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3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台风“烟花”作用下盐沼植被斑块对潮滩冲淤影响研究
1
作者
韩硕
董大正
+4 位作者
史本伟
张新淼
薛力铭
李秀珍
刘有才
《海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9-50,共12页
台风作为海岸带常见的自然灾害之一,对潮滩造成严重影响。然而,台风现场资料十分匮乏,针对台风期间盐沼植被是如何保护潮滩的研究仍非常有限。本文选取长江口崇明东滩为研究对象,在2021年7月台风“烟花”过境期间,借助水动力仪器、无人...
台风作为海岸带常见的自然灾害之一,对潮滩造成严重影响。然而,台风现场资料十分匮乏,针对台风期间盐沼植被是如何保护潮滩的研究仍非常有限。本文选取长江口崇明东滩为研究对象,在2021年7月台风“烟花”过境期间,借助水动力仪器、无人机摄影测量技术(高程测量),分别对盐沼和盐沼前缘区域进行水动力观测及台风前、后盐沼植被生态系统监测。研究发现:(1)台风期间风速、水深、波高为台风前、后的1.1~2.8倍,且盐沼植被前缘盐沼前缘区域的水动力均高于盐沼区域,水深、波高和流速分别是盐沼区的1.3倍、1.2倍和1.9倍;(2)台风“烟花”影响下,盐沼前缘植被斑块由于直接面对台风带来的强风和强浪,水深、波高等水动力强度是盐沼区域的1.1~1.9倍,导致在相同植被盖度情况下盐沼前缘植被斑块处的侵蚀占比是靠陆植被斑块的1.2~1.8倍;(3)在盐沼前缘,密集斑块区相对于稀疏斑块区的促淤能力更强,其中密集斑块区域最大淤积厚度可达45 cm,而稀疏斑块区则主要以侵蚀为主,最大侵蚀深度可达17 cm。表明植被斑块的密集程度直接影响滩面冲淤变化。本研究揭示了在极端天气事件影响下,植被斑块的排列方式和所处位置对潮滩冲淤的影响至关重要,这对潮滩管理和生态保护具有重要启示,同时也为应对极端天气如何建立坚实的自然屏障提供理论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风
植被斑块
潮滩冲淤
崇明东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辽东湾北部潮滩及浅海区泥沙运移趋势
被引量:
8
2
作者
苗丰民
李淑媛
何宝林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3期21-35,共15页
本文根据多断面昼夜水文、泥沙观测,潮滩重复水准测量并借助^(210)Pb测年,分析了辽东湾北部潮滩和浅海区潮流及泥沙的分布和变化。结果表明:本区泥沙以纵向搬运为特征。双台子河口及西部来水来沙是东部沙洲和浅滩发育的主导因素。汛季...
本文根据多断面昼夜水文、泥沙观测,潮滩重复水准测量并借助^(210)Pb测年,分析了辽东湾北部潮滩和浅海区潮流及泥沙的分布和变化。结果表明:本区泥沙以纵向搬运为特征。双台子河口及西部来水来沙是东部沙洲和浅滩发育的主导因素。汛季大潮期,泥沙落淤在河口及附近浅海且泥沙自西向东运移;小潮期,泥沙除纵向扩散外(向东),存在净向海搬运。调查期滩面淤积强度自西向东减弱。高、中浓度泥沙浑位置与盐度梯度区的上部界面相符,多出现在25—30km以内的岸段(水深10—13m),30km以外泥沙骤减,海水亦由黄棕色变为兰绿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辽东湾北部
泥沙
运移
潮滩冲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江苏中部淤泥质海岸岸线变化遥感监测研究
被引量:
12
3
作者
陈玮彤
张东
+2 位作者
施顺杰
周静
康敏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38-148,共11页
海岸线监测是了解海岸冲淤变化的基础。针对淤泥质海岸潮间带坡度平缓的特点,考虑到潮汐对遥感海岸线监测的影响,基于多潮位站插值校正的水边线离散点潮位赋值及坡度计算对水边线方法进行了改进,并结合潮间带实测坡度资料校正,推算遥感...
海岸线监测是了解海岸冲淤变化的基础。针对淤泥质海岸潮间带坡度平缓的特点,考虑到潮汐对遥感海岸线监测的影响,基于多潮位站插值校正的水边线离散点潮位赋值及坡度计算对水边线方法进行了改进,并结合潮间带实测坡度资料校正,推算遥感海岸线。选择江苏中部冲淤变化频繁、自然岸线保有率较高的扁担河口至川东港岸段开展海岸线变迁遥感监测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坡度主要在0.001~0.002之间,潮间带宽度由北向南越来越宽。北部扁担河口至射阳河口岸段处于冲刷环境中,大量以养殖塘围堤为主的人工岸线不断被侵蚀后退;射阳河口至四卯酉河口岸段以海岸线在自然状态下的动态变化为主,2010-2015年平均冲淤速率小于10m/a,变化幅度较小;南部四卯酉河口至川东港岸段,自然岸线淤长明显,同时人工围垦导致岸线不断向海推进。根据监测结果,认为新洋港至斗龙港岸段应为研究区由北部侵蚀转向南部淤长的过渡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淤
泥质
潮滩
遥感
潮汐
潮滩
坡度
潮滩冲淤
海岸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台风“烟花”作用下盐沼植被斑块对潮滩冲淤影响研究
1
作者
韩硕
董大正
史本伟
张新淼
薛力铭
李秀珍
刘有才
机构
华东师范大学河口海岸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上海市野生动植物和自然保护地研究中心
长江三角洲河口湿地生态系统教育部/上海市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
南京大学环境规划设计研究院集团股份公司
河北省水文工程地质勘查院(河北省遥感中心)
出处
《海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9-50,共12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2076170,42176164)
上海市“国际科技合作伙伴计划”(23590780200)
河北省中央引导地方科技专项(236Z3303G)。
文摘
台风作为海岸带常见的自然灾害之一,对潮滩造成严重影响。然而,台风现场资料十分匮乏,针对台风期间盐沼植被是如何保护潮滩的研究仍非常有限。本文选取长江口崇明东滩为研究对象,在2021年7月台风“烟花”过境期间,借助水动力仪器、无人机摄影测量技术(高程测量),分别对盐沼和盐沼前缘区域进行水动力观测及台风前、后盐沼植被生态系统监测。研究发现:(1)台风期间风速、水深、波高为台风前、后的1.1~2.8倍,且盐沼植被前缘盐沼前缘区域的水动力均高于盐沼区域,水深、波高和流速分别是盐沼区的1.3倍、1.2倍和1.9倍;(2)台风“烟花”影响下,盐沼前缘植被斑块由于直接面对台风带来的强风和强浪,水深、波高等水动力强度是盐沼区域的1.1~1.9倍,导致在相同植被盖度情况下盐沼前缘植被斑块处的侵蚀占比是靠陆植被斑块的1.2~1.8倍;(3)在盐沼前缘,密集斑块区相对于稀疏斑块区的促淤能力更强,其中密集斑块区域最大淤积厚度可达45 cm,而稀疏斑块区则主要以侵蚀为主,最大侵蚀深度可达17 cm。表明植被斑块的密集程度直接影响滩面冲淤变化。本研究揭示了在极端天气事件影响下,植被斑块的排列方式和所处位置对潮滩冲淤的影响至关重要,这对潮滩管理和生态保护具有重要启示,同时也为应对极端天气如何建立坚实的自然屏障提供理论支持。
关键词
台风
植被斑块
潮滩冲淤
崇明东滩
Keywords
typhoon
vegetation patches
tidal flat sedimentation and erosion
Chongming Dongtan
分类号
P731.2 [天文地球—海洋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辽东湾北部潮滩及浅海区泥沙运移趋势
被引量:
8
2
作者
苗丰民
李淑媛
何宝林
机构
国家海洋局海洋环境保护研究所
出处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3期21-35,共15页
文摘
本文根据多断面昼夜水文、泥沙观测,潮滩重复水准测量并借助^(210)Pb测年,分析了辽东湾北部潮滩和浅海区潮流及泥沙的分布和变化。结果表明:本区泥沙以纵向搬运为特征。双台子河口及西部来水来沙是东部沙洲和浅滩发育的主导因素。汛季大潮期,泥沙落淤在河口及附近浅海且泥沙自西向东运移;小潮期,泥沙除纵向扩散外(向东),存在净向海搬运。调查期滩面淤积强度自西向东减弱。高、中浓度泥沙浑位置与盐度梯度区的上部界面相符,多出现在25—30km以内的岸段(水深10—13m),30km以外泥沙骤减,海水亦由黄棕色变为兰绿色。
关键词
辽东湾北部
泥沙
运移
潮滩冲淤
Keywords
northern Liaodong Bay suspension transportation accumulation of tidal mud flat
分类号
TV142 [水利工程—水力学及河流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江苏中部淤泥质海岸岸线变化遥感监测研究
被引量:
12
3
作者
陈玮彤
张东
施顺杰
周静
康敏
机构
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
江苏省地理信息资源开发与利用协同创新中心
出处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38-148,共11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401371)
江苏省测绘地理信息科研项目(JSCHKY201504)
江苏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资助项目(164320H116)
文摘
海岸线监测是了解海岸冲淤变化的基础。针对淤泥质海岸潮间带坡度平缓的特点,考虑到潮汐对遥感海岸线监测的影响,基于多潮位站插值校正的水边线离散点潮位赋值及坡度计算对水边线方法进行了改进,并结合潮间带实测坡度资料校正,推算遥感海岸线。选择江苏中部冲淤变化频繁、自然岸线保有率较高的扁担河口至川东港岸段开展海岸线变迁遥感监测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坡度主要在0.001~0.002之间,潮间带宽度由北向南越来越宽。北部扁担河口至射阳河口岸段处于冲刷环境中,大量以养殖塘围堤为主的人工岸线不断被侵蚀后退;射阳河口至四卯酉河口岸段以海岸线在自然状态下的动态变化为主,2010-2015年平均冲淤速率小于10m/a,变化幅度较小;南部四卯酉河口至川东港岸段,自然岸线淤长明显,同时人工围垦导致岸线不断向海推进。根据监测结果,认为新洋港至斗龙港岸段应为研究区由北部侵蚀转向南部淤长的过渡带。
关键词
淤
泥质
潮滩
遥感
潮汐
潮滩
坡度
潮滩冲淤
海岸线
Keywords
muddy tidal flat
remote sensing
tide
slope of tidal flat
erosion and deposition
coastline
分类号
TP79 [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
P717 [天文地球—海洋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台风“烟花”作用下盐沼植被斑块对潮滩冲淤影响研究
韩硕
董大正
史本伟
张新淼
薛力铭
李秀珍
刘有才
《海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辽东湾北部潮滩及浅海区泥沙运移趋势
苗丰民
李淑媛
何宝林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
8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江苏中部淤泥质海岸岸线变化遥感监测研究
陈玮彤
张东
施顺杰
周静
康敏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
1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