜沧江-湄公河流域水量平衡模拟 被引量:6
18
作者 王国庆 乔翠平 +2 位作者 王婕 蓝云龙 唐雄朋 《大气科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010-1017,共8页
流域水文模型是区域水资源评价的重要工具,基于普林斯顿全球气象驱动数据集和澜沧江-湄公河流域(简称:澜湄流域)八个水文站实测资料,分析了澜湄流域不同区间的水文特性,采用RCCC-WBM模型(Water Balance Model developed by Research Cen... 流域水文模型是区域水资源评价的重要工具,基于普林斯顿全球气象驱动数据集和澜沧江-湄公河流域(简称:澜湄流域)八个水文站实测资料,分析了澜湄流域不同区间的水文特性,采用RCCC-WBM模型(Water Balance Model developed by Research Center for Climate Change,RCCC-WBM)开展了区间径流及水量平衡模拟研究。结果表明:1)澜湄流域不同区间气候水文差异显著,上游气温低且年内变幅大,下游气温高年内变幅小;尽管不同区间降水、径流的年内分配特征总体一致,但径流的年内分布峰值大多滞后降水峰值一个时段。2)RCCC-WBM模型能够较好地模拟出澜湄流域不同区间的径流过程,率定期和验证期的月径流模拟效率系数(Nash-Sutcliffe Efficiency,NSE)均在60%以上,总量模拟误差(Relative Error,RE)也均控制在±10%以内,模型具有较好的区域适应性。3)模拟的土壤含水量都具有先衰减后增加再衰减的年内分配特征;不同季节径流和蒸发耗散的水源不同,降水是汛期水分耗散的主要来源,而土壤含水量是非汛期径流和蒸发消耗的主要水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澜沧江-湄公河流域 RCCC-WBM模型 区间径流 水量平衡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澜沧江-湄公河流域温度和降水变化趋势分析 被引量:16
19
作者 吴迪 赵勇 +1 位作者 裴源生 翟家齐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学报》 2011年第4期304-312,共9页
利用澜沧江-湄公河流域7个代表气象站1980—2009年的温度和降水观测资料,采用线性倾向估计、滑动平均和Mann-Kendall检验方法对流域年、季温度和降水变化趋势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流域年平均温度呈明显上升趋势,线性倾向率为0.02℃/a;流... 利用澜沧江-湄公河流域7个代表气象站1980—2009年的温度和降水观测资料,采用线性倾向估计、滑动平均和Mann-Kendall检验方法对流域年、季温度和降水变化趋势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流域年平均温度呈明显上升趋势,线性倾向率为0.02℃/a;流域北部高海拔地区温度增加趋势比南部明显,而温度季节增加趋势不明显。流域年平均降水呈增加趋势,线性倾向率为10.49mm/a,不同地区降水增减趋势不同;雨季降水增加趋势明显,而旱季降水增加趋势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度 降水 线性倾向估计 滑动平均 MANN-KENDALL检验 澜沧江-湄公河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程序性视角看澜沧江-湄公河跨界环境影响评价机制的法律建构 被引量:6
20
作者 柯坚 高琪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4-22,共9页
澜沧江-湄公河是一条对于中国和其他流域国家以及区域性社会、经济和环境保护具有重要意义的国际性跨界河流。从澜沧江-湄公河的实际情况出发,在可持续发展的国际法律框架下建构澜沧江-湄公河跨界环境影响评价机制,对于中国和其他流域... 澜沧江-湄公河是一条对于中国和其他流域国家以及区域性社会、经济和环境保护具有重要意义的国际性跨界河流。从澜沧江-湄公河的实际情况出发,在可持续发展的国际法律框架下建构澜沧江-湄公河跨界环境影响评价机制,对于中国和其他流域国家是一种务实、可行的选择。文章认为,中国-东盟对话合作机制、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湄公河委员会等一些现有的东盟国家与中国的合作机制,为建构澜沧江-湄公河的跨界环境影响评价机制提供了区域性的国际合作基础。而现阶段务实、可行的目标是促进流域各国对跨界环境影响评价基本理念的接纳,并通过建构跨界环境影响评价的程序性机制,培育各国间解决澜沧江-湄公河可持续发展的善意合作氛围。文章提出,当前建构澜沧江-湄公河流域跨界环境影响评价机制的核心问题在于增加流域相关信息透明度和促进流域国家社会公众的参与,以增强流域国家之间的协商和合作,并推动公民社会的有效参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澜沧江-湄公河 跨界环境影响 评价机制 程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