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澄江动物群中翻吻动物的埋葬学与生态学研究 被引量:10
1
作者 韩健 张志飞 刘建妮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207-211,U002,共6页
目的 探讨云南早寒武世澄江化石库中翻吻动物的运动和生态习性。方法 依据大量蠕虫标本的观察,认为的确有一部分翻吻动物化石为异地埋葬,并列举了一些原地埋葬的证据。结果 部分翻吻动物如Tylotitespetiolaris,Paraselkirkia可能为... 目的 探讨云南早寒武世澄江化石库中翻吻动物的运动和生态习性。方法 依据大量蠕虫标本的观察,认为的确有一部分翻吻动物化石为异地埋葬,并列举了一些原地埋葬的证据。结果 部分翻吻动物如Tylotitespetiolaris,Paraselkirkia可能为营底上生活而并非全部为底内钻孔生活;报道了部分翻吻动物的密集埋葬现象;发现一些Cricocosmia虫体表面具有一种未知生物属性的附生物,可能代表了一种外寄生关系;翻吻动物在滇东地区的分布可能受水深控制。结论 早寒武世翻吻动物的运动,以及生态习性发生了一定程度的分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澄江动物群 翻吻动物 早寒武世 埋葬 古生态学 生态环境 组合面貌差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澄江动物群地层的Pb-Pb同位素定年 被引量:4
2
作者 常向阳 陈良忠 +2 位作者 胡世学 王江海 朱炳泉 《地球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81-184,共4页
对含澄江动物群的地层样品进行了Pb同位素定年研究。经测定未受风化作用影响的 2 0个黑色页岩样品给出了5 34± 6 0Ma左右的Pb Pb等时线年龄 ,应代表了澄江动物群的下限年龄。该年龄较以往采用Rb Sr和40 Ar 3 9Ar等定年方法所获得... 对含澄江动物群的地层样品进行了Pb同位素定年研究。经测定未受风化作用影响的 2 0个黑色页岩样品给出了5 34± 6 0Ma左右的Pb Pb等时线年龄 ,应代表了澄江动物群的下限年龄。该年龄较以往采用Rb Sr和40 Ar 3 9Ar等定年方法所获得的年龄更为年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澄江动物群 铅同位素 定年 Pb-Pb等时线年龄 黑色页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澄江动物群的核心价值:动物界成型和人类基础器官诞生 被引量:18
3
作者 舒德干 韩健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27,共27页
澄江动物群以富含多门类精美软躯体构造化石享誉学界,是寒武纪大爆发主幕的见证者;它亲眼目睹了地球动物树上几乎所有主要门类祖先的首次大聚会。对该动物群30多年的大规模调查研究大体上可以划分为3个阶段。始自1984年的第一个10年(198... 澄江动物群以富含多门类精美软躯体构造化石享誉学界,是寒武纪大爆发主幕的见证者;它亲眼目睹了地球动物树上几乎所有主要门类祖先的首次大聚会。对该动物群30多年的大规模调查研究大体上可以划分为3个阶段。始自1984年的第一个10年(1984—1994年),早期动物树上的基础动物亚界和原口动物亚界的大量门类被发现,然而对后口动物亚界全然无知。第二个10年研究(1995—2005年),基础动物亚界和原口动物亚界中的更多门类被发现;而最重要的进展,是西北大学团队主导的早期后口动物大发现使后口动物亚界的基本框架被构建,由此地球三分动物树首次成型。第三个10年及其以后时期(2005年之后),3个动物亚界中进一步添加了一些新的门类认知;综合20世纪40年代以来对埃迪卡拉生物群、寒武纪第一世和第二世的珍稀动物群研究成果,学界开始思考三分动物树分步成型与多幕式寒武纪大爆发事件的内在关联,提出了三幕式寒武纪大爆发新假说。澄江动物群研究具有多方面的科学价值,包括动物群结构研究,生态环境研究等,然其核心学术价值主要集中在如下两个方面:(1)作为寒武纪大爆发的主幕见证者,澄江动物群首次创建了地球上三分动物树的完整谱系框架。三幕式寒武纪大爆发假说揭示了地球上动物门类由低等到高等、分阶段爆发创造的本质内涵,即历时约0.4亿年的三幕式寒武纪大爆发与动物树阶段性快速成型的内在耦合性。第一幕发生于埃迪卡拉纪晚期,它诞生了众多基础动物亚界门类(包括大量绝灭门类),也可能出现了少量原口动物的先驱分子;第二幕发生于寒武纪的第一世,除了延续基础动物门类的繁盛外,更创生了原口动物亚界里的主要门类(包括蜕皮类和触手担轮类);第三幕发生于寒武纪第二世(以澄江动物群为代表),不仅延续了基础动物和原口动物门类的兴盛,更重要的是诞生了后口动物亚界里的所有门类。至此,整个三分动物树的框架成型,寒武纪大爆发创新事件宣告基本结束。文章还对几个重要动物类群的生物学属性进行了评述。第一鱼昆明鱼目是已知唯一的最古老脊椎动物,而云南虫、海口虫既不是脊椎动物(即高等脊索动物),也不属于低等脊索动物,而是一类特殊的低等后口动物;长江海鞘是可信的始祖尾索动物,它支持了经典的尾索动物起源假说;古虫动物门首创鳃裂构造,对后口动物亚界的起源探索提供了关键信息。(2)澄江动物群具有深刻的人文哲学意义,所发现的古虫动物门创造的“第一鳃裂”,昆明鱼目创造的“第一头脑”“第一脊椎”“第一心脏”,为达尔文在《人类的由来》中关于人类的主要基础器官起源悬案的破解提供了关键证据。澄江动物群承上启下,其各种形态解剖学信息对解读埃迪卡拉生物群以及寒武纪相关化石库中绝大多数生物类型都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澄江动物群的核心贡献 寒武纪大爆发的本质属性 动物树三分结构及其三幕式演化成型 最古老脊椎动物昆明鱼目 低等脊索动物 古虫动物 蜕皮类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澄江动物群中具板状骨片的蠕虫新属种
4
作者 韩健 张兴亮 +1 位作者 张志飞 舒德干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24-24,共1页
下寒武统澄江化石库提供了探索早期两侧对称动物起源及辐射的绝好窗口。本文描述了可能为鳃曳动物古蠕虫纲具网状骨板的蠕虫新属种——Tabelliscolex hexagonus。新属种体表覆有按六角形排列的小瘤组成的两种类型的骨板,相似的骨板可见... 下寒武统澄江化石库提供了探索早期两侧对称动物起源及辐射的绝好窗口。本文描述了可能为鳃曳动物古蠕虫纲具网状骨板的蠕虫新属种——Tabelliscolex hexagonus。新属种体表覆有按六角形排列的小瘤组成的两种类型的骨板,相似的骨板可见于寒武纪古蠕虫类以及叶足动物表面,故新属种对于了解叶足动物和古蠕虫纲之间的关系具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澄江动物群 蠕虫 骨板 叶足动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昆明地区早寒武世关山动物群的古虫动物新发现
5
作者 罗惠麟 傅晓平 +4 位作者 胡世学 李勇 陈良忠 尤霆 刘琦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05-105,共1页
关键词 澄江动物群 早寒武世 后生动物 腕足类 属种 三叶虫 化石群 伴生 演化 寒武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ylotites petiolaris吻部构造的发现(英文) 被引量:8
6
作者 韩健 张志飞 舒德干 《西北地质》 CAS CSCD 2003年第1期87-93,共7页
早寒武世澄江动物群提供了探索早期翻吻动物辐射的一个绝佳的窗口。澄江动物群翻吻动物包括8科10属10种,其中罗惠麟等(1999)依据仅有的一块不完整的标本建立Tylotitespetiolaris,并将其归入叶足动物。2002年西北大学早期生命研究所野外... 早寒武世澄江动物群提供了探索早期翻吻动物辐射的一个绝佳的窗口。澄江动物群翻吻动物包括8科10属10种,其中罗惠麟等(1999)依据仅有的一块不完整的标本建立Tylotitespetiolaris,并将其归入叶足动物。2002年西北大学早期生命研究所野外工作组在尖山剖面采集到两块完整的具有吻部的标本,本文籍此对该属进行了进一步完善和补充,特别是吻部和躯干表面的特征,从而说明T.petiolaris为翻吻动物。因为与澄江动物群中其他翻吻动物形态有较大差异,据此建立瘤节虫科,新科Tylotitidaefam.nov.。描述如下:  虫体较长,呈圆管状,长可达100mm,宽2~4mm。身体基本可以分吻部和躯干部两部分。吻部与Cricocosmia特别相似,为典型的三段式构造,从下到上可依次分为 、 、 段, 段与躯干前端连接,直径同于躯干,表面有10列纵向的略为弯曲的小刺(图版I,图1a,1b;插图1)。最前端吻刺最为粗壮,向后的吻刺逐渐变小。 段位于 段之前,向前略微收缩,光滑无刺。 段位于吻部顶端,可进一步分为A、B两部分:A段直径后端大于 段,表面密布斜列排列的小刺,从后向前,小刺变大;B段光滑无饰,直径小于A段。 段可强烈自由弯曲(图版I,图1a,1d)。颈部长约5mm,表面光滑无饰,直径略小于躯干。躯干表面具56~58个环脊,52排粗刺,最前面第4~6个环脊表面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ylotites-petiolaris吻部构造 翻吻动物辐射 早寒武世 澄江动物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晋宁梅树村剖面古蠕虫再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罗惠麟 胡世学 +4 位作者 韩健 张世山 詹冬琴 卢玉喜 姚肖永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947-953,共7页
对云南晋宁梅树村剖面下寒武统黑林铺组(原筇竹寺组)玉案山段的蠕形动物化石Sabellidites yunnanensis Luo et Zhang,S.badaowanensis Luo et Zhang的模式标本进行重新研究,通过虫体躯干表皮骨板的排列方式与产于同一剖面相同层位的古蠕... 对云南晋宁梅树村剖面下寒武统黑林铺组(原筇竹寺组)玉案山段的蠕形动物化石Sabellidites yunnanensis Luo et Zhang,S.badaowanensis Luo et Zhang的模式标本进行重新研究,通过虫体躯干表皮骨板的排列方式与产于同一剖面相同层位的古蠕虫Mafangscolex sinensis Hu 2005以及Palaeoscolex sinensis Hou et Sun躯干体环上骨板排列方式进行对比,认为前3个种躯干表面骨板的排列方式完全相同,即每一体环均有5横排骨板,但与中华古蠕虫(Palaeoscolex sinensis)每一体环只有4横排大骨板的特征不相吻合。建议采用Mafangscolex yunnanensis作为前3者的属种名称,并以最早发表的Sabellidites yunnanensis Luo et Zhang作为该属的模式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afangscolex属 Palaeoscolex属 古蠕虫纲 鳃曳动物 澄江动物群 寒武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根中华,放眼世界,为中国古生物学的腾飞而奋斗——祝贺《自然》杂志出版中国古生物专辑《腾飞之龙》 被引量:1
8
作者 季强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8-8,53,共2页
2001年秋由英国《自然》杂志编辑的中国古生物专辑《腾飞之龙》(自然科学进展特刊)中、英版同时在中国和英国出版发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主席江泽民为中国古生物专辑《腾飞之龙》题写了书名。
关键词 古生物 《自然》 《腾飞之龙》 胚胎化石 前寒武纪 澄江动物群 热河生物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舒德干教授荣获2004年度陕西省科学技术奖最高成就奖
9
作者 何刚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826-826,共1页
在2004年度陕西省科学技术奖最高成就奖的评选中,由于在进化生物学中一个重大难题“寒武纪生命大爆发与澄江动物群”的研究上取得了重要的突破性进展,西北大学地质学系舒德干教授荣获陕西省科学技术奖最高成就奖。在此前,舒德干教授... 在2004年度陕西省科学技术奖最高成就奖的评选中,由于在进化生物学中一个重大难题“寒武纪生命大爆发与澄江动物群”的研究上取得了重要的突破性进展,西北大学地质学系舒德干教授荣获陕西省科学技术奖最高成就奖。在此前,舒德干教授以并列第一的身份联合另外两位科学家申报的“澄江动物群与寒武纪大爆发”成果已经获得2003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学技术奖 陕西省 舒德干 教授 寒武纪生命大爆发 国家自然科学奖 澄江动物群 寒武纪大爆发 突破性进展 进化生物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北大学舒德干荣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
10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4年第2期24-24,共1页
关键词 2003盎 国家科技奖励大会 西北大学 舒德干 教授 澄江动物群与寒武纪大爆发” 国家自然科学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