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两种工况对人工湿地模型微生物群落结构及脱氮除磷的影响
1
作者 姚海燕 缪凡 林岗 《渔业研究》 2025年第3期280-293,共14页
【目的】在人工湿地系统中,植物、基质和微生物共同参与复杂的物理、化学和生物变化,其中微生物是主要的贡献者,在脱氮和除磷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旨在研究2种工况对人工湿地模型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方法】本文通过构建人工湿... 【目的】在人工湿地系统中,植物、基质和微生物共同参与复杂的物理、化学和生物变化,其中微生物是主要的贡献者,在脱氮和除磷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旨在研究2种工况对人工湿地模型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方法】本文通过构建人工湿地系统,分析比较预实验前(J1)、水平潜流工况(J2)和潮汐流工况(J3)对人工湿地系统基质细菌群落结构的影响。【结果】在细菌群落结构门水平上,变形菌门为所有工况的优势菌门;J3与J2相比,蓝细菌门、疣微菌门、拟杆菌门、硝化螺旋菌门、放线菌门、浮霉菌门、绿弯菌门的丰度均有上升,厚壁菌门和髌骨菌门的丰度则有所下降。在细菌群落结构属水平上,Lacunisphaera、Kapabacteriales、Novosphingobium为J1样品优势菌,芽孢杆菌属为J2、J3样品共同优势菌;J3与J2相比,Luteolibacter、新衣原体属、黄杆菌属和新鞘脂菌属为J3系统独有的优势菌属,并且硝化螺旋菌属的相对丰度从3.94%上升至5.56%,成为湿地内的第二大优势菌。【结论】J3工况的复氧能力改善了湿地内部的溶解氧(DO)含量,优势菌中脱氮和去除有机物的细菌增多;J3工况对总氮(TN)的去除率较J2工况提高了92.67%,且其亚硝态氮(NO_(2)--N)在实验期间没有被富集,始终保持在较低水平(<0.01 mg/L),表明湿地内部硝化反应良好,湿地内已构建良好的脱氮和除磷细菌群落。本研究结果为人工湿地系统的建设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地系统 水平潜 潮汐流工况 微生物群落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