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潮间带沉积物中重金属的AVS归一化研究 被引量:18
1
作者 张向上 张龙军 吴玉科 《青岛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420-424,共5页
采集胶州湾河套镇养殖区潮间带高、中、低潮带的沉积物样品 ,将重金属 AVS归一化法应用于粘土质潮间带沉积物研究 ,测定了酸可挥发硫 (AVS)和酸化过程中溶解释放的重金属 (SEM) ,并根据 SEM与 AVS的摩尔浓度关系评价二价重金属 (Cu、Pb... 采集胶州湾河套镇养殖区潮间带高、中、低潮带的沉积物样品 ,将重金属 AVS归一化法应用于粘土质潮间带沉积物研究 ,测定了酸可挥发硫 (AVS)和酸化过程中溶解释放的重金属 (SEM) ,并根据 SEM与 AVS的摩尔浓度关系评价二价重金属 (Cu、Pb、Zn、Cd、Ni)的化学活性和生物可获得性。结果表明 :河套镇养殖区除各潮带表层 0~ 2 cm外 ,SEM/ AVS均小于 1,重金属的生物活性小 ,不会对养殖的底栖生物造成影响。 8cm以下 AVS平均含量高潮带 >中潮带 >低潮带 ,在同一潮位 AVS随深度增加而增加 ;相同潮位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酸可挥发硫法 测定 潮间带沉积物 重金属分析 AVS归一化法 胶州湾河套镇 重金属污染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厦门港湾潮间带沉积物中汞的赋存形态及其释放动力学 被引量:7
2
作者 王继纲 陈金民 《台湾海峡》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310-315,共6页
所研究的沉积物样品采自福建省厦门市的港湾潮间带地区,选择了10μg/dm3的汞标准使用液对采集回来的沉积物样品进行了预污染处理,利用预污染后的沉积物样品,在实验室中进行了一系列的汞释放动力学实验.实验结果表明,汞的释放量较低,达... 所研究的沉积物样品采自福建省厦门市的港湾潮间带地区,选择了10μg/dm3的汞标准使用液对采集回来的沉积物样品进行了预污染处理,利用预污染后的沉积物样品,在实验室中进行了一系列的汞释放动力学实验.实验结果表明,汞的释放量较低,达到释放平衡时的释放量小于5μg/kg,释放过程可分为2个阶段:前8 h为快速释放阶段,之后为慢速释放阶段,大约在24 h达释放平衡.采用了Tessier五步提取法对未污染过的沉积物原样及进行过预污染处理的沉积物样品进行了汞的形态分析,结果表明通过污染实验吸附到沉积物上的汞的各形态含量大小顺序为:HgS为主的惰性汞>单质汞>盐酸溶无机汞及甲基汞>有机结合、螯合态汞>水溶态、交换态等活性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化学 潮间带沉积物 释放动力学 形态 厦门港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岛潮间带沉积物可培养厌氧细菌多样性的研究 被引量:6
3
作者 王雅苹 史晓翀 +1 位作者 于少兰 张晓华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92-99,共8页
为了验证设计的简易厌氧培养方法,作者以青岛潮间带沉积物为研究对象,采用5种培养基,从青岛潮间带沉积物共分离获得138株厌氧细菌。16S rDNA 序列分析表明,这些细菌分属3个门15个属32个种,其中γ-变形菌纲64株18个种,在种类上处... 为了验证设计的简易厌氧培养方法,作者以青岛潮间带沉积物为研究对象,采用5种培养基,从青岛潮间带沉积物共分离获得138株厌氧细菌。16S rDNA 序列分析表明,这些细菌分属3个门15个属32个种,其中γ-变形菌纲64株18个种,在种类上处于优势地位;此外还包括δ-变形菌纲(δ-Proteobacteria)16株2个种,ε-变形菌纲4株1个种,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29株8个种,梭杆菌门(Fusobacteria)25株3个种。在属水平上,弧菌属(Vibrio)、Marinifilum属、泥杆菌属(Ilyobacter)、脱硫弧菌属(Desulfovibrio)、希瓦氏菌属(Shewanella)在数量上占优势。此外,有26株8种细菌(占总菌株数的18.84%)与已知菌的同源性介于89.38%~94.22%,为潜在的海洋细菌新科或新属,表明此简易厌氧菌培养方法在获得新菌方面具有较大优势。另外,研究结果还表明,不同培养基对特定的类群具有选择性:2216E 培养基对γ-变形菌纲分离培养效率较高; SPG 培养基在获得新菌方面具有优势(占新菌数62.5%),且这些新菌大多属于拟杆菌门和梭杆菌门,其中 SPG-1培养基对于分离硫酸盐还原菌和难培养的ε-变形菌纲细菌具有优势, SPG-4培养基对分离硝酸盐还原菌具有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潮间带沉积物 厌氧菌 可培养细菌 多样性 16S RDN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极菲尔德斯半岛潮间带沉积物细菌群落结构分析及产酶菌株初步筛选 被引量:5
4
作者 吴蕾蕾 商丽 +2 位作者 孙浩 史晓翀 张晓华 《极地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512-522,共11页
为了研究南极菲尔德斯半岛潮间带沉积物细菌群落组成及可培养细菌产酶活性,选取潮间带19个站位沉积物样品,利用Illumina MiSeq高通量测序技术对沉积物中细菌的群落组成进行研究;利用荧光定量PCR技术定量测量沉积物中总细菌的绝对丰度;... 为了研究南极菲尔德斯半岛潮间带沉积物细菌群落组成及可培养细菌产酶活性,选取潮间带19个站位沉积物样品,利用Illumina MiSeq高通量测序技术对沉积物中细菌的群落组成进行研究;利用荧光定量PCR技术定量测量沉积物中总细菌的绝对丰度;利用传统的平板涂布法对16个站位的沉积物样品中可培养细菌进行纯化和鉴定,同时选取38株细菌进行酶活性筛选。结果显示:19个站位潮间带沉积物样品共得到2375个分类操作单元OTU(operational taxonomic unit),共获得42个细菌门,其中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为优势类群。总细菌的丰度介于2.51×10^7~6.65×10^8 copies·g^-1。对于可培养细菌,129株测序的细菌分属于4个门,25个属,50个种。变形菌门、放线菌门、拟杆菌门为优势类群,这与高通量测序结果基本一致。选取其中38株进行酶活性筛选(包括脂酶、淀粉酶、明胶酶、褐藻胶酶和纤维素酶),发现17株可产脂酶、24株可产淀粉酶、18株可产明胶酶、4株可产褐藻胶酶和4株可产纤维素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菲尔德斯半岛潮间带沉积物 高通量测序 可培养细菌 16S RRNA 基因 酶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浙江镇海潮间带沉积物中可培养微生物初步研究 被引量:5
5
作者 郑莹 霍颖异 《海洋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65-71,共7页
针对浙江镇海潮间带沉积物样品,采用纯培养法分离培养海洋微生物,并基于16SrRNA基因序列,开展系统发育学研究,分析沉积物细菌群落结构及多样性。分离获得细菌39株,16SrRNA基因序列分析表明,这些菌株分别属于厚壁菌门Firmicutes(51.3%)... 针对浙江镇海潮间带沉积物样品,采用纯培养法分离培养海洋微生物,并基于16SrRNA基因序列,开展系统发育学研究,分析沉积物细菌群落结构及多样性。分离获得细菌39株,16SrRNA基因序列分析表明,这些菌株分别属于厚壁菌门Firmicutes(51.3%)、变形杆菌门Proteobacteria(30.8%)、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15.4%)和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2.6%)4个类群。厚壁菌门和变形杆菌门的菌株主要归属于芽孢杆菌纲Bacilli和α-变形杆菌纲Alphaproteobacteria,它们可能在近海海洋生态系统的元素地球化学循环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此外,部分菌株16SrRNA基因序列与已报道物种的相似性较低,可能代表了新的分类单元。研究丰富了浙江近海微生物种质资源,并拓展了对浙江近海可培养细菌多样性的认识,为今后开发利用海洋微生物资源积累了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浙江镇海 潮间带沉积物 细菌 可培养 系统发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见-近红外光谱的潮间带沉积物有机碳含量的几种模型预测方法 被引量:9
6
作者 吕美蓉 任国兴 +4 位作者 李雪莹 范萍萍 孙中梁 侯广利 刘岩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1082-1086,共5页
可见-近红外光谱已被证明是一种快速、有效的有机碳(TOC)含量预测方法。但是,当前利用光谱预测TOC含量的研究对象主要为土壤或湖泊沉积物,还未见潮间带海洋沉积物的研究报道。为了快速准确预测潮间带沉积物TOC含量,通过异常样本剔除、... 可见-近红外光谱已被证明是一种快速、有效的有机碳(TOC)含量预测方法。但是,当前利用光谱预测TOC含量的研究对象主要为土壤或湖泊沉积物,还未见潮间带海洋沉积物的研究报道。为了快速准确预测潮间带沉积物TOC含量,通过异常样本剔除、光谱特征变换、特征波长提取相结合,构建TOC预测模型,即,采集潮间带沉积物样品光谱,采用马氏距离、标准杠杆值和学生残差联合分析的方法剔除异常样本,利用多元散射校正(MSC)、平滑+微分进行光谱变换,利用遗传算法(GA)提取特征波长,采用偏最小二乘法(PLS)、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LSSVM)和BP神经网络(BPNN)对沉积物TOC含量进行建模和预测,通过决定系数(R^2)和剩余估计偏差(PRD)来评价模型精度。结果表明,剔除异常样本有助于提升模型精度, BPNN模型的检验R^2和PRD分别提升了28%和39%。MSC光谱变换效果优于平滑+微分,基于MSC光谱变换的PLS, LSSVM和BPNN模型检验R^2分别为0.81, 0.86和0.78, PRD分别为2.25, 2.59和2.07,比平滑+微分提升了9%~20%(R^2)和11%~22%(PRD),意味着MSC具有较强的TOC信息提取能力。GA不利于增加预测模型精度,基于GA特征波长的模型预测R^2降低了9%~36%, PRD降低了18%~33%,可能与GA提取的特征波长数量偏少有关。BPNN模型的预测精度最低,可能与其容易陷入局部极小点有关。PLS模型精度较高,可以很好的预测潮间带沉积物TOC含量。基于异常样本剔除和MSC光谱变换, PLS模型的建模R^2为0.98,检验R^2为0.81, RPD为2.25。LSSVM模型精度更优于PLS, LSSVM模型建模R^2为0.99,检验R^2和RPD分别为0.86和2.59,显示极好的TOC定量预测能力。总之,针对潮间带沉积物TOC含量预测,可以将剔除异常样本、 MSC光谱变换、 LSSVM建模结合起来,以获得可靠、稳定的预测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潮间带沉积物 可见-近红外光谱 预测模型 有机碳含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极菲尔德斯半岛潮间带沉积物细菌的多样性及分离菌产酶测定 被引量:2
7
作者 王玉璟 李胜男 +2 位作者 袁嘉琳 王龙 刘杰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46-54,共9页
南极菲尔德斯半岛具有多种不同特征的生态地理微环境,如长城科考站、企鹅岛、生物湾与黄金湾流域、半岛南部、碧玉滩等。这些区域因水文地质、动植物分布、人类活动程度等不同而具有明显的生态地理差异。本研究从这些微环境海岸潮间带... 南极菲尔德斯半岛具有多种不同特征的生态地理微环境,如长城科考站、企鹅岛、生物湾与黄金湾流域、半岛南部、碧玉滩等。这些区域因水文地质、动植物分布、人类活动程度等不同而具有明显的生态地理差异。本研究从这些微环境海岸潮间带采集了7份代表性沉积物样品,采用16S rRNA基因高通量测序方法,对其细菌类群的多样性以及环境理化因子的影响进行了比较分析;同时采用常规可培养鉴定方法,对样品的分离菌株产酶状况进行了初步测定。结果表明:整体上看,所有样品的细菌类群主要分布在45门、104纲、442属当中,表现出比较高的多样性。其中,优势菌门Proteobacteria主要分布在半岛南部、碧玉滩和生物湾潮间带沉积物中,优势菌门Bacteroidetes主要分布在企鹅岛两侧和黄金湾潮间带沉积物,长城站潮间带沉积物的优势门为Firmicutes。相似生态微环境的潮间带沉积物具有不同的优势菌门和纲;而不同生态微环境潮间带沉积物却具相同的优势菌门和纲。有机氮(TON)、铵态氮(NH_(4)^(+)-N)、硝态氮(NO_(3)^(–)-N)、磷酸盐(PO_(4)^(3–)-P)、亚硝态氮(NO_(2)^(–)-N)含量与企鹅岛、生物湾、黄金湾潮间带沉积物的菌群多样性具有相关性,其中TON对生物湾样品的影响最大,而有机碳(TOC)对所有样品的影响均较小。分离菌株的产酶实验表明:在企鹅岛、生物湾、黄金湾等动物频繁出没的潮间带样品中,蕴藏着一批产淀粉酶、酪蛋白酶、脂肪酶、七叶苷酶、过氧化氢酶能力较强菌株,这为今后进一步的应用开发提供了宝贵的低温产酶菌株来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菲尔德斯半岛 潮间带沉积物 细菌类群多样性 产酶菌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谱数据预处理对潮间带沉积物氮LSSVM模型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吕美蓉 任国兴 +5 位作者 李雪莹 范萍萍 刘杰 孙中梁 侯广利 刘岩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2409-2414,共6页
光谱数据变换和光谱特征波长提取是二种重要的光谱预处理方法,对消除环境等干扰具有重要的作用。以往文献主要对比研究不同的光谱数据变换方法,光谱特征波长提取方法的对比研究以及二者的组合研究较少。为了获取适宜的光谱预处理方法,... 光谱数据变换和光谱特征波长提取是二种重要的光谱预处理方法,对消除环境等干扰具有重要的作用。以往文献主要对比研究不同的光谱数据变换方法,光谱特征波长提取方法的对比研究以及二者的组合研究较少。为了获取适宜的光谱预处理方法,提高潮间带沉积物氮的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LSSVM)模型精度,研究了4种光谱变换方法与3种特征波长提取方法组合对沉积物氮LSSVM模型精度的影响,以期实现潮间带沉积物氮的精确预测。研究结果表明,多元散射校正(MSC)或标准正态变换(SVN)光谱变换方法提高了光谱与氮含量的相关性,最高相关系数分别达到0.69和0.71;并且提高了LSSVM模型的预测精度,模型的预测R^2和RPD分别为0.88,0.87和2.78,2.69。无信息变量消除(UVE)特征波长提取方法也提高了LSSVM模型的预测精度,模型预测R^2和RPD分别0.89和2.70。但是,UVE提取的特征波长并不都与氮含量具有高相关性。此外,组合运用UVE特征波长提取方法和MSC或SVN光谱变换方法,也提高了模型预测精度,但并不优于单独运用UVE特征波长提取方法或单独运用MSC及SVN光谱变换方法。研究结果可为潮间带沉积物氮估算和光谱数据预处理提供技术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谱数据变换 光谱特征波长提取 光谱预处理 潮间带沉积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泉州湾潮间带表层沉积物中酸可提取相重金属 被引量:5
9
作者 于瑞莲 王荔娟 +1 位作者 胡恭任 赵元慧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739-743,共5页
本文用ICP-AES分析了泉州湾潮滩表层沉积物中9种重金属元素(Fe,Mn,Cr,Cu,Ni,Co,Pb,Zn,V)的酸可提取量,测定了沉积物的粒度组成及其TOC,S2-和CaCO3含量.相关分析表明,潮滩沉积物中酸可提取重金属主要来源于沿岸工农业废水排放及滩涂养殖... 本文用ICP-AES分析了泉州湾潮滩表层沉积物中9种重金属元素(Fe,Mn,Cr,Cu,Ni,Co,Pb,Zn,V)的酸可提取量,测定了沉积物的粒度组成及其TOC,S2-和CaCO3含量.相关分析表明,潮滩沉积物中酸可提取重金属主要来源于沿岸工农业废水排放及滩涂养殖用药,尤其是Zn,Pb,Cu,与国内其它海湾和河口相比存在明显富集,受人类活动影响较大;沉积物中酸可提取重金属主要存在于细颗粒中,且主要与无定型铁氧化物及有机质结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酸可提取相 重金属污染 潮间带沉积物 泉州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秦皇岛近海养殖对潮间带微生物群落多样性的影响 被引量:15
10
作者 李佳霖 汪光义 秦松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920-926,共7页
潮间带微生物群落在驱动海岸带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中具有重要作用,近海养殖造成的环境问题日益凸显,但其对潮间带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还缺乏研究。采用变性梯度凝胶电泳(DGGE)和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的分子生物学技术,... 潮间带微生物群落在驱动海岸带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中具有重要作用,近海养殖造成的环境问题日益凸显,但其对潮间带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还缺乏研究。采用变性梯度凝胶电泳(DGGE)和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的分子生物学技术,研究秦皇岛养殖区与旅游区潮间带沉积物中微生物多样性的差异,分析养殖区微生物的16S rRNA基因文库的组成特征。结果表明:养殖区的微生物群落结构与旅游区形成较大的差异,DGGE图谱中养殖区的特有条带主要集中于γ-变形菌纲(γ-proteobacteria),还分布于α-变形菌纲(α-proteobacteria),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和厚壁菌门(Firmicutes)。影响潮间带微生物的群落结构的主要环境因子包括温度、盐度、pH和NO3-浓度,影响率达55.2%。对差异最大的洋河大桥南养殖区(Q1站)的微生物样品建立克隆文库分析群落结构,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为优势菌群,占总群落的60%,其中γ-变形菌纲是主要存在的微生物纲,其余菌群包括放线菌门、拟杆菌门、蓝藻菌门(Cyanobacteria)和疣微菌门(Verrucomicrobia)的微生物。养殖区海岸带微生物群落中出现了与环境污染和赤潮密切相关的菌群,如拟杆菌门、肠杆菌属(Enterobacteriaceae)和α-变形细菌红细菌目(Roseovarius)的微生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海养殖 潮间带沉积物 微生物群落结构 变性梯度凝胶电泳 16S rRNA基因文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麂列岛火焜岙潮间带底栖纤毛虫物种多样性和群落时空分布 被引量:1
11
作者 陈旭淼 陈万东 +1 位作者 蔡厚才 徐奎栋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82-93,共12页
纤毛虫是潮间带沉积物中多样性高且丰度占优势的类群,其群落结构可反映环境状态。于2013年11月(秋季)、2014年2月(冬季)、5月(春季)和8月(夏季)开展了南麂列岛火焜岙砂质潮间带沉积物中纤毛虫物种多样性和群落结构的时空分布研究。结果... 纤毛虫是潮间带沉积物中多样性高且丰度占优势的类群,其群落结构可反映环境状态。于2013年11月(秋季)、2014年2月(冬季)、5月(春季)和8月(夏季)开展了南麂列岛火焜岙砂质潮间带沉积物中纤毛虫物种多样性和群落结构的时空分布研究。结果表明,该生境中底栖纤毛虫物种丰富,共检获148种纤毛虫,涉及19目70余属;纤毛虫的丰度和物种组成呈现显著的季节差异和垂直分层差异。其中,丰度占优势的纤毛虫按食性依次为菌食类群、肉食类群和藻食类群;已非典型的砂隙纤毛虫区系,而是呈现出某些有机质丰富的泥沙质沉积物中的纤毛虫群落的特点,这可能是该生境受人类活动影响的后续效应。但纤毛虫物种多样性较高,这表明尽管存在人类干扰的长期效应,潮间带周边环境良好,对周边居民及设施的动迁等多样性保护措施可能已经产生了向好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麂列岛 潮间带沉积物 纤毛虫 物种多样性 群落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