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8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澜沧江-湄公河流域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对土地利用变化的响应 被引量:2
1
作者 赵志轩 魏芳菲 +2 位作者 吴皓天 王怡宁 王澎喆 《生态环境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688-698,共11页
科学评估流域生态系统服务价值(ESV),揭示其随土地利用变化的时空响应规律,识别影响ESV空间异质性的关键驱动因子,对于制定合理开发和保护策略,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以澜沧江-湄公河流域为研究对象,采用CV-Markov模型模拟... 科学评估流域生态系统服务价值(ESV),揭示其随土地利用变化的时空响应规律,识别影响ESV空间异质性的关键驱动因子,对于制定合理开发和保护策略,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以澜沧江-湄公河流域为研究对象,采用CV-Markov模型模拟流域未来不同发展情景下土地利用变化,采用修正的当量因子法评估ESV,基于空间统计分析方法分析揭示土地利用变化影响下的ESV时空演变规律,并利用地理探测器模型识别ESV空间分异的关键驱动因子。结果表明,1)1995-2020年间,流域ESV总量、空间分布发生相应变化,总体呈先减小、后增大的趋势;2040年3种发展情景下流域ESV存在显著的差异性和空间异质性,其中农业发展情景ESV值最低、生态保护情境ESV最高。2)未来不同情景下流域ESV均存在显著空间正相关性和空间集聚效应,但不同情景下的ESV冷点/热点区域规模及其空间格局存在显著差异。3)流域ESV的空间异质性受到自然-人类活动的双重影响,其中人类足迹是ESV空间格局的主导驱动因子,年均气温、高程、坡度3个因子也是ESV空间异质性的关键驱动因子,且任意双因子组合对ESV空间异质性的解释力均强于单一因子,其中解释力最高的双因子为人类足迹与年均气温的组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变化 生态服务价值 CV-Markov模型 地理探测器 澜沧江-湄公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维Copula函数的澜沧江-湄公河流域气象干旱特征分析 被引量:5
2
作者 李琼芳 方凯悦 +4 位作者 韩幸烨 邹振华 陈启慧 尹瑞琪 林雍权 《水资源保护》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2-59,共8页
为全面揭示变化环境下澜湄流域多维气象干旱特征,采用标准化降水蒸散指数SPEI表征流域气象干旱,基于游程理论分别提取澜沧江段和湄公河段上、中、下游流域1901—1960年和1961—2021年两个时段的干旱事件,利用Copula函数分别构建两个时... 为全面揭示变化环境下澜湄流域多维气象干旱特征,采用标准化降水蒸散指数SPEI表征流域气象干旱,基于游程理论分别提取澜沧江段和湄公河段上、中、下游流域1901—1960年和1961—2021年两个时段的干旱事件,利用Copula函数分别构建两个时段不同子流域二维和三维干旱特征变量联合分布,计算不同干旱特征变量组合条件下的干旱联合发生概率,对比分析不同子流域多维气象干旱特征的时空变化。结果表明:时间上,1961—2021年各子流域平均干旱程度均较1901—1960年更严峻,尤其是极端干旱事件(单变量累积频率为25%、50%)的多维干旱联合发生概率增幅最大;空间上,1961—2021年,随着干旱历时、烈度和烈度峰值的增加,“或”情况下多维干旱联合发生概率最高值区自北向南转移,“且”情况下多维干旱联合发生概率最高值区自南向北转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象干旱 游程理论 联合发生概率 COPULA函数 澜沧江-湄公河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带一路”生态环境风险防范的绿色治理路径创新——以澜沧江-湄公河次区域为例 被引量:20
3
作者 杨达 李超 《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84-193,共10页
"一带一路"的持续推进需重点防范沿线自然环境阻滞、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张力等生态环境风险,以及围绕生态环境治理出现的域外大国同质政策竞争等生态环境衍生风险。对此,中国可以探索治理主体开源、治理过程持续、治理手段多... "一带一路"的持续推进需重点防范沿线自然环境阻滞、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张力等生态环境风险,以及围绕生态环境治理出现的域外大国同质政策竞争等生态环境衍生风险。对此,中国可以探索治理主体开源、治理过程持续、治理手段多元、治理客体共生、治理结果共享的绿色治理新路径,这一新路径不仅能够系统防范生态环境风险,而且能同步提升中国国家形象。针对澜沧江-湄公河次区域的生态环境问题,中国在"一带一路"提出以前,便通过与周边国家积极分享水文数据、立足自身主体地位参与对话会议、坦诚回应外界水电站建设质疑等方式开展了次区域生态环境问题的绿色治理实践。基于澜沧江-湄公河次区域丰富的环境治理实践,中国应从引领生态环境风险防范共识、打造区域强效制度、分享绿色扶贫经验、探索第三方市场绿色合作等方式,积极探索以系统性治理逻辑防范生态环境风险的绿色治理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带一路” 生态环境风险 绿色治理 澜沧江-湄公河次区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澜沧江-湄公河流域干旱分析及上游水库影响 被引量:11
4
作者 刘慧 杨泽川 +4 位作者 许凤冉 张学君 白音包力皋 穆祥鹏 胡宏昌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479-485,共7页
干旱是威胁澜沧江-湄公河流域农业和生态安全的主要自然灾害之一。本文分析了澜沧江-湄公河流域气象干旱和水文干旱特征,并选取2009/2010年和2012/2013年两场典型干旱进行对比,揭示澜沧江水库发挥的作用。结果表明澜沧江-湄公河全流域... 干旱是威胁澜沧江-湄公河流域农业和生态安全的主要自然灾害之一。本文分析了澜沧江-湄公河流域气象干旱和水文干旱特征,并选取2009/2010年和2012/2013年两场典型干旱进行对比,揭示澜沧江水库发挥的作用。结果表明澜沧江-湄公河全流域的气象和水文干旱无显著趋势性变化,各区间变化趋势不一。2012/2013年气象干旱总体较2009/2010年严重,然而同期湄公河干流并未发生水文干旱。澜沧江梯级水库在2012/2013年干季下泄流量较多年平均来水量增加43%,对缓解湄公河干流水文干旱发挥了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文学 干旱 特征 对比分析 澜沧江-湄公河 水库调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960-2012年澜沧江-湄公河流域气候变化趋势及不同区间的径流响应 被引量:12
5
作者 谈晓珊 王婕 +4 位作者 唐雄朋 杨娜 罗贤 李杨 王国庆 《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 CSCD 2020年第4期1-8,共8页
气候变化是河川径流变化的主要驱动因素,分析流域气候变化及径流响应对有效适应气候变化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普林斯顿全球气象驱动数据集资料和澜沧江-湄公河(简称澜湄流域)干流8个水文站的实测径流资料,分析了澜湄流域不同区间气温、降... 气候变化是河川径流变化的主要驱动因素,分析流域气候变化及径流响应对有效适应气候变化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普林斯顿全球气象驱动数据集资料和澜沧江-湄公河(简称澜湄流域)干流8个水文站的实测径流资料,分析了澜湄流域不同区间气温、降水的演变趋势以及不同阶段降水-径流的响应关系。结果表明:1960-2012年期间,澜湄流域不同区间年气温呈现显著性升高趋势,其中,上游区间升温幅度较大,超过0.2℃/10a;同期,澜湄流域的8个区间只有"旧州-允景洪"区间年降水量呈现减少趋势,其余各区年降水量均为不同程度的增加趋势;此外,所有区间春季降水量均为增加趋势,冬季降水量大多为减少趋势;8个区间的年径流系数序列突变大多发生在20世纪60年代;澜湄流域不同区间降水-径流关系存在一定的差异,不同阶段降水-径流关系发生了不同程度的改变;相同降水条件下,"琅勃拉邦-穆达汉"区间在2000年以后的产流量大多高于前期,而"旧州-允景洪"区间和"清盛-琅勃拉邦"区间后期径流量大多低于第1阶段径流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化趋势 径流响应 气温 降水 澜沧江-湄公河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澜沧江-湄公河流域可分配水量计算与水利益共享 被引量:5
6
作者 刘艳丽 孙周亮 +6 位作者 刘冀 王国庆 关铁生 金君良 鲍振鑫 刘翠善 贺瑞敏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111-117,共7页
与传统的水量分配相比,基于水利益共享的跨境水资源分配理念,由于其更能体现公平合理原则和流域可持续发展要求,自提出以来受到了广泛关注,但由于跨境流域的水利益计算和分配机制等问题非常复杂,为此开展了专项研究。结果如下:①针对跨... 与传统的水量分配相比,基于水利益共享的跨境水资源分配理念,由于其更能体现公平合理原则和流域可持续发展要求,自提出以来受到了广泛关注,但由于跨境流域的水利益计算和分配机制等问题非常复杂,为此开展了专项研究。结果如下:①针对跨境流域的可分配水量以及水利益计算等核心问题,以澜沧江-湄公河流域为例,阐释了澜湄流域可分配水量的计算过程,指出以往将流域多年平均径流量(入海口流量)作为流域可分配水量的误差之处;②针对跨境流域全流域水利益难以计算的问题,从流域的水资源开发利用或保护活动对水利益的影响角度,通过水利益的变化来度量全流域水利益和水利益分配,创新性地解决了跨境流域水利益计算的难题,并初步提出了基于水利益共享的水资源分配原则。研究成果将有利于推动基于跨境流域水利益共享理念的水资源分配模式的实施,实现跨境流域各国水利益共享,共同应对气候变化风险、保护河流健康和促进全流域水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以澜湄水资源合作助推“一带一路”倡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跨境流域 可分配水量 水利益共享 澜沧江-湄公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球变化下澜沧江-湄公河流域水量平衡模拟 被引量:6
7
作者 王国庆 乔翠平 +2 位作者 王婕 蓝云龙 唐雄朋 《大气科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010-1017,共8页
流域水文模型是区域水资源评价的重要工具,基于普林斯顿全球气象驱动数据集和澜沧江-湄公河流域(简称:澜湄流域)八个水文站实测资料,分析了澜湄流域不同区间的水文特性,采用RCCC-WBM模型(Water Balance Model developed by Research Cen... 流域水文模型是区域水资源评价的重要工具,基于普林斯顿全球气象驱动数据集和澜沧江-湄公河流域(简称:澜湄流域)八个水文站实测资料,分析了澜湄流域不同区间的水文特性,采用RCCC-WBM模型(Water Balance Model developed by Research Center for Climate Change,RCCC-WBM)开展了区间径流及水量平衡模拟研究。结果表明:1)澜湄流域不同区间气候水文差异显著,上游气温低且年内变幅大,下游气温高年内变幅小;尽管不同区间降水、径流的年内分配特征总体一致,但径流的年内分布峰值大多滞后降水峰值一个时段。2)RCCC-WBM模型能够较好地模拟出澜湄流域不同区间的径流过程,率定期和验证期的月径流模拟效率系数(Nash-Sutcliffe Efficiency,NSE)均在60%以上,总量模拟误差(Relative Error,RE)也均控制在±10%以内,模型具有较好的区域适应性。3)模拟的土壤含水量都具有先衰减后增加再衰减的年内分配特征;不同季节径流和蒸发耗散的水源不同,降水是汛期水分耗散的主要来源,而土壤含水量是非汛期径流和蒸发消耗的主要水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澜沧江-湄公河流域 RCCC-WBM模型 区间径流 水量平衡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澜沧江-湄公河流域温度和降水变化趋势分析 被引量:16
8
作者 吴迪 赵勇 +1 位作者 裴源生 翟家齐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学报》 2011年第4期304-312,共9页
利用澜沧江-湄公河流域7个代表气象站1980—2009年的温度和降水观测资料,采用线性倾向估计、滑动平均和Mann-Kendall检验方法对流域年、季温度和降水变化趋势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流域年平均温度呈明显上升趋势,线性倾向率为0.02℃/a;流... 利用澜沧江-湄公河流域7个代表气象站1980—2009年的温度和降水观测资料,采用线性倾向估计、滑动平均和Mann-Kendall检验方法对流域年、季温度和降水变化趋势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流域年平均温度呈明显上升趋势,线性倾向率为0.02℃/a;流域北部高海拔地区温度增加趋势比南部明显,而温度季节增加趋势不明显。流域年平均降水呈增加趋势,线性倾向率为10.49mm/a,不同地区降水增减趋势不同;雨季降水增加趋势明显,而旱季降水增加趋势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度 降水 线性倾向估计 滑动平均 MANN-KENDALL检验 澜沧江-湄公河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程序性视角看澜沧江-湄公河跨界环境影响评价机制的法律建构 被引量:6
9
作者 柯坚 高琪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4-22,共9页
澜沧江-湄公河是一条对于中国和其他流域国家以及区域性社会、经济和环境保护具有重要意义的国际性跨界河流。从澜沧江-湄公河的实际情况出发,在可持续发展的国际法律框架下建构澜沧江-湄公河跨界环境影响评价机制,对于中国和其他流域... 澜沧江-湄公河是一条对于中国和其他流域国家以及区域性社会、经济和环境保护具有重要意义的国际性跨界河流。从澜沧江-湄公河的实际情况出发,在可持续发展的国际法律框架下建构澜沧江-湄公河跨界环境影响评价机制,对于中国和其他流域国家是一种务实、可行的选择。文章认为,中国-东盟对话合作机制、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湄公河委员会等一些现有的东盟国家与中国的合作机制,为建构澜沧江-湄公河的跨界环境影响评价机制提供了区域性的国际合作基础。而现阶段务实、可行的目标是促进流域各国对跨界环境影响评价基本理念的接纳,并通过建构跨界环境影响评价的程序性机制,培育各国间解决澜沧江-湄公河可持续发展的善意合作氛围。文章提出,当前建构澜沧江-湄公河流域跨界环境影响评价机制的核心问题在于增加流域相关信息透明度和促进流域国家社会公众的参与,以增强流域国家之间的协商和合作,并推动公民社会的有效参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澜沧江-湄公河 跨界环境影响 评价机制 程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澜沧江-湄公河流域水资源开发多主体合作机制研究 被引量:4
10
作者 胡兴球 刘晓娴 刘宗瑞 《水利经济》 2015年第6期34-36,44+80,共5页
分析澜沧江-湄公河流域内社会经济现状及现有的水资源合作开发基础,借鉴国际上水资源开发的成功合作经验,提出澜沧江-湄公河流域水资源开发多主体合作机制框架,构建涵盖国家、地方、社会和市场4个层面的多主体合作,以期为推进湄公河流... 分析澜沧江-湄公河流域内社会经济现状及现有的水资源合作开发基础,借鉴国际上水资源开发的成功合作经验,提出澜沧江-湄公河流域水资源开发多主体合作机制框架,构建涵盖国家、地方、社会和市场4个层面的多主体合作,以期为推进湄公河流域水资源开发合作提供一条新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澜沧江-湄公河流域 水资源开发 多主体合作 合作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澜沧江-湄公河流域淡水资源保护国际合作机制探析 被引量:5
11
作者 齐虹丽 龙悦宁 《云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69-73,共5页
淡水资源保护国际机制是解决跨国河流淡水资源国际保护问题的有效途径。澜沧江-湄公河作为跨越流域六国的东南亚最重要的国际河流,其淡水资源保护国际合作机制是缓解我国同下游国家淡水资源冲突的最佳切入点。中国不可避免地应参与到澜... 淡水资源保护国际机制是解决跨国河流淡水资源国际保护问题的有效途径。澜沧江-湄公河作为跨越流域六国的东南亚最重要的国际河流,其淡水资源保护国际合作机制是缓解我国同下游国家淡水资源冲突的最佳切入点。中国不可避免地应参与到澜-湄流域淡水资源国际保护中,只有确立中国参与的澜-湄淡水资源保护国际合作机制才能真正实现澜-湄流域淡水资源国际保护的目的,达到澜-湄流域整体的可持续发展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澜沧江-湄公河 国际合作机制 淡水资源合作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变化环境下澜沧江-湄公河流域干旱趋势 被引量:8
12
作者 龙笛 韩忠颖 王一鸣 《水科学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766-779,共14页
为提升变化环境下澜沧江-湄公河(简称澜湄)流经国对干旱的抵御能力,亟需对流域未来干旱趋势进行科学研判。本研究选取了CMIP6的5个GCM模式,使用3种共享社会经济路径-典型浓度路径组合情景下的驱动数据,采用分布式水文模型CREST-Snow,预... 为提升变化环境下澜沧江-湄公河(简称澜湄)流经国对干旱的抵御能力,亟需对流域未来干旱趋势进行科学研判。本研究选取了CMIP6的5个GCM模式,使用3种共享社会经济路径-典型浓度路径组合情景下的驱动数据,采用分布式水文模型CREST-Snow,预估了2020—2050年澜湄径流演变和气象、水文干旱发展趋势,量化了澜沧江梯级水库调度对未来径流的调节作用。结果表明:2020—2050年,澜湄流域整体呈湿润趋势,但极端干湿事件发生频率增加,其中2020—2029年干旱频发,2030—2050年更偏湿润,老挝、泰国2020—2050年干旱发生的频率和强度比流域内其他国家更高;澜沧江梯级水库可有效提升下游干季径流量,增幅从上游(99%)至下游(68%)递减,在缓解湄公河干季旱情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未来有待进一步加强澜湄水资源合作,优化水库调度方式,促进澜湄流经国水旱灾害防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旱趋势 径流 水库调度 水文模型 澜沧江-湄公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澜沧江-湄公河次区域人力资源比较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余游 《云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2期48-54,共7页
澜沧江-湄公河次区域人力资源比较研究余游澜沧江—湄公河次区域内居住着近70个民族,总人口约2亿,具有丰富的人力资源,这是推动该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最基本的动力和条件。由于地理环境、历史发展状况和现实条件等诸多因素的制... 澜沧江-湄公河次区域人力资源比较研究余游澜沧江—湄公河次区域内居住着近70个民族,总人口约2亿,具有丰富的人力资源,这是推动该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最基本的动力和条件。由于地理环境、历史发展状况和现实条件等诸多因素的制约,该区域人口的素质偏低、文化教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次区域开发 人力资源的开发 澜沧江-湄公河 人力资源开发 澜沧江-湄公河 云南省 教育事业 标准体系 产业结构 国际战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澜沧江-湄公河流域水库联合调度防洪作用 被引量:13
14
作者 侯时雨 田富强 +4 位作者 陆颖 倪广恒 卢麾 刘慧 魏靖 《水科学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68-78,共11页
澜沧江-湄公河流域汛期洪灾频发,气候变化极有可能进一步加剧该区域洪水的量级和发生频率,需要上下游合作共同应对。建立了澜沧江-湄公河全流域分布式水文及水库调度模型,模拟1991—2005年全流域13条支流和5个干流防洪控制断面的逐日天... 澜沧江-湄公河流域汛期洪灾频发,气候变化极有可能进一步加剧该区域洪水的量级和发生频率,需要上下游合作共同应对。建立了澜沧江-湄公河全流域分布式水文及水库调度模型,模拟1991—2005年全流域13条支流和5个干流防洪控制断面的逐日天然流量过程,在此基础上模拟全流域已建、在建和规划水库的联合调度过程,分析防洪作用。结果表明:(1)全流域水库联合调度对湄公河5个主要断面均有显著的防洪作用,在完全按照防洪目标对水库进行调度的情况下可将200年一遇洪水减至20~50年一遇。(2)湄公河左岸支流的防洪能力远高于右岸,具有较高防洪能力的支流有澜沧江、南乌河、南俄河、南屯河、濛河、色公河和桑河。(3)对不同断面起主要防洪作用的支流不同:在琅勃拉邦上游,澜沧江、南乌河起主要作用;在那空帕农断面,南俄河与南屯河加总的防洪作用与澜沧江基本相等;在巴色下游,濛河和色公河的作用均超过澜沧江。澜湄合作机制为上下游防洪合作提供了重要契机,研究成果可为流域国协商建立联合防洪调度机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文模型 水库联合调度 防洪作用 澜沧江-湄公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华南6水系与澜沧江-湄公河攀鲈线粒体ND2基因的遗传多样性分析 被引量:12
15
作者 杨喜书 章群 +5 位作者 余帆洋 吕金磊 底晓丹 邵伟军 黄镇宇 卢丽锋 《南方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43-50,共8页
测定了中国华南6水系及澜沧江(云南勐腊)-湄公河流域(柬埔寨洞里萨湖)的125尾攀鲈(Anabas testudineus)线粒体部分ND2基因1 010 bp序列,分析发现39个变异位点和12个单倍型,总遗传多样性较低(h=0.369,π=0.003 8),推测可能经历过严重的... 测定了中国华南6水系及澜沧江(云南勐腊)-湄公河流域(柬埔寨洞里萨湖)的125尾攀鲈(Anabas testudineus)线粒体部分ND2基因1 010 bp序列,分析发现39个变异位点和12个单倍型,总遗传多样性较低(h=0.369,π=0.003 8),推测可能经历过严重的瓶颈效应;中国攀鲈群体遗传多样性更低(h=0.282,π=0.000 4),处于边缘区的中国攀鲈群体是造成低遗传多样性的主要原因。在单倍型网络图中柬埔寨和中国攀鲈各自聚类,具有明显地理结构和谱系结构,推测地质运动和气候变化导致基因交流受阻所致。核苷酸错配图和中性检验表明中国群体经历过种群扩张,时间约为(5.94~4.13)万年前。华南水系群体间基因交流通畅,不存在明显分化;但与云南澜沧江群体间分化大而显著(FST=0.775,P<0.01),AMOVA分析显示变异主要来自组群间(77.41%),推测二者分化时间约为(4.0~2.8)万年前,云南群体受末次冰期的影响,基因交流受阻而出现分化。中国群体和柬埔寨群体可作为2个管理单位进行保护;就中国群体而言,韩江水系群体遗传多样性最高,建议优先保护;澜沧江与华南水系间群体分化显著且遗传多样性极低,建议对澜沧江水系群体进行保护,以避免种质资源灭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攀鲈 遗传多样性 线粒体ND2 华南水系 澜沧江-湄公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澜沧江-湄公河流域水资源利用现状与需求分析 被引量:17
16
作者 孙周亮 刘艳丽 +5 位作者 刘冀 赵志轩 王高旭 金君良 鲍振鑫 刘翠善 《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 CSCD 2018年第4期67-73,共7页
为了摸清澜沧江-湄公河流域各国对水资源开发利用和需求情况,首先概述了澜沧江-湄公河流域水资源分布情况和流域内各国开发利用现状,其次基于各国的实际经济发展情况,分析了各国的用水需求。分析表明:在水资源开发利用方面,各国主要在... 为了摸清澜沧江-湄公河流域各国对水资源开发利用和需求情况,首先概述了澜沧江-湄公河流域水资源分布情况和流域内各国开发利用现状,其次基于各国的实际经济发展情况,分析了各国的用水需求。分析表明:在水资源开发利用方面,各国主要在航运、水电、灌溉、渔业养殖等方面对水资源进行开发利用,但受水资源分配不均和各国开发技术水平差异的影响,整体开发水平不高。在水资源需求方面,各国对澜沧江-湄公河流域水资源依赖程度差异较大,依赖程度最大的是柬埔寨,其次是越南、泰国、老挝、缅甸,中国依赖程度最小。受人类活动和气候变化的影响,未来各国对澜沧江-湄公河流域水资源需求将会更加多元化和复杂化,在水资源安全保障方面还需继续加强合作和积极应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跨境水资源 开发利用 需求分析 国际河流 澜沧江-湄公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博弈论组合赋权法的澜沧江-湄公河水量分配 被引量:13
17
作者 孙周亮 刘艳丽 +6 位作者 刘冀 关铁生 刘翠善 王国庆 金君良 贺瑞敏 鲍振鑫 《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 CSCD 2020年第1期1-5,共5页
为了合理分配澜沧江-湄公河的水资源,以公平合理利用基本原则为基础,充分考虑公平性和现状性,并兼顾效率性与可持续性,选择了相应的指标建立层次结构,基于结合主观性和客观性因素的思想,分别采用层次分析法和熵权法计算水量分配权重,并... 为了合理分配澜沧江-湄公河的水资源,以公平合理利用基本原则为基础,充分考虑公平性和现状性,并兼顾效率性与可持续性,选择了相应的指标建立层次结构,基于结合主观性和客观性因素的思想,分别采用层次分析法和熵权法计算水量分配权重,并采用基于博弈论的组合赋权法对上述权重进行组合,最终得到各国的水量分配权重。以实际用水量占比和水量分配权重对比,结果表明:越南用水量约为其所得分配量的2倍,而其他国家用水量均小于分配量,为了保障各国对水资源的公平合理利用权益,越南应向其他国家进行补偿。结论可为我国在澜沧江-湄公河的水资源开发利用和水利益谈判提供科学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量分配 组合赋权法 利益补偿 澜沧江-湄公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澜沧江-湄公河流域产输沙和水库拦沙研究存在问题分析 被引量:4
18
作者 侯时雨 田富强 倪广恒 《水科学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619-628,共10页
澜沧江-湄公河是中国与东南亚地区重要的跨境河流,其泥沙问题涉及流域内各国的生态、农业、渔业、航运、海岸侵蚀等诸多领域,近年来下游输沙量持续减少,受到广泛关注。综述了澜沧江-湄公河泥沙研究的争论焦点,包括全流域主产沙区的位置... 澜沧江-湄公河是中国与东南亚地区重要的跨境河流,其泥沙问题涉及流域内各国的生态、农业、渔业、航运、海岸侵蚀等诸多领域,近年来下游输沙量持续减少,受到广泛关注。综述了澜沧江-湄公河泥沙研究的争论焦点,包括全流域主产沙区的位置,湄公河干流水文站点间实测输沙量异常变化关系以及人类活动对泥沙过程的影响。系统梳理了现有研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下湄公河泥沙观测数据质量不高、全流域总输沙量1.60亿t/a的数据基础存疑、水文模拟的时空分辨率不足、未考虑土地利用变化的影响和悬移质之外的泥沙研究不充分等,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进一步研究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域产沙 输沙 水库拦沙 澜沧江-湄公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际河流信息共享方法研究——以澜沧江-湄公河为例 被引量:5
19
作者 李岸昀 刘莉芳 韦人玮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45-53,共9页
信息共享是国际河流途经各国开展合作的重要基础。在梳理流域管理信息共享一般方法的基础上,通过分析莱茵河、多瑙河等国际河流案例,探讨国际河流信息共享的特性和问题;以澜沧江-湄公河为例,分析澜湄各国需求,为建立水资源合作信息共享... 信息共享是国际河流途经各国开展合作的重要基础。在梳理流域管理信息共享一般方法的基础上,通过分析莱茵河、多瑙河等国际河流案例,探讨国际河流信息共享的特性和问题;以澜沧江-湄公河为例,分析澜湄各国需求,为建立水资源合作信息共享平台、打破国际河流合作的囚徒困境,提出非对称水信息共享机制,设计了集门户网站、数据汇集与交换、交流与共享于一体的共享系统。研究表明:在国际河流信息共享工作中,协调机构和信息共享机制是工作开展的基础,非对称水信息共享权是信息流动的驱动力,水信息内在联系和各国需求差异是影响共享效果的关键因素;设计的澜湄水资源合作信息共享平台功能丰富,可提供优质的水信息服务。研究成果对澜湄水资源合作具有促进作用,可为其他国际河流开展信息共享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资源合作 信息共享平台 信息共享机制 非对称水信息共享权 跨境河流 澜沧江-湄公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澜沧江-湄公河流域径流与气候因子变化的季节差异特征研究 被引量:2
20
作者 刘松楠 汪君 《大气科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031-1041,共11页
根据DELWARE温度和降水数据、GLDAS蒸散发数据和湄公河干流9个水文站的实测径流,采用回归分析、均值T检验和低通滤波,分析了该流域气候和径流在1950-2017年间的变化情况,经分析表明流域内气候和径流在研究时段内有较大变化,而且在不同... 根据DELWARE温度和降水数据、GLDAS蒸散发数据和湄公河干流9个水文站的实测径流,采用回归分析、均值T检验和低通滤波,分析了该流域气候和径流在1950-2017年间的变化情况,经分析表明流域内气候和径流在研究时段内有较大变化,而且在不同的月份呈现不同的变化特征。流域年平均温度整体呈增加趋势,2008年后的平均温度相对2008年前平均温度有显著增加;流域年平均降水的变化幅度不大;流域平均蒸散发在12月-次年2月呈下降趋势,其他月份呈增加趋势,2008-2017年月平均蒸散发与1950-2007年月平均蒸散发相比大幅提升,尤其是在6-10月;湄公河流域年径流没有显著变化,但径流在12月-次年4月呈上升趋势,7-10月呈下降趋势,其中,上升趋势比下降趋势显著,1-4月径流上升趋势在2008年之后更为显著;最小径流在2008年后有显著增加趋势,最大径流在2008年后呈下降趋势;年流量逆转次数自20世纪90年代起有明显升高趋势。通过比较温度、降水、蒸散发和径流在不同时间段的变化情况,可以看出径流在2008年后变化趋势和气候自然变化关系不显著,但可能跟大坝蓄水能力显著提高等人为活动有较大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澜沧江-湄公河 温度 降水 蒸散发 径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