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往复潮流作用下推移质粒径趋势形成模拟初探 被引量:7
1
作者 于谦 高抒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297-304,共8页
粒径趋势分析是一种用于判断海洋环境中沉积物净输运方向的方法,但是至今粒径趋势形成的物理机制尚不够清楚,因而影响了粒径趋势分析适用条件的确定。针对这个问题,本文通过建立一维、推移质、往复流(近岸潮流)条件下的数值模型,采用正... 粒径趋势分析是一种用于判断海洋环境中沉积物净输运方向的方法,但是至今粒径趋势形成的物理机制尚不够清楚,因而影响了粒径趋势分析适用条件的确定。针对这个问题,本文通过建立一维、推移质、往复流(近岸潮流)条件下的数值模型,采用正演方法模拟粒度参数在输运方向上的分布,以评价沉积动力过程的影响,初步探讨粒径趋势形成的物理机制。数值模型实验的初步结果显示,水动力条件的空间差异导致的沉积物粒度参数的空间分布符合粒径趋势分析的假设,粒径趋势分析中定义的两种粒径趋势可由沉积物输运强度的空间梯度而形成,并且在沉积物净输运方向上出现的频率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粒径趋势分析 推移质 输运过程 潮流作用 数值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ACTS设备在粤港电力系统中的潮流控制作用研究 被引量:10
2
作者 王野平 武志刚 张尧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学报》 CSCD 2002年第4期76-79,共4页
本文首先讨论了 FACTS设备在电力系统中正常工作方式下和紧急工作方式下的多种灵活的控制作用。当前正在中国的电力行业中大力推广 FACTS技术。文中通过算例表明 ,在粤港电力系统中适当的位置装设 UPFC设备可以提高特定电源的利用率 。
关键词 FACTS设备 奥港电力系统 潮流控制作用 灵活交流输电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钱塘江河势变迁与径潮流相互作用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陈茁 李薇 +1 位作者 胡鹏 贺治国 《海洋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49-159,共11页
基于平面二维水沙床耦合地貌模型,反演了1958年1月至1964年12月连续枯水年期间钱塘江尖山河段的主槽摆动过程,揭示了河势由顺直到弯曲的主要演变规律和内在机制。结果表明,在低径流和强潮流作用下,丰水年形成的北部落潮槽逐渐淤积形成浅... 基于平面二维水沙床耦合地貌模型,反演了1958年1月至1964年12月连续枯水年期间钱塘江尖山河段的主槽摆动过程,揭示了河势由顺直到弯曲的主要演变规律和内在机制。结果表明,在低径流和强潮流作用下,丰水年形成的北部落潮槽逐渐淤积形成浅滩,南部涨潮槽冲刷发展形成南、北两支,两槽间江心滩发育壮大,形成弯曲河势。河床冲淤主要集中在前两年内,潮汐周期内涨潮初期冲刷、涨憩和落潮初期淤积,区域淤积泥沙主要来源于下游杭州湾,北槽前期淤积为落潮型淤积,后期为涨潮型淤积。河势变化使得区域潮差增大潮动力增强,南槽涨落潮流速显著增大。顺直河势下,江心滩南北两侧分流比差异不大,涨潮期间南侧略高、落潮期间北槽略高。弯曲河势下,南槽水深和纳潮量增加,涨、落潮分流比均显著增大至75%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钱塘江 主槽变迁 分汊 潮流相互作用 河床演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珠江口伶仃洋泥沙运动的沉积动力作用 被引量:13
4
作者 刘沛然 黄先玉 +1 位作者 任杰 闻平 《台湾海峡》 CAS CSCD 2000年第3期304-309,共6页
珠江口伶仃洋是个多口门汇入的河口湾 ,其泥沙来源复杂多样 ,既有陆域来沙 ,又有海域来沙。这些泥沙进入伶仃洋以后 ,在径流作用、潮流作用、盐淡水混合作用及风浪等的影响下 ,不断地运移 ,形成“三滩两槽”的分布格局。 70年代中期以... 珠江口伶仃洋是个多口门汇入的河口湾 ,其泥沙来源复杂多样 ,既有陆域来沙 ,又有海域来沙。这些泥沙进入伶仃洋以后 ,在径流作用、潮流作用、盐淡水混合作用及风浪等的影响下 ,不断地运移 ,形成“三滩两槽”的分布格局。 70年代中期以后 ,由于东部潮流作用及盐淡水混合作用的加强 ,受其压迫 ,西部泥沙物质不断向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动力 径流作用 潮流作用 泥沙运动 运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波流联合作用下的海底沙波移动对海底底床稳定性影响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5
5
作者 王伟伟 阎军 范奉鑫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89-93,共5页
海底沙波常见于潮流作用较强的内陆架海域,是一种脊线与潮流流向垂直的微地貌形态,一般在40~100cm/s的流速形成。沙波既可大面积自成体系,也可分布在沙脊的坡面上,呈不对称形态。泥沙的粒度、沉积物供给以及水深等因素对海底沙波... 海底沙波常见于潮流作用较强的内陆架海域,是一种脊线与潮流流向垂直的微地貌形态,一般在40~100cm/s的流速形成。沙波既可大面积自成体系,也可分布在沙脊的坡面上,呈不对称形态。泥沙的粒度、沉积物供给以及水深等因素对海底沙波的发育都有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底沙波 波流联合作用 稳定性影响 海底底床 移动 潮流作用 地貌形态 内陆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椒江口整治工程影响下的动力沉积作用 被引量:4
6
作者 周海 蒋国俊 《水利水运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48-53,共6页
根据椒江河口的水文测验资料 ,分析了整治工程对河口动力沉积作用的影响 .整治工程后使大、小潮时的涨落潮流速普遍增大 ,落潮流速大于涨潮流速 ;涨、落潮流时含沙量增大 ,落潮时的含沙量大于涨潮 ;在涨、落潮流作用下 ,椒江口南槽受冲... 根据椒江河口的水文测验资料 ,分析了整治工程对河口动力沉积作用的影响 .整治工程后使大、小潮时的涨落潮流速普遍增大 ,落潮流速大于涨潮流速 ;涨、落潮流时含沙量增大 ,落潮时的含沙量大于涨潮 ;在涨、落潮流作用下 ,椒江口南槽受冲刷 ,深槽发育 ,北槽淤浅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潮流作用 流速 含水量 椒江河口 动力沉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朝鲜湾二维潮流泥沙数值模拟与砂矿成矿分析 被引量:4
7
作者 金亨植 白玉川 李炎保 《海洋地质动态》 2005年第1期18-23,46,共6页
黄海西朝鲜湾是潮流流速特别高、潮流沙脊群明显发育的水动力沉积环境区,具有有利的砂矿成矿条件.为了分析其成矿特征,我们采用波浪潮流共同作用下潮流泥沙数值模拟的计算方法,模拟各级波浪下潮流、海底冲淤状态和全输沙量过程,由此分... 黄海西朝鲜湾是潮流流速特别高、潮流沙脊群明显发育的水动力沉积环境区,具有有利的砂矿成矿条件.为了分析其成矿特征,我们采用波浪潮流共同作用下潮流泥沙数值模拟的计算方法,模拟各级波浪下潮流、海底冲淤状态和全输沙量过程,由此分析按形成时代和主要分选控制因素划定的砂矿成因型和漂沙分选方式.本区砂矿属于潮流波浪控制的现代滨海砂矿,砂矿由潮流波浪掀沙、潮流输沙、风暴浪混沙进行平面及垂直分选形成,研究区类似一个巨型砂矿分选机,分选强度有利于砂矿成矿的地区大多为0~20m海域,矿层延伸到风暴浪最大冲刷范围之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波浪潮流共同作用 砂矿 冲淤 输沙量 成矿条件 西朝鲜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波潮型河口泥沙输运研究——以粤西漠阳江河口为例
8
作者 黄恩茂 张涛 +3 位作者 刘德政 朱志远 梁曜 贾良文 《海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26-39,共14页
泥沙输运是河口海岸研究的基础问题,对河口地貌演变、生态环境和工程建设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和应用价值。本文以漠阳江河口为例,基于船载和坐底三角架实测的海流、波浪和含沙量数据,分析漠阳江河口定点剖面上悬沙的沿岸和垂岸的输运趋... 泥沙输运是河口海岸研究的基础问题,对河口地貌演变、生态环境和工程建设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和应用价值。本文以漠阳江河口为例,基于船载和坐底三角架实测的海流、波浪和含沙量数据,分析漠阳江河口定点剖面上悬沙的沿岸和垂岸的输运趋势并计算泥沙输运通量,探讨波潮型河口的泥沙输移机制与运移规律,主要发现包括:(1)洪季口门处受径流作用主控,输沙量随着流量的增大而增大,沿岸输沙与垂岸输沙在流量最大的小潮期间达到最大值,分别为111.9 g/(m2·s)和269.5 g/(m2·s);洪季拦门沙处则受波浪与潮流共同控制,沿岸输沙在大小潮期间皆为沿岸向西输运,垂岸输沙在大潮期间由落潮流主导离岸输沙4.0 g/(m2·s),小潮期间由波浪主导向岸输沙19.0 g/(m2·s)。(2)枯季拦门沙处受潮流和波浪主控,垂岸输沙以落潮流携沙向海输运为主,而沿岸输沙受波浪动力控制,在波生沿岸流作用下沿岸向东输沙;枯季拦门沙东侧同样受潮流和波浪主控,垂岸输沙在大潮期间为涨潮流主导携沙向岸输运,之后随着潮动力减弱转为离岸输运,沿岸输沙受波生沿岸流的影响沿岸向东输运。(3)洪季观测期间口门处向海输运显著,垂向上各水层流向一致;小潮期间出现水层流向分化,表层向海输运,底层向陆输运;拦门沙处大小潮时段垂向上各水层流向较为一致,但潮平均后大潮各水层向海输运,小潮各水层向岸输运,小潮期间受波浪作用明显,向岸输运占比达到79%。(4)漠阳江河口口门处在下泄径流与落潮流影响下以向海输沙为主,而口门外拦门沙处影响泥沙输运的最主要因素是潮流的向海输沙和波浪的沿岸输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漠阳江河口 沿岸输沙 垂岸输沙 波浪和潮流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南东方岸外海底沙波活动性研究 被引量:48
9
作者 夏东兴 吴桑云 +7 位作者 刘振夏 印萍 亓发庆 叶银灿 谢钦春 陈锡土 来向华 陈小玲 《黄渤海海洋》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17-24,共8页
对海南东方岸外 2 0~ 50 m水深海底沙波形成的动力环境、形态特征、剖面结构及其分布特征进行了描述和分析。根据环境参数 ,对其活动性进行了计算 ,并将计算结果与发育环境相类似的 Surtainville沙波进行了类比。认为研究区沙波主要系... 对海南东方岸外 2 0~ 50 m水深海底沙波形成的动力环境、形态特征、剖面结构及其分布特征进行了描述和分析。根据环境参数 ,对其活动性进行了计算 ,并将计算结果与发育环境相类似的 Surtainville沙波进行了类比。认为研究区沙波主要系在潮流作用下形成。研究区沙波迁移速率为每年数米。东区 (水深 2 0~ 40 m)是沙波发育的主体 ,受落潮流作用 ,沙波自北向南迁移 ;西区 (水深 36~ 52 m)沙波受涨潮流控制自南向北迁移 ;中区为过渡区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南 对称形 潮流作用 海底沙波 动力环境 活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连云港南部近岸带冲淤变化分析 被引量:9
10
作者 陈祥锋 刘苍字 虞志英 《海洋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96-101,107,共7页
选取连云港南部近岸带南北不同岸滩 4个典型断面的样品点进行主成分分析 ,得出研究区控制泥沙交换和冲淤变化的主要动力因素为潮流作用和潮流波浪混合作用。据此 ,尝试建立冲淤变化的协方差数学模型 ,经过对计算结果显著性分析和实证检... 选取连云港南部近岸带南北不同岸滩 4个典型断面的样品点进行主成分分析 ,得出研究区控制泥沙交换和冲淤变化的主要动力因素为潮流作用和潮流波浪混合作用。据此 ,尝试建立冲淤变化的协方差数学模型 ,经过对计算结果显著性分析和实证检验得出研究区域的冲淤趋势为“整体冲淤平衡 ,局部略有冲刷” ,从北到南 ,依次出现淤积平衡、冲淤平衡、冲刷平衡三种较为稳定的自然冲淤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云港 近岸带 主成分分析 协方差模型 冲淤环境 潮流作用 波浪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下沙丘形态演化的数值模拟实验 被引量:6
11
作者 杜晓琴 高抒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121-134,共14页
水下沙丘在海洋、湖泊、河流等浅水砂质沉积区广泛分布。基于过程的数值实验方法探讨了沙丘形态演化问题,试图解释在沙丘形成过程中各因素的作用及它们之间的关系。模拟中考虑了以下的变量:水深、沉积物粒度、沉积层厚度以及台风作用。... 水下沙丘在海洋、湖泊、河流等浅水砂质沉积区广泛分布。基于过程的数值实验方法探讨了沙丘形态演化问题,试图解释在沙丘形成过程中各因素的作用及它们之间的关系。模拟中考虑了以下的变量:水深、沉积物粒度、沉积层厚度以及台风作用。模拟结果显示,沙丘的空间分布控制了空间流场的参数k2,沙丘波高受水深、沉积物粒度以及沉积层厚度等因素的影响,沉积层厚度决定了沙丘的形态是否饱满。在台风作用中,沙丘波峰的沉积物被侵蚀,高程降低,波高渐小;台风作用后,沉积物被重新输运至波峰,沙丘高度逐渐恢复。因此,沙丘的高度取决于台风作用的时间以及2次台风作用之间的间隔。沙丘形态和尺度在台风作用前后变化较小,但沙丘演化的速度却有所提高。根据台湾浅滩和北海南部地貌系统数据的验证,模拟具有较好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床面形态 水下沙丘 沉积物输运 潮流作用 过程模拟 陆架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新世渤、黄、东海陆架泥沙输运演变过程模拟研究 被引量:5
12
作者 朱玉荣 《黄渤海海洋》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25-38,共14页
模拟了全新世 9个特定时期潮流作用下渤、黄、东海陆架上的泥沙输运状况。结果表明 ,东海外陆架梳状古沙脊形成的盛期在 - 80m至 - 52m海面期间 ,主要是潮流将侵蚀的海底晚更新世物质与河流的入海泥沙向东南方向输运而形成 ;- 52m海面之... 模拟了全新世 9个特定时期潮流作用下渤、黄、东海陆架上的泥沙输运状况。结果表明 ,东海外陆架梳状古沙脊形成的盛期在 - 80m至 - 52m海面期间 ,主要是潮流将侵蚀的海底晚更新世物质与河流的入海泥沙向东南方向输运而形成 ;- 52m海面之后 ,该古沙脊逐渐停止发育。扬子浅滩形成于 - 52m海面之后 ,至 - 30m海面时已发育比较成熟 ,它主要是旋转流将海底晚更新世物质与全新世河流入海泥沙中的细粒物质呈扇形向外簸选掉 ,粗粒物质留在原地而形成。南黄海中部泥在 - 52m海面时已开始形成 ,该泥是细粒物质的汇 ,泥沙来源具有多源性 ,但泥沙来量不足。西朝鲜湾沙脊与江华湾沙席、辽东浅滩沙脊与渤中浅滩沙席、海州湾中砂质沉积、南黄海辐射状沙脊以及北黄海西部泥、渤海中央泥、浙闽岸外泥主要形成于全新世最大海侵以来。西朝鲜湾沙脊与江华湾沙席分别是强往复流与旋转流主要侵蚀海底的晚更新世物质而形成。辽东浅滩沙脊与渤中浅滩沙席主要是强潮流将老铁山水道中的晚更新世物质带到辽东半岛西侧海域沉积而形成。海州湾中的砂质沉积是潮流将海底晚更新世物质与河流入海泥沙中的细粒物质带往外海、留下粗粒泥沙而形成。南黄海辐射状沙脊是辐射状潮流场改造北来的黄河泥沙与南来的长江泥沙而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泥沙输运 全新世 数值模拟 渤海 黄海 东海 大陆架 潮流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地貌学观点看潮汐汊道研究方向 被引量:3
13
作者 高抒 《海洋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3期86-90,共5页
潮汐汊道是潮流作用塑造或维持的连接海湾与外海的水道。一个汊道系统由纳潮海湾、口门段水道和口门外近滨区等在成因上密切相关的三个部分所构成。半个多世纪以来,先后开展了汊道稳定性、汊道地貌学、汊道动力作用和沉积环境等方面的... 潮汐汊道是潮流作用塑造或维持的连接海湾与外海的水道。一个汊道系统由纳潮海湾、口门段水道和口门外近滨区等在成因上密切相关的三个部分所构成。半个多世纪以来,先后开展了汊道稳定性、汊道地貌学、汊道动力作用和沉积环境等方面的研究。由于潮汐汊道的开发已从单一的港口资源开展到综合性的资源开发和保护,这项研究在我国成为方兴未艾的一个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潮汐汊道 纳潮量 潮流作用 砂质海岸 潮流 港口资源 沉积物搬运 沉积环境 海岸侵蚀 分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珠江口的河口特性及其开发管理
14
作者 徐君亮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 1988年第2期24-30,共7页
格罗威(Galloway根据河流、波浪、潮汐作用的相对强度,将世界主要河口三角洲划分为河流作用为主、波浪作用为主和潮流作用为主及它们之间的过渡类型。这种根据主要动力沉积过程的分类法,比较全面地反映了世界河口三角洲形成发育演变的... 格罗威(Galloway根据河流、波浪、潮汐作用的相对强度,将世界主要河口三角洲划分为河流作用为主、波浪作用为主和潮流作用为主及它们之间的过渡类型。这种根据主要动力沉积过程的分类法,比较全面地反映了世界河口三角洲形成发育演变的实际情况。因而近年来为国际同行广泛采用,并得到不断充实和提高。按照现有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珠江口 河口三角洲 动力沉积过程 发育演变 潮流作用 开发管理 波浪作用 潮汐作用 河流作用 分类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