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渤海湾湾顶三维潮流运动的一种数值模拟 被引量:1
1
作者 陈虹 董文军 朱志夏 《海洋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3期1-12,共12页
本模型采用σ—坐标变换,将具有自由面的三维非线性潮波微分方程转换为模型所采用的模式方程,运用三角网格有限差格式,对渤海湾湾顶典型潮进行了三维数值模拟,以较高的分辨率揭示了该海域潮流的典型特征。计算结果与实际吻合良好。
关键词 渤海湾 湾顶 潮流运动 数值模拟 潮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西沿岸主要海湾潮流的数值计算 被引量:19
2
作者 陈波 邱绍芳 +1 位作者 葛文标 侍茂崇 《广西科学》 CAS 2001年第4期295-300,共6页
广西沿岸的铁山港、廉州湾、钦州湾、防城港湾的潮流数值计算结果显示 ,4个海湾的落潮流均大于涨潮流 ,最大落潮流速 12 0 cm / s,最大涨潮流速 10 0 cm/ s。潮流为往复流型式 ,落潮由北向南 ,涨潮由南向北 ,流向具有明显的规律性 ,这... 广西沿岸的铁山港、廉州湾、钦州湾、防城港湾的潮流数值计算结果显示 ,4个海湾的落潮流均大于涨潮流 ,最大落潮流速 12 0 cm / s,最大涨潮流速 10 0 cm/ s。潮流为往复流型式 ,落潮由北向南 ,涨潮由南向北 ,流向具有明显的规律性 ,这与实测结果较为吻合。但在钦州湾口外 ,其流向较为杂乱 ,存在 2个互反方向的回旋式流动 ,究其原因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潮流运动 数值计算 广西海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岸河口三维潮流数学模型 被引量:3
3
作者 卢启苗 《海洋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4期47-60,共14页
本文采用有限元法建立了适用于海岸河口浅水地区的三维潮流数学模型,垂向采用绝对分层坐标系统,将整个水柱分成若干层,在每层内通过垂向积分平均,将三维问题简化为多个平面二维问题。在求解有限元方程中,引入集中质量矩阵技术,在... 本文采用有限元法建立了适用于海岸河口浅水地区的三维潮流数学模型,垂向采用绝对分层坐标系统,将整个水柱分成若干层,在每层内通过垂向积分平均,将三维问题简化为多个平面二维问题。在求解有限元方程中,引入集中质量矩阵技术,在时间上采用两步LaxWendroff格式,使有限元方程直接以显式解出,不需联立求解,节省了大量的计算时间和计算内存,通过模拟表面切应力作用在矩形水地上而引起的水流,计算结果与分析解比较一致,并将本模型应用到香港维多利亚水道中,计算结果与实测值亦符合较好,证明本模型是一个实用而有效的三维潮流数学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学模型 有限元法 三维潮流运动 海岸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宁波、舟山内海域实测海流分析及潮流场的数值模拟 被引量:19
4
作者 曹欣中 唐龙妹 张月秀 《东海海洋》 1996年第2期1-9,共9页
本文根据80年代中后期所进行的潮位、现场测流资料分析宁波、舟山内海域的潮运动及海流特征,并进行了潮流场的数值模拟计算。
关键词 海流 潮流 数值模拟 海域 潮流运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江口横沙浅滩及邻近海域水动力特征分析 被引量:8
5
作者 李身铎 朱巧云 虞志英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25-41,共17页
主控本海域泥沙运动和海床冲淤演变的水动力是水体中具有强周期性的潮汐运动和弱周期性的长江径流之耦合.潮汐运动主要由源潮波即半日潮波和日潮波叠加而成,因浅海非线性效应而衍生的浅水潮波也有相当贡献,从而形成具有以半日潮周期为主... 主控本海域泥沙运动和海床冲淤演变的水动力是水体中具有强周期性的潮汐运动和弱周期性的长江径流之耦合.潮汐运动主要由源潮波即半日潮波和日潮波叠加而成,因浅海非线性效应而衍生的浅水潮波也有相当贡献,从而形成具有以半日潮周期为主,且伴有日不等现象的水体流动.基本沿陆岸呈南北向传播的潮波,经长江口门在本海域顺势折向,入横沙浅滩南北的北槽和北港水槽,基本转成东西向的流动.本海域滩槽相间,且处在口门和滨坡交接段,复杂地势制约着潮流运动形式:顺河槽和沿横沙浅滩东侧分别为东西和南北主流向的往复流;而其间的海域基本呈南向流强于北向流的旋转流.正由于这种形式的旋转流存在,造成口外滨坡海床的冲刷以及挖入式港池的深水航道段会有较强的横流出现.长江径流顺河槽下泄东流,出口门后浮置于海外盐水之上,随不同季节,或东南或东北向汇入大海,由此往往造成上下水层流向不一致的垂向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潮流运动 水动力 径流 往复流 旋转流 潮流椭圆 地形特征 风浪 季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福建诏安湾海域表层沉积物粒度特征及输运趋势分析 被引量:1
6
作者 束芳芳 《应用海洋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20-129,共10页
通过对诏安湾海域6个站位的水文泥沙观测和181个表层沉积物样品的粒度分析,结合海湾水深地形,应用Gao-Collins粒径输运模型和系统聚类分析方法,分析研究了福建诏安湾海域的粒度参数分布特征、表层沉积物的运移趋势和沉积环境划分及其动... 通过对诏安湾海域6个站位的水文泥沙观测和181个表层沉积物样品的粒度分析,结合海湾水深地形,应用Gao-Collins粒径输运模型和系统聚类分析方法,分析研究了福建诏安湾海域的粒度参数分布特征、表层沉积物的运移趋势和沉积环境划分及其动力机制。结果表明,诏安湾表层沉积物共6种类型,以黏土质粉砂和砂为主,平均粒径介于0.54~7.43φ之间,均值为5.85φ,除湾顶潮汐水道外,大体呈自湾顶浅水区向湾口深水区变粗的分布趋势,以湾口的潮汐通道最粗。受波浪、潮汐潮流、径流、水下地形等多种因素的共同影响,湾口区域总体表现为从外海向湾内输沙,输运方向指向东北;湾中偏南部呈明显的自岸边向湾中水道汇聚的运移趋势,偏北部沉积物输运趋势不明显;湾顶区域表现为明显的沉积物向南输运。根据水动力作用条件、地貌特征和沉积物来源的不同,诏安湾可划分为4类沉积环境,分别为湾口潮汐通道地貌、湾中潮滩地貌、湾口近岸浅滩地貌和湾顶潮汐水道地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地质学 潮流泥沙运动 粒度特征 输运趋势 沉积环境 诏安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