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斯里兰卡近岸风暴潮模拟中风暴潮-潮汐相互作用特征分析:一个个例研究(英文) 被引量:1
1
作者 R.K.K.A.S.N.KODITHUWAKKU 李毅能 +4 位作者 彭世球 朱宇航 李少钿 Tilak P.D.GAMAGE 付莉莉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8年第3期342-352,共11页
利用三维普林斯顿海洋模型(POM)以及逐时水位观测数据,研究印度洋北部斯里兰卡北部海岸风暴潮-潮汐相互作用特征.选择了2008年的"Nisha"台风作为台风风暴潮个例进行研究,并进行了3个数值敏感性试验.经验证,该风暴潮模型可以... 利用三维普林斯顿海洋模型(POM)以及逐时水位观测数据,研究印度洋北部斯里兰卡北部海岸风暴潮-潮汐相互作用特征.选择了2008年的"Nisha"台风作为台风风暴潮个例进行研究,并进行了3个数值敏感性试验.经验证,该风暴潮模型可以很好地再现该台风期间研究区域内的潮汐和总海水水位.试验结果表明,沿斯里兰卡西北海岸的风暴潮-潮汐相互作用显著,其强度与台风的强度和轨迹相关.当TC在42 h达到较大强度时,可以得到风暴潮-潮汐相互作用导致的最大增水值TSI(0.6 m)和从印度洋外海向斯里兰卡西北部浅滩流入的最大相互作用流场.在TC强度较弱的第30小时,得到最大负TSI(-0.6 m)和向南流出西北部浅水区域的较弱的相互作用流场.在整个台风期间,强TSI都发生在斯里兰卡西北部海滩到对岸的印度洋近岸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林斯顿海洋模型(POM) 潮汐-风暴潮相互作用 风暴潮 斯里兰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长期观测资料的黄海天文潮-风暴潮非线性相互作用研究 被引量:5
2
作者 尤晓昳 武国相 +1 位作者 梁丙臣 刘仕潮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77-88,共12页
为了分析黄海沿岸历史风暴潮的特征规律,本文基于黄海沿岸9个长期潮位观测站的历史水位资料,提取风暴潮事件,将原始水位序列分离出天文潮成分和非潮余水位成分,对非潮余水位进行统计分析,发现其能量在半日、全日频率区间较为集中;统计... 为了分析黄海沿岸历史风暴潮的特征规律,本文基于黄海沿岸9个长期潮位观测站的历史水位资料,提取风暴潮事件,将原始水位序列分离出天文潮成分和非潮余水位成分,对非潮余水位进行统计分析,发现其能量在半日、全日频率区间较为集中;统计每个风暴潮事件中,最大非潮余水位出现的潮汐相位,发现出现在涨、落潮期间的概率显著高于高、低潮位期间的概率;进一步将最大非潮余水位和偏斜增水进行对比,发现二者之间离散程度较高。以上这些现象均表明,从长期尺度上,所分析的黄海沿岸各站位均存在显著的天文潮-风暴潮非线性相互作用,尤其是在水深较浅、潮差较大的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暴潮 黄海 天文潮-风暴潮相互作用 调和分析 余水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风暴潮与天文潮非线性相互作用结果及有关问题的分析 被引量:4
3
作者 高焕臣 《海洋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2期19-23,共5页
分析了风暴潮与天文潮非线性相互作用的结果,给出了增、减水的解析表达式,指出了潮汐预报精度在增、减水分离中的重要性,提出了提高潮汐分析预报精度的方法.
关键词 风暴潮 天文潮 耦合效应 非线性相互作用 潮汐预报 增水 减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孟加拉湾1991-2020年风暴潮模拟及湾顶最大增水的时相特征
4
作者 王玉海 邓安军 郭传胜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12,共12页
研究风暴潮期间的增水过程、振幅和时相特征对提高风暴潮实时预报的精度和减轻灾害损失具有重要价值。采用径流、潮汐、风、波浪耦合模型模拟了孟加拉湾1991-2020年期间对湾顶布里斯瓦尔河口一带增水影响最大的28次热带气旋过程。结果显... 研究风暴潮期间的增水过程、振幅和时相特征对提高风暴潮实时预报的精度和减轻灾害损失具有重要价值。采用径流、潮汐、风、波浪耦合模型模拟了孟加拉湾1991-2020年期间对湾顶布里斯瓦尔河口一带增水影响最大的28次热带气旋过程。结果显示,由风暴潮总水位减去天文潮位得到的总增水极值相对于天文潮高潮位的出现时刻集中于涨潮阶段,占总次数的89.3%,并且集中于高潮位前的3h和4h。增水过程呈现“(准)孤立波”和“(准)周期性振动”两大类型,其中孤立波形式的增水过程有的在涨潮阶段便完成,也有的持续一个完整的涨、落潮阶段。风暴潮增水-天文潮相互作用曲线具有与天文潮同样周期的振动特征,其振幅与潮差的大小相关,呈现出“涨峰-落谷”与“涨谷-落峰”两种类型,二者具有180°的相位差。热带气旋的行进方向与潮流同逆向、登陆时的潮相、海岸陷波(边缘波)的形成与传播等是决定总增水极值时相特征的主要动力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孟加拉湾 风暴潮 FVCOM 最大增水 时相 -相互作用 边缘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F雷达观测的潮汐变化特征及与GSWM的比较 被引量:2
5
作者 刘晓 徐寄遥 +2 位作者 袁韡 姜国英 马瑞平 《空间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547-554,共8页
利用安装于Andoya Rocket Range(69.14°N,16.02°E)的3MHz、窄波束中频雷达2006年7月14日至8月14日之间的观测数据,研究了潮汐的变化特点并与GSWM模式的结果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在78~94km潮汐的纬向和经向分量随着高度的增... 利用安装于Andoya Rocket Range(69.14°N,16.02°E)的3MHz、窄波束中频雷达2006年7月14日至8月14日之间的观测数据,研究了潮汐的变化特点并与GSWM模式的结果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在78~94km潮汐的纬向和经向分量随着高度的增加都经历了由弱到强然后减弱的过程.这说明潮汐在上传过程中很可能与其他波动相互作用而发生不稳定,在不稳定区域上方又生成新的潮汐波继续稳定地向上传播,或者有重力波等其他波动在此区域沉积动量导致潮汐振幅增大.潮汐振幅除了在垂直方向上发生变化。它随着时间演化也表现出显著的短期变化特点,逐日变化强度有时可达到3倍左右.结合近来的研究结果。可以认为,重力波的不稳定和破碎也可能是造成这种瞬态变化的原因之一.与GSWM-00模式的比较说明,GSWM-00模式能够较好地预测出周日潮汐的振幅和相位,而对半日潮汐的预测结果并不理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频雷达 大气潮汐 短期变化 -相互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